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有机硒肥对毛豆植株生长和富硒效果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在毛豆开花期和结荚中后期以叶面喷施的方式施用液体有机纳米硒肥和有机螯合硒肥,分析毛豆植株生长、产量构成和毛豆果实硒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种有机硒肥均显著提高了毛豆分枝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株高,喷施有机纳米硒显著降低了成熟期毛豆叶片SPAD值,喷施有机螯合硒显著增加了结荚期毛豆叶片SPAD;喷施有机纳米硒能够显著增加毛豆产量,喷施有机螯合硒显著降低了豆粒数、荚粒数、豆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同时也显著降低产量;喷施有机纳米硒后毛豆果实硒含量为0.45mg/kg;喷施有机螯合硒后毛豆果实硒含量为0.26mg/kg。综上,叶面喷施有机硒肥是增加毛豆果实中硒含量的有效技术手段,喷施相同硒浓度下,有机纳米硒对毛豆植株和富硒的有益作用优于有机螯合硒。  相似文献   

3.
硒肥对谷子产量因子及其籽粒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富硒谷子生产中硒肥的合理使用,探究硒肥对谷子生长及其籽粒硒吸收的影响,对谷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15、30、60、120 g·hm-2)的有机硒肥(生物富硒增效剂)和无机硒肥(亚硒酸钠),分析不同硒肥对谷子穗部性状、籽粒硒含量、硒存在形态及叶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两种硒肥均可增加谷子的出谷率和籽粒硒含量,无机硒肥效果优于有机硒肥,喷施60 g·hm-2的无机硒肥出谷率达9280%,硒含量达1.09 mg·kg-1。硒形态分析显示,籽粒中的硒主要以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两种有机形态存在,无机硒肥处理组中两种有机硒的含量均高于有机硒肥处理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硒肥对籽粒的叶黄素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认为,无机硒肥亚硒酸钠可作为生产富硒谷子的硒肥,其效果优于有机硒肥。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富硒小麦生产中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的差异及其机制,于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研究天然富硒土壤、施硒土壤和缺硒土壤对小麦籽粒硒积累、植株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为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较缺硒土壤,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28μg/kg,其有机硒占比为81%,籽粒硒强化指数达35%;富硒土壤显著提高籽粒硒含量,达176μg/kg,有机硒占比为83%,籽粒硒强化指数达27%。较缺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可显著提高越冬-拔节、拔节-孕穗两阶段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达31%,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均可提高千粒重4%~8%,增产3.15%~4.16%,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总之,富硒土壤和施硒土壤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生产标准,且富硒土壤更有利于籽粒有机硒积累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5.
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生长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外源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籽粒中硒的存在形态及积累特性,探索小麦硒肥施用技术。[方法]于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在中麦175开花期喷施低(8mg·L~(-1))、中(16mg·L~(-1))、高(24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以不喷硒为对照),测定对小麦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硒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处理的小麦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重较CK增加,缓解了根系衰老,提高了根冠比、各器官硒含量及籽粒各形态硒的积累。喷施低、中浓度亚硒酸钠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千粒重,产量增加显著,增幅达8.0%~17.0%,以低浓度效果最佳,而喷施高浓度则反之。各器官硒含量、茎和叶硒积累量所占比例、籽粒中硒酸盐含量及其积累量所占比例、硒代蛋氨酸含量均以低浓度最低,以高浓度最高,而籽粒硒积累量占植株总硒比例、籽粒中有机态硒积累量及其所占比例以低浓度最高,而高浓度最低。[结论]开花期喷施低浓度(8mg·L~(-1))亚硒酸钠可有效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和产量,且更利于硒向籽粒中运转,增加有机态硒含量及其占比,降低无机态硒含量及其比例。  相似文献   

6.
以汾芝2号、晋芝1号、冀航芝1号、汾芝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硒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硒处理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均有所提高,其中对单株蒴果数、千粒重、产量影响较为明显;通过综合评价发现,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提高芝麻产量因子的效果最好,根施纳米硒肥、矿硒肥效果次之;3种外源硒处理后,芝麻各器官硒含量均显著增加,达显著水平,其中根施纳米硒肥和矿硒肥后,芝麻体内各器官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而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后,芝麻体内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根、籽粒≈茎,同时叶面喷施有机硒肥使芝麻的硒转移系数显著高于根施纳米硒肥、矿硒肥。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小麦孕穗期、灌浆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叶面喷施富硒液的方式研究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小麦穗粒教、稳重、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增幅达1.6%~8.5%.  相似文献   

8.
喷施富硒液对富硒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孕穗期和灌浆期以叶面喷施富硒液的方式研究了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小麦穗粒数、穗重、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增幅达5.5%~12.3%,但随着喷施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富硒液浓度以0.6~0.9 L/hm2比较适宜。该结果有助于富硒面粉及富硒食品的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9.
生物富硒强化技术是提升小麦功能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研究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冬小麦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18-2019年在陕西关中灌区,选用小麦新品种‘西农511’在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分析籽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使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0.15~1.44 mg·kg~(-1)。籽粒硒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次数以1次为最佳。喷硒处理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对品质影响主要表现为稳定时间的增加,增幅为14.5%~351.46%。土壤硒含量对于叶面喷施硒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不同地区间喷硒后籽粒硒含量差异显著。因此,喷硒可以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在关中灌区,推荐富硒植物营养素施用量不少于2.7kg·hm~(-2),施用量为6 g·kg~(-1)。  相似文献   

10.
喷施有机硒肥对苹果果实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16-1319
以长富2号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有机硒肥,研究外源硒肥对苹果果实品质及果实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有机硒肥有利于提高苹果果实的单果质量、纵径、横径、着色面积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蔗糖、Vc、硒含量和糖酸比;但喷施有机硒肥对果实硬度、色泽及光洁度影响不显著;喷施A2(500倍稀释液)有机硒肥可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硒含量和糖酸比、着色面积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1.38%,16.49%,220%和36.29%,10.64%;喷施A3(300倍稀释液)有机硒肥可使果实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分别较对照提高20.32%,16.64%和11.05%,但使果实总酸含量和果形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29.16%和7.69%;苹果叶面喷施有机硒肥的浓度与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和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果形指数和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果树生长期(5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宜喷施500倍有机富硒叶面肥改善果实品质和增加果实硒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油菜对不同外源硒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硒矿、硒粉、硒酸盐、亚硒酸盐)对油菜生长及硒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壤中残留硒的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施用硒肥),不同外源硒对成熟期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后,油菜籽粒、果荚、茎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土壤硒浓度对魔芋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以及球茎硒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花魔芋生长的最佳土壤硒浓度,为魔芋富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土壤硒含量为10.3 mg/kg时,魔芋球茎全粉和精粉中的含硒量分别为0.284和0.187 mg/kg,且对魔芋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品质无影响。随着土壤中硒浓度增大,球茎硒含量也在不断升高,而对魔芋叶、根系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导致球茎膨大系数减小,葡甘聚糖含量降低。因此,在土壤硒含量不超过10.3 mg/kg区域可栽植魔芋,且魔芋具有一定的富硒能力。  相似文献   

13.
麦芽制作过程中,用硒溶液进行一次浸麦处理,以此麦芽酿造富硒啤洒,麦芽制作的优化试验表明,在第三次上水时用200μg/mL硒溶液在23℃下浸麦,发芽96小时和三次上水时用300μg/mL硒溶液在20℃下浸麦,发芽96小时,效果最好。前者麦芽含硒10.83μg/g,啤酒含硒0.17μg/mL后者麦芽含硒10.43μg/g,啤洒含硒0.20μg/mL。同时研究了硒处理对麦芽、麦汁、啤酒的常规质量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硒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增强免疫、抗癌及抗衰老等功效,但同时也是一种环境毒素。外源施硒是提高作物硒浓度的常见措施,然而目前其对土壤生物活性方面的影响关注较少。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形态(亚硒酸钠、氨基酸螯合态硒)与水平(土壤硒含量3 mg/kg和6 mg/kg)硒肥施用对小白菜硒富集、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硒添加水平越高,小白菜硒富集效果越明显。同等硒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处理小白菜硒富集的效果显著优于氨基酸螯合态硒处理。2)外源硒低量施用时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高量施用时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3)高低量亚硒酸钠施用对土壤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影响均不明显;氨基酸螯合态硒则是在低量施用时无影响而高量施用时显著提升土壤NAG、ALP酶活性。总体而言,外源施硒对小白菜硒富集的影响与硒形态和硒施用水平均密切相关,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则取决于硒施用水平而非硒形态。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的Na2SeO3进行青花菜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青花菜对硒的吸收、转化特点,以及硒对青花菜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青花菜的含硒量;青花菜总硒、有机硒、无机硒含量与施硒浓度呈正相关,同时随施硒量的增加,青花菜中有机硒的转化率不断提高,但至最高浓度(100 mg/kg)时转化率又有所降低。除硒浓度为0.1 mg/kg外,硒浓度对青花菜产量均呈负效应;另外,低浓度硒使青花菜中维生素C含量有所增加,并且一定硒浓度可提高青花菜的部分矿质营养水平。综合各因素,青花菜施硒量以不超过1.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投喂蛋氨酸硒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40.00 g±5.62 g)的富硒效果,用添加蛋氨酸硒为0(对照)、0.2、0.4、0.6、0.8、1.0 mg/kg(饲料)的富硒饲料分别投喂刺参,试验共进行60 d,试验结束时测定成参个体的生长情况和富硒效果。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中蛋氨酸硒添加浓度的增加,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出皮率和体壁硒含量均呈现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束时,刺参的体长特定生长率从试验开始时的0.11%/d提高到0.34%/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从试验开始时的0.18%/d提高到0.46%/d;加工个体的出皮率从50.38%提高到61.14%,煮后出皮率从19.40%提高到24.69%;干品率从25.95%提高到30.88%;体壁硒含量从1.65 mg/kg提高到2.56 mg/kg。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蛋氨酸硒能够明显提高仿刺参的生长率、出皮率和体壁硒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硒源对羔羊抗氧化能力、细胞因子及T3、T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健康滩羊羔羊24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饲料中添加玉米淀粉,试验组(T1、T2)饲料中分别添加富硒酵母和亚硒酸钠,试验期60 d.分别于试验期30和60 d测定全血中GSH-Px活性、血浆SOD活性、血浆MDA含量、血浆IL-1、IL-2、IL-6、TNF-α水平以及血浆甲状腺激素T3、T4浓度;试验期60 d时测定组织硒含量.结果发现,在30和60 d时,T1和T2组羔羊组织硒含量、全血GSH-Px活性、血浆SOD活性、血浆IL-1、IL-2、IL-6、TNF-α水平以及血浆T3浓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1或P<0.05);血浆MDA含量及T4浓度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组(P<0.01或P<0.05).在30 d时,T1组羔羊全血GSH-Px活性及组织硒含量均极显著高于T2组(P<0.01).在60 d时,T1组羔羊全血GSH-Px活性及组织硒含量均极显著高于T2组(P<0.01);T1组羔羊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T2组(P<0.05).结果表明,有机硒源提高羔羊机体硒状态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效果优于无机硒源,但在提高细胞因子水平和血浆T3浓度以及降低血浆T4浓度方面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施硒对红芸豆产量及硒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红芸豆各器官硒运转规律以及施硒对红芸豆POD(过氧化物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及GSH(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富硒红芸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英国红芸豆"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5个浸种供硒水平,分别为SS_0(0 mg·L~(-1))、SS_(7.5)(7.5 mg·L~(-1))、SS_(15)(15 mg·L~(-1))、SS_(22.5)(22.5 mg·L~(-1))、SS_(30)(30 mg·L~(-1)),副区设4个叶面喷施供硒水平,分别为FS_0(0 g·hm~(-2))、FS_(15)(15 g·hm~(-2))、FS_(30)(30 g·hm~(-2))、FS_(45)(45 g·hm~(-2)),清水作对照,共20个处理组合。[结果]与不施硒相比,施硒能有效提高红芸豆POD活性、GSH含量以及降低MDA含量。红芸豆各器官硒含量大小为籽粒叶片豆荚茎秆,且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5~13.2、4.7~23.0、0.1~31.6、0.26~15.9倍,最高产量相比对照提高了0.9倍。[结论]综合考虑建议以硒浸种15~22.5 mg·L~(-1),喷施硒30~45 g·hm~(-2)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不同硒肥施入量对黑花生的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土壤拌施亚硒酸钠的方法,研究不同硒肥施入量对黑花生的产量和硒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施硒量的增加,黑花生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且黑花生的硒含量呈递增趋势.当土壤施硒量为2 mg/kg时,黑花生的硒含量达到人类食用的最高标准0.3 mg/kg.当土壤施硒量为1.9mg/kg时,黑花生的产量达到最高,为4 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