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径流、侵蚀效应进行长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产流和侵蚀次数效应为:坡耕地>牧草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径流量和侵蚀量差异较大,其大小次序为:坡耕地>牧草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均在较高的水平,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天然草地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水土保持效应较好;乔木林地和人工草地除了乔木林地减蚀效应较好外,减流效应较差;坡耕地的累积径流量及侵蚀量最大,而累积减沙率和减流率最低,水土保持效应最差.  相似文献   

2.
对迤者小流域径流场降雨、产流和产沙进行了观测,了解小流域的产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并通过分析了解等高反坡阶对坡面产流产沙的控制作用,用量化指标评价了该流域产流产沙输出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的总体效果,为以后的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玉溪市澄江尖山河小流域坡面产流产沙进行定点观测,分析降雨因子对不同植被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规律,初步建立了以降雨因子为主的预测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回归方程,以及坡面径流量与侵蚀量之间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坡面产流与P、I、R、I60、H的关系显著;不同植被类型的坡耕地产沙量与I30关系密切,灌草丛与I10关系密切、其他地类与I60密切;不同植被类型的产流与产沙之间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人工林减蚀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离石、安塞等地的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以降雨指标大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为条件,即PI30>3.20mm2·min-1和I30>0.28mm·5min-1,分析了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的减水减沙效益,及整地工程对林地减蚀作用的影响,建立了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盖度林地减水减沙效益的关系式(V=0~100;PI30=3.20~100·mm2·min-1)R%=160.426-28.906 44(1/V)-37.442log(PI30·V), r=0.835**, n=88S%=161.953-31.031 89(1/V)-30.985log(PI30·V), r=0.682**, n=88  相似文献   

5.
通过5年的径流小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表明:产流降雨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与自然降雨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表明降雨的季节动态是产流降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前埂后沟模式有最小的产流产少量和径流系数,其次为内斜式模式,正常小平台则最大;不同水保措施采用梯壁植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的水保措施适宜在红壤侵蚀区油植种植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川中长江防护林紫色土侵蚀产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防护林林分类型不同,承受降雨过程产生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产沙量也不同,钙质紫色土上其减少减沙贡献最大的落叶灌木林,其次是桤柏混交林,主要是枯林落叶层的作用,马尾松疏林土壤蚀量是马尾松柏木材的2.7倍。随着降雨量增大和雨强增强,冰碛黄土上松柏混交林减水减沙效果最大,是一种川中地区典型的水土保持林类型。针对叶林的削减水沙的作用是有限的。松柏混交林产沙率变化与该林分下洪峰流量变化相一致,马尾松疏林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和苔藓为材料,利用径流小区试验,观测其对幼林锥栗园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其在3种雨型下径流量与入渗量、含沙量与产沙量以及侵蚀泥沙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雨型顺坡和梯田的径流量关系为对照PAM与苔藓混合处理PAM处理苔藓处理,入渗量为苔藓处理的小区最大;PAM处理的产沙量最少,顺坡长历时降雨条件下苔藓处理降低含沙量的效果更加明显;梅雨产沙主要以粘粒和粉粒为主,雷阵雨和台风雨产沙沙粒比例明显增加,PAM与苔藓混合处理阻止园大颗粒土壤的流失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在黄土沟壑区对沟道边坡产流产沙和土壤的影响,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野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模拟降雨试验中,设计3个雨强,测定植物纤维毯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在野外小区监测中,通过测定土壤物理及化学指标,评价植物纤维毯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在降雨强度为30 mm·h~(-1)、70 mm·h~(-1)和120 mm·h~(-1)时均能有效地抑制径流产沙,平均减流效益为63.33%,平均减沙效益为84.16%,减流效益和减沙效益均在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最高。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抑制径流产沙的效果受降雨强度影响,随着降雨强度不断增加,植物纤维毯边坡的径流量和产沙量不断增加,减流、减沙效益不同程度降低,平均径流量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3.71 L增加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4.22 L,平均产沙量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10.99 g增加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66.72 g;平均减流效益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72.13%降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47.76%,平均减沙效益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88.77%降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79.95%。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可改良坡面表层土壤,植物纤维毯坡面表层土壤的土壤含水量和总孔隙度较裸坡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5.70%,总孔隙度平均提高13.07%,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也显著提升,全氮含量平均是裸坡的1.88倍,有机质含量平均是裸坡的2.22倍。植物纤维毯能够有效降低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边坡土壤侵蚀,减少产流,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沙效益优于减流效益。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合理布设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措施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组成。研究了几种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土壤物理性质、养分迁移和水分分布的影响,阐述了几种措施规格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总结,为进一步提升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天然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百平  阎晋民 《沙棘》1996,9(4):32-36
利用人工降雨机在天然沙棘林内进行百年一遇短历时降雨试验,测得荒坡径流、侵蚀量分别为39 300m~3/km~3和865t/km~2,而郁闭度0.7的沙棘林径流侵蚀量分别比荒坡减少88.67%和99.03%。郁闭度越大,减水减沙效益越显著。当郁闭度>0.5时减水减沙效益迅速提高。在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中,林地枯落物层和根系层占主导地位,林冠层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We studied the impact of forest vegetation on soil erosion,surface runoff, and sediment generation by using field simulated rainfall apparatus. We measured runoff and sediment generation of five 4.5 × 2.1m runoff plots (a bare soil as a control; two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plots and two Platycladus orientalis forest with row spacing of 1 m × 1m and 1.5 m × 1.5 m, respectively) in Beijing Jiu Feng National ForestPark under three rainfall intensities (0.42, 0.83, 1.26 mm per minute).Forest veget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Mean total runoff volume in the four tree stand plots was 93% of that inthe control plot, demonstrating the limited effectiveness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runoff control. With increasing rainfall intensity, runoff reductionin forest plots declined from 28.32% to 2.1%. Similar trends in runoff coeffici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noff volume and rainfall duration was observed. Mean total sediment yield and mean sediment yield reduc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55.05% and 43.17% of those in the bare soil control plot, respectively. Rainfall intensity playedan important role in runoff and sediment generation processes, and had agreater impact on runoff than on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generation.When considering several factor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the P. tabulae form plot with row spacing at 1 × 1 m had a greater effect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an did other forested plots.  相似文献   

12.
生态经济林模式水土流失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三峡库区坡耕地生态经济林模式下各经济林模式类型水土流失模型进行了探讨,即对其泥沙流失量、径流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次降雨量的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水土保持林模式以及生物篙模式和裸地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仅茶叶模式泥沙流失量、径流量分别与次降雨侵蚀力和次降雨量均呈现为指数函数,其它生态经济林模式、水土保持林模式以及生物篱等模式类型和裸地水土流失函数关系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径流小区实验的方法,在李子口小流域设立了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小区,研究径流小区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表现为撂荒地小区>农耕地小区>林地小区,降雨对林地的土壤侵蚀弱,林地对当地水土的保持能力强,最适合作为当地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2)总体上,6个径流小区的降雨量、降雨侵蚀力与地表径流量、径流深、土壤流失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表明降雨对当地土壤侵蚀作用强,需重点防护。研究揭示了研究区降雨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比较了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工降雨条件下毛竹林地表枯落物固土防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定位站北亚热带次生毛竹林枯落物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和雨强是影响坡面侵蚀的重要因素,随着坡度和雨强的增大,泥沙浓度也不同幅度的增大;(2)坡度为5°、10°、15°、20°、26.5°时,裸露坡面和覆盖凋落物的坡面比较,随着坡度增加,覆盖有枯落物的泥沙浓度增幅明显减小,且减少幅度为52.9%~87.1%;(3)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雨强为10~50mm/h时,有枯落物覆盖的土壤侵蚀量比裸露坡面分别减少35.58 g/m2、66.82 g/m2、130.32 g/m2、190.62 g/m2和256.16 g/m2。覆盖凋落物的坡面径流量增大幅度相比裸露坡面低25%左右。因此,毛竹林地枯落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有较好的保水保土作用,对控制水土流失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The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ameliorating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e Loess Plateau is characterized by lots of gullies, and its surface soil is fragile and easily erod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oil and water loss are: rainfall, vegetation, slope and others. Rainfall is the motive, power of causing soil and water loss; besides, vegetation and slope also greatly affect soil and water loss. …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吴钦孝  刘国彬 《林业科学》2001,37(5):140-144
土壤侵蚀是造成环境退化的一个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因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日积月累的结果使得植被生存的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 ,导致植被衰退 ,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 ,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 ,土壤肥力降低 ,土壤蓄水能力减弱 ,植被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如此以往使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状态。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与该区植被覆被率低有密切的关系。据“七五”统计 ,主要水土流失区现有森林面积约 2 5× 1 0 6hm2 ,其中人工林占 40 %左右 ,有林地森林覆盖率仅为 9 3% ,而且能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森林覆被率仅为 7 0 %…  相似文献   

17.
对昆明西山的灰金竹林、慈竹林、实心竹林3种典型竹林地进行野外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不同竹林地下土壤表层N和P随降雨径流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条件下,3种竹林地产流量、产沙量大小顺序均为慈竹林>灰金竹林>实心竹林;径流水相中悬浮颗粒态氮(PN)和悬浮颗粒态磷(PP)是氮、磷流失的最主要形态。整个降雨过程氮素流失以径流水相为主,而磷素流失以泥沙相为主;土壤表层氮、磷流失速率大小顺序均为慈竹林>灰金竹林>实心竹林,土壤浅层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为实心竹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湘中丘陵红壤区不同类型林分的定位观测,对林地不同年份因降雨量差异而产生的径流量、泥沙含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较大的2010年林地的径流量、泥沙含量、径流系数均大于相对干旱的2009年;径流量、泥沙含量的大小与大雨量降雨的次数和降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观测、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对松花坝水源区迤者小流域的径流和泥沙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探究径流和泥沙变化特征来揭示该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采用合理的方法治理该区水体流失。结果表明:松花坝水源区迤者小流域5~10月的降雨量最大,降雨是产生径流和泥沙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降雨、径流、泥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如8月4日降雨深度达到39.4mm,径流总量达到88.12m^3,产沙量达到150.68kg。又如9月19日降雨深度只有0.2mm,径流总量只有0.22m^3,产沙量也只有0.01kg。降雨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而径流和泥沙的日变化规律和降雨历时、采样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只能分析径流和泥沙的大致变化趋势,而无具体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