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为了摸清定向出菇新技术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为对照,开展了定向出菇新技术的出菇试验。试验选用2个香菇品种L808和兴农1号,统计香菇产量,测量子实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在产量上的表现因品种而异,对于品种L808,采用2种栽培方式,其产量持平;而对于品种兴农1号,采用定向出菇技术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新技术在单菇重、菌盖直径等子实体形态特征指标方面优于传统的免割保水膜袋法。研究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可用于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2.
香菇免割保水膜立袋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青月 《食用菌》2014,(3):54-55
<正>香菇免割保水膜立袋栽培技术是近两年平泉县结合全国各地多种香菇栽培模式的特点,根据平泉县的气候特点综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香菇栽培模式。为适应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采用免割膜保水,同比地栽香菇能有效节水;采取立袋栽培可防止烂袋现象发生,确保质量;反季节栽培可在高温期出菇,价格优势明显;且此项技术有不注水不出菇的特点,所以可分批分期出菇,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同时该技术还  相似文献   

3.
免割保水膜栽培花菇技术,它突破了原来栽培花菇中的割袋出菇工序,解决了菇农割袋出菇等繁琐劳动,具有菇蕾自力破膜顶出袋外出菇,又能保持菌棒中香菇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使花菇生长的更加自然。2003年我县从100~1,050m不同海拔高度的乡镇栽培试验30万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3年用免割保水膜栽培花菇的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北方免割袋栽培花菇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浩  杜顺刚  贾友桥 《食用菌》2010,32(1):55-55
双层双袋栽培花菇,采用内套花菇免割保水膜袋,出菇时幼菇能自然顶破免割袋,无须割膜放菇,解决了长期以来袋栽花菇中困扰菇农的繁琐的割袋工序。香菇生长中,保水膜裂而不碎,相比于涂蜡和其它涂刷保水材料,无毒、无害、无附着物,菇品安全无污染。解决了因漏割、迟割而造成的菇体顶袋,幼菇死亡及大量畸形菇的问题。近年来在北方香菇产区得到了快速推广。菇形好,出口保鲜菇比率提高,经济效益好。但由于受常规栽培及南北气候差异的影响,在北方地区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总结该技术在北方应用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春栽香菇为例,从制袋时间、菌株、原料选择、菌袋制作、养菌、越夏、出菇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免割保水膜袋在河南省花菇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其优缺点、免割袋选择注意事项及在秋栽香菇应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6.
花菇菌棒新型保水膜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应用较为广泛的石蜡保水膜为对照,比较了三种菌兴保水膜和免割袋对花菇菌棒保水效果、花菇产量和花菇发生率的影响。出菇前保水结果表明,应用菌兴102保水膜的花菇菌棒日均失水量为4.6g,比对照石蜡膜低0.8g,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应用免割袋的花菇菌棒日均失水量为6.8g,比对照石蜡膜高1.4g,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应用各种保水膜的干花菇袋单产均可达到70g以上。应用菌兴100、101、102保水膜和免割袋与对照石蜡膜的花菇发生率分别为50.9%、51.0%、54.1%、42.9%和53.7%,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菌兴系列保水膜与石蜡膜的差异不显著,而免割袋与石蜡膜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从保水效果、花菇产量、花菇发生率和生产成本来看,菌兴102保水膜可替代石蜡保水膜用于花菇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河南省香菇栽培的不同模式及生产中主推集成新技术。重点介绍了近年推广应用的免割保水膜袋的优缺点及关键应用技术,水槽形节能灭菌灶,冬季、早春开放式接种及菌袋大堆码放覆盖地膜发菌技术,刺孔促转色、增产量技术,菌棒刺激出菇方法、水分管理技术及微喷技术的应用,小型冷库在鲜菇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王桂富  任仁  桂丽 《食用菌》2013,35(1):52
近年来,豫西、豫南的西峡、桐柏等地引进推广春栽香菇的免割袋栽培技术,由于免去了割口放苗的烦琐工艺,香菇栽培才真正实现了规范化和工厂化,年栽培万袋以上的农户数不胜数,年栽培十万袋以上的香菇专业户逐年增多,香菇栽培真正迎来了革命性的高潮.但是由于气温变暖和免割袋香菇使用的双层塑料袋等因素,近两年出现了越夏成品率低,夏季烂棒率高的越夏风险,仅2010年夏季,桐柏县免割袋香菇平均越夏损失30%左右,一些因在山北坡摆放越夏、通风差的农户,甚至全军覆没,给菇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济损失惨重.笔者从2010年开始引导部分栽培大户选择在杨树林内越夏,采取喷带雾化水降温,改变菌袋码放方式等综合措施,使越夏成品率达到100%.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食用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传华 《食用菌》2015,(3):48-49
<正>屏南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境内平均海拔800 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7-9月平均温度20℃左右,是发展反季节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区域。近年来,屏南县利用气候优势,研究开发形成了夏香菇-猴头菇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油柰、锥栗等果茶枝条木屑栽培香菇,利用香菇以及其它菇类菌渣栽培猴头菇,同时集成应用免割保水膜袋、微喷、半自动装袋机,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现将其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平泉县立袋香菇高效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森 《食用菌》2014,(6):44-45
<正>平泉县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冀、辽、蒙三省交界,是一个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香菇栽培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平泉县已经有二十多年的香菇栽培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层架香菇、地栽香菇、立袋香菇三种主要的栽培模式,其中的立袋香菇栽培始于2011年,技术来源于河南省灵宝市。经过近三年试验示范,立袋免割膜香菇栽培技术日趋成熟,2013年达到2000多万袋的生产量,成为一种重要的栽培形式。但栽培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短轮伐期木麻黄木屑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轮伐期木麻黄木屑栽培香菇的产量是每袋0.64kg,而杂木屑(对照)栽培香菇的产量是每袋0.65k,生物学效率分别是74.42%和80.25%,二者的差异不显著,且木麻黄树龄对栽培香菇的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以农业防治方法为主对代料香菇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香菇烂筒病及其病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香菇烂筒病的发生情况、症状及病原体的鉴定。笔者在福建省不同地方调查了早、中、晚期发病且症状明显的菇筒,分离、培养、鉴定了病原,并作回接发病试验,证实土壤中的木霉(Trichoderma spp.)是引起烂筒病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银合欢木屑的营养成分,研制了最适宜的培养基,选用了高产优质的香菇菌株和高效益的栽培方式。发现银合欢木屑作为氮素添加物可替代50%麸皮,降低原料成本,使感染率降低11.8%,鲜菇产量增加5.1%;高产香菇菌株785比其他4个菌株至少可增产鲜菇14.8%;短袋栽培比菌筒或菌砖栽培增产,而且可以减少高温制种感染率高的危害;与红栲木屑栽培香菇相比,银合欢木屑增产鲜菇53.6%,生物学效率提高26.7%。该技术措施适合于在高温低海拔地区应用,在闽南地区增产鲜菇55.6%,生物效率提高25.8%。  相似文献   

15.
代料花菇与段木花菇的品质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木屑代料和段木栽培花菇的可溶性蛋白组分、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核酸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在木屑花菇中的含量为6.09%,电泳图谱显示有11条谱带;在段木花菇中含量为5.75%,有10条谱带。氨基酸总量在木屑花菇中为18.56%,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4.16%;而在段木花菇中二者分别为14.51%和32.59%。核酸含量在木屑花菇中为3.92%;在段木花菇中为3.61%。粗纤维在木屑花菇中的含量为13.13%;而在段木花菇中仅为7.82%。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木屑花菇中分别为1.12%和42.77%;在段木花菇中为4.53%和62.01%。维生素B_1、B_2、尼克酸、麦角甾醇及微量元素铁(Fe)、磷(P)、钙(Ca)、锌(Zn)等在木屑花菇中的含量也均高于段木花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香菇高温“烂棒”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减少香菇菌棒“烂棒”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前发酵使生料中的益生菌增殖,不但可以拮抗有害杂菌^[1],还可以利用益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2],促进香菇和金针菇的生长,使其品质和生物学效率均较传统栽培模式的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杉木屑栽培香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香菇栽培对阔叶树资源的消耗和研究杉木屑代替杂木屑栽培香菇的可行性,通过对杉木屑与杂木屑的化学成分的分析检测、杉木屑栽培配方与品种筛选、香菇营养与毒性检测等试验.结果表明,杉木屑除半纤维素含量明显较低外,其它化学组成及含量与杂木屑基本相近,可部分替代杂木屑栽培香菇,添加比例需严格控制在50%以内,才能保持杂木屑常规配方的香菇产量水平,若杉木屑的添加比例控制在30%以内,香菇产量显著高于杂木屑常规配方,同时发现添加10%的棉籽壳有促进发菌和提高香菇产量的效果。杉木屑栽培的香菇营养成分与杂木屑香菇相当或更优,食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以香菇主栽菌株"庆元9015"为母本,选出优良变异株"庆科20",该菌株具有独特的PCR扩增条带和蛋白电泳图谱,与"庆元9015"等菌株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该菌株春栽鲜菇单产比"庆元9015"和"241-4"分别增加7.7%和16.5%;秋栽鲜菇单产比"庆元9015"和"Cr02"分别增加3.3%和18.9%;花菇栽培平均单产比"135"增加2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