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盐度30和水温20℃条件下,配制钙、镁(1∶3)总浓度A(700mg/L)、B(1100mg/L)、C(1600mg/L,对照)、D(2200mg/L)、E(2800mg/L)的人工海水,研究了5种人工海水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观察发现,褐牙鲆幼鱼初次接触高钙、镁浓度人工海水(D组和E组)时产生应激反应,鱼体呈弓形,呼吸频率降低,摄食不积极,适应7d左右恢复正常。经60d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实验鱼食物转化效率(FCE)无显著差异(P0.05),成活率均在90%以上。0~20d时实验鱼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I)差异显著(P0.05),低浓度组大于高浓度组,20d后,FI无显著差异(P0.05),40~60d时低浓度组SGR小于高浓度组。各处理组SGR和FI随钙、镁总浓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实验进行到60d时,低浓度组A的SGR和FI分别为高浓度组E的1.13倍和1.04倍。不同钙、镁浓度对实验鱼的免疫酶活性亦有显著影响。D组实验鱼SOD酶活力和肝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E组SOD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CAT酶活力也低于其他处理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初期钙、镁浓度通过影响褐牙鲆的摄食而影响其生长,低钙、镁浓度组实验鱼生长较快,高浓度组生长较慢。经60d养殖驯化,除E组外的各处理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过高浓度钙、镁对褐牙鲆的免疫酶活性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建议养殖褐牙鲆时应注意避免水体钙、镁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2.
李利红  袁宏利 《淡水渔业》2017,47(1):97-100
以福瑞鲤(Cyprinus carpio)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氨氮(0、10、20和30 mg/L)处理对幼鱼鳃组织中抗氧化系统和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胁迫6 h诱导H_2O_2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迅速显著升高,并在胁迫24 h时达到最高水平。胁迫96 h后,各处理组H2O2含量、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低于对照组水平,MDA含量显著增加。氨氮胁迫后,Na~+/K~+-ATP酶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参与胁迫过程中渗透压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胁迫后,福瑞鲤鳃组织通过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Na~+/K~+-ATP酶活性,有效改善鱼体的抗氨氮胁迫能力,但是高浓度氨氮胁迫对鳃组织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协同作用对刺参养殖水质及其生长、消化和免疫的影响,测定了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氮(NO2--N)24 h的变化量、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体腔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的活力。结果显示,混合菌投喂组优于单一菌投喂组。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投喂浓度以1.86×105和1.75×104CFU/mL搭配时,该实验组协同作用效果最优,水体COD、NH4+-N和NO2--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刺参特定生长率最大(0.76%/d),较对照组提高56.8%,成活率亦最高(97.8%);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96.72和98.72 U/mg prot),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49%和44.82%;体腔液SOD活力最高(65.16 U/mL)。而两种菌对刺参AKP和LSZ活力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搭配合理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刺参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力,促进刺参生长。  相似文献   

4.
颤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颤藻(Oscillatoria sp.)是对虾养殖水体中的一种常见蓝藻。通过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投加不同浓度的颤藻,测定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与体长、体重,以及不同颤藻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的免疫相关酶活力,研究颤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颤藻对对虾的成活率、体长和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随藻浓度增加对虾的成活率、体长和体重呈下降的趋势。颤藻对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抗菌活力影响显著(P<0.05),低浓度的颤藻诱导酶活力增大,当浓度大于12.5 mg/L时,其酶活力呈下降的趋势。当颤藻浓度为2.5 m g/L和12.5 mg/L时,GST、ALP活力分别达到最大值(39.05 U/mg、73.62 U/g)。以上研究结果说明,颤藻具有一定的毒性,低浓度的颤藻可诱导酶活性增加,高浓度的颤藻能抑制酶的活性和对虾生长。为了保证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养殖水体中的颤藻浓度应该控制在12.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5.
Pb~(2+)对建鲤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铅对建鲤幼鱼(Cyprinus carpio var.Jian)的影响,将建鲤幼鱼暴露于不同水平(0、0.648、1.296、6.480 mg/L)的Pb2+水溶液中,于96 h分别测定建鲤幼鱼肝胰脏、肠、鳃、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达到极值后下降。0.648 mg/L浓度组中,肝胰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有较明显升高;肌肉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变化较小;在高浓度组(6.480 mg/L),肾中的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仍在升高,而在其他组织中酶的活性有所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与肠、鳃、肌肉、肾相比,肝胰脏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敏感,是最先启用的主要解毒器官;在高浓度胁迫时,肝胰脏解毒能力下降,抗氧化防御作用的主要器官由肝胰脏转移到肾脏。  相似文献   

6.
亚硝酸盐中毒鲤的血液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0尾体重为(5.0±0.058)g鲤(Cyprinus carpio)鱼种,观察鲤亚硝酸盐氮中毒后的症状和死亡情况,测定各浓度组中毒鲤的红细胞数量(RBC)和血红蛋白(Hb)含量,并对中毒死亡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NO2-N)对鲤48、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6895 mg/L和9.3111 mg/L;安全浓度为0.8308 mg/L。亚硝态氮的浓度和血细胞数量呈负相关性,而与血红蛋白的含量不相关。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使得试验鱼的鳃和肝胰脏组织产生异常变化,出现血管扩张,充血或淤血以及细胞变性等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低浓度组的组织发生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急性硫化物胁迫对日本沼虾免疫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在硫化物浓度为0.4、1.2和4.0 mg/L的水体中暴露48 h,研究硫化物胁迫对其血液免疫指标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物对日本沼虾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22.5、15.2、12.5、11.35 mg/L.血细胞密度(THC)和吞噬活力(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随硫化物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至48 h,0.4、1.2和4.0 mg/L组的THC显著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85.71%、70.75%和57.48%.各试验组沼虾的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延长,1.2 mg/L和4.0 mg/L组分别从12 h和6h开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沼虾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 T-AOC)随硫化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至48 h,1.2 mg/L和4.0 mg/L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硫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至48 h,1.2 mg/L和4.0 mg/L组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日本沼虾免疫系统对低浓度硫化物有一定的耐受力;当硫化物浓度过高时,沼虾的免疫能力降低,对机体抗氧化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四环素标记鱼类的效果及其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置100、150、250 mg/L浓度梯度的盐酸四环素(TCH)溶液和不同浸泡时间(18 h和24 h)对毒理实验常用对象斑马鱼(Danio rerio)进行浸泡标记,通过观察TCH浸泡标记后30 d内斑马鱼耳石的标记效果以及浸泡后第1、3、9、15 d时鱼体内三种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变化,综合分析其标记鱼类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150 mg/L和250 mg/L浓度的TCH溶液中浸泡18 h或24 h,斑马鱼耳石标记率可达100%,且耳石上可见清晰的黄色标记轮纹。浸泡18 h时,中高浓度组(150 mg/L和250 mg/L)斑马鱼的抗氧化酶活性在浸泡后的第3 d显著增加。浸泡24 h时,各浓度组的抗氧化酶活性在第1 d显著升高,250 mg/L浓度组的SOD和GSH-Px活性分别在第1 d和第9 d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在第15 d时恢复为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100 mg/L和150 mg/L浓度的TCH浸泡液对斑马鱼的抗氧化酶活性起诱导作用,250 mg/L浓度的TCH溶液浸泡,对其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了短期的抑制作用并可能对机体产生可恢复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亚硝酸盐对鳊鱼1龄鱼种血红蛋白和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贵雄 《内陆水产》2006,31(3):36-37
鳊鱼鱼种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百分含量随受试液中NO2--N浓度升高,NO2--N对耗氧率的影响呈抛物线的变化规律,当浓度为2.5mg/L时,耗氧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在硫化物浓度为0.4、1.2和4.0mg/L的水体中暴露48h,研究硫化物胁迫对其血液免疫指标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物对日本沼虾的24、48、72、96hLC50分别为22.5、15.2、12.5、11.35mg/L。血细胞密度(THC)和吞噬活力(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随硫化物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至48h,0.4、1.2和4.0mg/L组的THC显著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85.71%、70.75%和57.48%。各试验组沼虾的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延长,1.2mg/L和4.0mg/L组分别从12h和6h开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沼虾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硫化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至48h,1.2mg/L和4.0mg/L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硫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至48h,1.2mg/L和4.0mg/L组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日本沼虾免疫系统对低浓度硫化物有一定的耐受力;当硫化物浓度过高时,沼虾的免疫能力降低,对机体抗氧化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规格Ⅰ和规格Ⅱ的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_(Ⅰ-1)=0.005 3X1.484 8(R2=0.996 2)、Y_(Ⅱ-1)=0.003 8X1.767 1(R2=0.985 7);耗氧率关系式分别为:Y_(Ⅰ-2)=0.003 0X1.510 6(R2=0.960 4)、Y_(Ⅱ-2)=0.001 4X1.650 3(R2=0.986 6)。黑尾近红鲌鱼种的窒息点随水温的上升和鱼体规格的增加略有升高,但其窒息点较低,三种规格鱼种的平均窒息点分别为0.37mg/L、0.44 mg/L和0.40 mg/L。在水温14~32℃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种的耗氧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可根据其活动规律指导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对长江三峡库区投饵网箱养殖区上游、网箱养殖区以及网箱养殖区下游底泥中有机物耗氧量、TN、NO3-N、TP、硫化物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网箱养殖区及网箱下游底泥有机物耗氧量和总磷含量分别高出对照区5.4~6.5 mg/g和0.03~0.08 g/kg,网箱养殖区及网箱下游底泥总氮含量及硝态氮含量分别高出对照区40~80 mg/kg和0.8~1.2 mg/kg,网箱养殖区及网箱下游底层水的硫化物含量平均值分别高出对照区1.3 mg/L和0.11 mg/L。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以NH4Cl为实验药物,设置0、50、150和250mg/L实验浓度。通过对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四鼻须鲤鱼氨氮对肝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力的影响,比较两个群体抗氨氮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氨氮浓度和胁迫时间下,四鼻须鲤鱼养殖群体GST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与野生群体大致相同。除250mg/L浓度组在胁迫5d和10d时,野生群体酶活性略低于养殖群体外,在其余时间点的野生群体酶活性均高于养殖群体,而且,在高浓度氨氮胁迫下,野生群体肝脏的GST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养殖群体更短,显示出较强的抗氨氮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和2017年分别调查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滨海新区的12口凡纳滨对虾围垦滩涂养殖池塘内的理化环境和浮游植物。结果显示:池塘内盐度变化范围为0~2,溶氧为6.2~13.9 mg/L,pH为7.5~9.8,总氨氮(TAN)为0.00~0.72 mg/L,亚硝酸盐氮(NO_2~--N)为0.00~1.70 mg/L,硝酸盐氮(NO_3~--N)为0.18~4.77 mg/L,总氮为1.74~6.08 mg/L,总磷为0.20~2.72 mg/L,总有机碳为1.88~42.57 mg/L,C/N为10~39。池塘内浮游植物种类隶属6门、24科、42属,其中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15~2.30)×107cell/L,叶绿素a(Chl.a)为2.62~37.24μg/L。Chl.a与蓝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NO_2~--N和NO3--N均与pH显著负相关。初步分析认为高pH可能是导致2016年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措施控制蓝藻生物量和水体的p H应有助于提高对虾养殖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絮团浓度对革胡子鲇零换水养殖效果的影响,在不额外添加有机碳源(只利用饲料中的碳)的革胡子鲇()养殖系统中,设置了平均絮团质量浓度为561.18 mg/L和780.41 mg/L两个处理组,比较了两实验组的水质、菌群结构、鱼生长及氮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絮团条件下,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TAN)和亚硝酸氮(NO2--N)能分别维持1.84 mg/L和1.79 mg/L以下。两处理组间pH、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TAN、NO2--N、氮素利用效率及主要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N)浓度(822.0 mg/L)明显高于低浓度絮团组(623.33 mg/L)。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两组间门水平的菌群组成种类及优势度无显著性差异(<0.05)。两处理组中的革胡子鲇存活率分别达到(91.11±1.53)%和(94.44±2.08)%,饲料系数为(1.41±0.18)和(1.27±0.26),特殊生长率为(2.13±0.04)%/d和(2.19±0.08)%/d,均无显著差异(>0.05)。两实验组饲料氮的利用率分别达到了72.17%和71.34%。综合以上结果认为,仅利用饲料中的碳既能维持革胡子鲇的零换水养殖且能取得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两种絮团浓度对革胡子鲇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高浓度絮团组中的硝化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于2009年6~10月调查并分析了草鱼复合养殖系统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NH4-N,NO3-N,NO2-N,PO4-P)的时空分布及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总碳(T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草鱼复合养殖系统上覆水中NH4-N,NO3-N,NOz-N和PO4-P的 含量波动范围分别为0.056~1.499、0.022~0.228、0.049~3.903、0.003~1.882 mg/L,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平面分布中,NH4-N在总无机氮(DIN)中所占比例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复合养殖系统的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不同,规律也不明显.(2)实验结束与实验开始时相比,沉积物中TN和TP含量无明显变化,但TC含量显著降低,以混养模式(GSC)的减少幅度最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草鱼、鲢鱼与鲤鱼复合养殖系统可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降低底层中潜在释放的NH4-N含量,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草鱼复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3005m^2的池塘里,高密度培养大规格草鱼种,且塔养鲢,鳙,鲤种。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草鱼种入池先喂芜萍,20天后改喂浮萍并驯喂粗蛋白含量较高的小颗粒配饵。草鱼种长到10cm后,改喂粗蛋白含量较低的配饵;定期注入新水,增氧,泼洒药物,投喂药饵,高温季节,使池水保持长流水。结果:共产草鱼种5032kg,平均规格80.1g;鲢鳙鱼种2660.6kg,鲤种536.3kg,纯利48928.6元,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K3对草鱼生长、体成分和凝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酪蛋白和脱脂豆粕为蛋白源,糊精为糖源,玉米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的半纯化饲料为试验饲料,研究了维生素K3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成活、生长、体成分、血清中钙磷含量及凝血时间的影响。试验饲料中的维生素K3共设7个添加梯度,分别为0,0.5,1.0,2.0,5,10,20mg/kg,每一梯度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初始体重3.5g左右的草鱼,在(25.0±3.0)℃的流水系统中养殖11周。结果表明:维生素K3对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体成分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维生素K3对血清中的钙磷浓度也无显著性影响;凝血时间显著性受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影响,饲料中缺乏维生素K3会延迟凝血时间。对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和草鱼凝血时间进行折线回归分析表明:草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K3适宜的含量为1.9mg/kg。  相似文献   

19.
张庆 《水产学报》1993,17(3):230-234
本文反映了基因重组金枪鱼生长激素(r-tGH)对草鱼鱼种生长的影响。r-tGH通过注射、灌喂和投喂三种方式都可以提高草鱼鱼种的相对体重和相对体长生长率、食物转化率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同时,用药组的肥满度增加量比对照组的高,说明r-tGH促进草鱼鱼种体重增长的效果比促进体长增长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常规生物毒性实验方法,进行了亚硝酸氮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浓度亚硝酸氮急性毒性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酶活性(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并对其致死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6 h的急性毒性实验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存活和免疫系统的活性有明显影响。在亚硝酸氮胁迫下,ACP活性在0.03 mg/L时急剧上升到最高,随胁迫浓度的增高,活性逐渐下降,在3.34 mg/L时低于对照组,在最高浓度胁迫下活性降到最低;ALP活性随亚硝酸氮胁迫浓度的增高也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在亚硝酸氮胁迫下逐渐升高,在0.03 mg/L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但直到6.67 mg/L时才低于对照组;CAT活性也在0.03mg/L时即达到最高,但在0.67 mg/L时即低于对照组,并在最高浓度时降到最低。本实验还得出,亚硝酸氮的LC50(mg/L)为3.71 mg/L,安全浓度(mg/L)为0.013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