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研究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共同作用防治花生根腐病和白绢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及其混剂对花生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_(50)分别为7.79mg/L、0.10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显著降低了病情指数,增产效果显著。其中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搭配使用效果最突出,对根腐病和白绢病防效分别为73.10%、78.25%,分别增产21.54%、25.10%。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协同能有效防治花生根腐病和白绢病。  相似文献   

2.
花生条纹病毒病(Peanut Stripe virus, PStV)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研究了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和宁南霉素(Ningnanmycin)对PStV的控制作用和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芸苔素内酯或宁南霉素对PStV均有一定防治效果,防效在35%左右,两者复配对PStV的控制效果(45.0%)均高于单剂芸苔素内酯(36.1%)和宁南霉素(34.5%)处理,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促进作用较明显,两者复配对花生产量提高(35.6%)优于单剂芸苔素内酯(13.8%)和宁南霉素(21.2%)处理。  相似文献   

3.
选用芸乐收3 000倍及天丰素3 000倍(对照药剂)在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进行茎叶喷雾3次,比较二者对棉花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芸乐收(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对棉花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抗逆增产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籽棉增产14.38%。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以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叶面肥磷钾动力作对照,选择其他3种叶面肥(芸苔素内酯、"粒粒金""施倍多"),在最佳用药时期按照推荐用量进行喷施,设置清水处理,探究3种叶面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后水稻的高峰苗高于对照,而单独喷施叶面肥的效果都不如对照.在水稻灌浆—成熟期时,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在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处理下处于较高水平,其次是单施芸苔素内酯的处理,喷施磷钾动力和清水处理下水稻的叶绿素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除清水处理外,供试叶面肥处理后水稻的叶面积都大于常规对照,且在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处理下达到最大.从产量方面来看,清水处理下水稻产量最低;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处理下水稻的有效穗数偏低,但千粒质量和结实率都得到提高,且实粒数处于中等水平,从而使产量得到较大提高,产量达到最高;其次是单施芸苔素内酯的处理.综上,将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后,增强了水稻的分蘖能力,进而增加了水稻的高峰苗,水稻无效分蘖的增多进而使水稻有效穗数降低,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及叶面积的增大能够有效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进而较多地积累光合产物,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9%吡唑醚菌酯、75%肟菌酯戊唑醇、35%氟唑嘧菌酯等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最好,而且水稻色泽明显好于其他处理;常规使用配方75%三环唑WP30g/667m^2效果表现最差,可能与其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病菌抗性上升有关;稻瘟酰胺表现和三环唑相当,但和春雷霉素减量复配后效果均好于各自单剂的使用效果,建议复配使用。综合比较,25%吡唑醚菌酯SC60mL/667m^2、9%吡唑醚菌酯CS60mL/667m^2、35%氟唑嘧菌酯SC50mL/667m^2、2%春雷霉素AS100mL/667m^2+20%稻瘟酰胺SC100mL/667m^2以及75%肟菌酯戊唑醇WG20g/667m^2这5个药剂配方均可作为穗颈瘟的优选防治配方。  相似文献   

6.
穗颈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发生时可引起水稻的大幅减产。近年来水稻灌浆期间天气十分利于其发病,加上长期使用三环唑,虽用药频繁,但防治效果却不理想,因此有必要筛选出更高效的杀菌剂。本文收集了几种新药剂及新结构化合物,以期可以筛选出比现在常用杀菌剂三环唑有更好效果的农药新品种。结果表明:对叶瘟防效最好的为27%三环己唑醇SC,达74.76%;其次为常规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64.53%)和35%氟唑嘧菌酯SC(64.41%),病指防效超过60%的还有32.5%苯甲·嘧菌酯SC(62.51%)和40%富士一号EC(61.95%);最差的是20%稻瘟酰胺SC,仅为28.5%。对穗颈瘟防效最好的是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防效达100%;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99.25%)和75%三环唑WP+43%戊唑醇WP(98.11%);防效在90%以上的还有10%嘧菌酯SC(95.85%)、9%吡唑醚菌酯SC(94.72%)、20%稻瘟酰胺SC(93.96%)、32.5%苯甲·嘧菌酯SC(92.45%)、75%肟菌酯戊唑醇WG(92.08%)、27%三环己唑醇SC(91.7%)和40%富士一号EC(90.57%);防效最差的是常规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为72.08%。  相似文献   

7.
芸苔素内酯481有促进水稻早熟和增产作用,通过2003年和2004年连续2 a做水稻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481溶液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有效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3次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481溶液,可使水稻早熟3d,增产12.07%。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安全性,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特做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于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防效为98.53%,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水稻产量为622.37 kg/667 m~2,较空白对照增产71.99%;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推荐用药量为60 ml/667 m~2兑水30 L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9.
大麦使用883丰产灵、芸苔素内酯、碧护、超敏蛋白处理,发现大麦叶色变化没有明显影响;但可增加每穗总粒数2.05~0.1粒、实粒数2.7~0.2粒。使用超敏蛋白、883丰产灵、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以增加千粒重0.4~0.3 g,碧护处理,则降低千粒重1.3 g。使用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0.2%,超敏蛋白、碧护、883丰产灵处理,则降低蛋白质含量0.62%~3.41%。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芸苔素内酯对烟草普通花叶病(TMV)的防控效果,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烟区研究了芸苔素内酯防控烤烟普通花叶病(TMV)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病烟株喷施芸苔素内酯对烟草普通花叶病(TMV)具有较明显的防治作用,且能够促进带病烟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3个抗水稻纹枯病QTL的聚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特青/Lemont组合的回交群体,证实了特青第7染色体上存在抗纹枯病QTL qSB7Tq。以Lemont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性状鉴定,构建了qSB7Tq与另外两个抗水稻纹枯病QTL qSB9Tq(位于特青第9染色体)和qSB11Le(位于Lemont第11染色体)的一套近等基因系,对各抗性QTL的单个效应及其聚合效应进行了研究。3个抗性QTL单独存在或在聚合状态下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水平。但是,不同抗性QTL之间可能普遍存在一定的负向互作关系。讨论了一致的遗传背景对QTL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不同QTL的聚合效应及互作关系对育种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D.E. Groth   《Crop Protection》2008,27(7):1125-1130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shea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resistant rice (Oryza sativa) cultivars available will allow producers to use less fungicide and avoi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grain and milling yields. Among cultivars currently in cultivation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levels range from very susceptible to moderately resistant.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usceptibility, to sheath blight inoculations and fungicide applic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sheath blight disease development on rice yield and quality. Sheath blight epidemics in field plots were initiated by inoculation at the panicle differentiation growth stage in 2006 and 2007. Azoxystrobin at 0.17 kg a.i. ha−1 was applied at mid-boot. Inocul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heath blight severity and incidence and caused yield losses of 8% in moderately resistant cv. Jupiter to 40% in very susceptible cv. Trenasse. Milling yields were affected to a lesser extent. Fungicide treatments reduced sheath blight incidence and severity, regardless of cultivar except in Jupiter. Single azoxystrobin applications were effective in minimizing yield loss due to sheath blight in all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以豫南稻区再生稻推广品种两优632为材料,开展了该药剂不同使用方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阿泰灵能提高两优6326出苗率、秧苗素质,增强水稻抗纹枯病能力,提高稻谷产量4.90%~9.12%。提高经济效益1 069.6~2 293.4元/hm2,其中以阿泰灵稀释800倍液浸种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4.
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豫南稻区"籼改粳"的基本情况和在理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高温、稻瘟病和纹枯病、三代三化螟危害是豫南粳稻产量低、品质差的三大障碍因子,而播期早是产生障碍的根源,推迟粳稻播期是"籼改粳"的关键技术;豫南"籼稻-小麦"轮作存在制度缺陷,推迟粳稻播期可以得到修复,因秧龄过长而减产、机插秧以及抛秧难以利用等问题得到解决;增产提质、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生产是"籼改粳"的必然选择;"东粳西移"是解决豫南粳稻品种利用的有效途径;机插秧、抛秧有利于实现粳稻推迟播种,而"泥质法"育秧解决了高温条件下育秧的问题,提高了机插秧、抛秧的秧苗素质;粳稻晚播稻瘟病、纹枯病和三化螟已不再是豫南"籼改粳"的毁灭性病虫害,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蓟马、稻曲病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水稻两段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高产稳产生长发育规律,分别从群体、形态和机能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栽培设计,按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进行定向培育的一种栽培方法,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减肥减药。  相似文献   

15.
以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常规稻品种云恢290为材料,以当地栽培技术(T1)为基础,在当地技术上实行精确定量施肥(T2),在T2基础上实行精确定量灌溉(T3),并通过定量基本苗、扩大行距、精确定量施肥和灌溉,实现精确定量栽培(T4),分析不同栽培技术对云恢290生育期、叶龄、产量及其构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T1处理, T2、T3和T4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云恢290产量和经济效益,2019年产量增幅为21.0%~41.0%、经济效益增幅为20.6%~41.3%,2020年产量增幅为16.7%~65.4%、经济效益增幅为17.0%~63.8%,其中,T4处理增产增效最显著,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可见,精准定量栽培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免疫诱抗剂ZNC是一种宛氏拟青霉菌的乙醇提取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产量和抗逆性的能力.于水稻苗期和孕穗期喷施不同剂量的ZNC,试验了其对水稻增产抗逆的效果.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ZNC均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其中以浓度为10 ng/mL的处理效果最显著,芽长和根长较对照(不施ZNC)分别增加17.2%和33.7%;...  相似文献   

17.
通过7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治纹枯病的最好时期应在7月上中旬;防治效果以爱苗防效最高,其次为百菌清和纹曲宁;产量性状以爱苗、纹曲宁、百菌清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次数是减轻稻曲病危害的关键。本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比较了6种药剂和3种喷施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在6种药剂中,阿米妙收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53%和96.63%,但与其他药剂无显著性差异。在防治次数上,爱苗和拿敌稳均为防治3次的处理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81.73%和80.15%,显著高于防治次数3次以下的处理。阿米妙收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719.5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7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治纹枯病的最好时期应在7月上中旬;防治效果以爱苗防效最高,其次为百菌清和纹曲宁;产量性状以爱苗、纹曲宁、百菌清较好。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4~2005年,在稻曲病防治新药剂筛选及药剂防治适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超级杂交中稻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和螟虫等主要病虫发生量大及危害严重的特点,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形成了一套适合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的专用技术。该技术对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害防效达80%左右,对虫害防效达90%以上。与常规病虫防治技术相比,该技术成本相当,增产增效非常明显,同时可减少对环境及稻谷的污染,实现超级杂交中稻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