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探究三江源区不同季节放牧草场天然牧草营养供给潜力和载畜量,选用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体外产气法,结合产草量对放牧草场牧草进行综合评定并确定其载畜量。结果表明,1)夏、秋及冬春放牧草场的可食风干草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23.83±17.88),(256.88±29.90)和(246.83±66.73) g/m2。2)夏、秋及冬春草场天然牧草的最高粗蛋白(CP)含量分别为(12.69±0.13)%,(10.54±1.22)%和(8.65±0.64)%,其含量随牧草生长而逐渐降低;夏、秋及冬春草场天然牧草EE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95±0.10)%,(4.38±0.17)%及(3.74±0.70)%;NDS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P一致,而NDF和ADF含量的变化与CP相反,随牧草生长含量不断增加。3)体外发酵pH和氨氮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夏季草场牧草的48 h产气量、24 h产气估测消化能(DM)、代谢能(ME)和有机物质降解率(OMD)的最大值分别为(57.50±4.27) mL、(9.32±0.59) MJ/kg、(7.98±0.62) MJ/kg和(57.93±3.23)%;秋季草场牧草分别为(54.67±5.35) mL、(8.83±0.64) MJ/kg、(7.47±0.68) MJ/kg及(55.26±3.52)%;冬春草场牧草分别为(58.83±4.51) mL、(9.56±0.60) MJ/kg、(8.24±0.63) MJ/kg及(52.69±5.14)%。4)无补饲条件下,夏、秋及冬春天然放牧草场载畜量分别按数量载畜量、数量载畜量和DCP载畜量核算放牧科学,其最适载畜量分别为7.05,19.51和2.47 SU/hm2;有良好补饲情况下,夏、秋及冬春天然放牧草场载畜量按DCP载畜量、ME载畜量和ME载畜量核算放牧科学,其最适载畜量分别为14.85,29.00和5.03 SU/hm2。因此,三江源区牧草产量和品质季节性差异大,能-氮不平衡,通过补饲可以使夏、秋及冬春放牧草场的载畜量分别提高1.1,0.5和1.0倍左右,有利于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2.
不同苜蓿品种在雁门关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雁门关地区,以28个紫花苜蓿不同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观测其再生速度、叶茎比、株高和干草产量,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8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阿迪娜”生长速度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2.78和3.19 cm·d-1;“WL363HQ”叶茎比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0.84和0.97;2) “WL298HQ” 在2015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54.90 cm),“巨能7号”在2016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84.27 cm);“鲁苜2号” 在2015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6961.81 kg·hm-2,“巨能7号” 在2016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8587.63 kg·hm-2;3)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维多利亚”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占干物质的26.80%;“维多利亚”的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10.20%和 2.34%);“肇东”的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94.55%;“康赛”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7.18%和33.31%;“雷达克之星”的瘤胃非降解蛋白含量最高(22.27%);“康赛”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最高(79.93%)。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显示,“维多利亚”、“康赛”、“WL298HQ”、“SK3010”、“巨能7号”5个品种的综合表现最优异,在雁门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饲用油菜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在山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化学分析和瘤胃瘘管山羊动物模型研究饲用油菜的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为饲用油菜饲喂反刍动物提供营养参数。试验测定华油杂62油菜盛花期及结荚初期植株营养成分含量,并用3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波尔山羊测定饲用油菜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盛花期饲用油菜的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达到17.30%、11.48%,显著高于结荚初期(P<0.05);两个生长期饲用油菜的粗脂肪、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盛花期植株中硫甙含量为10.17 μmol·g-1、单宁含量为0.94%,均高于结荚初期。2)盛花期、结荚初期饲用油菜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随消化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升高;盛花期饲用油菜粗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在72 h时达到84.70%;干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在0~24 h快速升高,48 h后稳定在67%左右;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上升速度较慢,72 h时分别为48.22%和45.78%。结荚初期饲用油菜中干物质和有机物的瘤胃降解率在0~72 h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盛花期。3)盛花期、结荚初期饲用油菜植株中各营养成分之间快速降解部分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质快速降解部分均为最高,分别达到64.06%和68.81%;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成分(P<0.05),分别达到76.50%和75.13%。结论盛花期和结荚初期饲用油菜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瘤胃降解率均较高,盛花期饲用油菜更易被山羊瘤胃消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饲用苎麻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苎麻饲用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为研究试材,通过两年大田试验和一年盆栽试验,土壤基施不同量亚硒酸钠(0、0.25、0.50、0.75和1.00 kg Se·hm-2),研究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和营养元素硒(Se)、磷(P)、钾(K)及钙(Ca)含量的调控。结果表明,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无显著性影响,而对其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但变化幅度因施硒量、年份和刈割时间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0 kg Se·hm-2),0.25、0.50、0.75和1.00 kg Se·hm-2处理中2年大田试验平均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52%、0.96%、-0.10%和-4.29%;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0.25%、3.93%、1.54%和9.34%;粗灰分含量分别提高1.37%、1.23%、2.29%和0.8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1.92%、2.15%、2.32%和3.2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幅分别为-2.97%、-0.97%、2.01%和2.63%;相对饲喂价值变幅分别为1.74%、-0.103%、-3.14%和-4.30%;Ca含量变幅分别为0.07%、-2.01%、1.27%和-0.59%;P含量分别提高7.26%、7.68%、4.63%和4.54%;K含量分别变幅分别为4.59%、12.31%、-2.04%和2.83%;Se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最高可达到2.07 mg·kg-1。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0.25~0.50 kg Se·hm-2为该地区效果最佳施硒量,有利于提高饲用苎麻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立瑞香狼毒中西瑞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Inertsustain C_(18)(4.6 mm×26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与1%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显示,西瑞香素在0.005~0.040 mg/mL范围内呈现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6,n=5)。平均回收率95%,RSD为2.35%(n=6)。说明本方法测定瑞香狼毒中西瑞香素的含量,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新型多年生饲草玉草5号的生长动态及刈割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玉草5号(玉淇淋58,MTPP-58)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物质积累与分配、营养成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草5号的株高、分蘖、鲜(干)产量、茎叶比和水分含量动态变化均符合Logistic模型;从分蘖期至抽雄始期,饲草产量和茎叶比值逐渐增加,而水分含量、营养价值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抽雄始期,鲜、干草产量分别达96.607和14.768 t·hm-2,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CA)、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为11.37%、2.87%、7.95%、52.01%和31.53%,相对饲用价值(RFV)为115.90%;在吐丝期,干草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全株水分含量较低。比较表明,既获得较高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且利于第2茬生长,玉草5号作为青饲在抽雄始期收割最佳;在吐丝期刈割有利于青贮。玉草5号的生产示范表明,在西南资阳乐至县和自贡大安区示范点第一年刈割一茬鲜草产量在77.758~89.207 t·hm-2之间,第二年对大安区点刈割了3茬,产量可达109.410 t·hm-2。实践表明,新型高产优质多年生饲用作物“玉草5号”适宜在西南及南方“种草养畜”地区种植,具有极大的生产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方美烟  王贤东  于全平  陈勇 《草业学报》2020,29(10):129-13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泌乳前期伊犁马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的营养需要量提供参考依据。选取分娩后7 d内的伊犁母马25匹,根据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第1泌乳月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1.41 MJ·d-1、1.38 kg·d-1(Ⅰ组),112.05 MJ·d-1、1.50 kg·d-1(Ⅱ组),122.40 MJ·d-1、1.63 kg·d-1(Ⅲ组),133.27 MJ·d-1、1.75 kg·d-1(Ⅳ组),143.84 MJ·d-1、1.87 kg·d-1(Ⅴ组);第2泌乳月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9.73 MJ·d-1、1.82 kg·d-1(Ⅰ组),140.37 MJ·d-1、1.94 kg·d-1(Ⅱ组),150.72 MJ·d-1、2.07 kg·d-1(Ⅲ组),161.60 MJ·d-1、2.19 kg·d-1(Ⅳ组),172.17 MJ·d-1、2.31 kg·d-1(Ⅴ组)。试验期为60 d,一个试验周期30 d。每个试验周期末采集粪便和尿液用于测定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采集血液用于测定氮、脂代谢指标以及生长、代谢相关激素浓度。结果显示:饲喂不同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马各饲粮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以及干物质、有机物、总能、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磷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能、可消化氮、磷代谢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钙表观消化率随着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饲粮Ⅴ组比饲粮Ⅰ、Ⅲ、Ⅳ组显著提高14.14%、27.08%和24.13% (P<0.05),饲粮Ⅱ组比饲粮Ⅲ、Ⅳ组显著提高21.91%和19.09% (P<0.05)。饲粮Ⅴ组钙的沉积率比饲粮Ⅰ、Ⅲ和Ⅳ组显著提高33.56%、54.79%和26.46% (P<0.05),饲粮Ⅱ组比饲粮Ⅲ组显著提高36.02% (P<0.05)。钙利用率饲粮Ⅱ、Ⅳ和Ⅴ组分别比饲粮Ⅲ组显著提高23.24%、27.67%和34.16% (P<0.05)。不同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游离脂肪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血浆白蛋白、尿素氮水平以及雌酮、雌二醇、垂体泌乳素、黄体酮等生殖激素以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生长激素、胰岛素水平等生长代谢类激素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Ⅱ组甲状腺素水平较饲粮Ⅰ、Ⅲ、Ⅳ和Ⅴ组提高34.83%、26.57%、30.36%、34.39% (P<0.05)。由此可见,第1泌乳月和第2泌乳月,消化能饲喂水平分别为112.05和140.37 MJ·d-1,粗蛋白质饲喂水平分别为1.50和1.94 kg·d-1时,能够满足伊犁母马泌乳前期的需要量,有助于提高饲粮钙的消化和代谢和甲状腺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增加黑龙江省高蛋白牧草的种类,引进了鲁梅克斯‘Щавель Чемпион’(冠军酸模)新品种。本试验采用取样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逊克、嫩江、呼玛四个地区2~3年生冠军酸模牧草地上部分的营养指标进行了研究,探讨该品种不同生长年限对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鲁梅克斯新品种叶簇期、抽茎期、开花期、结实期4个时期,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磷(P)的含量均表现为3年生高于2年生;不同种植地对鲁梅克斯的营养成分积累也造成较大影响,如纬度较高,积温较低的呼玛地区营养成分积累远低于其他地区,逊克、嫩江等种植地鲁梅克斯中CP含量积累最高(P<0.05);逊克种植地ADF含量积累最低(P<0.05);嫩江种植地的鲁梅克斯的Ash含量积累最高(P<0.05)。由此可见,鲁梅克斯三年生地上部分的营养价值高于二年生,该牧草CP、ADF、Ash含量受年限和地域的影响较大;牧草的营养价值随着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且存在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 mg/kg;pH为(7.74±0.14)。2)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 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 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10.
棉秆剪切力与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棉秆剪切力与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将棉秆按照近地面1/3(下1/3)、中部1/3(中1/3)和上部1/3(上1/3)切为3段,测定各段的质量和长度,计算线性密度;测定茎秆和侧茎的剪切力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棉秆线性密度及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升高,3段之间差异显著(P0.05);全株棉秆粗蛋白质含量为8.78%;中性洗涤纤维在茎秆下1/3含量(62.54%)最高,棉叶中含量(35.51%)最低;棉秆茎秆中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与剪切力间呈负相关关系(P0.001);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半纤维素含量与剪切力呈正相关关系(P0.001)。棉秆不同部位中,剪切力大小主要受其直径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棉秆的剪切力与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狼毒浸提液对紫花苜蓿、披碱草和冰草的化感作用,分析狼毒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规律和作用强度,以期为退化草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种浓度梯度狼毒浸提液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均具有抑制作用,125g·L^-1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相比减少33.56%;对披碱草和冰草种子具有“低促高抑”现象,25g·L^-1处理下披碱草种子发芽率较对照增加19.76%,冰草增加45.91%。2)狼毒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幼苗苗高呈现低浓度(≤50g·L^-1)促进生长,高浓度(≥75g·L^-1)抑制生长,对披碱草幼苗苗高呈现低浓度(≤25g·L^-1)促进生长,高浓度(≥50g·L^-1)抑制生长。狼毒浸提液对冰草幼苗根长具有抑制作用,较对照相比减少78.21%。狼毒浸提液处理下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作用,且随着狼毒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 content of the fiber from male and female cashmere goats raised under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Male and female Raeini cashmere goats (<1.5 years of age, n = 48) were selected from flocks raised at a government breeding station or raised commercially under either rural or nomadic conditions. The staple length, cashmere fiber diameter,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or fiber diameter, percentage of cashmere in a fleece, percentage of guard hair in a fleece and cashmere tenacity averaged 4.6 ±0.1 cm, 18.0 ±0.1 μm, 20.9 ± 0.4%, 66.1 ± 1.5%, 33.8 ± 1.5% and 1.8 ± 0.2 gf/tex, respectively. The sulfur, copper and zinc content of the cashmere averaged 2.8 ± 0.1%, 0.00065 ± 0.00002% and 0.01276 ± 0.00025%, respectively. Rearing metho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taple leng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fiber diameter, cashmere tenacity and copper content. Males had a higher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fiber diameter and cashmere tenacity than females (P < 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西藏河谷区种植的燕麦品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9个燕麦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参试的燕麦品种为阿坝燕麦、青引1号、青引2号、青海444、青燕1号、林纳、边锋、加燕2号和青海甜燕麦,于2016年5月8日播种,小区面积为3 m×4 m,设3次重复。对9个燕麦品种抽穗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鲜重、干重、干鲜比、株高和叶茎比以及成熟期的营养品质[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木质素(ADL)]进行测定。成熟期的地上部干重结果表明,青燕1号、林纳、边锋和加燕2号的产量均大于26000 kg·hm-2,青引1号、青引2号、青海444和青海甜燕麦产量为22000~26000 kg·hm-2,阿坝燕麦产量低于22000 kg·hm-2。9个燕麦品种的CP、EE、Ash、ADF、NDF、ADL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5%~7.2%、21.7%~57.3%、4.5%~5.7%、24.9%~35.4%、58.2%~80.5%和30.6%~42.0%,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燕1号、青引2号和加燕2号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边锋的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青海甜燕麦含量最高;青海444的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青海444、青燕1号和阿坝燕麦较其他燕麦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以新饲玉10号全株青贮玉米为研究材料,旨在探究同/异型发酵乳酸菌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率特征的影响。采用真空袋法调制青贮,共设计4个发酵处理,分别为不添加任何菌剂(CK);复合同型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T),添加量为1∶1,1×10^5 cfu·g^-1;异型发酵乳酸菌布氏乳杆菌(Y),添加量为1×10^5 cfu·g^-1;复合同、异型发酵乳酸菌(TY),添加量为1∶1∶1,1×10^5 cfu·g^-1。通过对模拟开窖60 d主要营养成分和绵羊瘤胃降解特征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DM)、中/酸性洗涤纤维(N/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最优均为Y处理,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各试验处理均极显著高于CK处理(P<0.01),粗灰分含量最高为CK处理。DM和NDF有效降解率按高低排序均为T和Y处理>CK和TY处理(P<0.01)。有机物(OM)有效降解率最高为Y处理(P=0.003)。各处理ADF有效降解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玉米青贮中Y处理可显著增加开窖60 d时各营养成分含量(粗灰分除外),且显著提高DM和OM有效降解率,TY处理可显著提高NDF有效降解率。综合营养成分和有效降解率12项指标进行隶属函数评价,各处理按优劣排序为:Y处理>T处理>TY处理>CK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驱虫药在马属动物养殖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平均体重相近的1岁龄伊犁马40匹,随机分为5组,每组8匹(公母各半),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对照组马不驱虫,试验Ⅰ组马灌服伊维菌素乳剂0.1 mL/(kg·BW),试验Ⅱ组马灌服吡喹酮片剂0.01 g/(kg·BW),试验Ⅲ组马灌服阿苯达唑片剂0.025 g/(kg·BW),试验Ⅳ组马灌服伊维菌素10 mg/(kg·BW)+阿苯达唑350 mg/(kg·BW)。驱虫后进行20 d的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正试期采用全收粪法采集样品,测定或计算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指标。[结果] 试验Ⅳ组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磷(P)采食量和排出量高于其他4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DM、OM、GE、NDF、ADF、Ca和P消化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DM、OM、CP、GE、NDF、ADF、Ca和P表观消化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91%、1.87%、1.42%、2.27%、3.05%、2.13%、13.68%和2.06%(P>0.05),试验Ⅲ组的DM、OM、GE、NDF、ADF、Ca和P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幅度分别为2.45%、2.83%、2.26%、2.10%、1.20%、20.24%和6.55%(P>0.05);试验Ⅳ组除Ca的表观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该试验条件下,单独使用吡喹酮片剂或阿苯达唑片剂对1岁龄伊犁马进行驱虫处理,对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表现出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互作模式对绿洲区滴灌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N 105 (N1)和210 kg·hm-2(N2)2种梯度,施P2O5 0 (CK)、50 (P1)、100 (P2)和150 kg·hm-2(P3)4种施磷梯度,交互配施共8个处理(N1P0、N1P1、N1P2、N1P3、N2P0、N2P1、N2P2、N2P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滴灌苜蓿各生长性状、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1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2条件下,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1、N2条件下,各茬次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小于其他处理。P0、P2和P3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大于N2处理;相同施磷条件下,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小于N2处理。通过对苜蓿各生长性状指标与干草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生长速度和茎粗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株高和茎叶比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小。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评价表明,不同氮磷处理下滴灌苜蓿各茬次的较优施肥模式为N1P2处理,此处理下,苜蓿能够获得较高干草产量(25103.19 kg·hm-2)、高蛋白含量(叶:23.60%~26.47%、茎:10.57%~11.76%)、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3.28%~17.41%、茎:38.63%~47.21%)和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8.18%~22.93%、茎:49.53%~59.83%)。在新疆绿洲区,施氮(N)105 kg·hm-2、磷(P2O5)100 kg·hm-2有利于促进滴灌苜蓿干草产量的形成及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雅  张静  冯萌  郭正刚 《草业学报》2018,27(10):76-83
通过研究不同灌溉量(W1:117 mm;W2:156 mm;W3:192 mm)和施氮量(N1:0 kg·hm-2;N2:40 kg·hm-2;N3:80 kg·hm-2;N4:120 kg·hm-2)互作条件下河西走廊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的变化特征,旨在确定紫花苜蓿品质最优时的水氮配置模式。结果表明,水氮互作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P<0.05),但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影响不显著。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随灌溉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最大值出现的组合分别为W2N3和W2N2,说明只有水氮合理配置才能提高紫花苜蓿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