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盐胁迫(300 mmol/L NaCl)下不同浓度磷素(0,1,5,20 mmol/L)对沟叶结缕草生物量以及钠钾离子调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和盐胁迫均抑制了沟叶结缕草的生长。在磷和盐的双重胁迫下,并没有表现出叠加效应。在缺磷环境下,缺磷对植物生长的抑制比盐胁迫的影响更大。不管有无盐胁迫,随培养液中磷素浓度增加,沟叶结缕草的生长受到促进,但在20 mmol/L 磷浓度处理时植株的生长反而受到一定的抑制。适量磷素促进了沟叶结缕草的根系生长,有提高叶片Na+分泌量,抑制Na+从根系往叶片的运输,减低叶片Na+的积累,提高K+的吸收和选择性运输,增加叶片K+积累的趋势,但相关指标并不显著。同时提高了叶片K+/Na+,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羊草苗期对盐碱胁迫的生长适应及Na+、K+代谢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混合2种中性盐(NaCl∶Na2SO4=9∶1)和2种碱性盐(NaHCO3∶Na2CO3=9∶1)分别模拟不同强度的盐碱条件,处理35 d的羊草幼苗,研究2种胁迫对羊草各营养器官生长和盐离子分布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盐和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营养器官生物量、克隆生长性状(根茎子株、分蘖子株等)、光合作用、K+含量等均显著降低,Na+含量和Na+/K+均显著增加。在高胁迫强度下(200 mmol/L)碱胁迫引起的各项指标增减均显著高于盐胁迫。在2种胁迫下,根茎生物量的降低幅度最大,根茎子株的降低量高于分蘖子株。在盐胁迫和低浓度碱胁迫下,根和根茎内Na+、K+含量和Na+/K+的增减均高于茎叶,在高浓度碱胁迫下(200 mmol/L)茎和叶内Na+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在相同强度胁迫下,尤其在高浓度胁迫下,羊草耐盐而不耐碱,在盐胁迫和低浓度的碱胁迫下,羊草具有相似的生长适应策略及Na+、K+代谢响应,主要表现在减少向根茎的能量输出及子株产生,维持羊草的原位生长策略,同时将Na+向根茎和根区划,避免茎叶生长受损。但在高碱胁迫下,pH造成的胁迫超出羊草根与根茎的承载力,使其失去拦截Na+的功能而导致大量Na+涌入茎叶,进而影响其光合作用,使其生长严重受损。无论在生长适应或者Na+、K+代谢中,根茎的存在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缓解了盐碱胁迫对其他器官生长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采用网室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0,5%,10%,20%,30%和40%)处理下罗勒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海水胁迫显著降低罗勒植株生长速率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而根系在30%海水处理下基本不受影响。高盐(30% 和40%)处理显著促进罗勒植株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提高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但光合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因素所引起。海水胁迫下植株大量吸收Na+的同时伴随根系或茎部K+和Ca2+含量的显著降低,而叶片K+、Ca2+ 含量维持不变或显著增加。盐胁迫植株体内57.1%~64.6%的Na+ 积累在根系,而超过50%的K+ 和Ca2+分布在叶片中。海水胁迫明显降低罗勒植株K+/Na+ 和Ca2+/Na+,但所有盐处理的植株均维持较高的叶片K+/Na+ 和Ca2+/Na+,40%海水处理的叶片K+/Na+ 值仍高于3。研究结果表明,罗勒通过将Na+主要区隔于根系并维持叶片K+/Na+ 或Ca2+/Na+的稳定,以及在高盐环境下积累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进行渗透调节来适应不同浓度的海水胁迫。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砂蓝刺头不同器官中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菊  赵昕  石勇  李新荣 《草业学报》2013,22(4):116-122
砂蓝刺头为广泛分布于北方沙漠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本研究以砂蓝刺头幼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 胁迫下(盐浓度分别为0, 100, 200, 300, 400 mmol/L)砂蓝刺头幼苗胁迫6 d后植株含水量变化,测定不同器官中Na+、Cl-、Si4+、K+、Ca2+的含量,并分析了K+/Na+、Ca2+/Na+、Si4+/Na+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砂蓝刺头幼苗含水量在盐处理浓度为100,200,300,400 mmol/L时分别比对照升高了9.86%,1.41%,4.23%,8.45%,说明盐胁迫下植株提高了组织含水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体内盐离子,减弱盐胁迫造成的生理干旱。盐胁迫下砂蓝刺头根部的Na+和Cl-含量高于叶片,这有利于渗透调节,同时减弱了盐胁迫对地上部的毒害;根系Si4+、K+、Ca2+的含量及K+/Na+、Ca2+/Na+、Si4+/Na+值比对照显著性下降,叶部Si4+、K+的含量和K+/Na+,Ca2+/Na+,Si4+/Na+值比对照有所增加或差异不显著,这有利于维持地上部分离子稳定。分析离子选择性吸收的SNa+,K+数据发现,盐胁迫下砂蓝刺头根部拦截了部分Na+减缓了对地上部分的伤害,叶片对K+吸收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对于维持地上部分离子平衡和正常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当年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通过研究叶面喷施0.01~1.0 mmol·L-1不同梯度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在300 mmol·L-1 NaCl胁迫下红砂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以探讨外源NO对红砂耐盐性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300 mmol·L-1 NaCl处理显著抑制了红砂植株平均株高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积累(P<0.05),降低了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脯氨酸(Proline,Pro)、离子选择向上运输K+的系数(STK+,Na+)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提高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Na+含量和Na+/K+值。外源NO处理可显著提高红砂在盐胁迫下的SS含量、Na+/K+值和STK+/Na+,降低Pro、SS、MDA含量。高浓度(>1.00 mmol·L-1 SNP)外源NO未能缓解盐胁迫对红砂的伤害,而低浓度(0.01~1.00 mmol·L-1 SNP)则有缓解盐胁迫对红砂生长抑制的作用,尤其以0.10 mmol.L-1的NO供体SNP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最为显著。分析表明:NO主要通过提高植物SS的含量、降低Pro和MDA含量来提高红砂的耐盐性,同时,NO可通过促进Na+在红砂体内选择性吸收,提高地下部分K+向地上部分的输送能力来提高红砂对盐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下氮磷钾肥对虉草离子吸收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亮  王学愿  刘杨  程铭 《草地学报》2014,22(6):1318-1323
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Tongcao No.1’)为试验材料,采用盐胁迫(300 mmol·L-1 NaCl)与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的沙土盆栽试验方法,分析盐胁迫下氮磷钾肥对虉草K+, Na+, Mg2+, Ca2+ 和Cl-吸收与分布的影响,并探讨氮磷钾肥水平与离子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肥水平增加,虉草体内 K+, Mg2+和Ca2+含量升高,而Na+和Cl-含量下降,同时K+/Na+, Mg2+/Na+和Ca2+/Na+比值升高.氮磷钾肥施量与虉草Na+含量间成显著负相关,与K+和Mg2+含量间成显著正相关(P<0.05).在3种肥料中,氮肥对虉草K+, Na+, Mg2+, Ca2+ 和Cl-含量的影响最明显,钾肥对Mg2+和Cl-含量影响较明显,而磷肥对Ca2+和Mg2+含量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枸杞属两种植物幼苗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枸杞属2种植物(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胁迫,对其不同器官中Na+、K+、Ca2+、Mg2+、Si4+、Cl-6种离子的吸收与分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各器官中的Na+和Cl-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其含量也逐渐增加,尤以叶片中积累最多;K+、Ca2+、Mg2+、Si4+在盐处理组各器官中的相对含量比对照降低或无差异。同时,各器官中的K+/Na+、Ca2+/Na+、Mg2+/Na+及Si4+/Na+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盐处理组中,黑果枸杞各器官中K+/Na+、Ca2+/Na+、Mg2+/Na+和Si4+/Na+离子比值均显著高于同浓度胁迫下的宁夏枸杞,且高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各离子比值相对于对照下降的幅度远小于宁夏枸杞,说明黑果枸杞比宁夏枸杞有较强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紫花苜蓿受盐胁迫的影响,本试验以紫花苜蓿‘阿迪娜’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水培试验,研究盐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EBR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和根系离子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150 mmol·L-1盐胁迫对苜蓿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喷施外源激素EBR浓度为0.6 μmol·L-1时,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0.6 μmol·L-1和1.2 μmol·L-1EBR处理显著减轻Na+对K+,Ca2+,Mg2+的毒害,控制离子平衡。由此可见,外源激素EBR可以减小盐胁迫对根系的伤害,增强根系抗氧化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9.
罗布麻是一种典型的钾高效植物,具有很强的K+吸收和利用效率,通过增强对K+的选择性吸收维持体内高且稳定的K+含量和K+/Na+以抵御盐和干旱胁迫。为了探究其分子机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罗布麻根中克隆得到Shaker家族成员K+通道蛋白基因AvAKT1,其cDNA全长序列2906 bp,编码89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AvAKT1包含Shaker同源蛋白家族典型的6个跨膜域、1个P环以及环核苷酸结合位点(cyclic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cNBD)、锚蛋白区(ankyrin-related domain, ANKY)和富含疏水酸性残基区(a domain rich in hydrophobic and acidic residues, KHA)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将Shaker家族分为5个亚族,AvAKT1隶属第Ⅰ亚族(AKT1亚族),与烟草进化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AvAKT1主要在罗布麻根中表达,在茎和叶中表达量极低;AvAKT1受5.0 mmol·L-1 K+的显著诱导,且在-0.2 MPa渗透胁迫和25 mmol·L-1 NaCl处理6 h时,在根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AvAKT1可能参与调控罗布麻低亲和性K+吸收过程,并在其应答干旱和盐逆境胁迫中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耐盐性燕麦(Avena sativa)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以青永久195 (耐盐材料)和709 (盐敏感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沙培法,对3周龄燕麦幼苗进行150 mmol·L?1 NaCl处理0 (CK)、6、24、72 h,探讨了盐胁迫对两种燕麦幼苗光合作用、抗氧化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燕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Tr)、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 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intercellular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Ci)、K+含量均有所下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Na+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在盐胁迫下耐盐材料青永久19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n、Tr和Gs下降幅度小于盐敏感材料709;SOD、CAT、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709,MDA含量低于709。盐胁迫6、24 h时,青永久195根中K+、Na+含量低于709,72 h时高于709;盐胁迫6和24 h时,青永久195叶中K+含量高于709,Na+含量低于709。综上,耐盐材料青永久195表现出较好的渗透调节能力,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李波  邬婷婷  方志坚  李红  杨曌  林浩 《草地学报》2019,27(6):1786-1792
为了探究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混合苏打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WL343HQ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对苜蓿幼苗进行150 mmol·L-1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和25,50,75和100 μmol·L-1ABA缓解处理,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ABA缓解混合苏打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根、茎和叶中钠(Na+)、钾(K+)、钙(Ca2+)和镁(Mg2+)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导致苜蓿幼苗各器官的Na+,K+,Ca2+,Mg2+含量产生不同的变化;其中根中Na+和Ca2+含量增加,K+和Mg2+含量降低,茎中Na+,K+,Mg2+含量增加,Ca2+含量降低;叶中Na+和Mg2+含量增加,K+和Ca2+含量降低。经不同浓度的ABA处理的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后苜蓿幼苗各器官中,根中Na+含量、根和叶K+含量、根和叶Ca2+含量、根、茎和叶Mg2+含量均随ABA浓度增加而增加,茎和叶Na+含量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茎中K+和Ca2+含量随着ABA浓度的升高无明显变化。各器官中的Na+/K+,Na+/Ca2+和Na+/Mg2+比值均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可见,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影响苜蓿幼苗对Na+,K+,Ca2+,Mg2+在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分布,与苜蓿幼苗的抗盐碱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AtSOS基因在紫花苜蓿中的表达及其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冬梅  秦楚 《草业学报》2018,27(6):81-91
本研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紫花苜蓿耐盐性,通过种植转基因耐盐紫花苜蓿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以紫花苜蓿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拟南芥的AtSOS1-AtSOS2-AtSOS3多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中,经PCR检测、抗除草剂筛选和RT-PCR鉴定,获得了能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株系。以转基因的紫花苜蓿和野生型紫花苜蓿为材料进行盐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株高、Na+和K+含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在不同盐浓度处理下,所有植株的株高均有所增长,但在100和200 mmol·L-1的NaCl处理下,转基因植株的长势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所有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野生型植株叶绿素含量均低于转基因植株;在100和200 mmol·L-1的NaCl处理下,转基因植株的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量均小于野生型植株,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量均大于野生型;各植株中丙二醛含量均下降,且野生型植株下降的更为明显;盐处理后,转基因植株根系中Na+的积累比野生型植株少,而K+的吸收多于野生型植株。转AtSOS基因的紫花苜蓿通过发挥AtSOS途径的作用,促进了植物体将细胞内的Na+外排,从而减轻盐胁迫对植物体的伤害,提高了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小报春对盐(NaCl)胁迫的抗性及适应机制,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0、50、100、150、200、250 mmol·L-1)对小报春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小报春的生长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植株的株高、冠幅、叶面积、地上和地下干重以及叶片含水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2)NaCl胁迫后,小报春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NaCl浓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持续升高趋势,说明植株的光合作用系统、细胞的渗透调节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对NaCl胁迫具有积极的响应策略。3)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小报春植株叶、叶柄、根中Na+的含量,根系中Na+含量的增幅最大;植株各器官中K+、Ca2+含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K+、Ca2+在叶片中保持较高的含量。综上所述,小报春具有一定的耐盐性,是盐渍土园林应用的潜力花卉。低浓度NaCl(50 mmol·L-1)胁迫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但NaCl浓度≥150 mmol·L-1抑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于2008年7月选取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草地种植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通过测定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Na+、K+、Ca2+、Mg2+、Fe2+、Zn2+含量、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及粗蛋白(CP)含量,研究不同盐碱化草地对披碱草生长及离子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耐盐碱饲草选育及盐碱地生物治理提供理论参数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随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强,披碱草地上部、地下部Na+含量显著增加(P<0.05),K+含量显著降低(P<0.05),根系的选择性运输能力显著下降(P<0.05);不论盐碱胁迫的强度如何,披碱草地上部始终较地下部保持较高的K+/Na+值;地上、地下生物量,CP含量均随盐碱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因此,披碱草地上部保持较高的K+含量和K+/Na+比值可能是其耐盐碱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et Sav.)细胞悬浮培养的条件,评价其胞内代谢产物的化感潜力。本文研究了无机盐浓度不同的MS,1/2MS,B5,1/2B5,NT和1/2NT等6种培养基及NT中N,P,Ca,Mg,K等5种大量元素含量对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生物合成黄酮的影响,并采用微量活性测定法测定了其细胞培养物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大花金挖耳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优基本培养基是NT,NT中总氮浓度为50.62 mmol·L-1,NH4+:NO3-为2:3时,黄酮含量最高为1.38%,H2PO4-,Ca2+,Mg2+,K+等离子依次在5.00,1.50,0.50~1.00,14.39~27.81 mmol·L-1范围内有利于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和黄酮合成;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的粗提物对供试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L.)Cronq.)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等5种植物幼苗根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毒力依次为10.66,12.32,15.85,102.16,210.96 mg·mL-1。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为材料,采用盆栽法探究外源添加谷氨酸(2 mmol·L-1和4 mmol·L-1)对铝胁迫(500 mg·L-1)下多花黑麦草生长和生理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外源谷氨酸显著降低了多花黑麦草叶片和根系中的铝离子含量(P<0.05);铝胁迫下添加谷氨酸能提高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和根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叶绿素含量、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片、根系中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并降低了叶片和根系中相对电导率、根系中MDA含量及叶片中POD活性,且添加4 mmol·L-1谷氨酸的效果优于2 mmol·L-1谷氨酸;铝胁迫下4 mmol·L-1谷氨酸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含量,但根系中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却均有所上升(P<0.05)。综上所述,外源添加谷氨酸能有效缓解铝胁迫对多花黑麦草叶片和根系的毒害作用,且4 mmol·L-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