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链置换扩增技术、转录介导扩增技术、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技术、滚环扩增等六种恒温扩增核酸的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应用概况,并对恒温扩增技术的前景予以展望,以期为这些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由Notomi等于2000年开发的新颖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在等温条件下可高效、快速、高特异、高灵敏地扩增靶序列。1技术特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特点是针对靶序列的6个特异性区域设计两对引物,利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30~60分钟,不需要PCR仪即可实现核酸的大量扩增,并且伴有肉眼可见的副产物白色焦磷酸酶沉淀产生。LAMP的扩增效率是目前最高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核酸依赖性扩增技术(NASBA)是继PCR技术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的特点是:恒温、高效、特异、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本文就现阶段核酸依赖性扩增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和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是依赖于靶目标上6个区域的4条引物和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Bst的作用,在60 ℃~65 ℃恒温条件下1 h之内即可完成的基因扩增技术.该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在很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论文从技术原理、引物设计、反应机制和特点等方面了介绍了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并就该技术在动物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2000年由Notomi等[1]建立的一种新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可以不需任何PCR仪和检测仪,通过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的合成作用,在60℃左右的恒温条件下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靶序列,不到1 h就能扩增109倍,扩增产物可以直接观察.  相似文献   

6.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是2006年由英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PCR扩增,恒温条件下短时间内实现靶基因大量扩增,具有恒温、快速、便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RPA技术的原理、反应条件优化、产物检测方式、与其他恒温技术相比的优势及在禽病病原检测中应用,旨在为禽病病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等温扩增技术(IAT)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与PCR相比,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得以应用,论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D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ASBA)、链置换等温扩增(SDA)、交叉引物扩增(CPA)5种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分别予以介绍,为该技术在病原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是2006年由英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PCR扩增,恒温条件下短时间内实现靶基因大量扩增,具有恒温、快速、便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RPA技术的原理、反应条件优化、产物检测方式及在兔病原检测中应用,旨在为兔病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已经被开发利用.它采用能特异识别靶序列上6个位点的4条引物及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60℃~65℃)下,不到1 h的时间里进行核酸扩增,其扩增效率可达到109~1010个数量级,具有特异性强、等温灵敏、操作简单、产物易检测等优点.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已经被用来快速检测动物病原(病毒、细菌、寄生虫).论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动物病原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等做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2006年由英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PCR扩增,可在恒温条件下短时间内实现靶基因大量扩增,具有恒温、快速、便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RPA技术的原理、引物设计与反应条件、产物检测方式及在牛病原检测中的应用等内容,旨在为牛病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的体外等温扩增特异核酸片段的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快速检测等优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文章对LAMP的反应原理、技术特点及其近年来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对靶基因片段的6个区域设计3对引物,实现对靶基因片段地快速、高效扩增。该技术目前已广泛的运用于一些领域。通过简述该技术的原理方法,在一些领域的运用,总结该技术国内外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改进措施,分析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期为今后该技术的发展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引物设计方法、扩增原理和结果判定方法,概述了该技术在动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检测等动物病原检测领域的应用情况,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为建立牛副结核分枝杆菌(MAP)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以MAP的IS900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MAP特异性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低见测量为0.53 pg;与其他病原菌无任何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与行业标准的符合率为100%。该LAMP检测方法可以用于MAP的常规检疫。  相似文献   

16.
鲁雪  李赟  黄倢 《动物医学进展》2010,31(3):103-106
核酸扩增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及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核酸扩增的一些新技术进行综述,包括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HDA)技术,固相PCR技术,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这些新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恒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不需要特殊的精密仪器设备,结果观察和判定直观,且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及基层普及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推广价值。作者就LAMP技术的原理、反应过程、操作过程及其在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水霉病由水霉菌引起,能感染包括鱼类、两栖类在内的多种水生动物,严重损害水产养殖行业的经济利益。由于水霉菌具有多宿主、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及时监测水体中水霉菌及其孢子的浓度成为预防水霉病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水霉菌LAMP检测方法,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在链置换聚合酶(Bst酶)的作用下,62℃扩增60 min,扩增结果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荧光染料两种方式观察得到,最低可检出102个拷贝,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某林蛙养殖场的蝌蚪池水霉菌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证明该养殖场的蝌蚪池中存在水霉病暴发和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Marek's disease (MD) remains a serious problem in the production of poultry.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and despite the ubiquitous use of vaccination to control losses, MD still affects poultry farming worldwid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method for the simple and inexpensive detection of MDV in feather tips of chickens. Two pairs of specific primers complementary to the meq oncogene of MDV were designed, targeting the sequence of the very virulent MDV strain, RB1B. Bst polymerase was used for th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viral DNA at 65 C for 90 min in a water bath.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was identified in MDV-positive samples after the addition of SYBR Green and ultraviolet (UV) illumination. The sensitivity of LAMP was 2 log 10 plaque-forming units (PFU)/ml of HPRS16 and 10(3) copies/il of plasmid containing the target gene (meq) and was equal in sensitivity to PCR amplification. Due to the use of three sets of primers, LAMP was highly specific for MDV-1 DNA. The developed LAMP technique is a rapid and simple tool for the specific detection of MDV in samples of feathers taken from live chickens. Since the use of thermocyclers is not necessary for LAMP assay, it can be conducted by small laboratories and even field veterinari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