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蛋保存条件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继荣 《畜禽业》2007,(1):7-11
在平均温度16.5℃,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1~3d、4~6d、7~9d,10~12d)、放置方式(锐端向上、锐端向下)、翻蛋与否,将入孵蛋分为16个处理组,与大批量的种蛋同机孵化。实验结果表明:保存条件对种蛋孵化率起决定性影响,保存期1周内孵化率最佳,超过1周则孵化率明显下降。翻不翻蛋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显著,但显著影响早期和中后期胚胎死亡率。放置方式对保存期在10d以内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后期死亡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期超过10d时,锐端向下存放可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2.
薛忠  房兴堂 《畜禽业》2000,(3):40-41
孵化期间,种蛋中蛋黄和蛋清的含水量变化至互补性,蛋黄含水多时,蛋清含水少;蛋黄含水少时,蛋清会水多,且入孵前蛋黄含水量与出壳时剩余蛋黄的含水量无显著差别,而鸡胚的含水量是逐渐减少的鸡胚的生长在9日龄前是缓慢的,9日龄以后是快速的,且胚胎的重量与孵化时间的关系呈指数式回归  相似文献   

3.
藏鸡种蛋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14日在西藏农牧学院牧医系孵化室里将1187枚种蛋同时进行孵化,由于种蛋的蛋形、蛋重、蛋壳厚度、贮存时间、来源等各异而导致孵化效果有很大差异,结果表明:种蛋的质量与成功地生产高质量雏禽密切相关,也是孵化厂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应按种蛋的要求予以严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蛋重对孵化失重雏鸭出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晖  刘晶莹 《畜禽业》2007,(10):83-84
以鸭种蛋实验才材料,通过孵化实验,研究了蛋重对雏鸭出生重的影响、种蛋孵化期失重率。结果表明,鸭种蛋孵化期间(24d)的失重率为11.11%,蛋重与雏鸭出生重呈较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9。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静置状态下种蛋在不同贮存时间、贮存位置、蛋重分级、凉蛋、喷水对樱桃谷SM2i型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蛋贮存84h和108h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5.85%和87.50%;尖端向上竖放孵化率最高,为84.95%;但对受精率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蛋重增加受精率增高,中等大小(70.0~74.9g)的蛋孵化率较高;凉蛋、喷水对受精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使孵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4,(2)
该研究以雄鸡与雌鹌鹑正交组合杂交种的早期胚胎为研究对象,在杂交种蛋入孵不同时间点采取样本,并对所取样本中不同时段杂交种蛋死亡胚胎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外在因素外,大约90%以上的死亡胚胎均与杂交种胚胎发育在(72±6)h的形态特征相似;表明属间杂交种早期胚胎大批死亡的确切的时间应为(72±6)h。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静置状态下种蛋在不同贮存时间、贮存位置、蛋重分级、凉蛋、喷水对樱桃谷SM2i型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蛋贮存84h和108h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5.85%和87.50%;尖端向上竖放孵化率最高,为84.95%;但对受精率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蛋重增加受精率增高,中等大小(70.0~74.9g)的蛋孵化率较高;凉蛋、喷水对受精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使孵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孵化期间乌骨鸡种蛋内钙含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孵化期间,乌骨鸡种蛋内各组成成分中钙含量呈一定规律性变化。钫骨鸡胚胎发育至12日龄前,蛋壳、蛋清、蛋黄中钙含量变化相对较小;12日龄后,蛋壳中的钙较蛋清、蛋黄中的钙变化较大,且成为乌骨鸡种蛋发育过程中的主要钙源。试验还发现,孵化前蛋黄中的钙含量和出壳时剩余蛋黄中的钙含量相差不大,但18日龄前后,蛋黄中的钙大幅度上升,证实蛋黄有富集钙的功能,有利于乌骨鸡胚胎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任光辉 《畜禽业》2010,(4):60-62
试验主要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蓝孔雀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试验筛选出的最佳孵化条件为:孵化温度1~7 d为38.50℃,8~15 d为38.00℃,16~21 d为37.80℃,22~24 d为37.50℃,25~28d为37.80℃,相对湿度1~7 d为65%,8~15 d为60%,16~21 d为60%,22~24 d为65%,25~28 d为7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生态学、形态测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胚胎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内源性营养吸收利用、生长基因表达、存活指数(SAI)和饥饿不可逆点(PNR)的影响,并对早期仔鱼活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最适水温20~22 ℃条件下,胚胎孵化率最高,达75%~81%,且初孵仔鱼畸形率低于6.7%,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值最接近2,且初孵仔鱼全长和卵黄囊体积最大。受精卵在盐度>30时漂浮在水面,而在盐度为20~25时悬浮在水中,在盐度为10~15时下沉于水底部。受精卵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胚胎孵化率达79%~80%,初孵仔鱼畸形率低于6.0%。在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18、20、22、24 ℃)初孵仔鱼卵黄囊吸收利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不同盐度条件下,初孵仔鱼的SAI值表明,盐度为30~35时,仔鱼的SAI值较高且峰值出现在盐度为30组,而盐度为10组仔鱼SAI值最低。在水温为20~22 ℃时,6 d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最高(78%),PNR出现在7~8 d。初孵仔鱼在水温为20~24 ℃、盐度为30~35条件下,IG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饥饿条件下,IGF-1 mRNA在饥饿后第2天显著升高,其后在第3~4天显著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随着饥饿的进行继续下降至显著低于开口期表达水平。本研究明确了黄条鰤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0~22 ℃、最适盐度为30~35,并建立了初孵仔鱼活力评价的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规范化的黄条鰤胚胎孵化和苗种培育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油球径、孵化率及畸形率,以及孵化后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和活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受精卵卵径随盐度降低而增大,油球径不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在盐度18~36范围内均能孵化仔鱼,但因盐度不同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差异(P0.05);随盐度升高,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初孵仔鱼畸形率则相反。盐度24~36组孵化后3 d仔鱼卵黄囊几乎完全消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盐度24~36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曲线;盐度30~33范围内,初孵仔鱼SAI值大于5;5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半数死亡时间出现在孵化后3.5 d。综上分析表明,该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仔鱼培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4~36,最适盐度范围为30~33。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测定处于产蛋高峰的5个种鸭群同一天各100枚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等4个蛋品质指标,比较了5个种鸭群种蛋的品质。结果表明:5个鸭群种蛋明显可分为三类,祖代番鸭与父母代番鸭种蛋为一类,金定鸭与“苏牧”鸭种蛋为另一类,而SM3樱桃谷鸭种蛋自成一类,每类种蛋的各项指标接近,而与其他类种蛋存在一定差异;从蛋品质各项指标综合分析来看,番鸭种蛋品质最好,而SM3樱桃谷鸭种蛋品质最差,这解释了生产中为什么樱桃谷种蛋破损率比较高的缘故;同时,通过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场培育的“苏牧”鸭产蛋性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鸡胚孵化中粘胶物质形成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亮 《畜禽业》2000,(8):38-38
孵化后期,种蛋出现的胶状物质,是我们孵化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态现象,尤其是夏季多见。这种胶状物质包围胚胎的整个身躯,使鸡胚发育18~19d后无法转身、啄壳、呼吸困难,大多闷死或啄洞后无力挣脱出壳;也有的雏鸡勉强出壳,由于胚胎发育不正常,没能完全利用蛋内的营养物质,出壳雏鸡多见个体弱小,毛沾,雏躯干瘦。这种现象严重影响雏鸡质量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7)
雉鸡又名山鸡(商品名),试验研究了中国雉鸡的种蛋蛋形指数、种蛋的重量以及颜色对孵化效果的影响。将雉鸡蛋形指数、蛋重各分为4个组,将雉鸡蛋色分为3个组,并进行孵化对比试验。试验统计结果对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孵化温度(16℃、18℃、20℃、22℃、24℃、26℃、28℃和30℃)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的影响,记录并分析不同温度处理组受精12 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并对初孵仔鱼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显示,当温度在18–28℃范围内时,胚胎均可孵化出仔鱼,且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y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12139x-1.869,R~2=0.993(P0.01)。22℃时受精卵孵化率最高,为71.01%,该温度下对应最低畸形率(9.70%),其次为24℃时,受精卵孵化率为65.37%,畸形率为13.07%;温度低于22℃时,孵化率逐渐降低,18℃时的孵化率为24.39%;温度高于22℃时,孵化率亦明显降低,28℃孵化率最低,为16.11%,而畸形率的变化趋势与孵化率相反。温度为16℃时,受精卵发育至高囊胚期后不再继续发育;温度为30℃时,胚胎停止于胚体形成期。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0℃时,SAI值最高(25.97),仔鱼的半数死亡时间最长为7 d;22℃时,SAI值有所降低(22.38),仔鱼在该温度下半数死亡时间为6 d。分析结果可知,云纹石斑鱼受精卵培育的最适温度为22–24℃,仔鱼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0–22℃。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胚胎适宜孵化水温,提高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初孵仔鱼畸形率,设置5℃、9℃、12℃、14℃、16℃、18℃、20℃、22℃共8个温度梯度进行拉萨裂腹鱼鱼卵孵化实验,统计各温度下的胚胎发育速度、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胚胎卵裂期发育最快,到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分化期及出膜期,每个发育时期积累时间逐渐增长;随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各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时期与孵化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孵化积温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温9~18℃的鱼卵受精率较高,均超过90%;水温12~16℃的孵化率较高,均超过95%;水温9~16℃的鱼苗畸形率较低,均低于4%。初孵仔鱼全长与孵化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不同水温的初孵仔鱼体高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卵黄囊体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研究表明,适当提高孵化水温能缩短胚胎孵化周期,但水温过高会影响胚胎孵化率,增加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仔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器官发育分化。综合考虑胚胎孵化周期、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拉萨裂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孵化温度(16℃、18℃、20℃、22℃、24℃、26℃、28℃和30℃)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的影响,记录并分析不同温度处理组受精12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并对初孵仔鱼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显示,当温度在18-28℃范围内时,胚胎均可孵化出仔鱼,且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y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12139x-1869,R2=0.993(P<0.01).22℃时受精卵孵化率最高,为71.01%,该温度下对应最低畸形率(9.70%),其次为24℃时,受精卵孵化率为65.37%,畸形率为13.07%;温度低于22℃时,孵化率逐渐降低,18℃时的孵化率为24.39%;温度高于22℃时,孵化率亦明显降低,28℃孵化率最低,为16.11%,而畸形率的变化趋势与孵化率相反.温度为16℃时,受精卵发育至高囊胚期后不再继续发育;温度为30℃时,胚胎停止于胚体形成期.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0℃时,SAI值最高(25.97),仔鱼的半数死亡时间最长为7 d;22℃时,SAI值有所降低(22.38),仔鱼在该温度下半数死亡时间为6d.分析结果可知,云纹石斑鱼受精卵培育的最适温度为22-24℃,仔鱼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0-2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坝上长尾鸡蛋重对孵化率的影响,明确提高孵化率的适宜蛋重。方法选取坝上长尾鸡种蛋5 000枚,按蛋重随机分为5组,Ⅰ组40 g以下;Ⅱ组40. 1~43 g;Ⅲ组43. 1~46 g;Ⅴ组46. 1~49 g;Ⅳ组49. 1 g以上,进行孵化,分别对5组种蛋在不同孵化期失重率变化和孵化率进行统计,结果Ⅲ组孵化率最高,为90. 28%,和Ⅱ组、Ⅴ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 05)。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 0. 05)。结论坝上长尾鸡种蛋适宜蛋重为40. 1~49g。  相似文献   

19.
胡建春 《畜禽业》2003,(5):33-34
2001年6月,笔者赴韩国南原市一大型种鸡场进行为期6个月的农业技术研修,该鸡场最大的特点是种蛋出孵率高,在自然交配且不照蛋的情况下,其出孵率达85%以上,最高时达95%,这在韩国各大鸡场名列前矛,其原因与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介绍一下该场的具体做法:1农场概况农场座落于半山腰,三面环山,是个父母代种鸡场,并供应苗禽。农场占地1万坪,有鸡舍17幢,其中产蛋鸡舍6幢,每幢约800m2,育雏鸡舍11幢,每幢约400m2,有电孵化箱31台,其中出孵箱10台,运输车4辆。种鸡的品种为韩国改良土种鸡“韩协3号”,成年公鸡体重达5kg,母鸡2.5kg,年产种蛋2…  相似文献   

20.
绿鳍马面鲀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观测绿鳍马面纯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绿鳍马面纯的卵为球形沉性的粘性卵,卵径平均为644 μm,未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有油球多个;在18.7~19.2 ℃水温条件下孵化,受精后约40~50 min胚盘形成,1 h 10 min进入卵裂期,6 h 10 min进入高囊胚期,9 h 20 min进入低囊胚期,10 h后进入原肠胚,21 h 40 min后听囊形成,23 h 40 min后形成柯氏囊,41 h30 min后耳石形成,多数胚胎油球溶合为1个,50 h后胚体环绕卵黄达1.3周以上,73.5 h陆续孵出,孵化积温为1375~1411 ℃·h.初孵仔鱼呈前位抱卵方式,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端,85 h后开口摄食,5~6 d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8 d第1背鳍棘突出背鳍膜,18 d发育到稚鱼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