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强度是衡量棉花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棉纤维强度形成的遗传基础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83份纤维强度差异显著的陆地棉材料,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对5个环境的纤维强度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各环境纤维强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为5.55%~8.44%,广义遗传力达到88.67%。GWAS共检测到19个稳定的显著关联SNP位点,分布在A01、A06、D05、D08、D10、D11和D13等7条染色体上,合并为9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区间,其中4个QTL区间与前人定位的QTL区间重叠,其它5个QTL区间是本研究新发现的控制纤维强度性状的稳定位点。根据区间内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注释,共筛选出4个可能与纤维强度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对棉花纤维强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棉花对红铃虫抗性及有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选用对红铃虫抗性有显著差异的8个棉花稳定基因型,按第二种双列杂交方案分析棉花对红铃虫的抗性遗传行为,测试48个性状,结果表明:(1)侵入率和子害率的h_B中等,GCV较大;铃壳厚度、衣指和衣分的h_B较高,GCV也较大;铃壳致密度、单铃重和子指h_B较高而GCV较小;铃壳含水量等11个性状h_B中偏低,GCV也较小。(2)子指和绒长的GCA和SCA差异均显著,子仁丹宁含量的SCA差异显著而GCA不显著,子害率、铃壳含水量、子仁淀粉、单铃重、衣指、衣分、纤维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均为GCA差异显著而SCA不显著。(3)以83—82、7211、7209、1118和华棉101为亲本可提高后代的抗性。(4)铃壳的4个厚度性状、致密度、含水量、丹宁含量和子仁的类黄酮、总酚共9个理化性状与抗性至关,而遗传特点较好或中等,子害率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多为较高正值。本文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棉花油分合成相关基因的SSCP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棉花油份合成相关基因(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LPAAT; 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设计了75对引物,在8个棉花品种中运用SSCP技术...  相似文献   
5.
棉花对硃砂叶螨抗性的鉴定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1991年进行的棉花抗硃砂叶螨试验表明,海岛棉和二倍体栽培棉(中棉和草棉)对硃砂叶螨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它们的抗螨性已通过远缘杂交技术转移到了感螨的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来自四川省和河南省的一些品种以及来自美国的PD种质系对硃砂叶螨的抗性比湖北省当地品种要差。叶片有毛,无腺体和高含淀粉的棉花,硃砂叶螨为害较重;而叶片具有致密茸毛、棉酚、可溶性糖、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高以及叶片鲜重高的品种抗螨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黄脊竹蝗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黄脊竹蝗在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并采用刀切法给出了聚集度指标的估计区间,3次设计最优拟合提高了回归模型参数的精度;结果表明,黄脊竹蝗在林间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棉纤维伸长相关基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回交近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 BIL)群体中选取纤维长度差异较大的两个系NMGA-062 (33.03 mm)和 NMGA-140 (25.87 mm),利用Affymetrix棉花基因芯片,分析其开花后10 d (DPA, days post anthesis)棉纤维伸长相关基因表达谱。在24 029条转录本中,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转录本有7 282条,占总数的30.31%;其中差异表达倍数在2倍或2倍以上的转录本有3 993条,占筛选转录本总数的16.62%,功能分类表明这些转录本主要包括功能预测基因(15.57%)、翻译、核糖体结构相关基因(13.54%)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相关基因(9.29%)3大类。为了验证芯片数据的可信性,8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Ghi.10655.1.S1_s_at, ACO1, ARF1, SAHH, TUA6, TUA7, β-tub1, β-tub10)被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检测手段表现出一致性。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3个与棉纤维相关基因(ARF1, β-tub1, β-tub10)在纤维发育不同时期(5、10、15、20和25 DPA)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纤维伸长发育时期(10和15 DPA)大量表达,推测这3个基因可能与棉纤维伸长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棉花闭花受精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在国内首次从陆海杂种后代中分离到稳定的闭花受精棉花材料1057-1,并开展该材料的遗传与转移工作。分析表明,在陆地棉遗传背景下,闭花受精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在鄂荆1号BC1代中,闭花受精亚群体与开花受精亚群体在产量、衣分、衣指、绒长、伸长度和麦克隆值等性状上都无显著差异。初步结果说明闭花受精基因对棉花产量、品质不存在显著的不良影响,培育高产优质的闭花受精棉花品种是可行的。闭花受精棉花在遗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陆地棉作母本与4个海岛棉杂交,配制16个F1代进行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推广陆地棉品种比较,种间F1代子棉产量、铃重、衣分和衣指的竞争杂种优势为较高的负值,而纤维长度和强度表现较高的正向优势。鄂荆1号和B2(海岛棉)产量配合力高,两者杂交F1代产量高于其他组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品种群体内随机株行、F#-2代、不完全双列杂交和世代均值分析等试验,研究了棉花对红铃虫抗性的遗传。多个试验一致证实,以子害率反映棉花对红铃虫抗性的遗传力中等偏低,同时受加性、非加性基因效应所控制。而品种群体内株间抗性分化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