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溶剂对蒙早苦荬菜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使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蒙早苦荬菜根、茎、叶进行总酚和总黄酮,测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极性溶剂对不同部位的提取效果不同,叶的6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0.22、10.69 mg/g;根的乙醇(99.7%)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7.65 mg/g),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92 mg/g);茎的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6.89 mg/g),60%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36 mg/g)。研究表明,蒙早苦荬菜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性间呈良好的量效关系。蒙早苦荬菜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量排序为叶>根>茎,60%乙醇溶液是提取蒙早苦荬菜总黄酮和总酚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cv. Mengzao)叶中β-谷甾醇的工艺条件,并探究不同生长期叶中β-谷甾醇的含量,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以料液比、超声频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β-谷甾醇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Box-Behnken方法优化了β-谷甾醇提取工艺,并测定了不同生育阶段蒙早苦荬菜叶的β-谷甾醇含量。结果表明:蒙早苦荬菜叶中β-谷甾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0 min、温度60℃、频率80 KHz、料液比为1∶30 g·mL-1。在此条件下,提取量达到最高,为12.08 mg·g-1。各因素对苦荬菜中β-谷甾醇提取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料液比>时间>频率>温度。对不同生育期(幼嫩期、营养生长期、开花初期、开花中期、开花末期、结实期)蒙早苦荬菜叶片的β-谷甾醇提取量进行分析发现,开花初期为最佳收获期,β-谷甾醇提取量最高,达13.22 mg·g-1。目前,β-谷甾醇多应用于医疗领域,但都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以30份苦荬菜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对11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苦荬菜种质资源表型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三级生殖枝数变异幅度最大(38.04%),生殖枝高度和小花数次之,叶长变异幅度最小(11.87%),不同类型间以野生材料变异幅度最大(46.37%);(2)苦荬菜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叶片长又宽的苦荬菜其茎秆粗壮,植株高大,花序长,二级和三级生殖枝数多;(3)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苦荬菜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组,第1组与第2组属于叶匍匐型,第3组属于中等宽叶直立型,第4组属于阔叶直立型;(4)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904%,不同材料间差异来源主要是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小花数。  相似文献   

4.
不同萃取头固相微萃取提取分析饲料香味剂致香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R/PDMS和PDMS/DVB两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乳香饲料香味剂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两种萃取头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别,确定适宜的萃取头。结果表明:两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CAR/PDMS提取数量为24种,PDMS/DVB为18种。采用CAR-PDMS萃取头获得的苯甲醇、丙位辛内酯、茴香脑、洋茉莉醛、丁酸苄酯的峰面积要高于PDMS/DVB萃取头,而前者丙位壬内酯、乙基香兰素峰面积分别稍低于后者。CAR/PDMS萃取头获得的挥发性物质的总峰面积均高于PDMS/DVB萃取头(即557.30×107vs426.72×107)。因此,根据获得挥发性物质数量和总峰面积,CAR/PDMS萃取头比PDMS/DVB萃取头更适于提取分析乳香型饲料香味剂致香成分。  相似文献   

5.
研究截短侧耳素的萃取和结晶。截短侧耳素闪蒸粉分别用甲醇、乙醇和K酮在20℃、40℃和60℃条件下萃取,萃取时间60min,比较萃取率;60℃的K酮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50℃、45RE和40℃,加入晶种保温3h,然后以5-8℃/h的速度降温至0℃,然后保温2h,离心获得晶体,50℃干燥1h,获得截短侧耳素粉,分析干燥失重、含量、杂质和收率。K酮在60℃时的萃取率最高,均值为92%;40℃加入晶种保温3h获得产品收率最高95.01%。K酮为更加理想的截短侧耳素萃取剂,萃取温度60℃,晶体成长的第一过程选择40℃。  相似文献   

6.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初步分析了2头雄性林麝(3岁和6岁各1头)在泌香初期和末期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泌香初期的尿液中共有58种成分,包括酮17种、酚11种、醇10种、酯7种、杂环4种、醛3种、芳香烃2种、胺2种、烷烃1种和砜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苯甲酸甲酯、2-戊酮、苯酚、反式-3-戊烯-2-酮,2-甲氧基苯酚、4-丙基苯酚。泌香末期的尿液中共有85种成分,包括酮34种、酚13种、杂环11种、醇8种、酯6种、烯烃4种、烷烃3种、醛3种、羧酸1种、醚1种和萘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3-甲基环十五烷酮(麝香酮)、苯酚、5,6-二氢-2,4-二甲基-2H-吡喃、4-甲基-3-戊烯-2-酮、4-丙基苯酚、环己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泌香末期尿液中存在麝香酮、环十五内酯等大环化合物的来源和雄性林麝尿源性化学信息素的作用机制与行为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苦荬菜叶蛋白的提取方法通常是将苦荬菜的鲜嫩叶片经破碎压榨后,再通过加热、加酸碱等方法从汁液中分离出蛋白。本试验以絮凝温度,酸溶液浓度(pH),絮凝时间作为试验因素取5个处理水平,组成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按标准正交表L25(53)安排。以粗蛋白提取量为指标,综合考虑,得出较优提取参数为:絮凝温度80℃、pH=4和絮凝时间4min。  相似文献   

8.
黑麦草草质柔嫩多汁,适口性好,在春秋季生长繁茂,大多不能过夏。苦荬菜喜温耐炎热,夏季生长十分旺盛,所以黑麦草和苦荬菜可以解决种鹅和商品鹅牧草的常年供应。昆山市城北镇新乐村养鹅专业户范新春等种植牧草养鹅,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1 黑麦草的特点和栽培技术 1.1 特点黑麦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欢排水良好的饲肥沃湿润土壤,适宜土壤pH值为6.0~7.0,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气候及土壤状况很适宜种植黑麦草。该草在昼夜温度为12~27 ℃时再生能力强,生长最快,可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多青饲料,是春秋季商品鹅良好的饲草资源,但天热后再生性差。 1.2 栽培利用自留地、责任田种植黑麦草,一般在9月上旬撒播,覆土1~2 cm;也可在10月稻田收割前直播,每亩播种量1.5~2 kg。待草长至35~45 cm高时,可进行刈割,留茬高5 cm,每年刈割4~5次,每亩总产量可达6 000~7 000 kg,每亩田可饲养250只鹅。黑麦草对氮肥敏感,每次刈割后应追施20 kg速效氮肥,并及时浇水,以促进氮肥吸收。根据鹅每天的喂量,黑麦草可分块轮流收割,错开收割期。 2 苦荬菜的特点和栽培技术 2.1 特点苦荬菜又叫山莴苣、鹅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苦荬菜茎直立,茎上多分枝,喜温耐炎热,能耐36 ℃高温,夏季生长良好。苦荬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各类土壤均能种植。其茎叶柔嫩,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20%左右,味稍苦,适口性特别好,能促进食欲,提高利用率,是种鹅和商品鹅在夏季采食的理想牧草。 2.2 栽培苦荬菜种子小而轻,出土力弱,因此,播种前要求精细整地。同时为了增加产量,需施2 000 kg厩肥作底肥。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撒播,每亩播种子1~1.5 kg,覆土1~2 cm。条播行距25~30 cm为宜,通常不间苗,2~3株一丛也生长良好。苦荬菜生长快,5月上旬即可开始刈割,株高40~50 cm时可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10 cm,每年可刈割4~6次,于9月最后一次齐地割完。每亩可产鲜草8 000~9 000 kg,每亩可饲养150~200只鹅。还可采用剥叶利用的方法,不断剥取外部大叶,留下内部小叶继续生长,每亩产量为6 000~7 000 kg。为调节利用时间,可分期播种,分期刈割。苦荬菜由于生长快,产量高,所以需肥量大,每次刈割后浇水并施速效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桃金娘果工艺条件及其挥发性成分的物质组成,实现桃金娘资源综合利用,考察了不同夹带剂、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桃金娘果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以桃金娘果萃取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桃金娘果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35 ℃、CO2流量17.5 g/min、萃取时间为150 min。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桃金娘果萃取物得率为10.52%。桃金娘果萃取物共分离鉴定出20种挥发性成分,占总量的7456%,主要为酯类、酸类、烃类、醇类、醛类成分。此研究为超临界CO2萃取桃金娘果中的活性成分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桃金娘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天然牧草中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条件,试验以色谱峰总峰面积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设计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析时间和样品量4因素3水平的试验模型,建立回归方程,优化筛选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9.60℃、萃取时间58.39 min、解析时间2.83 min、样品量2.49 g,预测色谱峰总峰面积为9.958×10~9。为了提高萃取条件的可行性,将萃取条件修正为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60 min、解析时间3 min、样品量2.5 g,验证色谱峰总峰面积为9.842×10~9,与模型预测值较接近。说明响应曲面法优化HS-SPME-GC-MS测定天然牧草中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条件效果好,预测值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Lactuca indic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设置对照(CK组)、单独添加植物乳杆菌(LP组)、单独添加布氏乳杆菌(LB组)和混合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LP+LB组)4个处理,青贮60天后,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加入乳酸菌添加剂后苦荬菜青贮饲料的pH值显著低于CK组(P<0.05),乳酸菌数量均有所增加(P<0.05);LB组的酵母菌数量最少(P<0.05);LP组和L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LB组(P<0.05);LB组的乙酸含量最高(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LP组的青贮品质最好。综上所述,单独或混合添加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均能改善苦荬菜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植物乳杆菌更适宜用作添加剂调制苦荬菜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2.
陈金慧  马慧燕  陈煜  何禾 《草业学报》2022,31(2):88-100
五爪金龙是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植物,其入侵机制与化感作用间的关系备受学者关注。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五爪金龙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的作用,发现这两种途径对三叶鬼针草和生菜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继而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树脂洗脱法分别收集这两种途径释放的物质,并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分析各自成分。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片挥发物被检测出18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28.17%),β-罗勒烯(16.59%),α-蒎烯(13.65%)和β-柏木烯(9.43%)相对含量较多。淋溶水主要为酚酸类,肉桂酸(39.21%),琥珀酸(15.15%),丙酸(11.12%)及月桂酸(9.38%)相对含量居于前四。在定量得出上述主要物质实际浓度后,进一步处理受试植物发现,淋溶途径释放的肉桂酸和月桂酸显著抑制两种受体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率,丙酸和琥珀酸则对两种受体植物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影响。此外,4种主要叶片挥发物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β-柏木烯和石竹烯的作用明显强于α-蒎烯和β-罗勒烯。综上所述,挥发与淋溶是五爪金龙重要的化感效应作用途径,它们分别产生以萜烯及酚酸类为代表的物质,且这两类物质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能形成抑制,但不同物质对受体植物的抑制程度显著不同。由此可见外来植物五爪金龙产生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并发挥作用,其中的关键物质则对其化感作用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草原优势物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添加对羊草碳、氮、磷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对羊草茎叶N,P含量和叶片C∶N,C∶P影响显著;不同氮添加水平对灌丛下和灌丛间羊草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存在分异;随氮添加的增加,灌丛间羊草茎叶C∶N和叶片C∶P呈降低趋势,灌丛下羊草茎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不显著;灌丛下羊草茎叶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异系数均低于灌丛间羊草;氮添加显著影响灌丛间羊草茎叶N含量,C∶N和C∶P,但是,氮添加对灌丛下羊草茎叶化学计量特征影响不显著。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可能会削弱氮添加对草本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草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活体生物试验方法,首次比较研究了红车轴草根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莴苣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离鉴定了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一步对其活性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红车轴草根乙醇提取物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种萃取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中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抑制强度最大,是红车轴草根植物毒活性有效部位。为明确红车轴草抑制莴苣幼苗生长的活性化学物质基础,采用活性跟踪分离方法,从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种黄酮苷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技术确定了其化学结构,鉴定为(6aR, 11aR)-三叶豆紫檀苷。活性测定发现,该苷类化合物能够显著降低莴苣幼苗的鲜重和根长,低浓度处理使莴苣体内的抗氧化酶SOD和CAT含量升高,随着处理浓度增加,SOD、CAT含量显著降低,导致植物体内活性氧升高,造成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影响植物生长相关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腺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和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var.affine C.A.mey)种子萌发耐盐性特征,用玻璃培养皿采用暗发芽的方法,在恒温25℃种子培养箱中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NaCl浓度(0,50,100,150,200,250,300 mmol·L-1)胁迫下两种独行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日均发芽率、日相对发芽率和种子胚芽、胚根的长度。结果表明:在同等盐胁迫下,腺独行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宽叶独行菜种子的。在不同盐胁迫下,随NaCl浓度增大,腺独行菜种子发芽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发芽势呈持续下降趋势;宽叶独行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显著下降特征,且NaCl浓度达到150 mmol·L-1后,失去发芽能力;种子胚芽、胚根生长始终表现为腺独行菜优于宽叶独行菜。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ecies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a poisonous plant, 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 In this experiment, surface disinfection was used for separation,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was used, and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using ITS sequence to determine the species of endophytic fung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2 species of endophytic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D. grandiflorum L., they were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longing to 6 classes, 6 orders, 6 families, and 7 genera. Among them, Alternaria sp.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accounting for 31.82% of the isolated strains, mainly distributed in flowers and leaves), endophytic fungi are most commonly distributed in flowers (accounting for 40.91% of the isolates), followed by leaves (31.82%), roots (22.73%) and stems (4.5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in D. grandiflorum L.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issues.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明有毒植物翠雀的内生真菌种类,作者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运用形态学鉴定,采用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内生真菌的种类。结果显示,从翠雀植物中分离得到22种内生真菌,将其根据亲缘关系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主要分为Ⅰ和Ⅱ两大种群,分属于6纲、6目、6科、7属,其中,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为优势菌(占分离菌株数的31.82%,主要分布于花和叶中),内生真菌在花中分布最普遍(占分离菌株数的40.91%),其次,为叶(31.82%)、根(22.73%)和茎(4.55%)。结果表明,翠雀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普遍性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索紫色土埂坎草本根-土界面摩阻特性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以紫色土埂坎常见稗草、马唐和牛筋草3种草本根系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土壤含水率(5%、10%、15%、20%和25%),通过直剪和拉拔摩阻试验测定草本根-土复合体的摩阻特性指标(黏聚力、摩擦系数、最大抗拔力和抗拔强度),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对不同草本根-土界面摩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含水率为15%和20% 时,根-土界面黏聚力达到较小值,而摩擦系数、最大抗拔力和抗拔强度达到较大值。2)3种草本根-土界面拉拔摩阻特性差异显著(P<0.01),牛筋草根-土界面平均最大抗拔力和抗拔强度分别是马唐的1.18和1.30倍,是稗草的1.14和1.10倍。3) 草本根-土界面间抗剪强度和垂直荷载的关系服从莫尔-库伦准则。当含水率为20%和25%时,根-土界面间抗拔力达到较大值。4)在相同垂直荷载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牛筋草根-土界面抗剪强度显著高于马唐和稗草(P<0.05)。由此可知,牛筋草根系能增强紫色土埂坎稳定性,其根系对埂坎的加固作用约在土壤含水率为15%时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紫色土埂坎固埂护坡草本植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5个燕麦品种和品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天祝高寒草甸区5个燕麦品种和品系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秸秆、籽粒、叶片和全株中营养成分含量和热值的差异。结果显示,4617秸秆、籽粒和全株在成熟期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乳熟期和抽穗期;可溶性糖含量和热值在乳熟期显著高于抽穗期和成熟期。青永久12秸秆、叶片和全株中的粗蛋白含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乳熟期和成熟期。4632秸秆中的粗蛋白和磷含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乳熟期和成熟期。巴燕三号籽粒中的粗脂肪含量在乳熟期(4.95%)和成熟期(5.48%)均显著高于抽穗期(2.36%),全株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乳熟期(26.80%)和成熟期(24.11%)均显著高于抽穗期(12.14%)。87-6-21秸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4632籽粒、全株中的热值在乳熟期均显著高于抽穗期和成熟期。综合结果表明,抽穗期4617和4632秸秆和籽粒中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87-6-21籽粒、叶片和全株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乳熟期青永久12秸秆和叶片、巴燕三号籽粒和4632全株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成熟期巴燕三号秸秆和叶片、青永久12全株和籽粒中的粗纤维含量最高;4632秸秆、87-6-21籽粒、4617叶片和全株中的中性洗涤纤维高于其他品种,87-6-21秸秆和叶片、4632籽粒和4617全株中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其他几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苦荬菜(Lactuca indica)干种子,研究比较其与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对苦荬菜根尖细胞的遗传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与地面对照组相比,种子空间飞行可促进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而γ射线则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有丝分裂指数逐步下降。二者均可诱发根尖细胞产生微核、染色体断裂、染色体粘连、落后染色体、游离染色体、桥等畸变。但空间飞行诱发畸变的频率明显低于γ射线辐照。在γ射线辐照剂量0~30Gy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单微核、多微核和染色体总畸变频率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