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组化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在人工感染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BF株经滴鼻接种28日龄健康普通仔猪,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剖杀,采集相关的器官组织制备组织切片,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毒在猪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淋巴组织均出现阳性信号,心、肝、肺、肾、胃、十二指肠、大脑及小脑同样存在阳性细胞,其他组织呈阴性反应。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偶尔出现在细胞核内。结果表明,PCV2确已造成猪体组织感染。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豚鼠试验及在其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对豚鼠的毒力以及在豚鼠组织器官的分布,作者采用改进的寇氏法测定了H.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对豚鼠的LD50,以1 LD50剂量经鼻腔、气管、肺、腹腔、肌肉和皮下接种感染豚鼠,比较不同途径感染H.parasuis对豚鼠致病性的差异;以1 LD50剂量气管接种豚鼠,接种后在不同时间取豚鼠的脑、心、肝、肺、脾和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arasuis在豚鼠上述组织的分布.结果显示该H.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的LD50为1.33×109 CFU,LD50的95%可信限范围为1.35×109~1.30×109 CFU;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气管、肺和腹腔3个接种途径试验组豚鼠出现了4/8、2/8和5/8的死亡;在气管感染豚鼠6 h后,首先在肺脏组织呈现阳性结果,在感染8 h后,上述组织中都出现了阳性结果.结果表明气管、肺、腹腔和肌肉4个途径都可以使H.parasuis对豚鼠致病,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细菌分离结果表明H.parasuis感染后能侵染肺、心、肝、脾和肾组织,并能突破血一脑屏障而侵染脑组织.  相似文献   

3.
某商品猪场发生一种以断奶后猪进行性消瘦 ,被毛粗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并经临床检查、剖检、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1 发病情况本病于 2 0 0 2年 7月在该猪场发生、流行 ,以 3 0日龄断奶后的仔猪先发病 ,45日龄左右时为发病死亡高峰 ,6 2日龄后多耐受 ,病程约 2 0 d左右 ,抗菌素治疗无效 ,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高 ,在 3 0 %~3 5 %间 ,经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为 2 0 %~ 2 5 % ,经采取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 ,1个月后 ,该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仅 5 %的仔猪发病 ,死亡率为 1 % ,共死亡 2 5 0只。据…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8月 7日 ,某猪场 1圈共 6头 3~ 4月龄的育肥猪中的 4头猪发病 ,以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不喜饮食和高热 ( 4 0~ 42℃ )为主要症状。次日同圈的另外 2头猪也发病 ,症状同前。经硫酸卡那霉素和华西胆汁治疗后 ,均未见效。剖检变化 :肺气肿、水肿 ,充血呈暗红色 ,表面有点状出血 ,气管内有红色泡沫。全身淋巴结肿大、肾脏呈黄褐色 ,且有点状出血和灰白色坏死灶。诊断 :取病死猪的心、脾、肾以及心包积液。做压片和涂片 ,染色、镜检 ,发现了新月形弓形体滋养体。初步诊断为弓形体病。治疗 :给其余的 5头猪 ,每头每次肌肉注射磺…  相似文献   

5.
1 发病情况及症状2 0 0 1年 7月 ,我市一养殖户饲养的 1 50 0只肉鸡在 1 5日龄时发病 ,表现精神不振 ,精神沉郁等 ,并伴有呼吸道症状 ,表现为咳嗽、甩鼻、肿眼等 ,到后期症状基本消失 ,用恩诺沙星等没有效果 ,到 3 0日龄时又开始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渴欲增加 ,排白色稀粪 ,有的鸡瘫痪死亡。发病率达 45% ,死亡率达1 6%。采用肾肿解毒药饮水 ,治疗效果不明显 ,每天死亡 1 0~ 1 5只。后经进一步诊断为肾型、腺胃型传支混合感染 ,改用喉支通、肠感康、利巴韦林联合用药 ,连用 3d ,疫情很快得到控制。2 病理变化腺胃粘膜及腺胃乳头呈弥漫…  相似文献   

6.
作者等给 SPF 北京鸭腹腔接种或喂服雏白痢菌(Salmonella pullorum)107.5个/羽另外经鼻投服副鸡嗜血菌(Haemo-phillus paragallinarum)108.5个/羽,分别研究其临床症状,分离原菌及抗体产生的情况等,获得了如下结果:腹腔接种雏白痢菌的1日龄鸭出现了症状,并有一部分死亡。另外、喂服已接种的1、24及180日龄的鸭均未发现临床症状。接种后第4、7天,从肝、脾、肾及肠内容物  相似文献   

7.
7日龄星杂579雏鸡,经鸡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后死亡。经病理形态学观察,组织压片衣原体染色及感染小白鼠,确定死亡雏鸡为鸡衣原体病,并常因鸡新城疫Ⅱ系苗接种致死。一、病理剖检肺组织充血。心脏表面被覆一层黄白色的渗出物。肝肿大,表面被覆一层纤维蛋白膜。脾脏柔软,呈暗红色。二、病原体检查1.衣原体染色镜检:取肝、脾组织制成压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干后滴加0.5%碱性复红溶液染色25秒,水洗,在0.25%柠檬酸溶液缸内脱色3秒钟,水洗,0.5%美兰溶液复染10秒钟,水洗,干燥,100倍油浸镜检查。细胞内发现有被着染成玫瑰红色、直径在0.25~0.3um的园形颗粒。另取肝、脾组织,制成压片,革兰氏染色为阴性。2.动物接种:取剖检见有纤维素白膜的  相似文献   

8.
某万头级猪场 1996年 10月份从外地引进一批后备种猪 ,因猪舍紧张 ,未做隔离观察即进场 ,导致 1997年 4月份发现同栋生长猪出现打喷嚏、流鼻血、鼻骨变形之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AR)症状、两个月后蔓延全群 ,发病率达 2 0 %~ 30 %。AR感染猪流鼻血最早发生在 15日龄 ,集中在 1~ 3月龄。患猪影响采食 ,生长缓慢。单纯淘汰患猪不能控制AR危害。采用AR疫苗接种 ,1997年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AR油佐剂二联疫苗 (含波氏杆菌、巴氏杆菌抗原 ) ,母猪分娩前 1个月接种2ml,公猪每年接种 2ml,仔猪 2 5日龄接种 0 5ml,未接种母猪所…  相似文献   

9.
孙跃猛 《畜牧与兽医》2002,34(11):44-44
发病情况 :江苏某养殖户饲养 2 4日龄艾维茵肉鸡 5 0 0余只 ,发病后笔者赶到时已死亡 3 0 0余只。死鸡两腿朝天 ,死亡率 60 %左右。病鸡全群萎靡 ,打堆、脖子伸长 ,伏卧于网上。据饲养户叙述 ,前几天鸡群表现良好 ,分别于 7日龄、 2 1日龄接种新城疫Ⅳ系苗 ,14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 ,2 3日龄时鸡群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诊断为慢性呼吸道病。投服支原净 ,当晚鸡即出现死亡 ,死鸡皆为体质良好的鸡。临死前惊叫、奔走、突然向上窜起 ,跌下死亡 ,极象猝死症。剖检变化 :剖检鸡 5只 ,可见胸肌呈条纹状出血 (5 /5 ) ;腿肌出血 (4 /5 ) ;腺胃肌胃出血…  相似文献   

10.
匈牙利有关兽医单位分离到几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通过交叉中和试验,与“珀杜”(Purdue)毒株在血清学上未见差异。其中一株CK_p毒株经通过原代猪肾组织培养15代和继代猪甲状腺组织培养27代,致病力逐渐丧失,但保留了抗原性;在继代猪甲状腺组织培养中其滴度为10~5-10~6/毫升。用该毒株2毫升给5日龄的无特定病原仔猪鼻内接种,有50%发病,而给母猪鼻内接种5毫升则无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对荷兰农业渔业部提供的初代次 CVI988/ Rispens种毒 ,繁殖到 37代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测定属血清 型 ,经接种雏鸡进行 6代毒力返强试验观察到 70日龄和对 1日龄雏鸡接种 4 5 0 0 0个蚀斑单位 ,观察到 12 0日龄均为安全。对 1日龄雏鸡接种免疫剂量的疫苗 ,于 4日龄产生病毒血症 ,7~ 14日龄达到高峰。用 37代毒繁殖生产的三批 CVI988/ Rispens疫苗 ,与国外 CVI988/ Rispens疫苗进行免疫效力比较 ,保护指数为 94 .5 %~ 10 0 %。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4月 2 7日我市养鹅专业户李某饲养的两千只 1 5日龄本地鹅发病 ,经诊断为鹅球虫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雏鹅 1日龄注射小鹅瘟抗血清 1ml/只 ,5日龄进栏。进栏时消瘦 ,颈部羽毛松乱 ,有几只厌食 ,拉白色或黑色稀粪 ,每日增加病鹅 5~ 6只。至今已有 70多只鹅发病 ,4月 2 7日死亡 6只。2 剖检剖检两只。肝都呈土黄色 ,其它脏器未见病变。3 实验室检验①在载玻片上左、右各滴两滴 5 0 %甘油 ,用棉签挑取直肠内粪便加入其中 ,涂抹均匀 ,置显微镜下镜检 ,发现大量球虫卵囊。②取肝、脾涂片 ,分别做革兰氏和美兰染色 ,镜检 ,未…  相似文献   

13.
研究E0-E2基因和表达蛋白及抗体水平在小鼠体内的最长存留时间,以确定表达猪瘟病毒E0-E2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rAd-E0-E2)在小鼠体内的存留规律。本试验选用30只SPF级别的健康小鼠,随机分为A、B组,各免疫组以1×106 IFU/只剂量接种rAd-E0-E2,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组20只于接种后不同特定时间(2只/次)采集血液和组织进行PCR和IFA检测E0-E2基因及表达蛋白残留情况;B组10只于接种后1、3、5、7、10、14、21、28d采集血清检测猪瘟抗体水平。PCR和IFA检测显示,在接种12、24、36h后肝、脾、肾组织和血清中E0-E2基因和蛋白检出率为100%,接种48h后小鼠肝、脾组织检出率为50%,肾组织和血清检出率为100%。接种72h以后,小鼠血液和组织检测均为阴性。接种后7d试验组体内抗体阳性率为40%,接种后10d小鼠体内抗体阳性率为100%,抗体阻断率在43%~51.2%,接种后28d,猪瘟抗体阳性率为100%,抗体阻断率在75.6%~87.5%。表明rAd-E0-E2在小鼠体内的存留时间最长72h,接种时间与E2抗体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用猪丹毒杆菌人工感染2月龄肉鸽,对其进行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猪丹毒杆菌肉鸽在接种细菌后12h出现症状,18~45h全部死亡。剖检可见肠道卡他性炎,脾呈典型的败血性变化,心、肝、肾、肺等不同程度的淤血和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在感染肉鸽的心、肝、肾、肺等组织出现炎症及坏死性脾炎等病变。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1 1月 ,许昌市某猪场从郑州市购进一批 40~ 60日龄的仔猪 ,进场后不久即开始零星发病死亡 ,初诊为仔猪副伤寒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后 ,得以控制 ,以后又复发。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和猪接种试验 ,确诊为仔猪副伤寒继发非典型性猪瘟 ,通过采取紧急接种和药物治疗等措施 ,控制了疫情。病程历时 1个多月 ,相继发病 1 1 7头 ,前后死亡仔猪49头 ,死亡率为 41 .9%。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该批仔猪共购进 1 5 6头 ,于 1 999年 1 1月 8日从郑州运到猪场后第 3天即开始零星发病死亡 ,发病第 5~ 7天出现死亡高峰 ,第2 0~ 2 5天又出现第 …  相似文献   

16.
新必妥对仔猪体液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21日龄的健康仔猪12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对照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15mL/kg体重(试验1组)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25mL/kg体重(试验2组),分别于21、60日龄各免疫1次.以研究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免后14~35d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免后5~15d试验2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选取35日龄的健康仔猪12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肌肉注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对照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15mL/kg体重(试验1组)和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25mL/kg体重(试验2组),以研究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后14~35d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2~60d试验2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例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7年9月,郑州某鸡场发生一起疑似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将分离毒株接种20日龄肉鸡,于接种后第4 d出现精神不振、拉稀,第6 d出现死亡。分离病毒可致死部分鸡胚及产生卷曲胚,但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经1 %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不同日龄鸡的免疫病理、免疫反应和法氏囊、脾、胸腺占体重比,将其分别接种15日龄和30日龄无特殊病原体(SPF)鸡,通过临床观察、PCR、ELISPOT,进行法氏囊病理损伤、IFN-γ表达水平、抗体消长规律,法氏囊、脾及胸腺占体重比研究。另外,将其分别接种15日龄鸡胚和1日龄SPF鸡,检测致病力。在接种3 d、5 d后,SPF鸡的法氏囊、盲肠淋巴结和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检测到病毒的目的基因,IFN-γ表达差异显著;在接种后7~28 d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各组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在接种后22 d,胸腺、法氏囊与体重之比最高,之后开始下降;在56 d内,脾脏和体重比逐渐升高。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鸡在接种后3 d、5 d,法氏囊、脾、盲肠淋巴结等组织IFN-γ表达水平差异十分显著,鸡胚接种病毒引起的损伤比雏鸡接种损伤更严重,为后期评价免疫水平和疫病诊断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刘泽杰 《北方牧业》2006,(10):15-15
<正> 2006年4月上旬,河北省徐水县遂城镇某猪场发生一例猪链球菌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发病猪群为50日龄左右的仔猪,常是突然死亡,不表现任何症状,个别猪有呕吐现象,还有的猪有关节炎现象。到笔者就诊时,已死亡7头仔猪。2 病理剖检全身淋巴结出血,脾出血,肺充血、出血,胃底黏膜出血、呈鲜红色,小肠出血,膀胱内膜出血,肾表面有点状出血,气管内多有血样泡沫,心包积液。3 实验室检验无菌采取刚死亡猪的肝、脾、淋巴结等病料接种于脑心浸液培养基上,37℃培养  相似文献   

20.
采用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的方法,从广西武鸣县某鹅场患病鹅脑、肝、脾中分离获得了2株病毒;经RT-PCR、HA和HI试验等研究,证实其为鹅副黏病毒。经测定,分离毒23-7-F3株的ELD50为10^-7.25/0.1mL。TCID50为10^-6/0.1mL,MDT为38.8h,ICPI为2。将该分离毒10倍稀释,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40h后出现细胞病变,证实该分离毒为强毒株。病毒能凝集鸡、番鸭、鸽、猪、山羊、兔、豚鼠、黄鳝及人O型红细胞。56℃10min、60℃10min、pH4溶液处理1h均不能使该病毒灭活,而50mL/L氯仿处理10min、60℃水浴30min能灭活该病毒。人工感染的11日龄雏鸡全部发病和死亡;感染的10日龄雏鹅60%发病,发病鹅全部死亡;感染的30日龄肉鸽发病率达83.3%(5/6),死亡率100%。对1日龄肉鸭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