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滩羊二毛裘皮是滩羊品种的中心产品,而决定滩羊裘皮的质量优劣的基本性状则是其毛股弯曲的形态、弯曲数量、弯曲部分毛股的紧实程度以及由这种毛股在整张皮板上所形成的花案状态。为此,我们从研究滩羊二毛期的被毛特性与这些基本性状的关系入手,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为改进裘皮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旨在评价宁夏盐池滩羊选育场近年来舍饲条件下的选育成果,分析滩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从369只羔羊中筛选110只二毛期[(35±5)日龄]羔羊,对其二毛性状进行遗传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选育场滩羊的初生重、侧部毛长、侧部弯曲数、35日龄校正体重、35日龄校正侧部毛长、35日龄校正侧部弯曲数的遗传力分别是0.02、0.07、0.04、0.13、0.09和0.12,提示该选育场舍饲滩羊的主要经济性状均属于低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3.
<正> 滩羊是我国著名的裘皮羊,它的主要经济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家畜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性状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在研究弯曲数的同时必须考虑与之有关的其它性状,如果性状间有同一基因的遗传效应,或者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连琐现象,则彼此的遗传相关就大,通过间接选择就可选种。滩羊二毛弯曲数是选育的中心,遗传力低,遗传进展缓慢,间接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滩羊的遗传育种研究大都偏重  相似文献   

4.
对滩羊舍饲后,羔羊初生重、够毛体重以及二毛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舍饲可以提高滩羊羔羊的初生重和够毛体重;能够使肩部毛长有所提高;肩部毛股弯曲数和花穗评分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滩羊生长发育的遗传机制,寻找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宁夏滩羊GH和GH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滩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GH基因第2内含子和GHR基因第4外显子分别经PvuⅡ和HpaⅡ酶切各产生BB(0.375 0)、AB(0.625 0)和DD(0.825 0)、CD(0.175 0)2种基因型;GH基因PvuⅡ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断奶重差异极显著(P0.01),AB为优势基因型;GHR基因HpaⅡ位点的CD基因型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显著高于DD基因型(P0.05),而这两种基因型与断奶重差异不显著。对这两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互作分析发现双杂合基因型个体各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P0.05),并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高于单标记位点。说明ABCD是影响滩羊生长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可作为滩羊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宁夏滩羊是我国著名的裘皮型绵羊品种,是宁夏五宝中的"白宝",集中分布于银川市、石嘴山市以及吴忠县所辖区的荒原上.试验对滩羊的屠宰和理化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以期了解滩羊的肉质特性,为今后合理利用滩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滩羊是我国著名的裘皮品种,以二毛皮著称。决定滩羊二毛皮的质量受多个性状影响,近年来探讨提高二毛皮品质,着重对二毛弯曲数与其他性状间遗传相关的分析,鉴于商业部门收购二毛皮主要根据皮板面积决定等级,二毛弯曲数及其他性状并不直接影响经济收益。本文目的是采用逐步回归、多元相关、偏相关与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影响二毛皮面积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8.
滩羊毛皮特性及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滩羊的种质特性、滩羊二毛皮形成期的胚胎发育和生态环境因素、绵羊毛囊发育及相关基因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滩羊二毛皮特性是在滩羊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出生到30d左右)表现的性状,在滩羊的胚胎期已被奠定,其形成可能与胚胎期的毛囊与毛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
滩羊是我国特有的家畜品种资源,也是研究家畜生态的理想材料,以其独特的轻裘皮及其分布地区的生态地理条件而引起人们的兴趣。滩羊的生态研究始于六十年代(崔重九等,1962;汤逸人等,1934),他们对不同季节及引入国内不同地区的滩羊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中国科学阮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宁夏分队李辑光(1964)研究了滩羊的发展条件与区域。这些工作开创了滩羊生态学的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自从开展滩羊生态研究以后,在滩羊生产上即出现关于滩羊性状的生态成因与遗传  相似文献   

10.
宁夏黑滩羊原名宁夏黑羊 ,在宁夏饲养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黑羊长期以来 ,多生产色泽黑艳 ,皮板轻软 ,经久耐用的裘皮 ,在群众中享有声誉。二毛羔羊期为 4 5天 ,毛股长度 6~ 7 5cm ,毛股弯曲 3~ 4个 ,毛根以黑为主 ,占 4 4 38%以上。 70年代饲养量 6 0 0 0只 ,80年代下降 35 70余只 ,近几年又恢复到了 4 380只。经测定 ,宁夏黑滩羊的生理性状指标、白细胞组成、血液生化指标和血红蛋白及血清酯酶等生理生化性状 ,黑滩羊和白滩羊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大部分指标以黑滩羊为高 ,表明黑滩羊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优于白滩羊黑羊 ,黑羊对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尚好。  相似文献   

11.
滩羊是我国独特的绵羊裘皮用品种。二毛皮是滩羊的主要传统产品。为了满足外贸内销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滩羊和保护该品种。国家已制定了滩羊标准,通过本品种选育,继续纯化和巩固有益的经济性状,努力提高整个品种的质量,将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来。  相似文献   

12.
对肉用种羊萨福克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和纯种繁殖的萨福克羊成年公羊体重138.5 kg±4.4 kg,母羊96.8 kg±7.2 kg;第二胎产羔率204.8%;纯种繁殖的3月龄公、母羔羊平均体重40.8 kg.繁殖母羊泌乳中期奶中干物质19.64%,比滩羊高4.53个百分点;乳脂率8.95%,比滩羊高4.68个百分点;乳糖含量1.83%,比滩羊低1.67个百分点;萨福克羊奶中有效成分高于滩羊.尽管乳糖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羔羊对乳糖的消化、吸收率低,乳糖量高时发生拉稀,对羔羊产生不利影响.改良本地羊效果表明萨杂屠前活重63.6 kg,为同龄、同性别滩羊的193.3%、小尾寒羊的157.0%;萨杂羊胴体重34.21 kg,为滩羊的231.1%、小尾寒羊的184.5%;萨杂羊的屠宰率56.07%,比滩羊高6.31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9.60个百分点;萨杂羊净肉率41.33%,比滩羊高2.88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5.72个百分点;胴体净肉率83.45%,比滩羊高5.93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10.12个百分点;肉骨比5.04∶1,比滩羊高43.5%,比小尾寒羊高83.27%;眼肌面积24.27 cm2,比滩羊高114.4%,比小尾寒羊高86.2%;熟肉率52.65%,比滩羊低5.11个百分点,比小尾寒羊高2.39个百分点,表明滩羊肉的出品率高于萨杂和小尾寒羊;新鲜肉的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肉眼观察萨杂眼肌横断面,有明显的大理石纹、即肉脂相间性状,而滩羊和小尾寒羊眼肌横断面无大理石纹.  相似文献   

13.
旨在比较研究2岁龄滩湖杂G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方面的差异。选取2岁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滩湖杂G0代公羊和同期滩羊公羊各3只,屠宰后测定产肉性能、肉品质,电子鼻测定肉质气味轮廓。结果:2岁龄滩湖杂G0代与同期滩羊各项屠宰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G0代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GR值及背膘厚等指标高于滩羊,尾重较滩羊降低4.88%,头重显著低于滩羊(P<0.05),皮张面积大于滩羊(P<0.05)。与滩羊肉质相比,滩湖杂G0代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剪切力降低7.95%,失水率降低10.55%。对肉质起挥发性作用的物质是氮氧化合物、烷烃及芳香成分,利用电子鼻不能完全区分滩湖杂G0代与滩羊肉质。综上,2岁龄滩湖杂G0代的屠宰性能有优于同期滩羊的趋势,肉质食用品质有所提升,肉品风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滩羊繁殖力,增加滩羊二毛皮产量,同时不改变其二毛皮特性,试验采用多胎性好、繁殖力强的湖羊进行杂交的方法,对滩湖F1、F2代裘皮主要性状进行观察和测定,分析其与滩羊同期裘皮的差异。结果表明:滩湖F1、F2代初生重均低于滩羊,滩湖F2代初生重高于滩湖F1代;滩湖F2代35~38日龄毛股自然长度、伸直长度、弯曲数均高于滩湖F1代,差异不显著(P0.05);滩湖F2代羔羊毛用性能虽然较滩湖F1代明显提高,但要达到滩羊二毛期毛用性能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陶×滩(陶赛特×滩羊)、波×滩(波得代×滩羊)-代羊初生到3月龄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试验选择产羔时间相对集中的陶×滩、波X滩一代羊作为试验组,同龄滩羊为对照组分析其后代产肉性能及相关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西北半荒漠草原生态环境条件下,陶×滩、波×滩一代羊生长发育快于滩羊,3月龄时波×滩一代公、母羔体重比...  相似文献   

16.
对宁夏盐池滩羊选育场白、黑滩羊种质及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①白滩母羊的性成熟期在7月龄以上,适配年龄在15月龄以上,妊娠期平均为153d。黑滩母羊的性成熟期在6月龄以上,适配年龄在12月龄以上,妊娠期平均为153 d,二者产羔率平均为103%,双羔率为3%,基本一致。仅黑滩羊性成熟期相对早些,白黑滩羊在营养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均可一年四季发情,但多集中于秋季和初冬季节。②从表现裘皮品质的经济性状来看,白滩羊的初生重、初生毛长、初生毛股弯曲数、二毛活重、二毛毛长、二毛毛股弯曲数等各项指标都优于黑滩羊(即白滩羊裘皮品质优于黑滩羊),黑滩羊裘皮品质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有进一步选育提高的可能性。③白、黑滩羊产肉、产毛性能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17.
滩羊主要经济性状的表型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家畜有机体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整体,各数量性状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即相关,其相关的实质是遗传性相关。利用家畜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直接和间接选择,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报道,滩羊初生、二毛期各经济性状均属低遗传力性状,并不适用于个体表型选择,但是该品种的特点是早期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白萨福克羊改良滩羊生长发育性状的效果,试验以引进的白萨福克羊与滩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后代(F1代、F2代和F3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不同月龄时体重、体尺指标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培育新品种最佳的杂交组合模式。结果表明:生长发育效果为F3代好于F2代好于F1代好于滩羊,高代杂交经济效应更为显著。因此,选择理想型的F3代或F2代进行横交固定培育新品种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滩羊产肉力及其变化规律,试验选择二毛滩羊、断奶滩羊及9月龄、周岁、成年滩羊公母羊进行了产肉力和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滩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等几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同,即成年滩羊>周岁滩羊>9月龄滩羊>断奶滩羊>二毛滩羊,年龄因素对舍饲滩羊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0.05);净肉率以成年公羊和9月龄母羊较高,且9月龄母羊高于成年公羊;公羊间眼肌面积差异显著(P<0.05)且呈现一定的规律,即9月龄公羊>断奶公羊>二毛公羊>成年公羊>周岁公羊。说明舍饲滩羊在9月龄之前屠宰,既可以提高产肉率,又可以减少胴体脂肪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究滩羊二毛期羊毛性状及其相关性,采集出生当天(初生期)及30~40日龄(二毛期)的滩羊样本各511个,其中公羊260只,母羊251只,分别测定初生期和二毛期羊毛的侧部毛长和侧部弯曲数;并分析了二毛期两型毛和绒毛的平均纤维直径(MFD)、平均纤维曲率(MFC)、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FD)和毛纤维直径标准差(FDSD),对羊毛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生期滩羊羊毛侧部弯曲数和初生期侧部毛长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初生期侧部弯曲数和二毛期侧部弯曲数间存在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18,P<0.001);两型毛FDSD与CVFD间呈极显著强正相关(r=0.796,P<0.001),绒毛FDSD与CVFD间极显著强正相关(r=0.942,P<0.001);两型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511,P<0.001),绒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60,P<0.001);绒毛MFD与CVF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两型毛MFD与CVFD呈显著弱负相关(r=―0.106,P<0.05);绒毛MFD和MFC间呈极显著中等负相关(r=―0.497,P<0.001),两型毛MFD和MFC间呈弱正相关,相关性不显著(r=0.011,P>0.05)。本试验首次大规模检测了滩羊二毛期羊毛的性状指标,确定了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滩羊裘皮性状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