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美洲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解决武威地区美洲南瓜品种归类不明确的问题.【方法】利用ISSR标记对28份美洲南瓜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从48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7条重复性高和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PCR扩增共获得56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8条,多态性条带54条,多态性比率为96.4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0~0.9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将28份美洲南瓜材料分为5个大类群.【结论】本研究为拓展美洲南瓜种质资源和发掘新种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为红豆草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22份红豆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3条引物扩增共获得10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比率为97.1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个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为7.5条,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97、1.49、0.30和0.46。【结论】遗传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表明,22份红豆草种质资源在遗传系数0.69处可聚为4大类群,其中2668号和1号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他材料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标记分析青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分析来自中国11个省(市)的48份青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青麻资源利用和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检测青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在48份青麻种质资源中,9条ISSR引物扩增出82条带,多态条带比率(PPB)为88.89%,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0.1~3.0 kb。基于UPGMA聚类,将青麻分为3大类。【结论】中国青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实验结果支持青麻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4.
花生优异种质的分子标记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花生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花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ISSR和SRAP2种标记对24份重要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32条ISSR引物中的13条引物共扩增出390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93条,75.13%的条带可以揭示材料之间的遗传差异;252对SRAP引物中有229对引物为有效引物,共扩增出5827条可读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966条,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17.32条条带。利用2种分子标记计算的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60—0.80,将24份种质按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分为7组,按主坐标分析可以分为8组,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这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亲缘关系。【结论】ISSR和SRAP是非常有效、稳定和可靠的分子标记,可为花生育种的亲本利用及遗传连锁图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为甘薯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4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5个ISSR引物在34份甘薯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2 18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有1 099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3.27条多态性带,多态性百分率为50.25%;聚类分析将34份甘薯种质材料划分为4大类。【结论】明确了具有代表性的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背景,为今后甘薯杂交育种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道地产区金银花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三大道地产区的金银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道地产区种质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个金银花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态性、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6个多态性引物,获得344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8.4%;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0之间;聚类分析表明,27个品种被分为2个类群。【结论】ISSR标记可以应用于金银花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分析;道地产区的金银花种内不同地域或不同植物来源的材料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野生中国美味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征,为丰富和开发中国美味蘑菇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生物学和ISSR标记技术对20个野生中国美味蘑菇菌株分析遗传多样性。【结果】中国美味蘑菇各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06条清晰的DNA条带,多态性条带176条,多态比率为83.50%。各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 0.60~0.91,遗传相似系数为0.80时,可将20个供试菌株分为8个类群。【结论】新疆野生中国美味蘑菇菌株已开始发生遗传分化,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好的驯化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的国内外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群体结构差异,据此评估其重要程度及价值,为中国豌豆资源研究策略和方向的正确选择、国内外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1对豌豆多态性SSR引物,对来自国外五大洲66个国家和中国28个省(区、市)的1984份栽培豌豆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采用Structure2.2软件完成资源群体结构剖析、推断参试材料的合理组群数、确定每份参试材料的适当群体划入及其相关参数计算;利用NTSYSpc2.2d软件估算其遗传距离,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绘制三维空间聚类图;采用PopgeneV1.32估算种质群的等位位点分布等参数,利用FstatV2.9.3.2进行种质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通过对国、内外栽培豌豆资源群间SSR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有效等位基因所占比重(NE/NA)、等位基因丰度(AR)、基因多样性指数(GD)、Shannon's信息指数(I)的比较,发现除等位基因数(NA)外,国内资源的其它5个遗传多样性指标全面高于国外资源。在21个SSR基因位点中,国内、外资源群在7个位点间存在等位基因种类的差异。群体结构分析将1984份世界栽培豌豆资源划分成三大组群。组群A包含96.49%的国外栽培豌豆参试资源,可代表典型的国外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B的资源88.18%来源于陕西和内蒙古,可代表中国典型的春播区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C的资源52.05%源于中国秋播区,47.44%源于中国春播区,可代表中国秋播区和除陕西、内蒙古外的春播区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CA作图分析也明确显示世界栽培豌豆资源群体中存在3个边界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基因库I、II、III),且与三大组群的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精确对应。【结论】国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整体上超过国外资源,国外资源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平均高于国内资源。群体结构分析侦测到世界栽培豌豆资源中存在A、B、C共三大资源类群,类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与PCA做图分析显示的3个边界明显的基因库间存在着精确对等关系:"类群A"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类群B"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I",而"类群C"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II";基因库I由国外资源富集而成,基因库II由中国陕西和内蒙古资源富集而成,基因库III由中国秋播区资源和陕西、内蒙古以外的春播区资源富集而成,由此得出世界栽培豌豆由3个基因库构成的结论。国外栽培豌豆种质资源构成了"基因库I",国内栽培豌豆种质资源构成了"基因库II"和"基因库III",表明国内、外资源均很重要,但国内资源甚于国外。  相似文献   

9.
万寿菊属品种资源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品种资源遗传关系,探讨其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为了解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品种间亲缘关系、育种及科学合理保存和利用现有万寿菊属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29份万寿菊材料及2份孔雀草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用11个引物对31份万寿菊属材料进行PCR扩增,每个引物扩增的ISSR条带数在5—11条,平均每条引物能扩增出6.8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0%—10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31份材料按照万寿菊及孔雀草分为两大类,并且同系列万寿菊品种被划为同一亚组。【结论】利用ISSR标记技术可较准确分析万寿菊属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ISSR聚类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深化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为种质利用改良烟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以烟草属6个种共96份有代表性的种质为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8个多态性引物对全部实验材料进行PCR扩增,共获得314条稳定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99条(占95.2%)。(2)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9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其GS在0.28~0.97之间,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普通烟草栽培品种间的GS在0.62~0.98之间,平均为0.78,品种间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普通烟草栽培种与野生种及黄花烟的GS在0.28~0.58之间,平均为0.42,种间遗传差异较大;(3)对91份普通烟草栽培品种的分子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部分品种有相对聚合现象或少部分国内外品种和类型出现交叉聚类,与其亲缘关系较近有关;个别品种自行一类,与其特异的遗传基础差异较大有关。【结论】ISSR是一种较有效、稳定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可为烟草育种的亲本利用及开展烟草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核心种质指纹图谱的绘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SCo T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丝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丝瓜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80条引物和SCo T-PCR对81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优化的SCo T-PCR反应体系基础上,从80条引物中筛选获得10条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的引物,每条引物扩增获得10-17条100-2100 bp的条带;10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4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4条,多态性比例87.57%。81份丝瓜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0-0.9200,在0.5900处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第Ⅰ类包括46份有棱丝瓜材料,第Ⅱ类包括35份普通丝瓜材料,广西和广东的丝瓜种质材料主要聚在第Ⅰ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7200和0.7900处,第Ⅰ、Ⅱ大类丝瓜材料均可划分为5个组,每组丝瓜材料主要来自相同地区。【结论】SCo T分子标记可作为ISSR、SRAP等标记的有效补充,为丝瓜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简单、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越南北部山区当地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技术和10个引物对从越南和老挝北部山区3个省收集的21份玉米种质材料即12份普通玉米和9份糯玉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21份玉米种质材料中可以检测到108个ISSR片段,其多态性为100%。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值为0.10~0.39,每条引物平均为0.24;分辨力为14.29~0.48,平均每条为4.48。除ISSR-T1以外,所有ISSR引物在13份玉米材料中均产生特异性片段。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使用70%的遗传相似性作为切割点,建立了玉米种质材料系统树,21份玉米种质材料被分为3大类。不同玉米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2~0.90.【结论】ISSR标记可提供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信息,对越南玉米种质材料的收集、保护和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ISSR和RAPD标记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1份红麻栽培种、野生种和近缘种进行遗传分析,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方法】利用ISSR和RAPD标记对不同类型的51份红麻种质资源进行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作聚类图,建立分子身份证。【结果】19个ISSR标记共产生113条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PPB)为89.38%;20个RAPD标记共产生118条条带,其中112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PPB)为94.92%。品种间多态性丰富,结合特征带、特异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组合3种分析方法,可有效建立51份红麻种质资源的特异分子身份证。【结论】材料间遗传多样性较高,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和较宽的遗传基础,ISSR和RAPD标记技术可有效用于建立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相似文献   

14.
新疆籽用西瓜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籽用西瓜遗传多样性,对籽用西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为杂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60份籽用西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ISSR引物UBC801~UBC900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10条。利用10条ISSR引物扩增60份籽用西瓜种质资源,共获得44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的变幅为3~7个,平均等位变异数4.4个。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4条,10条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042 3~0.674 0,平均为0.358 2,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318~0.992,平均为0.779。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新疆籽用西瓜分为6大组,第一组为材料47(40036),第二组为材料8(新籽瓜8号),第三组为材料10(红秀2号)、11(普通红大片)、12(新籽瓜4号)、13(紫荆红)、14(40002)、15(40004)、16(40008),第四组为材料7(新籽瓜1号),第五组为材料52(40045),其余的都归类为第六组。【结论】ISSR对籽用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确定相比其他分子标记更有优势,更为全面的基因组DNA信息,品种间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利用ISSR标记分析60份籽用西瓜遗传多样性,参试材料来源、籽色、大小不同,亲缘关系差异较大,新疆籽用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5.
Faba bean (Viciafaba 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gumes in the world, evolved different types of cultivars due to its partial cross-pollin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from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 provided a useful tool for investigation of its genetic diversity.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faba bean from China and Europe using EST-SSR markers. 5 031 faba bean ESTs from the NCBI database were downloaded and assembled into 1148 unigenes. A total of 107 microsatellites in 96 unigenes were identified, indicating that merely 8.36% of sequences contained SSRs. The most abundant SSR within faba bean was tri-nucleotide repeat motif, and among all the tri-nucleotide repeats, the motif AAG/CTT was the most abundant typ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11 EST-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29 faba bean cultivars from China and Europe with two to three alleles per locus.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 ranged from 0.0644 to 0.4278 with an average of 0.2919.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A) and phylogenetic clustering based on these 11 EST-SSR markers distinguished these cultivars into different group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aba bean in China had a narrow genetic basis, and the additional sources of genetic cultivars/accessions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enhanc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ed that the EST-SSR marker is very effective in evaluation of faba bean germplas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野生平菇菌株进行生物学培养特征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供试菌株的多样性水平,为丰富和开发平菇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创制材料及基础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生物学方法和ISSR标记技术对15株野生平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在菌丝培养特征方面,各平菇菌株菌丝颜色基本为白色,菌株间无明显差异;而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来自中国云南菌株04131菌丝长速最快,来自新西兰的菌株00440长速最慢;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2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9条,多态比率为 95.16%;各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 0.58~0.84,在遗传相似系数0.60水平上15个供试菌株分为5个类群,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域性。【结论】 15个不同来源的野生平菇菌株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平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较为相关,而与生物学性状无明显相关,供试菌株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好的驯化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SSR标记分析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小豆起源国中国丰富的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提高这些种质在育种中的利用效率。【方法】选用51对SSR引物对国内外145份小豆种质进行多样性评价,并分析了中国小豆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结果】共检测出222个等位变异,每SSR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2~13不等,平均为4.35个,其中分布频率低于5%的等位变异数占35.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014~0.838,平均为0.472。不同种质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227~0.951,平均为0.482。比较分析发现,湖北、陕西等省小豆资源的遗传变异最丰富,且遗传背景与中国主产区小豆存在较大差异。基于NTSYS的聚类可以将145份小豆种质划分为5组,根据组内种质的地理来源,可分别命名为东北组、华北Ⅰ组、华北Ⅱ组、华东组和混合组,其中混合组主要由湖北、陕西及国外种质组成。利用STRUCTURE对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分析与NTSYS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即种质的遗传背景与地理来源有关。【结论】中国小豆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不同地理来源小豆间存在遗传分化,可以作为小豆生态区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