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18、23、28℃)下,饲喂5种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30%、32%、34%、36%和38%)的饲料对松浦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 Songpu幼鱼(10.11 g±1.07 g)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1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饲养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8℃下,鱼血清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则相反;18、23、28℃条件下,各个蛋白质组间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葡糖糖(GLU)、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同一蛋白质条件下,血清TG、BUN、CREA、TP、ALB、ALT和AST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血清ALP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23℃下血清GLU、r-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温度组(P<0.05).本研究表明,23℃下比18、28℃下更有利于镜鲤的营养代谢,18、23、28℃下松浦镜鲤幼鱼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2%、34%和34%.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水平饲料镉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30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饲料镉添加水平为0、50、100、200、400 mg/kg的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养殖8周后,测定肝胰脏有关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随镉水平升高,罗非鱼肝胰脏MDA水平升高,200 mg/kg添加水平组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AOC水平逐渐降低,50 mg/kg时即可显著降低(P<0.05);CAT和SOD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其活性分别在镉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镉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指标造成不同影响,饲料中添加50 mg/kg镉即可显著降低罗非鱼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CAT活性最高;添加200 mg/kg镉可显著提高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SOD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蛋白质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洛氏鱥幼鱼[(6.98±0.01)g]为研究对象,以鱼粉、棉粕、豆粕及菜粕为蛋白源,混合油脂[V(玉米油)∶V(鱼油)=1∶1]为脂肪源,配制成5种蛋白质水平(24.98%,30. 02%,34.99%,40.01%,44.98%)等脂肪(6.0%)的配合饲料,进行了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及肠道的蛋白酶活性,用试剂盒测定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GSSG)。结果表明:洛氏鱥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中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34.99%组(P0.05),30.02%和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组(P0.05),30.02%与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ALT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中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40.01%组洛氏鱥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44.98%组(P0.05),但与34.99%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0.01%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在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中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MDA含量活性显著低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CAT活性、T-AOC、GSH-Px、GSH含量、GSSG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CAT、T-AOC、GSH-Px、GSH、GSSG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综上,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01%时,洛氏鱥蛋白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程度的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体内2种磷酸酶及2种转氨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0.0±2.6)g的健康草鱼幼鱼204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次重复。在草鱼幼鱼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鱼油,分别为对照组(新鲜鱼油,过氧化值4.54 mmol/kg)及鱼油氧化程度逐渐加深的3个氧化鱼油组(OX1过氧化值24.86 mmol/kg,OX2过氧化值72.32 mmol/kg,OX3过氧化值172.73 mmol/kg)。试验58 d后取样,分别测定草鱼幼鱼血清、肝胰脏、脾脏、肾脏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并计算血清和肝胰脏AST/ALT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氧化鱼油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及OX1、OX2组肠道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2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OX3组血清、OX2组肝胰脏及OX2、OX3组肠道中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OX3组肾脏中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OX1、OX2组背肌及OX2、OX3组肠道中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和肝胰脏中AST/ALT值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血清及不同组织中的AKP、ACP、AST及ALT活性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随着鱼油氧化程度加深,草鱼幼鱼各组织细胞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投喂高脂饲料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5.13±2.78)g/尾的健康草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第1组为基础组,饲喂基础饲料(脂肪水平为5.09%),第2组为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脂肪水平为8.25%),其余4组为牛磺酸添加组,分别饲喂添加200,700,1 200和1 7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养殖65d后,测定草鱼体质量和体长,并采集尾静脉血样、肝胰脏和肌肉样品,用于测定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脏体指数(VSI)、肌肉粗脂肪含量、肝胰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空壳率(ESR)、肝胰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2)与高脂组相比,添加700mg/kg牛磺酸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P0.05);添加1 700mg/kg牛磺酸显著降低了VSI(P0.05);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ESR,降低了肌肉中粗脂肪含量(P0.05);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200~1 200和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肝胰脏SOD和CAT活性,1 200和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血清中SOD和CAT活性(P0.05);当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700~1 200,200~1 700mg/kg时显著降低了肝胰脏、血清中MDA含量(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高脂饲料显著降低了草鱼幼鱼的肌肉品质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投喂添加适宜剂量(700~1 2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促进了草鱼幼鱼的生长,改善了肌肉品质,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消化酶和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 (7.64±0.04)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为蛋白源,玉米油和鱼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碳水化合物,配制5种等氮 (360.0 g/kg)、等脂肪(60.0 g/kg)、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0.0% (对照组),10.0%,16.0%,22.0%,28.0%(均为质量分数)的试验饲料,在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及糖代谢酶活性和肝糖原含量。【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0%,16.0%和22.0%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16.0%,22.0%和28.0%组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和16.0%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0%和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以22.0%组最高,且10.0%,16.0%,22.0%和2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肠淀粉酶活性以16.0%组最高,且16.0%和22.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0%组洛氏鱥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最高,且10.0%,16.0%,22.0%和28.0%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洛氏鱥肝胰脏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均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16.0%和22.0%时,洛氏鱥肝胰脏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28.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丙酮酸激酶活性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2.0%时达到最高值,16.0%,22.0%和2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16.0%和22.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28.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肝糖原含量则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2.0%和28.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16.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结论】从消化及糖代谢角度看,洛氏鱥利用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水平在16.0%~22.0%。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饥饿胁迫对饲喂槐属植物黄酮的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400尾罗非鱼(平均体重为(11.52±2.85) g/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饲料SF添加量分别为0、200、400、800、1600 mg/kg,试验鱼正常饲喂7周后饥饿胁迫15天,测定饥饿胁迫第1天、第8天和第15天罗非鱼肝胰脏的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0~1600 mg/kg的SF可显著降低饥饿胁迫试验期末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和CAT活性(P<0.01),显著提高应激时T-AOC水平(P<0.01)和SOD活性(P<0.05);随SF添加水平的升高,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升高,1600 mg/kg SF添加组最佳。表明,SF可提高饥饿胁迫状态下罗非鱼肝胰脏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空气暴露及抗氧化剂对松浦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血清生化、肌肉抗氧化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中添加600 mg/kg维生素E(VE组)、500 mg/kgγ-氨基丁酸(GABA组)、0.5 mg/kg亚硒酸钠(Se组)、600 mg/kg VE+500 mg/kg GABA+0.5 mg/kg亚硒酸钠(复合组)的试验饲料及不添加抗氧化剂的基础饲料(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5尾,共225尾鱼,鱼体质量为(1060±40)g,试验共进行13 d,养殖试验结束后饥饿24 h,检测空气暴露前和经空气暴露15 min后各组松浦镜鲤血清生化、肌肉抗氧化及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空气暴露前,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各种抗氧化剂对松浦镜鲤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鲤肌肉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Se可显著降低滴水损失(P0.05);空气暴露15 min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GABA、VE和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鲤血清皮质醇及葡萄糖含量(P0.05),VE和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鲤肌肉SOD、CAT活性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Se和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VE及复合抗氧化剂显著降低鲤肌肉滴水损失,GABA和复合抗氧化剂显著降低鲤肌肉储存损失(P0.05)。研究表明,VE和复合抗氧化剂均可缓解空气暴露对松浦镜鲤产生的应激胁迫,提高松浦镜鲤的肌肉抗氧化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鲤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选用德国镜鲤630尾(200±20)g,在18、22和26℃3个温度环境下用30%、33%、36%、39%、42%的五个不同的蛋白水平的饲料投喂,分别测定肝脏、脾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溶菌酶(LYZ)、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补体C3、C4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8℃环境下,42%蛋白水平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MDA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降低;30%蛋白水平组脾脏溶菌酶的活性显著高于39%蛋白水平组(P0.05)。22℃环境下,42%蛋白水平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蛋白水平组(P0.05);42%蛋白水平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蛋白水平组(P0.05);42%蛋白水平组血清C3显著高于30%蛋白水平组(P0.05)。26℃环境下,肝脏SOD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42%蛋白水平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在18、22和26℃温度下蛋白水平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表现在抗氧化性方面,而对其他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取初始体重为(5.51±0.05)g松浦镜鲤幼鱼756尾,随机分成12组,分别在16、23、30℃温度水平下投喂5%、8%、11%和15%脂肪水平饲料,研究不同温度下脂肪水平对镜鲤肝脏游离脂肪酸、血清生化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3℃时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镜鲤肝脏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5),30℃时15%脂肪组显著高于其他脂肪组;血清生化指标在各温度水平下变化各不相同,在16℃时,镜鲤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和血糖(GLU)浓度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15%脂肪组血清ALT、AST、TG和CHOL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3℃时血清中TP、白蛋白(ALB)、GLB、ALT、AST、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浓度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而30℃时只有ALT和AST随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ALT浓度11%和15%脂肪水平显著高于5%和8%脂肪组(P<0.05),AST 15%脂肪组显著高于5%和8%脂肪组(P<0.05);其他指标在各脂肪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切片分析显示,各温度下随着脂肪水平增加镜鲤肝细胞相继出现排列不规则、空泡化、细胞核偏移和肿胀等营养性脂肪肝症状,16℃时表现较明显.16℃时饲料脂肪水平超过8%,23℃和30℃时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时对其血清生化和肝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并易导致镜鲤幼鱼产生营养性脂肪肝症状.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考察含高亚麻籽油的育肥猪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VE)和β-胡萝卜素(β-C)对育肥猪屠宰后肉品贮存过程中抗氧化酶与脂质氧化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体重一致(65±2.3 kg)、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育肥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每头猪单栏饲养,试验期42 d。共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VE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VE 300 mg·kg-1、β-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β-C100 mg·kg-1、VE+β-C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VE 300 mg·kg-1与β-C 100 mg·kg-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VE组极显著提高了猪肉贮存过程中α-生育酚在猪肌肉中的存留(P0.01),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与VE组相比,VE+β-C组显著降低了猪肉在贮存第1~4天的α-生育酚水平(P0.05),显著增加了猪肉贮存第6天和第8天MDA水平(P0.05)。因此,含高亚麻籽油育肥猪日粮中添加VE 300 mg·kg-1可显著提高α-生育酚在猪肉中的沉积,提高肉品贮存过程中的SOD活性和TAOC,降低脂质氧化,延长货架期。而在VE基础上再添加β-C并不能进一步降低肉品贮存过程中的脂质氧化。  相似文献   

12.
将草鱼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试验期内置于正常养殖用水中饲养,处理组先暴露在Hg2+浓度为0.5 mg·L-1水体中,24 h后置于正常养殖用水中进行恢复饲养。各组分别于恢复饲养0(即Hg2+暴露24 h)、5、12、21 d取样,测定鳃、肝胰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and peroxidase,GPx)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鳃SOD、GPx活性(0、5 d)和CAT活性(0、5、12 d),以及GSH(5 d)、MDA(5、12、21 d)含量显著上升(P<005),GPx活性(12、21 d)和GSH、MDA含量(0 d)显著下降(P<005,P<001);肝胰脏SOD、CAT、GPx活性(0 d)和GSH(21 d)、MDA(0、5 d)含量显著上升(P<0.05),CAT(5、12 d)活性、GSH(0、5、12 d)和MDA(12、21 d)含量显著下降(P<0.05)。处理组脾脏SOD、CAT、GPx活性在试验期内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GSH含量(0 d)极显著下降(P<001),GSH(12 d)和MDA(0 d)含量显著上升(P<0.05);肾脏SOD(0、5、12 d)、GPx(0 d)活性和GSH(12 d)、MDA(0 d)含量显著上升(P<0.05),CAT(0、5、12 d)活性和GSH(0、5 d)含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期内,处理组各组织SOD、CAT活性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肝胰脏GSH含量得到反弹性恢复,MDA含量降到了较对照组更低的水平,鳃GPx活性及MDA含量一直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选用初始体重为(39.68±3.05)g的草鱼作为试验对象,在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设5个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750、1 000、1 250、2 500 U/kg),另设2个对照组,对照组1(D1):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添加无机磷(Ca(H2PO4)2),对照组2(D2):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不添加植酸酶和无机磷,开展了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研究了植酸酶对草鱼生长、非特异免疫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1鱼体的特定生长率最大,FCR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与对照组2相比,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草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2(P〈0.05),对照组1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血清及肝胰脏中各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植酸酶后肝胰脏中SOD活性增强,且当植酸酶含量为1 250 U/kg时,肝胰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草鱼肝胰脏和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都明显增强。结果得出,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000~1 250U/kg时,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有助于草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提高,并能有效增强草鱼肝胰脏和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中设3个温度梯度(18、22、26℃),每个温度下投喂5种含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29%、31%、34%、38%、40%)的饲料,共1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4尾鱼,共饲喂60 d。结果表明:镜鲤血清中的肌酐(CREA)浓度随饲养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在22、26℃下CREA浓度显著低于18℃下(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CHOL)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2℃和26℃下CHOL浓度显著高于18℃下(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H)、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和AST/ALT在22℃下比18℃和26℃下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水温环境下,血糖(GLU)、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浓度随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在18℃下,LDH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38%蛋白质组显著高于29%蛋白质组(P〈0.05);在22℃下,CHOL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其中40%蛋白质组显著低于其它蛋白质组(P〈0.05);在26℃下,40%蛋白质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31%和34%蛋白质组(P〈0.05)。这表明22℃下比18、26℃下更有利于镜鲤的营养代谢,18、22、26℃下,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40%、40%时,有利于改善镜鲤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螺旋藻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5.36%、7.74%、10.52%、12.85%和15.45%均为质量分数)对红白锦鲤Ornmmental carp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5 g±0.19 g)体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饲养10尾锦鲤,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52%时,试验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体表红质的a*值最高;试验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免疫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说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螺旋藻时,锦鲤着色效果最好时的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10.52%,提高饲料脂肪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螺旋藻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体质量为(21.55±1.62)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投喂壳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5%、1.0%、1.5%、2.0%、3.0%的饲料,研究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血清相关免疫因子、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5%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死亡率和蜕壳死亡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和2.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1.0%、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各添加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试验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均低;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均高,其中1.0%、1.5%和3.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仅1.0%添加组肌肉灰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2.0%添加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肠道中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成虾饲料中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5%~1.5%,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能增强其消化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腹腔注射Cd2+对黄金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300尾健康黄金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K组、A组、B组和C组,其中Cd2+的注射浓度依次为0、1.25、2.50、3.75 mg/kg,测定注射后0、1、3、5、7 d时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鱼体血液中各指标的变化与注射镉元素密切相关。与对照组相比,A组血清中SOD活力在前3天显著升高(P0.05),在第5、7天时差异不显著(P0.05),B组和C组中SOD活力在整个试验期间显著降低(P0.05);A组、B组和C组血清中CAT、ACP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A组AKP活性在第1天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之后显著降低,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