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内酰胺酶是乳及乳制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卫生部已发布相关检测方法,但是方法耗时,不利于乳制品企业应用。本文采用间接测定原理,即利用β-内酰胺酶在原料乳中降解青霉素G(青霉素钠)的能力,建立了外源性β-内酰胺酶快速检测方法,并确定了该方法的检出限、重复性和抗干扰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IU/mL,10组平行性实验结果符合度为100%;阴性样品的掺假添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抗干扰性能好;对阳性结果的样品进行定量验证,验证结果均为阳性,说明准确度高,且普遍性较好,是一种适应用于原料乳收购过程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微生物法、碘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方法的特异性和适用性,讨论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综述了乳及乳制品中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对今后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旨在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奶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天然食品。高品质、无污染的牛奶在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抗生素的残留。为了掩蔽抗生素的使用,一些不法分子在原料乳中添加β-内酰胺酶这一物质,以降解已使用的抗生素,使之无法检出。2009年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小组明确指出β-内酰胺酶为乳与乳制品掩蔽抗生素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之一。新国标《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把“抗生素残留”作为了必检项目,并明确规定限量。本文综述了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的常规检测方法,并介绍了几种新型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酶非法掺入生鲜乳可分解其中残留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使常规检测方法无法检出有抗奶。为检测奶牛是否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检测部门开展了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测工作;而为了提高质检单位对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类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检测技术水平,农业部畜牧业司开展了对有资质的质量检测中心β-内酰胺酶类检测项目考核。本文即对历年考核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检测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今后质量检测单位顺利通过考核及其他性能实验室准确检测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于目前乳品行业出现个别掺杂使假现象,生鲜牛乳中加β-内酰胺酶类药物来分解牛乳中残留青霉素,使有抗奶无法正常检出。为了测出此种不合格牛乳,有关检测部门新开展了此类检测项目,基本上采用β-内酰胺酶的试剂盒检测法与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来确认。本文主要研究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检验方法,探讨检测过程中的具体步骤,以及时、准确地确认乳及乳制品中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类药物,达到最佳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乳房内直接采集10家养殖场的生鲜牛乳593份,通过物理和生化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情况,并对β-内酰胺酶阳性样品中的主要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同时测试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内源性β-内酰胺酶在生鲜乳中是存在的;正常、隐性乳房炎、休药期和乳房炎4组生鲜乳的阳性率分别是26.4%、30.9%、48.3%、31.1%,平均阳性率是28.7%;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和链球菌等主要菌种,阳性率分别是65.9%、6.47%、5.9%、4.1%,其中大肠杆菌对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青霉素G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分别是42.15%、61.98%和40.5%,克雷伯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是100%、60%,提示大肠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可能是合成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主要菌种;数据分析显示,菌落总数差异、隐性乳房炎阳性、休药期与否对于β-内酰胺酶阳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组间差异、乳房炎与否对于β-内酰胺酶阳性结果无显著影响,隐性乳腺炎阳性率与β-内酰胺酶阳性率无直接相关性。研究对指导健康奶牛养殖、保护奶农利益、指导生鲜乳监督执法、强化乳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分离的奶牛源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青霉素耐药特性,试验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82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利用β-内酰胺酶试剂盒测定耐青霉素菌株β-内酰胺酶活性,通过刚果红法定性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在82株受试无乳链球菌中,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有18株(21.95%),β-内酰胺酶为阳性的有11株(13.41%),生物被膜为阳性的有64株(78.05%);在18株青霉素耐药菌株中,β-内酰胺酶为阳性的有9株(50.00%),生物被膜为阳性的有17株(94.44%),β-内酰胺酶和生物被膜同为阳性的有8株(44.44%);β-内酰胺酶为阳性而生物被膜为阴性的菌株有1株(5.56%),β-内酰胺酶为阴性但生物被膜为阳性的菌株有9株(50.00%)。说明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无乳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性受β-内酰胺酶和生物被膜等多种因子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巴州地区的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解抗剂)残留状况,保证生鲜牛奶卫生质量安全,2014年4月至10月,在巴州辖区内16个生鲜乳收购站、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8个机械化挤奶厅、12个生鲜乳运输车辆和库尔勒市城郊周边的29个散生鲜乳销售点的范围内抽取了54份生鲜乳混合样品,采用SNAP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β﹣内酰胺酶阳性的样品2份,样品阳性率为3.7%。这说明仍需要加强对奶牛饲料和投入品的监督管理。此外,经实际测试,SNAP检测试剂盒具有携带方便、检测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奶站、乳制品企业、畜产品安检等部门对大批量奶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生鲜乳质量安全关系人身健康,我国农业部将β-内酰胺酶等6种物质列入生鲜乳中的非法添加物,明令禁止并通告全国。为了探讨影响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的因素,我们在省内奶畜养殖较为密集的泾阳、富平、临潼、大荔等地开展了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特别监督抽检。结果表明:在奶价持续走低,高密度监测、严管、严查、严打的情况下,生鲜乳中人为添加β-内酰胺酶的可能性不大,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的来源主要与奶畜个体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养殖环境卫生与饮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抽取辽阳市奶牛饲养场牛奶样品共25批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其进行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6种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每批样品做2个平行样,同时在空白牛奶中添加10 ng/g的6种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回收率试验,检测结果得出空白样品的6种药物添加回收率为79%~92%,25批牛奶样品其6种β-内酰胺酶类药物残留量均符合规定。此次调查可为辽阳市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乳制品生产中,原料乳的质量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酒精阳性乳是衡量乳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引起酒精阳性乳的原因很多.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并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当地实际,对高酸度和低酸度两种酒精阳性乳的产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整理,为全面、深刻、完整地认识酒精阳性乳提供资料并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生鲜牛乳中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牛乳房内直接采样进行检测,并对生鲜乳中产β-内酰胺酶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不同浓度的菌悬液作为样品,用杯碟法进行检测。将这些菌悬液于4℃放置48h后再进行检测,并对部分阳性和阴性样品于4℃放置48h后再进行检测,从而证明生鲜牛乳中内源性酶的存在,并对内源性酶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乳与乳制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方法对乳与乳制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进行筛选,阳性样品再经气相色谱法进行确认、定量。  相似文献   

14.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原料乳质量安全刻不容缓。文章以博弈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原料乳供需双方的利益向导,对利益主体间的博弈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提出了违约金的高低及原料乳合同价格的高低是影响原料乳供需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模型结果从政府、乳品企业和第三方检验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使用管碟法,采用对青霉素类药物绝对敏感的标准茵株,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加入青霉素作为对照,通过比对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刺与未加入抑制剂的样品所产生的抑制圈的大小来间接测定样品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类药物.微生物管碟法不需做阳性确证试验,技术较为成熟,可以适用于大批量检测鲜牛奶中是否添加解抗剂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质监部门对全市13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和14家涉乳企业的产品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乳制品质量合格率达到了100%。据了解,质监部门对原料、成品进行抽样,送到国家指定检验机构进行细致严格的检验,未发现质量不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17.
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原料乳质量安全刻不容缓。文章以博弈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原料乳供需双方的利益向导,对利益主体间的博弈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提出了违约金的高低及原料乳合同价格的高低是影响原料乳供需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模型结果从政府、乳品企业和第三方检验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使用管碟法,采用对青霉素类药物绝对敏感的标准菌株,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加入青霉索作为对照。通过比对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未加入抑制剂的样品所产生的抑制圈的大小来间接测定样品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类药物。微生物管碟法不需做阳性确证试验。技术较为成熟,可以适用于大批量检测鲜牛奶中是否添加解抗剂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奶牛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生鲜乳中抗生素的大量残留.不法人员将“解抗剂”β-内酰胺酶非法掺入生鲜乳,以掩盖残留的抗生素.而β-内酰胺酶属于违禁食品添加物,是管理机构及有关检测部门关注和打击的重点.笔者等就β-内酰胺酶的危害、现状及检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应对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用生鲜乳样品来自某地生鲜乳收购站,青霉素标准物质、β-内酰胺酶标准物质、藤黄微球菌(CMCC28001)营养琼脂培养基和抗生素检测培养基II购自北京兴牧宜康公司,CharmRosa试剂盒及配套Charm Rosa 56℃孵育器(编号:LF-INC4-8-56D)、Charm Rosa读数仪(编号:LF-ROSA-PEARL-X-NB)、阳性质控试剂购自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