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对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以及不同日龄和品种的健康鸡进行了检测.结果,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健康鸡随日龄的不断增长,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不断下降;不同品种鸡之间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不同.另外,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促进试验及抑制试验,对不同日龄的健康鸡及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进行了检测,发现健康鸡血清中存在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前者耐热,后者不耐热,且随日龄的不断增长,促进因子活性不断升高,抑制因子活性有所下降,直到促进因子活性大于抑制因子活性.而在2日龄鸡未发现有这两种因子.马立克氏病鸡随病情的不断加重,促进因子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抑制因子则不断上升,直到超过促进因子活性.  相似文献   

2.
1日龄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62%,MD死亡率34%,脾脏、胸脾、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健康对照雏鸡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3.
对1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为78.0%,死亡率为76.0%,在攻毒后2,4和6周,感染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总体上的均显著低健康对照组鸡(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鸡(P〈0.01)。结合对马立克氏病临床病例的研究结果认为,氧自由基介入了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应用免疫花环试验测定了黑白花奶牛、水牛、鸡、鸭、小灵猫以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和霍乱病红细胞上C_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的变化。检测了它们在红细胞上形成的花环。结果表明,动物因种属不同,红细胞上C_3b受体的数量有着极明显的差异,以鸭为最多,黑白花奶牛最少。动物患病后,红细胞上的C_3b受体可明显地减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霍乱病和马立克氏病皆非常明显地低于健康鸡。而红细胞上的免疫复合物,各种动物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患病鸡略低于健康鸡。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活性及其超微结构。选用40羽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C)和马立克强毒攻毒组(GD),在26、34、35、44日龄从每组中各取4羽鸡采血、取肝脏,分离肝组织细胞,通过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试验及其扫描电镜观察,检测鸡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表明,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因受机体调节存在动态变化,在攻毒后期,红细胞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和自身血浆混合后免疫黏附率接近对照组,红细胞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免疫黏附率在34、35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在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中,红细胞免疫黏附在机体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鸡红细胞免疫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肿瘤性疾病,2月龄以上的鸡多发。本试验观察了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分析探讨了诊断依据和防治措施,供临床诊断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形成外周神经及其他器官中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其致病性与其他鸡淋巴肿瘤疾病不同。鸡马立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大,常继发鸡病原体,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马立克氏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强烈的免疫抑制,并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病鸡是鸡马立克氏病主要传染源,一旦感染可迅速在鸡群中散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可以通过实施合理的马立克病诊断和监测方法,积极推广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马立克病对鸡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鸡马立克病给养禽业造成的损失,对鸡马立克病的病因、流行特点、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防治鸡马立克氏病提供积极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确认鸡马立克病的肉种鸡群采取检测死淘鸡,整顿鸡群,注射克马灵药,及早免疫等综合防治措施,综合治理后种鸡产生水平恢复接近健康鸡,病种鸡恢复后育雏试验表明,24周龄成活率达92%以上,没有发生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9.
三、鸡马立克氏病的防制 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肿瘤性疾病,增生的淋巴细胞浸入鸡的内脏器官、神经干、皮肤、肌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鸡马立克氏病病鸡拔取羽毛根 ,经处理后接种于 4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盲传到第六代出现典型的马立克氏痘斑。用第7代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与MD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 ,结果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线。此结果表明已分离到马立克氏病毒。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诊断要点1.鸡马立克氏病。病鸡和带毒鸡的羽毛囊上皮内存在大量完整的病毒,随皮肤代谢脱落后污染环境,成为主要的传染源。神经型马立克发生较多,病鸡表现为一侧腿瘫,呈现典型的"劈叉"  相似文献   

12.
鸡马立克氏病流行情况调查冯玉臣李健苓张宝恩赵学良(河北省玉田县畜牧水产局,064100)近年来,在鸡病临诊中,常见一些马立克氏病(MD)病例,MD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于是我们对部分鸡群随机取样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鸡群本县和...  相似文献   

13.
鸡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该病给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目前,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的有效办法主要是接种疫苗,我厂于1979年生产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二十年共销售了90多亿羽份的冻干活疫苗,为有效预防鸡马立克氏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几年来由于超强毒的出现,有些一直使用HVT冻干疫苗的用户明显感觉NHVT  相似文献   

14.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不能依据血清学方法,但是血清学方法可以检测鸡群中病毒的感染情况,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琼脂扩散试验。本文针对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感染情况,详细介绍了鸡马立克氏病琼脂扩散试验的材料、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1免疫失败原因鸡马立克氏病(MD) ,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世界各养鸡国家和我国各省都有本病流行 ,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以来 ,马立克氏病对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已大大降低 ,但近年来 ,免疫失败时有发生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复杂 ,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早期野毒感染雏鸡1日龄接种鸡马立克氏病疫苗2~3周后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如果孵化室、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室、育雏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不好 ,被鸡马立克氏病毒污染 ,雏鸡早期感染鸡马立克氏病毒 ,免疫效果就不理想 ,甚至发生免疫失败。1.…  相似文献   

16.
1马立克氏病由病毒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鸡对该病的易感性最强,特别是1日龄雏鸡最易感,随日龄的增长,其易感性逐渐减弱。鸡马立克氏病潜伏期较  相似文献   

17.
前  言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该病首次报道于1907年,其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周围神经、性腺、各脏器、眼的虹膜、肌肉和皮肤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马立克氏病病毒最早由英国学者于1967年分离获得。本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养鸡场,特别是肉仔鸡发生该病后损失严重。马立克氏病病毒还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增强毒力。不同品种的鸡对马立克氏病的易感性不同,采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感染,但其免疫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要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必须加…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鸡马立克病疫苗的预防接种是控制疾病的主要手段,而在其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导致马立克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分析,为鸡马立克氏疫苗的正确使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是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表现神经症状或内脏发生大量肿瘤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无特效药物,通常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预防接种.但近几年来陆续发生经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疫苗防疫的鸡群仍有马立克氏病发生,死亡率达20%~30%,鸡群的生产水平不高,给养鸡单位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分析这些鸡群的发病情况,发现引起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与疫苗的保护率、毒株和接种方法等有关,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强化免疫效果,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利用解剖学、组织学、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查对疑似鸡马立克氏病进行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