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8—2022年采用血清检测、现场调查、“知信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全市羊养殖场户及交易市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长沙市羊布病平均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42%和0.30%;布病主要传播风险因素是违规调运引进病羊和引入后不隔离饲养立即混群;被调查场户对布病知晓率较高(85.71%),且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对布病的自身防护。结果表明:长沙市羊布病流行率较低,防控效果较好,部分县(市、区)已达到稳定控制标准,但布病病原已定殖,部分场户仍有传播布病的高危行为,疫情零星散发风险及对公共卫生的威胁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羊只调运的检疫监管,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布病防控意识,持续推进布病净化,逐步消灭布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辽宁省牛羊养殖场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知信行”水平,以便为今后调整和完善畜间布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基于问卷调查的横断面研究,对辽宁省牛羊养殖场户进行抽样调查,数据录入“问卷星” APP,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知信行”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牛羊养殖场户的布病平均知晓率为75.44%,布病防控态度积极率为51.31%,个人防护行为积极率较高,养殖环节防护行为积极率较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牛羊养殖场户的“知信行”水平与其年龄、从事养殖年限以及牛羊购入方式有关(P<0.05);获得布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兽医、宣传资料和手机网络。结论表明:应加强患病动物临床症状、传播途径、流行特点等方面知识的宣讲,采用丰富的宣传渠道和宣传手段,以从源头有效防控布病。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新化县近几年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和人间病例不断增多。为掌握新化县羊群布鲁氏菌病的群体流行率,了解饲养场户、贩运户和经销商对该病的知晓情况以及羊贩运户和经销商的一般经济行为,寻找养殖环节中导致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以新化县10个乡镇现存栏羊15只以上的养殖场户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以场户为单位,以估计流行率为目的,以名单为抽样框,随机抽样;第二阶段在群内选择个体,以发现疫病为目的,随机或基于风险采样。将采集的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垂直试验进行检测。重点调查出现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和人间病例乡镇的养殖场,以及活羊贩运经纪人和经销商等从业人员,掌握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和活羊流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新化县高风险区存栏羊15只以上养殖场户的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率为0(95%CI:0~2.8%);新化县羊养殖场户以小规模自繁自养为主,一般放牧于自家附近山头;出栏羊主要在县内流通,养殖场户内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养殖场户的布鲁氏菌病总体知晓率为80.6%,屠宰零售商为15.2%,贩运经纪人为25.0%,职业人群自我防护差;活羊调入以省外为主,冬季调运频繁,主要流向屠宰终端,经纪人在流通环节中充当重要角色。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活羊流通领域的检疫监管,特别是冬季,要提高监测频次;当地需坚持实行"监测+扑杀"的综合防控策略,持续开展布鲁氏菌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重点针对屠宰经销商和经纪人,以提高职业人群的预防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本研究为新化县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依据,也为全国布鲁氏菌病防控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威海市规模养殖场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对其提供科学的防控依据,2015年底对全市53个规模牛场、46个规模羊场进行了布鲁氏菌病抽样检测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检测出阳性牛场1个、阳性羊场3个,牛羊群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分别为1.89%和6.52%。调查结果表明,威海市的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暴发的风险较低,但应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监测,落实消毒灭源、调运监管、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常见传染病。为了解黑龙江省牲畜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PCR方法对黑龙江省2012—2013年12个规模养殖场12个农村散养户和养殖的牲畜采集血清样品共5 170份进行监测诊断。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12—2013年牲畜布病平均感染率为2.21%,其中规模场平均感染率为1.91%,散养户平均感染率为3.12%;不同牲畜布病感染率为:羊5.44%、肉牛2.44%、奶牛1.13%、猪0.18%。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PCR阳性样品33份,其中规模场14份,散养户19份。通过牲畜布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黑龙江省牲畜布病流行状况,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找出布病流行的风险因素,利用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等3种方法,统计全区羊布病流行状况,并将问卷调查中涉及的风险因素通过logistics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2022年羊布鲁氏菌病的个体阳性率为8.67%,群体阳性率为43.15%,其中中卫市羊个体阳性率最高;规模场的阳性率高于散养户;羊患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从外县交换或购入新畜”“运输羊饲料交通工具不消毒”和“近一年母羊流产或不孕”,应通过定期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消毒、科普布病知识等方法来防控布病。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掌握阎良区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牛羊布病)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加强牛羊布病疫情风险分析评估,为牛羊布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2018年对全区牛羊规模养殖场户和部分散养户组织开展了牛羊布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辖区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为0.07%,群体阳性率为0.19%;2018年辖区畜间布病羊只个体阳性率为1.54%,场群阳性率为4.31%;牛个体阳性率5.45%,场群阳性率28.57%。结果表明,辖区内牛羊布病点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牛羊布病净化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加大牛羊布病防控工作投入,切实落实畜间布病以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不但制约畜牧业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为持续性掌握四川省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动态流行现状,本研究对全省部分地区2020年牛羊布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对158个牛、羊养殖场(户)同时开展布病血清学监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复核)和养殖场基本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牛的个体阳性率为0.43%,群体阳性率为6.25%;羊的个体阳性率为1.11%,群体阳性率为10.26%。可见养殖场(户)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山东省淄博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2017—2019年每年从本市种羊场、商品代养殖场和散养户中随机抽取不同数量的羊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本调查采集8个区县592个养殖场、户共17 999份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诊。结果显示:2017—2019年本市羊布病群体阳性率分别为8.58%、3.17%和3.62%;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40%、0.26%和0.55%;场点类型情况分别是种羊场个体阳性率为0%,商品代养殖场个体阳性率为1.35%,散养户个体阳性率为1.05%。结果表明:近几年本市采取的布病防控措施积极有效,流行率有所降低,出现大规模流行的风险较小,但是个别区县,存在阳性场点和布病传播的风险,仍然需要持续进行监测,及时净化阳性动物,加强检疫监督,严格控制动物移动,减少扩散的风险,进一步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省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以及羊养殖场感染风险因素,按照两阶段抽样检测方法,采集某县羊养殖场和散养村的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该县散养村的羊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16.35%,真实群流行率为18.17%(95%CI:12.14%~24.20%),养殖场的表观群体流行率为22.22%,真实群流行率为25.60%(95%CI:13.87%~37.33%)。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羊贩随意进出养殖场(OR=18.50,95%CI:1.82~188.39)”和“共用种公羊(OR=12.00,95%CI:1.11~129.42)”是该县羊养殖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该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较为严重,提示该县需要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高养羊场户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散养村内种公羊的布鲁氏菌监测与净化,及时淘汰阳性羊。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肉牛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因素,采用匹配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6个检出肉牛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阳性的养殖场户,按照肉牛养殖场户同在一个行政村,和/或相似养殖规模以及养牛时间差异在±3年内的原则,以1:2比例匹配肉牛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阴性场户,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肉牛经纪人买牛的场户,其肉牛的布鲁氏菌感染风险增大(OR = 5.05,95%CI = 1.50~17.01);养牛场同时养羊且母羊近两年有流产史的场户,所养肉牛感染布鲁氏菌风险增大(OR = 1.86,95%CI = 0.92~3.75)。由此可见,彭阳县肉牛交易方式与当地肉牛布鲁氏菌感染存在密切关联。建议加强牛经纪人管理,提高其布病防控意识,进一步调查当地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本研究为当地肉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山东省A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布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运用普查抽样策略,对A市牛羊存栏量、布病流行率及不同规模场群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牛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64%(95%CI:0~1.52%)和0.03%(95%CI:0~0.07%),羊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3.37%(95%CI:2.07%~4.67%)和0.39%(95%CI:0.34%~0.44%)。规模<50头(只)场群的场群表观流行率最低,与存栏50~99和100~499头(只)场群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阳性场群复检的场群表观流行率(25.00%)高于全市整体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市牛布病流行率较低,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布病流行率稍高,需在后续监测净化中重点关注;不同规模场群的布病场群流行率存在差异,养殖规模较大的场群流行率较高,这为探寻风险因素提供了方向;阳性场群布病复发风险较高,今后在布病防控中应对阳性场群开展持...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夷陵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该区科学防控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对该区13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所有规模养羊场和散养户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并采集39 640份羊血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为0.005%。调查结果表明,夷陵区羊布鲁氏菌病的阳性率较低,疫情处于假定稳定控制状态,但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山区的养殖管理水平较低,有潜在疫情风险,应进一步加强对羊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检疫,采取综合措施,提升区域整体养殖管理和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掌握高陵区畜间布病分布及流行情况,通过对全区牛羊养殖场(户)抽样监测和发放并填写《畜间布病基线调查问卷表》方式进行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全区牛羊布病的个体阳性率为0.011%,群体阳性率0.18%;牛羊养殖场(户)在布病防治上普遍存在防疫意识淡薄,防护和消毒措施不到位等情况。调查为今后开展布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2022年8月,湖南省长沙市通报一例人布鲁氏菌病病例。为了解畜间布病流行情况,查找病原来源,明确传播路径和风险点,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合开展了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涉及2个乡镇3个村;检出阳性养殖场户4个,场户阳性率为16.67%(4/24),检出阳性羊81只,个体阳性率为20.05%(81/404),畜间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检测人员31人次,检出阳性病例7例,人间疫情呈现家庭聚集(4个家庭),且病例均有家畜养殖史,多为中青年。经溯源调查,外地引入未经检测种公羊是本次疫情的起因,养殖场迁徙、共用草场、借用种公羊配种等行为导致疫情小范围扩散。相关人员缺乏自身防护意识,通过密切接触阳性动物而被感染。本次疫情警示,政府要加强布病监测和引种检疫监管,强化传染源控制,持续推进畜间布病净化,同时要加强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提升其自身防护意识,强化部门联防联控,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阳谷县牛羊养殖结构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从而为该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本底调查,了解全县牛羊养殖、调入和免疫情况;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采集牛羊血清进行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组合检测,了解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阳谷县牛羊规模场所占比例为26%,散养户所占比例为74%,集约化程度不高;外地调入为零;牛羊未实施布病免疫;牛羊群中均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结果表明:阳谷县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水平极低,利于净化;对其防控,应积极引导牛羊规模场开展国家级或省级牛羊布病净化创建场工作,对散养户应加大布病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宁夏地区布鲁氏菌病在羊间和人间流行现状,对存栏200只羊以上规模养殖场(户)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和影响因素基线调查。自2008年开始到2013年,共检测羊75467只,其中阳性的有674只,总阳性率为0.89%,各年阳性率从2008年的0.71%波动上升至2013年的1.2%;2008—2013年,感染布鲁氏菌病人数亦呈递增趋势,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30~59年龄段的发病人数居多。造成人间布鲁氏菌病年龄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接触传染源的频繁程度、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县50%以上乡镇对牛羊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抽检的规模化牛羊养殖场(户)占被调查乡镇牛羊规模化养殖场(户)的30%以上,抽检的牛羊数量占规模化养殖的30%以上;抽检的牛羊散养户占被调查乡镇牛羊散养户的10%以上;抽检的散养牛羊数量占散养牛羊的10%以上。调查清楚本地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现状和流行规律,分析查找出当前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流行的原因,制定并建立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二类传染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对汇旺养殖场75只布鲁氏菌病羊只得扑杀、消毒,和周边羊只的监测,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布鲁氏菌病.并对全县羊布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清疫源,对规模化羊场全部采集样品监测,并通过实验室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诊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今后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规模猪场能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布病虎红平板与试管凝聚试验法,在安顺市35个养殖场采集898份猪血清,对养殖场猪细小病毒病(PPV)、猪伪狂犬病(PRV)、猪2型圆环病毒病(PCV2)、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及猪布鲁氏菌病等5种能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PRV病0%、猪布鲁氏菌病0%、PPV病1.3%、PCV2病16.3%、PRRSV病3.0%.根据监测结果,PRV病和猪布鲁氏菌病得到较好防控,PPV病、PRRSV病、PCV2病均不同程度在养殖场流行,但PCV2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