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苦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2.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 “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3.
苦瓜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苦瓜在自然条件下性别的表现特点、性别分化的形态学、遗传基础、性别分化调控等方面对苦瓜性别分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苦瓜性别表现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苦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很多的药用功效。近些年来,苦瓜生产发展较快,栽培面积逐渐加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苦瓜品种提出了更高要求,苦瓜优良品种的选育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苦瓜强雌系的选育、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品种提纯等育种方法,综述了苦瓜遗传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苦瓜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苦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我国苦瓜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概况、栽培及育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对未来苦瓜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苦瓜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苦瓜栽培、育种、制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苦瓜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黄瓜属于葫芦科黄瓜属,喜温,不耐热,在世界各地广泛栽种。黄瓜是广东省出口北运的重要蔬菜,年种植面积达 4 万 hm2 以上。概述了广东黄瓜品种选育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的历程和进展,包括品种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和相关技术研究等,详细阐述了广东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黄瓜雌性系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黄瓜抗病育种及相关基础、黄瓜耐热育种及抗逆相关基础、黄瓜其他育种相关基础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广东黄瓜在品种选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广东黄瓜育种单位加强资源收集鉴评,重视特色资源的挖掘利用和选育多样化品种,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苦瓜的遗传背景比较狭窄而性型丰富,是研究雌雄同株植物花芽性别分化的良好材料。本综述从形态学到细胞学,从经典遗传学到分子生物学,以及其调控机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全基因组的测序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为苦瓜性别分化的研究又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有望通过多个层面和角度综合研究苦瓜性别分化,为今后调控苦瓜性别分化、性型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苦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苦瓜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苦瓜品种的创新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对SSR引物、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0个苦瓜基因组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16对苦瓜SSR引物共扩增出90条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基因杂合度(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Wiener指数(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相似系数的均值分别为:97.78%、0.853、7.728、2.087、0.834和0.706.UPGMA聚类分析可将50份苦瓜聚为6大类,第2类包括18份材料、2个亚类组成的遗传多样性,是最为丰富、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包含了3种类型的苦瓜.[结论]50份苦瓜材料的基因组遗传较为复杂,遗传信息较为丰富,采用定向连续性选育对苦瓜性状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苦瓜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苦瓜品种的创新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对SSR引物、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0个苦瓜基因组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16对苦瓜SSR引物共扩增出90条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基因杂合度(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Wiener指数(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相似系数的均值分别为:97.78%、0.853、7.728、2.087、0.834和0.706。UPGMA聚类分析可将50份苦瓜聚为6大类,第2类包括18份材料、2个亚类组成的遗传多样性,是最为丰富、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包含了3种类型的苦瓜。【结论】50份苦瓜材料的基因组遗传较为复杂,遗传信息较为丰富,采用定向连续性选育对苦瓜性状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东花生抗黄曲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花生抗黄曲霉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广东自1989年起开展花生对黄曲霉菌的抗原鉴定筛选、抗病育种、遗传分析和抗性机理研究工作,利用鉴定筛选出来的抗原、通过抗病育种已经选育出抗黄曲霉菌侵染力强的高产花生品种粤油9号、粤油20,遗传分析和抗性机理研究也取得了成绩;同时指出花生品种资源及抗性鉴定为抗黄曲霉育种、遗传分析和抗性机理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选育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南方各大中城市的蔬菜消费中,苦瓜由于具有与胰岛素结构相似和功效相同的物质,消费悄然升温。同时,苦瓜还具有耐贮运,易加工等优点。为利用城郊冬春气候资源,结合农业结构调整。1991年引进了湖南、广东、江苏、四川等地新育成的苦瓜新品种。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籼粳交育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水稻籼粳交育种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不同内涵,评述了水稻籼粳交相关的科学术语、育种理论和育种实践,分析了籼粳交杂种不育基因座位研究结果对籼粳交育种的指导作用,简述了广东的籼粳交育种现状,提出了以大群体筛选籼粳交后代的育种方法并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4.
龙眼种质资源是龙眼生产、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种质资源的研究将为探讨龙眼起源、进化、分类、育种和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论述了广东龙眼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品种的分类、选育、引种及功能成分的分析利用,并分析了今后进一步开展龙眼种质资源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5.
苦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莹莹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42-143
综述了苦瓜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强雌系的选育以及离体培养等育种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苦瓜(Momordi cacharantia L.)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自传入我国,南方一直以嫩果作为蔬菜鲜食之用,而北方则作为庭院垂直绿化及遮荫的观赏植物。近年来,随着苦瓜在降糖、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艾滋病等方面的药用功效的不断发现,逐渐成为北方人餐桌上的佳肴,而且在北方地区形成了许多大规模的苦瓜生产基地,成为农民创收的主要瓜类蔬菜之一。苦瓜育种为科润蔬菜研究所的新兴学科,秉承服务北方市场的宗旨,在北方地区率先开展苦瓜新品种选育研究,育成了不同类型的苦瓜品种:有光泽、货架期长翠绿色保护地专用品种"圆梦08",  相似文献   

17.
广东苦瓜主要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目前在广东推广种植的11个苦瓜品种,通过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了这些品种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绿王子油瓜、巨宝二号、海南大肉苦瓜、丰绿苦瓜和华研2号5个品种对苦瓜枯萎病表现为抗病;油绿三号、海南厚肉苦瓜F1、农得利苦瓜3个品种对苦瓜枯萎病表现为中抗(耐病);而杂交大顶103、翠绿三号和碧丰苦瓜对苦瓜枯萎病则表现为感病。说明目前广东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苦瓜品种中绝大多数对枯萎病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检测QTLs和克隆基因的基础,可为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信息。总结基于一代、二代和三代分子标记技术,构建苦瓜遗传图谱的研究现状,并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苦瓜基因组的结构和进化、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苦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农业科研院所及蔬菜种子公司,选育出了许多苦瓜优良新品种,由于选育地区不同有其不同的适应性、丰产性及抗病性。为筛选出适宜热区栽培的苦瓜良种,为热区苦瓜生产提供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云南西双版纳州农科所引进了10个苦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蒲瓜属于葫芦科葫芦属栽培种,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长。其肉质软滑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回顾广东蒲瓜 60 年育种研究的历程,这是广东蒲瓜品种从农家种向一代杂种发展的重要时期。广东蒲瓜育种起步晚,前期进展慢。20 世纪 60 年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省开展蒲瓜资源调查及地方品种整理研究工作,至 90 年代中期共向国家种质资源库上交蒲瓜种质资源 16 份,占全国蒲瓜收集资源总数的 6.6%,处于蒲瓜育种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 年后广东各地先后育成了美丰一号、美绿一号和粤丰一号等蒲瓜常规品种,以及早蒲 2 号、永乐、青秀、短瓠蒲瓜、利农杂交系列蒲瓜等一代杂交品种,广东蒲瓜育种由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广东蒲瓜育种将在现阶段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耐寒(耐热)品种选育与保护地育种,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育种研究,提高广东生态区域蒲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以促进广东地区蒲瓜育种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