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4个群体(新疆赛里木湖、西藏色林错、纳木卡错和班戈湖)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用21个随机引物对4个群体80个样本进行了随机扩增,从中筛选出5个扩增效果比较稳定的引物,共得到多态位点为25个。利用POPGENE32分析表明,西藏拟溞各群体遗传变异由高向低依次为色林错(SLC)〉赛里木湖(SLM)〉纳木卡错(NMKC)〉班戈湖(BGH)。根据遗传距离结果,采用UPGMA和NJ方法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赛里木湖(SLM)和色林错湖(SLC)两群体亲缘关系较近,纳木卡错(NMKC)与班戈湖(BGH)两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相似文献   

2.
西藏拟溞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对采自西藏北部的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拟溞染色体数目为2n=24,其中6条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8条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总臂数NF=30,核型公式为2N=6M 18T。将此结果与裸腹溞属和溞属几个种类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根据西藏拟溞染色体核型特点,对其进化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为优势浮游动物物种的低盐度盐湖是西藏湖泊的一个重要类型,以达则错为代表,分析了其沉积背景及沉积物组成。结果如下:(1)湖泊敞水区无机沉积以内生化学沉积为主,可代表深水盐湖无机沉积物的自然沉积过程。(2)达则错盐湖浮游植物以蓝藻、硅藻、裸藻、绿藻为主,总生物量11.35 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4.92 mg/L,其中西藏拟溞占 82.30%;浮游植物残体受盐梯度影响在盐梯度层之上聚集,而浮游动物残体及粪粒(Fecal pellets)因外表有碳酸盐附着可穿过盐梯度层沉积湖底,生物残体与浮游动物代谢产物构成了沉积有机物的物质基础。(3)表层沉积物平均含水量为66.70%,粒径0.004-0.02 mm范围内的颗粒物含量最大,占20.42%,其次为<0.004 mm的粘土,占4.53%。(4)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平均含量为27.99 mg/g(干重),其中颗粒有机碳(POC)约为18.11 mg/g,占TOC的64.70%;在POC中,西藏拟溞粪粒贡献最大,约占POC的60.48%,占TOC的39.06%,占沉积物总量的1.12%,其次为西藏拟溞残体,占POC的38.85%。分析结果表明盐湖因其独特的水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具有较强的沉积能力,以化学沉积为主的无机沉积及以西藏拟溞粪粒和残肢碎屑为主的有机沉积构成了该类型盐湖颗粒物沉降及沉积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温度为(17±1)℃和盐度为16±1的条件下,研究了培养密度(0.1、0.2、0.3个/mL)和容积( 20、50、80、150 mL)对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低种群密度比高种群密度更有利于西藏拟溞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为0.1个/mL时,最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西藏拟溞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报道了西藏拟Daphniopsistibetana在西藏内陆盐水的分布及其实验种群生物学的一些参数。西藏拟广泛分布于海拔 40 0 0m以上的藏北咸水湖泊中 ,对有西藏拟出现的 1 3个水体的测定及室内驯养结果表明 ,西藏拟分布的适温为 - 2~ 2 0℃ ,盐度为 9~ 3 5 ,pH为 9 0~ 1 0 4。盐度 1 6~ 1 7(纳木卡错 )、 2 2~ 2 5 (纳木卡错 )和 3 1~ 3 2 (班戈Ⅲ湖 ) 3个试验组西藏拟的平均寿命分别为 (48 0 0± 1 2 6 0 )、 (44 6 0± 1 4 2 0 )、(5 5 1 0± 9 70 )d ;最大寿命分别为 6 9、6 8、 72d ;产幼前发育期分别为 (2 1 3 3± 1 41 )、(2 3 2 5± 3 3 8)和 (2 2 3 4± 3 76 )d ;两次产幼间隔分别为 (7 5 5± 1 48)、 (8 0 7±1 82 )、 (7 88± 1 88)d ;每龄生殖量分别为 (8 86± 1 47)、 (7 6 7± 2 1 9)和 (6 82±0 81 )个 ;每龄最大生殖量分别为 1 7、 1 5、 9个 ;一生总生殖量分别为 (2 4 3 3± 1 5 78)、(1 9 3 3± 7 0 0 )、 (2 0 5 0± 5 6 7)个 ;其最大值分别为 5 9、 3 7、 3 3个。另外 ,还讨论了西藏拟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分子标记分析内蒙古两个湖泊东北雅罗鱼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2个群体48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得到615bp的同源基因序列。同源基因片段中T、C、A、G碱基的平均含量是,达里湖鱼群:25.2%,18.3%,33.1%,23.4%;岗更湖:25.3%,18.3%,33.1%,23.3%;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615bp个位点中存在可变位点14个,其余位点较为保守。达里湖24条鱼COI基因含有多态性位点/突变位点5个,5个单倍型;岗更湖24条鱼COI基因含有14个多态性位点/突变位点,6个单倍型。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两湖群体分为两个小分支基因Ⅰ群和Ⅱ群,Ⅰ群进化地位明显前于Ⅱ群;Ⅰ和Ⅱ群分别含有岗更湖和达里湖的鱼群,两个湖鱼群COⅠ基因在同时进化、且进化方向类似。  相似文献   

7.
运用酚-氯仿方法提取12尾采集于云南省境内河口县的巨魾DNA,利用GenBank中鮡科种类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利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以及采用软件MEGA 4.0来分析巨魾的碱基含量、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得到954bp的12S rRNA基因序列和535bp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各12条;(2)12尾巨魾的12S rRNA基因、16S rRNA基因以及12S rRNA基因和16S rRNA的合并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89%,99.95%,99.89%;(3)12尾巨魾的12S rRNA,16S rRNA均表现出A+T碱基含量高于G+C碱基含量;(4)12尾巨魾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转换比颠换的平均值为3.065;(5)利用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魾属单独成一支,支持率达到99%,这一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8.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the)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茶园害虫。本研究对假眼小绿叶蝉11个地理种群的101个个体的16S rRNA序列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以此分析11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和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全长493 bp,A+T含量为77%。101个个体中共检测出变异位点11个,形成单倍型13个,单倍型进化网络关系显示四川群体具有的单倍型与原始单倍型(H2)距离较远。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8812,种群内部单倍型多样性在0~0.80556之间,且总群体和各地理种群的中性检验结果均为不显著,表示假眼小绿叶蝉进化符合中性模型,其种群较为稳定。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的遗传分化主要源于种群内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直额裸腹溞Moina rectirostris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的特点,使用WizardTM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提取直额裸腹溞DNA,以其DNA为模板,用线粒体COⅠ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表明:直额裸腹溞线粒体DNA COⅠ基因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709 bp,其中碱基A、G、T、C含量分别为26.23%、19.89%、38.50%、15.37%,A+T含量(64.74%)明显高于G+C含量(35.26%);将该基因的cDNA序列与裸腹溞科5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并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直额裸腹溞与短型裸腹溞的遗传距离最小,同属于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研究表明,应用COⅠ基因序列可以有效地区别裸腹溞科各个种类,与传统形态学分类学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北方海水鱼虾蟹苗提供一种新的活饵料,在海水中进行了大量培养西藏拟溞Daphniopsistibetana和将该溞投喂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的试验。结果表明:西藏拟溞培育的最高密度为1 570~2 320个/L,平均日产量为23.0~35.2 g/(m3.d);摄食西藏拟溞的红鳍东方鲀的存活率、体长和体重相对增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系数高于对照组,而日粮却与对照组接近;摄食西藏拟溞的红鳍东方鲀鱼体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中,除C22∶6ω3(DH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其余脂肪酸的含量均高于或与对照组相当。同时也讨论了影响西藏拟溞密度和产量的生态因子及西藏拟溞的营养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藏拟溞形态构造的再描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详细观察和描述了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对其非需精卵、休眠卵、精子、壳腺、幼体的触角腺和颈呼吸器、感觉器官等都是首次描述。证实西藏拟溞与西藏溞的外部形态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它们应分属于不同的种。西藏溞的壳瓣后背角生成壳刺,而西藏拟溞的壳瓣后背角钝圆不生成壳刺。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为(174-1)℃和盐度为16±1的条件下,研究了培养密度(0.1、0.2、0.3个/mL)和容积(20、50、80、150mL)对西藏拟涵Daphniopsistibetana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低种群密度比高种群密度更有利于西藏拟淹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为0.1个/mL时,最有利于溢体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达到0.3个/mL时,水体中开始出现雄体(CV3组除外);在容积试验中,容积为20—80mL时,西藏拟潘的体长随着容积的增大而增大,容积为80mL时,最适宜潘体的生长和生殖;西藏拟涵的生殖量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高体革鯻的遗传资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高体革鯻线粒体DNA 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PCR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16S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791 bp,碱基A、T、G、C的含量分别为31.6%、21.4%、20.4%和26.7%;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631 bp,碱基A、T、G、C含量分别为27.7%、23.6%、29.8%和18.9%。在这2个基因片段中,GC含量均低于AT含量,AT/GC分别为1.13和1.05。[结论]通过对高体革鯻16S rRNA和COI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比较低,在3个样本中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样,COI基因片段也完全一样,说明高体革鯻的这2个基因都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高体革鯻的遗传资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高体革鯻线粒体DNA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PCR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16S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791bp,碱基A、T、G、C的含量分别为31.6%、21.4%、20.4%和26.7%;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631bp,碱基A、T、G、C含量分别为27.7%、23.6%、29.8%和18.9%。在这2个基因片段中,GC含量均低于AT含量,AT/GC分别为1.13和1.05。[结论]通过对高体革鯻16SrRNA和COI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比较低,在3个样本中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样,COI基因片段也完全一样,说明高体革鯻的这2个基因都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分离3株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16S-23S rRNA间隔区的PCR检测、基因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12C与参考菌株的同源率为99.9%,DG-25A和DG-23A与参考菌株的同源率为98.9%,3株分离菌株的同源性高。应用PCR检测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的方法简便、快速、特异,该方法也可广泛用于乳房炎其他病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应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分析了人、黑猩猩、恒河猴、家鼠、挪威鼠、狗、猪、牛、马、短尾负鼠、鸡和非洲爪蛙RAB27A基因完全编码区(cds),并对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来自12个物种的52条基因序列检测到239个多态位点,共生成17种单倍型。RAB27A基因物种内保守性较强,但在物种间核苷酸多样性和氨基酸多样性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核糖体28S rRNA对叶螨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核糖体28SrRNA的D1~D2部分序列来阐述蜱螨亚纲叶螨科6个属11个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形态学上定义的叶螨属(Tetranychus)、全爪螨属(Panonychus)、双叶螨属(Amphitetranychus)、裂爪螨属(Schizotetranychus)、缺爪螨属(Aponychus)和岩螨属(Petrobia)等6个属分别形成一个单系,然而在叶螨属内截形叶螨(T.truncatus)、土耳其斯坦叶螨(T.turkestani)、神泽叶螨(T.kanzawai)、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和二斑叶螨(T.urticae),及全爪螨属内苹果全爪螨(Pa.ulmi)和柑橘全爪螨(Pa.citri)各物种的系统发生地位并没有被很好地确定。因此,基于核糖体28SrRNA序列无法将叶螨鉴定到种水平,但却为属水平上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