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中含有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是病害流行的侵染源之一,伐桩的除害处理是松材线虫病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阐述了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的除害处理措施,包括利用生防真菌的生物防治措施,直接挖树桩烧毁、剥皮挖虫和覆土处理等物理机械措施,以及药物熏蒸、药物灌注和生石灰处理等化学措施,重点介绍了利用木腐菌处理疫木伐桩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除害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用80%敌敌畏乳油、30%氯胺磷乳油、20%吡虫啉乳油3种化学杀虫剂分别与水、柴油按1∶3、1∶5配比混合,进行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除害对比试验,并测算各处理的药剂成本。结果表明:12种处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死亡率都不高,除治效果都未超过3%,而除治成本很高,未达到除害处理的目的。表明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应用化学杀虫剂除害处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对巨尾桉砍伐后7~14d的伐桩进行萌芽条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进行炼山处理的桉树林地,盖灌能对柴油20倍涂抹伐桩切面对桉树伐桩催腐效果能达到95.56%的防效,盖灌能对水20倍的防效仅有75.34%,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水3倍的防效仅有47.92%。涂沫法处理与喷雾法处理的伐桩处理效果基本一致,喷雾法处理的效率要高于涂抹法。盖灌能对柴油在桉树低产林分改造及品种的更新换代过程中进行伐桩催腐具有效果好、催腐彻底、控萌芽时间长达180d以上、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在林业营林生产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马尾松是安溪县最主要的乡土树种之一,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松科植物,而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松材线虫病防治核心措施是及时除害处理松枯死树。2019~2020年,防治工程队通过对松枯死树伐桩不同除害处理方式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在伐桩横截面有采用柴刀砍几刀比没砍的防治效果好,并能保持较好的连续防治效果,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因此具有科学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病被害木伐桩灭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林间调查、根桩解剖、线虫分离等试验,结果表明,在伐桩、木质部内存在数量较少的松褐天牛越冬幼虫;该幼虫次年羽化成成虫,具有传播松材线虫病能力。通过对不同高度伐桩中天牛活体数量调查和农药处理伐桩试验,认为在伐桩高度低于5cm时,用20%倍硫磷油剂+0号柴油20倍稀释液浇淋伐桩,具有既简单又彻底的杀灭伐桩内天牛和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浙江省安吉县用材林样地中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伐桩进行0(CK)、225、450、675株/hm~2 4种密度伐桩处理,研究其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伐桩处理密度的加大,样地中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在伐桩处理密度为675株/hm~2的毛竹用材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未伐桩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10 cm)新竹密度是未伐桩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平均较未伐桩处理毛竹林提高了1.8 cm;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新竹的中、小径级竹材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U6无性系萌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尾叶桉U6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桉树无性系之一.研究表明,3个月生的U6的萌芽点、萌芽条数和萌芽高度均服从Weibull分布,峰度均大于3,比正态分布的峰值高;偏度大于0,呈不对称分布,数据均值右侧的离散性比左侧的强.萌芽点数按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分布均呈随机性,表明萌芽点数与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无关,仅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萌芽条数受伐桩直径和高度的影响,伐桩直径越大,萌芽条数越多,呈线性关系;当伐桩高度低于16 cm时,萌芽条数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6 cm高度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型.萌芽条高度与伐桩高度有关,当伐桩高度低于12 cm时,萌芽高度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到12 cm以后随之减少;萌芽条高度与伐桩直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秦岭南坡不同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萌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佛坪县的栓皮栎伐桩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直径和高度与萌苗数量、萌苗生长的关系,并通过2年跟踪观测研究伐桩的萌发能力。结果表明:1)阳坡伐桩上的萌苗数量多于阴坡,但阴坡的萌苗生长量(基径、高度和冠幅)优于阳坡;2)萌苗数量随伐桩直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直径在15~25cm间的伐桩萌苗数量最多,萌苗生长量随伐桩直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3)伐桩高度与萌苗数量的关系不明显,随着伐桩高度增加,萌苗生长量增加;4)萌苗基径随萌苗数量增多而减小,萌苗高度与之相反,阳坡萌苗数量与萌苗生长量的关系比阴坡密切;5)砍伐2年后,伐桩萌发能力和萌苗生长量均出现降低趋势。栓皮栎伐桩的萌苗数量不仅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伐桩直径和砍伐后时间长度的影响,但萌苗的生长则受到环境条件、伐桩直径、伐桩高度以及萌苗数量的共同影响。因此,择伐栓皮栎次生林中基径为15~25cm的个体最有利于林地快速恢复,在随后的经营管理中控制伐桩的萌苗数量并疏伐过密的萌苗丛有利于萌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对速生多用途树民占相思进行了不同伐桩高度(25cm,50cm,75cm和100cm)及不直径(4.1-8.0cm和8.1-12.0cm)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伐桩的萌芽率及平均萌条数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少,萌条直径,长度及直萌条(可望生长成材之萌条)总断面积随伐桩的高低和大小而增减,伐桩最低的萌芽率比以往的结果高4倍以上,以短轮伐期经营的马占相思人工林,采用50-75cm伐桩高度萌芽更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大叶桉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叶桉叶面积测定的4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定方法测出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测量方法的精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回归分析法、叶面积仪器法、方格计数法和系数法.在回归分析法中,以叶长×叶宽为自变量的一元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高达0.9970,与叶面积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法是大叶桉叶面积测定的一...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丝栗栲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丝栗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采用尿素法、柠檬酸钠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4种方法提取丝栗栲叶片基因组D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较适合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其提取的DNA产率高,凝胶检测条带整齐清晰,杂质少、无明显降解,OD260/OD280比值在1.8左右;而尿素法难以提取基因组DNA,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低,柠檬酸钠法有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污染均不太适用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得到丝栗栲幼叶、老叶、嫩芽和幼茎基因组DNA,产率分别为177.3、167.1、242.0和156.7μg/g。酶切分析也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不同组织DNA适用于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农田防护林的特殊结构使附近农田地表大气运动形成了特有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效应,影响着周边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坐标旋转订正方法的选择成为提高农田防护林水热通量测算精度的核心问题,选取2012年3月9日至5月7日共60 d的防护林网内农田的涡动相关观测数据,对相关湍流特征及能量闭合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坐标旋转订正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采用平面拟合法进行坐标旋转时,当订正参数的计算周期小于15 d时,x-z平面内旋转角度有一定的波动,而在计算周期大于15 d后,则基本维持在-2.8°左右。采用二次旋转法订正的x-z平面内旋转角度受原始水平风向的影响始终很大;(2)2种坐标旋转方法对于三维风速的处理结果基本一致,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坐标旋转方法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二次旋转方法订正后的垂直风速全部为零,平面拟合方法订正后的垂直风速接近于0;(3)平面拟合订正后摩擦风速基本与订正前一致,而二次旋转方法订正后的结果增大了将近5%;(4)平面拟合方法对显热通量及潜热通量的订正误差较小,二次旋转方法则分别将原始测得值提高了5%左右;(5)防护林网通量的能量闭合率经过平面拟合订正后提高了17%,而经过二次旋转法订正后则提高了30%。总之,坐标旋转方法可以对观测设备倾斜引起的误差进行订正,订正后的结果比订正前更精确。二次坐标旋转方法因为可以订正较短时间段内的单组数据,比较适用于下垫面情况变化较快时的观测;平面拟合方法适用于观测系统及其周围环境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相对稳定时的观测。二次旋转方法对防护林网水热通量订正更好。  相似文献   

14.
以山楂品种"甜水"为试材,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山楂叶总黄酮3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3种提取方法中,以浸渍法提取率最高,回流提取法最低,超声波法居中;3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以回流提取法最高,超声波法与浸渍法相差不大;从总黄酮得率来看,以浸渍法所得黄酮总量最高,超声波法次之,而热回流提取法所得黄酮总量最低。但超声波法所用溶剂量最少,提取时间最短,且产率较高,是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一种非常便捷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数学方法与实验方法相结合,通过测量信号和参考信号的比值,消除由于光源的不稳定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检测误差、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等,并利用数学方法推导得到计算方程。实验结果验证此类方法的可行性,可有效消除井下复杂恶劣环境带来的一系列噪声干扰,包括检测系统固有的性能误差和外部环境引起的干扰误差。  相似文献   

16.
快速测定黄姜中薯蓣皂甙元含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研究将测定黄姜中薯蓣皂甙元含量的方法改进为微量浸提分光光度法。此法采用微量样品以无水酒精浸提代替传统的回流抽提法, 以香兰素-浓硫酸作显色剂, 冰醋酸作溶剂, 在460NM处测定薯蓣皂甙元的含量。与传统的重量法、抽提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此法测定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成本低, 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侧向位移对现场沉降监测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软土地基分层沉降管侧向位移对现场沉降监测值的影响,提出利用沉降管侧向位移数据对现场沉降监测值的修正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依托工程现场沉降监测值进行修正后,采用双曲线法预测软土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将其结果与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得到的理论最终沉降值做对比分析,得出利用沉降管侧向位移数据对现场沉降监测值加以修正,可提高现场沉降监测值的精度并使得由已测沉降预测的最终沉降量与分层总和法计算得到的最终沉降量更为接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pinfo的树木叶面积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扫描仪参照标准计算纸获得树木叶片栅格图像,利用Mapinfo的屏幕跟踪矢量化功能,获得树木叶片轮廓矢量图,进而得到树木叶面积。同时,与方格法、称重法、photoshop法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为测定树木叶面积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际土壤微生物DNA提取及纯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了四种方法对红松和长白赤松土壤根际土壤微生物DNA进行了提取,同时分别采用了三种方法对所提取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粗DNA进行了纯化,并且对不同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以SDS为基础的含有1.0%(w/v)的高浓度NaCl的蛋白酶K法。这个方法可有效地去除腐殖酸和其它杂质。由于透析法能够积极有效地去除粗DNA中的棕色物质和腐殖酸,所以非常适合纯化根际土壤微生物DNA,而且纯化产物进行PCR扩增时效果很好。此外,挤胶法由于其经济有效的优点,所以也是一个很好的纯化根际土壤微生物粗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荷叶效应"仿生原理,首先采用传统一步法和晶核辅助生长法合成ZnO纳米颗粒,再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分别在竹材表面构建2种不同的微纳结构,并用低表面能物质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修饰,获得超疏水层,最后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显示,传统一步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呈球形结构,粒径为200~400 nm,在竹材表面相对分散,粗糙度为18.6;而晶核辅助生长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呈纺锤形,粒径为100~300 nm,且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粗糙度为28.9。水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自组装次数增加,接触角先增加后减少,当自组装次数达到20次时,传统一步法和晶核辅助生长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构建的微纳层的水静态接触角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2.4°和152.4°,后者达到了超疏水的要求。酸碱试剂浸渍评价纳米颗粒的耐久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在强酸强碱溶液中浸泡后,接触角均无明显变化,传统一步法制备的竹材接触角在pH 2的盐酸和pH 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浸渍12 h后,接触角仍保持在141.1°和141.7°;晶核辅助生长法制备的竹材在pH 2的盐酸和pH 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浸渍12 h后,接触角仍保持在150.2°和150.8°。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2种方法制备的疏水竹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在30cm的线性摩擦试验后,传统一步法制备的竹材接触角仍在142°左右,晶核辅助生长法制备的竹材接触角在150°左右。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显示,2种方法制备的疏水涂层均具有明显的ZnO晶体的衍射特征峰。2种竹材样品在XRD曲线上均出现了32.45°,34.76°,36.82°和47.65°等一系列新衍射峰,而且这些衍射峰与标准的纤锌矿ZnO的XRD卡片(JCPDS,36-1451)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