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提高猪致病性大肠杆菌(O139血清型)的生产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首先在10L发酵罐中对影响大肠杆菌发酵的pH值、相对溶氧量、生物量、氨基氮、还原糖、无机磷测定等方面进行了单因子试验优化。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在37.5℃,pH值为7.5,4%的接种量,溶氧量为50%,200r/min的转速以及15g/L的葡萄糖添加量,20g/L的氨基氮添加量,100mmol/L的无机盐添加量,培养18h后可以得到理想的培养效果。利用此优化的条件,结合兽医药品GMP原则,在200L发酵罐中进行了发酵试验,结果在发酵结束后菌液的OD600可以达到34.51,相当于菌体浓度为12.94g/L,从而得到了大肠杆菌工业化生产工艺,为大肠杆菌疫苗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种类丰富、生物学功能多样的微生物。试验研究将黄豆中筛选出的1株酶活力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内生菌HD-1,在摇瓶发酵培养水平,对发酵pH值、温度、转速、接种量、发酵时间及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5℃、pH值7.0、转速200 r/min、发酵72 h、接种量5%;发酵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魔芋粉3%、(NH4)2SO40.375%;最优的离子浓度分别为FeSO40.001%、NaCl 0.5%、MgSO40.01%,此时HD-1的产酶水平达到98.3 U/ml,约是初始酶活力的1.8倍,发酵罐验证试验得到酶活高达193.12 U/ml。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安全高效的印第安纳沙门菌菌蜕,本研究以温控质粒pTCV为载体,分别构建出只含噬菌体PhiX174裂解基因E的pTCK01质粒、同时含裂解基因E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A(SNA)的pTCK02质粒及对裂解基因E和SNA密码子优化后的p TCK03质粒,分别转化印第安纳沙门菌S1105后经42℃诱导表达,并对各重组菌开展溶菌动力学监测、重组菌的基因组电泳检测和菌蜕电镜观察。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TCK01、pTCK02和pTCK03均正确构建。溶菌动力学显示,含质粒pTCK03的重组菌S1105(pTCK03/S1105)的OD_(600nm)值在诱导后120 min达到最低,且低于重组菌p TCK01/S1105和重组菌pTCK02/S1105,之后一直稳定在最低水平;其溶菌率也显著高于pTCK01/S1105和p TCK02/S1105(p0.05)。基因组电泳检测结果显示,pTCK03/S1105基因组在诱导1 h后即被降解且降解得最彻底。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pTCK03/S1105菌蜕表面形态明显皱缩,胞质内容物完全释放。上述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裂解基因E和SNA密码子可提高印第安纳沙门菌菌蜕的裂解效率,并彻底降解了其遗传物质,本研究为印第安纳沙门菌菌蜕疫苗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青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菌在豆粕中的发酵工艺,试验采用L25(56)正交设计探讨温度、pH、培养时间、豆粕质量浓度、接种量和诱导剂质量浓度等6个因素对青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菌的生长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明显,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发酵时间pH接种量发酵温度诱导剂质量浓度豆粕质量浓度,最优发酵组合条件为发酵时间96h、pH7、接种量5%、发酵温度30℃、诱导剂质量浓度1%及豆粕质量浓度6%。确立发酵工艺后进行10L发酵罐发酵,活菌数达到79.6亿CFU/mL,青鱼生长激素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8.4%。  相似文献   

5.
就2种菌组合协同固态发酵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工艺参数优化的工业化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其模式为:2种菌组合→液态接种→发酵池封闭式发酵。筛选菌种:枯草芽胞杆菌和乳酸杆菌。经优化后发酵工艺参数:时间38h;pH值为7~8;初始培养温度(37±1)℃;芽胞杆菌菌液接种量2%,乳酸菌接种量为3%;料水比为2∶1;底物组成:豆粕90%、麸皮7%、玉米粉3%。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糠的条件进而制备饲料微生物添加剂。试验采用L1(645)正交试验,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糠的培养温度(A)、外源氮水平(B)、初始pH值(C)、发酵时间(D)、菌液接种量(E)5个因素对芽孢数的影响,同时测定发酵产物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5℃、棉粕添加量3%、初始pH值7.5、发酵时间48 h、菌液接种量10%。对其发酵结果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外源氮水平>初始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此添加剂中的黄曲霉毒素B1以及重金属砷、铅、汞、镉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在此条件下固态发酵菌糠,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数为8×109cfu/g(干重),对其发酵后产品烘干即得到饲料微生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以产朊酵母菌(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利用烤鳗蒲烧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SCP)。试验考察了有关接种量、发酵时间、温度、酸碱度、氮源、磷源及无机盐金属离子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接种量15%、发酵时间为48h、pH值5.0、温度25℃、5.04g/l硝酸钾、40ml的装液量、0.1g/l磷酸氢二钠、0.1g/l硫酸锌为其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徐州地区鸭源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对徐州市场和超市300份样品(鸭肉及副产品)、6个养鸭场的380份样品(鸭泄殖腔肛拭子、粪便以及饲料和用具等)以及50例临床发病鸭的脏器组织样品(肝、脾、盲肠等)进行增菌培养,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血清型鉴定,成功分离到56株鸭源沙门菌。市场及超市产品共分离到6株沙门菌,分离率为2%,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鸭场共分离到26株沙门菌,分离率为6.8%,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临床发病鸭分离到24株,分离率为48%,其优势血清型为印第安纳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对21株沙门菌进行ERIC-PCR分子分型,分成18类基因型,遗传相似性在59%~100%,结果显示出良好的多态性,获得了较好的指纹图谱数据。  相似文献   

9.
旨在用含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复合菌制剂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提高金针菇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复合菌剂的接种比例、接种量、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的pH值和乳酸、氨态氮、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复合菌固态发酵金针菇菌渣的最优工艺。结果显示,最优发酵参数为: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接种比例2∶2∶1,接种量5%,固体培养基含水量50%,温度33℃,发酵时间5 d。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金针菇菌渣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以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后,菌渣pH值降低,且营养成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植物乳杆菌N3发酵断奶仔猪料对饲料pH值及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L1(645)设计不同的发酵条件,观察不同发酵条件下植物乳杆菌N3对断奶仔猪料的pH值及乳酸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为发酵时间(t)、接种量、发酵温度、pH值及湿度5因素4水平。初步得出结论:接种量10%(108CFU/ml),温度37℃,湿度65%,时间48h,pH值6.5时,饲料中有益菌乳酸菌含量较多,有害菌大肠杆菌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黄芪,研究发酵对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A)、菌种接种量(B)、发酵温度(C)和初始培养基pH值(D)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以黄芪多糖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依据F值水平将各因子对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按主次顺序排列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初始培养基pH值;最佳发酵条件为A3B3C3D1,即在初始培养基pH为6.2,菌种接种量10%和发酵温度40℃的条件下发酵时间6d,黄芪多糖的含量可高达111.40μg/mL,与对照组相比含量提高了51.56%。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黄芪提高了黄芪多糖的含量,这为提高黄芪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葡萄糖、豆饼粉和玉米浆为培养基,对地衣芽孢杆菌TS-01在100L发酵罐中进行了培养。培养条件如下:40℃培养23h;通过加入氨水和磷酸维持pH值在6.5~7.5之间;通过调整通风量和搅拌转速维持溶氧浓度在20%以上。在接种量为6%(v/v)的情况下,培养结束时单位体积培养液所含菌数为9.25×10~9CFU/mL。本文对培养过程中溶氧浓度、活菌数、葡萄糖含量和pH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JNB001产蛋白酶的能力,试验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从起始pH、发酵温度、接种量、装液量、菌龄等方面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起始pH 7.0;发酵温度35℃;接种量7%;装液量35mL/250mL;菌龄18h;发酵时间36h。菌株JNB001经优化发酵条件后,测定其蛋白酶活力可高达371.66U/mL。该试验结果为无害化生物处理罐的优化设计等后续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金萍  王士长 《饲料工业》2006,27(16):34-36
采用正交试验L1(645)筛选出植物乳杆菌N3发酵断奶仔猪料的最佳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pH值和湿度。试验结果显示,5因素对乳酸产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接种量>温度>湿度>时间>pH值;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108CFU/ml)、温度37℃、湿度65%、时间48h、pH值6.5。  相似文献   

15.
多菌偶联发酵樱桃醋糟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樱桃醋糟为原料,麸皮、玉米粉等为辅料,采用多菌偶联协同发酵技术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铵1.5%,玉米粉20%,初始pH值为6,接种量11%,发酵温度30℃。经多菌偶联发酵后,饲料中粗蛋白可达38.7%,粗纤维含量降低34.8%,极大的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方式、培养温度、初始pH值及接种量对乳酸杆菌BRF01生长的影响。试验最终确定菌株BRF0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4℃、初始pH 6.5、接种量2%,厌氧发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方案,研究了微生物10GD发酵工艺,以满足该菌工业发酵生产的需要.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的培养基是麸皮50 g/L,蛋白胨2.5 g/L,尿素2.5 g/L,Nau 5 g/L,K2HPO4 1 g/L,MgSO4·7H2O 0.2 g/L;最适培养环境是接种量1%、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6 h、培养方式为摇床培养(转速为130 r/min)、pH为8.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实验室选育的纳豆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对纳豆芽孢杆菌的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种龄21 h,接种量3.5%,装液量60 mL/250 mL,转速210 r/min,温度35℃,初始pH 7.0,摇瓶发酵周期为18 h。在此条件下发酵活菌数可达790亿CFU/mL。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0132为材料,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pH值、接种量、温度对该菌株产植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30132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8℃,产酶pH值为5,最佳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以8%麸皮为碳源、0.5%硫酸铵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发酵3d后发酵液中植酸酶活力高达35.5U/ml。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里氏木霉以水稻秸秆为原料产生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试验前期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里氏木霉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生产条件进行研究,找出三个对发酵影响最大的因素,即温度、初始pH值和溶氧;接着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选出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0℃,发酵pH值为4.77,发酵过程中溶氧为50%,纤维素酶活可达93.73 I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