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等方法对思南县张家寨茶园害虫种类、分布、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害虫共有82种,隶属2纲9目46科,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油葫芦、东方蝼蛄、中华稻蝗、茶蚜、稻绿蝽、大臭蝽、烟蓟马、铜绿金龟子、茶天牛、小地老虎10种;低海拔虫害发生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商洛茶园病虫害种类、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利用普查、系统监测与诱捕相结合的方式,于2015-2018年对商洛茶园病虫害种类和发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鉴定出真菌病害11种、害虫6目、14科、22种。根据病虫害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明确了商洛茶园主要病虫害包括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芽枯病、小绿叶蝉及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潜在风险的有茶褐蓑蛾、茶棍蓟马及茶黄蓟马。茶双毛壳孢叶斑病和雪蛾蜡蝉为陕西首次发现,茶赤叶斑病、透明疏广翅蜡蝉、茶褐蓑蛾、桑褐剌蛾、扁剌蛾、红点龟形小剌蛾、茶银尺蠖、茶用克尺蠖、幻带黄毒蛾、瓦同缘蝽、梨蛣铃、茶棍蓟马等12种病虫为陕西茶园首次报道。[结论]该研究为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茶叶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贵州主要产茶区有害生物的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保护茶园生态平衡和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于2012-2014年对贵州9个主要产茶区的茶园进行病虫草害及天敌生物种群调查。结果表明:贵州茶园发生的主要害虫有11种,主要病害有5种,主要杂草有11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茶蓟马和粉虱,病害是茶白星病和茶饼病,杂草是小飞蓬、艾草和青蒿。天敌主要有7种,主要为寄生蜂和蜘蛛。  相似文献   

4.
为江口县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于2017-2019年对江口县不同海拔、不同树龄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口县茶园虫害主要有蓟马、小绿叶蝉、茶尺蠖、茶象甲和绿盲蝽,部分茶园有黑刺粉虱、白粉虱和茶毛虫,茶象甲近年发生偏重;病害主要有茶白星病、茶饼病和茶炭疽病,茶白星病主要在海拔800m以上茶园发生,茶饼病近年来发生面积和频次逐渐增加。建议采用加强秋冬季管理,及时除草、修剪茶树和采摘茶叶,诱杀和人工捕杀害虫,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措施强化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保护茶园生态平衡和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于2012-2014年对贵州9个主要产茶区的茶园进行病虫草害及天敌生物种群调查.结果表明:贵州茶园发生的主要害虫有11种,主要病害有5种,主要杂草有11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茶蓟马和粉虱,病害是茶白星病和茶饼病,杂草是小飞蓬、艾草和青蒿.天敌主要有7种,主要为寄生蜂和蜘蛛.  相似文献   

6.
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樟-茶、野花椒-茶、沉香-茶3种间作模式下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在春茶、秋茶2个生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间作香樟、野花椒、沉香对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不一致。香樟间作茶园茶轮斑病和茶赤星病的发病率较对照茶园低,但有增加茶小绿叶蝉的趋势;野花椒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发病率、茶小绿叶蝉虫害均较对照茶园低;沉香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的数量较对照茶园减少,茶轮斑病和茶煤病发病率也较对照茶园降低。  相似文献   

7.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对近十年(2011?2021)我国茶小绿叶蝉在种名变更与种群生物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茶小绿叶蝉的分类归属、种名变更、种群遗传关系、发生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种群发生与茶树品种、气候、生境、抗药性的关系,并结合绿色发展新理念和《农作物病...  相似文献   

8.
为铜仁市生态茶生产病虫害防控提供依据,采用实地普查、定点观测、文献查阅相结合方法,对铜仁市江口、松桃、印江、石阡、思南、德江等生态茶主产县(区)茶园病虫害发生种类、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铜仁市生态茶园虫害有昆虫纲9个目、66个科、177个种,蛛形纲有1个目、3个科、5个种;病害17种;病虫共计199种。其中,茶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茶二叉蚜、茶蓑蛾、茶尺蠖、二星蝽、花胫绿纹蝗、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白星病、茶日灼病等发生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9.
沂蒙山区茶园主要虫害及其消长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沂蒙山区有代表性的4类茶园中数量最多的10种害虫及虫害水平,并摸清了其中3种主要虫害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沂蒙山区茶园害虫以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为主,绿盲蝽、茶叶瘿螨次之。假眼小绿叶蝉全年出现两次发生高峰期,第一次在5~6月,危害较轻,第二次在8~10月,危害严重;黑刺粉虱发生高峰期在6~9月;茶蚜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6月、8~10月,春蚜发生较重,秋蚜较轻。从茶园类型看,长期进行单一化学防治的茶园控害效果最差,其次为综合防治茶园,而进行生态防治的茶园可以将虫害基数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通过对四川名山区和洪雅县等主要茶区的茶园秋冬季主要病虫害进行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四川茶区秋冬季节雨水多,秋冬茶园多以茶炭疽病、煤烟病和茶饼病等病害为主,零星茶园有少量的茶小绿叶蝉、茶蚧和茶尺蠖发生。针对秋冬茶园病多虫少的特征,提出一套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秋冬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真菌病害是危害茶树最主要的病害类群之一,对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秋季是茶园真菌病害的高发期,对此时期开展真菌病害调查意义重大。本课题组于2022年10月,采用5点取样法对贵州省都匀市螺丝壳茶园展开了真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共计调查到危害茶树的真菌性病害6种,分别为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其中,发病程度最严重的是茶白星病,分布频率和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高达97;茶炭疽病和茶云纹叶枯病的分布频率均为100%,发病率分别为100%和72%,病情指数分别为30.5和18;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的分布频率、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较低。本次调查明确了都匀市螺丝壳秋季茶园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发生情况,并针对性对不同病害防治进行了讨论,为都匀市秋季茶园真菌病害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茶网蝽是龙凤镇茶叶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害虫之一。分析了恩施地区茶叶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龙凤镇茶园茶网蝽发生特点、发生现状和茶网蝽的危害性,并从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四个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15年8月,系统调查了陕南重点产茶县(区)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旨在为保障陕南茶区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调查结果表明陕南茶区夏季茶树主要病虫害情况因地差异很大。其中茶树虫害以茶小绿叶蝉在各茶园中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平均虫口密度为20.39头/10复网;茶网蝽在镇巴、紫阳发生较重,平均虫口密度每枝条分别达35.61头和35.48头,汉滨区发生较轻;茶尺蠖和茶毛虫发生危害程度均很轻,平均虫口密度每5m仅分别为0.38头和0.12头;茶蚜只在宁强、镇巴、紫阳和汉滨发现,且发生程度较轻。茶树病害以茶芽枯病发生最为严重,病叶率平均达37.29%;其次为茶炭疽病,平均病叶率为33.42%;茶饼病发生较轻,平均病叶率仅为8.21%。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以茶小绿叶蝉、茶炭疽病、茶芽枯病为防治重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无公害技术手段为重点,必要时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证茶叶生产安全、高效的陕南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樟-茶间作、纯茶园两种不同类型茶园中的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樟-茶间作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发生峰值高于纯茶园,两种茶园全年均有2个为害高峰期,即主高峰6月下旬~7月中旬与次高峰9月下旬~10月;两种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均以成虫状态越冬,越冬时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白毫早’茶园中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和茶盲蝽Lygus lucorum等蝽类害虫与主要天敌的关系。【方法】在调查茶园蝽类害虫与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灰色关联度法、生态位分析法等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天敌与茶网蝽和茶盲蝽在数量、时间、空间上的跟随关系。【结果】‘白毫早’茶园中蝽类害虫的天敌主要有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和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等。2015年与茶网蝽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锥腹肖蛸和茶色新圆蛛;2016年与茶网蝽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草间小黑蛛和茶色新圆蛛;第1、2、4位天敌相同,两年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62.5%。2015年与茶盲蝽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锥腹肖蛸、三突花蟹蛛、鳞纹肖蛸和八斑球腹蛛;2016年与茶盲椿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三突花蟹蛛、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前4位天敌中有2种天敌相同,但位次不同,两年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87.5%。【结论】天敌位次变化可能取决于害虫与天敌数量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北方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绿盲蝽成为我国北方茶区的主要害虫,对春茶的危害尤为严重。为有效控制茶园绿盲蝽危害,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茶园绿盲蝽危害特点、预测预报、防控策略和相关绿色防控措施,为北方茶园绿盲蝽可持续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方茶园绿盲蝽年种群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绿盲蝽严重为害北方茶园的问题,通过目测法、性诱法、剥查法,研究确定绿盲蝽在茶园的年种群动态及越冬产卵规律。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在茶园每年发生5代,从第三代出现世代重叠;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以第四代成虫为主体的绿盲蝽大量回迁茶园。绿盲蝽若虫数量在茶园每年有春季和秋季2个高峰。绿盲蝽越冬卵主要散产于茶树枝条当年剪口的髓部海绵状组织内,卵数占总量的70.74%,其次为茶树花托上,卵数占总量的20.63%。生产上,可以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在茶园采用化学药物驱避或物理阻隔,阻止绿盲蝽成虫回迁茶园,以减少越冬卵数量。  相似文献   

18.
茶网蝽在我县茶树上为害严重,已成为陕西省镇巴县茶叶生产的障碍性因素,针对目前防治茶网蝽使用化学农药影响茶叶质量、茶网蝽产生抗药性等问题,筛选了5种杀虫剂,开展防治茶网蝽的田间试验,发现在供试验药剂中,以1%苦参碱可溶液剂和3%甲维盐微乳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简称,下同)防效较好,可有效防治茶网蝽,且对茶叶生长安全,在实际生产中,茶网蝽若虫期,可选用植物源农药1%苦参碱防治,也可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茶网蝽于2010年前后自川东地区入侵陕南茶区后,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大量繁殖,现已扩散到镇巴、紫阳两县的15个镇,逾2 000 hm2茶园不同程度受害,并有继续向无虫茶区漫延的趋势。防控茶网蝽将是陕南茶区今后茶叶生产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茶饼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饼病又称疱状叶枯病、叶肿病,是中国西南山区茶园中发生普遍、严重危害的一种病害。该病危害茶树新梢嫩叶,直接造成茶叶减产,用感病芽叶所制的茶叶断碎严重,干茶味苦,致使茶叶品质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近年来,茶饼病在西南茶区发生面积日益扩大,在临沧市茶园中发病情况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