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肥料处理对旱区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旱塬区以富友968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化螯合肥一次性基施1128 kg/hm2,玉米产量可达12828.3 kg/hm2,较对照不施肥处理增产5925.0 kg/hm2,增产率85.8%;较习惯施尿素600 kg/hm2(40%基施,60%大喇叭口期追施)、普通过磷酸钙600 kg/hm2(基施)增产31.3%,且一次性施肥节省劳动力,简化了施肥技术,可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博乐市玉米“3417”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指导玉米科学施肥,在博乐市进行玉米"3417"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田土壤供氮量为211.5 kg/hm2,供磷量为100.8kg/hm2,供钾量为253.8 kg/hm2,属中肥力水平;该试验田最佳施肥方法为基肥、追肥结合,基肥施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的全部,尿素总量的20%,65%、15%的氮肥分别作追肥进行使用;在当地最优施肥量基础上,施锌肥22.5 kg/hm2,玉米产量为13 333.3 kg/hm2;施锰肥30 kg/hm2,产量为13 500.0 kg/hm2,施硫肥30 kg/hm2,产量为12 666.7 kg/hm2,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3414”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氮磷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应显著,其中,处理6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最低,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6.0%和18.6%。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8.55%,表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826.00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72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542.50 kg/hm2;施用纯K 45 kg/hm2的增产效应为1207.50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量(N)为329.33 kg/hm2,施磷量(P2O5)为99.04 kg/hm2,施钾量(K2O)为50.21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6885.94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能提高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在750 kg/hm2施肥水平下,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增产1745 kg/hm2,增产率29.3%;在600 kg/hm2施肥水平下,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增产1615 kg/hm2,增产率28.8%;在450 kg/hm2施肥水平下,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增产1510 kg/hm2,增产率33.9%.  相似文献   

5.
在泾川县旱塬区,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基施锌肥、锰肥、铁肥,结果表明,除过量施用锰肥没有增产效果外,其它处理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适宜用量分别为硫酸锌(ZnSO4.7H2O,含Zn21%)22.5 kg/hm2、硫酸亚铁(FeSO4.7H2O,含Fe19%)15.0 kg/hm2、硫酸锰(MnSO4.H2O,含Mn31.8%)26.3 kg/hm2。  相似文献   

6.
进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木纳格葡萄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处理的葡萄产量达38 900.0 kg/hm2,较常规施肥(34 100.0 kg/hm2)增产4 800 kg/hm2,增产率达到了14.1%。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进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木纳格葡萄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处理的葡萄产量达38 900.0 kg/hm2,较常规施肥(34 100.0 kg/hm2)增产4 800 kg/hm2,增产率达到了14.1%。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临夏高海拔灌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最佳专用缓释肥,以玉米品种金凯8号为指示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专用缓释肥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专用缓释肥B(N 26.50%+P_2O_58.80%+K_2O_4.10%+有机质15.00%)900 kg/hm~2处理的玉米折合产量最高,达14 847.0 kg/hm~2,较不施肥(CK)增产22.0%;肥料农学利用效率为7.55 kg/kg,表观肥料养分利用率为42.03%,肥料偏生产力为41.87 kg/kg,肥料贡献率18.02%,施肥利润高达2 476.8元/hm~2;生物鲜重和生物干重分别较不施肥(CK)提高了23.1%和31.0%,穗粒数较不施肥(CK)增加了38.3粒,千粒重较不施肥(CK)增加了68.6 g。专用缓释肥B在临夏高海拔灌区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和轻简化施肥,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临夏高海拔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膜下滴灌应用长效肥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都长效肥、云天化长效肥、三农金缓/控释剂在播期相同的情况下,对玉米出苗影响不大,可以促进拔节期后的生长,使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提前1~2d;同时新都长效肥、云天化长效肥、三农金缓/控释剂可以改善玉米株高、秃尖长度、穗粒数、百粒重等性状;新都长效肥、云天化长效肥、三农金缓/控释剂比农民传统施肥增产极显著,其中新都长效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达到1152.15kg/hm2,增产率为9.93%。新都长效肥与云天化长效肥、云天化长效肥与三农金缓/控释剂增产效果不明显,新都长效肥相对三农金缓/控释剂增产显著。新都长效肥可增效2421.75元/hm2,为施肥处理之最,云天化长效肥和三农金缓/控释剂也有2100元/hm2以上的增效,3种模式都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炭基肥在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河西绿洲灌区试验观察了生物质炭基肥对制种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生物质炭基肥1 200 kg/hm2时制种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5 004 kg/hm2,较不施肥处理(CK)增产22.9%,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增产6.5%;籽粒品质指标最优,籽粒含水量最低,为178.6 g/kg;籽粒蛋白质含量、粗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为99.9、679.0、42.8 g/kg。可见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可有效地促进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促进果穗增长增粗,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生物质炭基肥对玉米提质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适宜在河西绿洲灌区及其他类似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1.
聊麦18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集成了一套聊麦18超高产栽培技术。聊麦18要达到9000kg/hm^2以上的产量水平,应选择高产地块种植,施有机肥7.5万kg/hm^2、纯氮180kg/hm^2、纯磷150kg/hm^2、硫酸锌15kg/hm^2和硫酸钾225kg/hm^2做基肥,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喷施叶面肥等,以确保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晚稻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红四方"控释肥对晚稻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肥料相比,"红四方"控释肥有利于改善晚稻的经济性状,如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1.31 cm、0.18万株/667m~2、2.17粒/穗和0.41 g;施用控释肥与常规肥相比,稻谷平均增产59.49 kg/667m~2,增产率为15.8%,增加纯收入70.84元/667m~2。且控释肥优于复合肥,施用"红四方"控释肥料与施用复合肥相比较,平均稻谷增产31.16 kg/667m~2,增产率为7.71%,增加纯收入39.3元/667m~2。  相似文献   

13.
大安市苏打盐碱地水田土壤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48-19150
[目的]探寻苏打盐碱地水田土壤最佳施肥方案。[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进行试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结果]建立水田土壤施肥量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主效应与产量关系的分析,得到苏打盐碱土水田土壤最佳产量施肥量为:纯N 175 kg/hm2,P2O5 137/hm2,K2 O 50 kg/hm2,ZnSO4 32 kg/hm2。分别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和硫酸锌计算,折算肥料用量为813 kg/hm2。[结论]该研究为苏打盐碱地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部分谷子杂交种"库"、"源"失调,生育后期易脱肥,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以张杂谷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其中,主处理为施肥量,设6个水平(拔节期沟施KCl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副处理为留苗密度,设5个水平(22.50万株/hm2、26.25万株/hm2、30.00万株/hm2、33.75万株/hm2、37.50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留苗密度对张杂谷8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旨为建立谷子杂交种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施肥量对穗长和穗直径有显著影响,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和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大;留苗密度对穗长、穗直径、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影响不大。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谷子穗长、穗直径和产量增加;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加,穗长和穗直径减小,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增加,其中密度在30.00万~37.50万株/hm2范围内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综合施肥和密度互作试验产量结果,认为在冀中南夏播最利于发挥张杂谷8号产量潜力的栽培方式为:在30.00万~37.50万株/hm2留苗密度下,拔节期施KCl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施尿素225 kg/hm2。  相似文献   

15.
在宜兴市万石镇开展了水稻不同锌肥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 1.9mg/kg 的情况下,水稻增施锌肥对株高、穗数、千粒重等影响不明显,对增加每穗实粒数有明 显的促进作用;不同锌肥用量下,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实际产量增幅在1.46%~9.27%之间,以施 用11.25kg/hm2锌肥所获得的产量和净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耕作施肥方式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旱地小麦施肥提供依据,以旱地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种肥同施(施肥深度约为10cm)、撒施+旋耕(通过旋耕机械混施于20cm土层中)、撒施+翻耕(通过翻耕将肥料翻至25cm左右土层中)和撒施+深耕(用深耕机深耕1次,肥料随土壤翻动落致35cm左右土层中)等4个施肥试验,按纯氮180kg/hm~2、纯磷120kg/hm~2和纯钾105kg/hm~2标准施肥,肥料随播种或不同耕作处理方式一次性施入土壤中,研究其对冬小麦的根系活力、干物质转移、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施肥方式对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撒施+深耕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中后期根系活力更强,产量更多来自于花后干物质积累转移,千粒重和穗粒数增加,产量高达7 945.18kg/hm~2,分别比种肥同施、撒施+旋耕和撒施+翻耕处理高8.44%、3.95%和2.53%。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新品种南校205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料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南校205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在4个施肥水平中,A1水平在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产量等方面都具有最大值.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穗粒数、干粒重整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最佳处理组合为A2B4,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施肥量为纯N 225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氮高效组合协优9019的氮肥运筹规律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设施化学氮素时期和施氮量8种处理,采用L8(4×24)正交设计,以不施化学氮素为对照,进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协优9019的适宜施氮量在172.5~243.45 kg/hm2,以施纯氮172.5 kg/hm2的处理增产较高,增收效益最明显,氮肥利用效果最好。在施172.5kg/hm2纯氮的合理运筹下,其氮素农学利用率为25 kg/kg氮素,每生产100 kg稻谷只需施纯氮1.76 kg,比对照增加产值7762.5元/hm2,每千克纯氮增收45.00元,单位面积增收7012元/hm2,增效相当可观。[结论]协优9019氮肥合理施肥模式应是:基蘖肥各施纯氮69.0kg/hm2,保花和齐穗期各施纯氮34.5 kg/hm2。再次验证协优9019是氮高效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参试品种主要性状及整齐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与中等肥力(纯氮125kg/hm2)相比,高肥(纯氮225kg/hm2)时多数品种表现空秕率显著上升,谷草比明显下降,单株穗数增加,产量降低,茎变高,穗粒数增加,出穗期延迟,着粒密度增大,穗子略微变长。高氮后各性状的整齐度也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变化,平均变化幅度最大的是穗长,然后依次为穗粒数、茎高、穗一次枝梗数和单株穗数。从品种来看,吉粳63、下北和通35在高氮后绝大多数性状的整齐度明显下降,产量也大幅度降低,说明这3个品种不宜在高氮水平下栽培,而玉丰、北陆128和长白九号与上述品种相反,高氮后多数性状的整齐度反而提高,产量亦持平或略有增加,因而适宜在较高氮素水平下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