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剑峰  张立  栗云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22-4624
从豫西山地的暴雨灾害入手,对其影响下可能引发的其他自然灾害形成的灾害链条逐一分析,针对如何减少灾害链的影响效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为例,选取近20年中的3个截面数据即采用1991、2000、2009年中国县级人口数据(含农村人口、城镇人口、总人口),通过计算人口城市化率,做出3个年份中国县级城市化率图,并将其与中国灾害区划或某种特定的自然灾害危险度图、易损度图和风险图如旱灾、暴雨等叠加进行,分析人口变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揭示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灾害效应大小,从而可以为中国自然灾害链的区域规律指导下的灾害链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为研究新的风险因素和传统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把防范各种风险及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的结合起来(即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宁夏1978~2007年自然灾害(旱灾、洪涝灾害、风雹灾、霜冻灾害、病虫灾害及其他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伤人口)、牲畜伤亡、倒塌房屋(损坏房屋)、粮食减产、经济损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及同期物价指数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定量化模型,在灾害等级划分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将宁夏自然灾害分为轻灾害区、小灾害区、中灾害区、大灾害区等4个灾害等级区域,进一步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特征,并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自然灾害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线性模型拟合发展趋势 ,正弦函数拟合周期变化 ,马尔可夫链拟合随机扰动 ,建立了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灾害变化的预测模型 ,应用此模型可以对建三江农场的自然灾害进行预测 ,预测效果要好于传统的单一模型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东阿县及各乡镇气象数据、油用牡丹生长特征,以自然气象条件为依据,对油用牡进行气象灾害的综合风险分析。结果显示:东阿县油用牡丹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度在0.25~0.65之间,其中新城街道办事处、大桥镇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在0.5以上,处于综合气象灾害中风险区;姜楼镇和铜城街道办事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在0.3以下,为轻微灾害区;其它乡镇综合气象灾害风险为低风险区。精细化东阿县综合气象灾害重风险区未出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建立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省级单元小麦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方法】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化赋权方法,综合加权得到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I),基于I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利用小麦因灾损失估算值(L)进行验证。【结果】基于以小麦为承灾体的不同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灾因子的构成和危险性的区域分异;利用14个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区小麦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不稳定性(S)、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脆弱性(V)和抗灾减灾能力(C)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利用各省区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值,借助GIS技术将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直观化表达,显示西北麦区、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省区具有较高的灾害综合风险,风险评价值与基于灾情数据的小麦灾损估算值显著相关。【结论】评价方法和结果可用于寻求和发展风险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等缓解小麦生产风险的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以非线性函数拟合发展趋势、正弦函数逼近周期变动和马尔可夫链刻画随机扰动的集成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福建省建阳市森林火灾面积的变动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理论与实践表明集成预测模型能定量分析灾害发生的时间动态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灾害防御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城市自然灾害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较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灾害之一,给城市居民生命安全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损失。研究依据自然灾害应急理论,阐述了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概念框架,从指挥系统与救援队组织结构、救援队行动能力、救援队支持能力、救援保障能力5个方面综合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技术流程,为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定量评价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一种以上气象灾害的威胁。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遍是以单一灾种对承灾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无法反映真实气象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的综合风险;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发育阶段遭受气象灾害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文以东北地区玉米为例,研究基于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多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方法】将东北玉米生育期划分为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把冷害、干旱、涝害作为3种主要气象灾害,利用玉米发育期、气象、土壤、作物面积和产量等多元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以一定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由自然灾害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素综合作用的“自然灾害风险四要素说”为理论依据,在全面分析东北玉米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四要素的基础上,从风险四要素的内涵出发选取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孕灾环境多指标法,从气象、作物、自然地理等方面选取指标全面反映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危险性;从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的内涵出发选取评估指标;鉴于防灾减灾能力比较滞后的研究现状,选用产量变异系数综合反映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农业气象灾害成因的多要素性、复杂性,影响要素之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四要素及危险性指标的权重。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发育阶段3种主要气象灾害频率之比作为权重系数反映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相对严重程度。【结果】在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作物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作物减产率与4个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的相关性调试确定各发育阶段风险指数的权重系数,建立比较完备的基于发育阶段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初步建立了东北玉米基于发育阶段的多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技术体系。【结论】对东北典型全域灾害年份及代表站点主要气象灾害典型年份关键发育阶段主要危险性指标与减产率的分析表明,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指标的选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然而重、特大自然灾害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破坏极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2017年,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崩塌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农作物受灾面积18478.1千公顷,其中绝收1826.7千公  相似文献   

11.
城市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忽略了城市化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人为灾害问题.基于四川遂宁主城区现有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模拟人为灾害在城市中的扩散过程,划分城市空间在人为灾害威胁下的安全等级;探讨现状城市建设存在的不安全区域及其原因,确定面临潜在危险的城市区域及现状安全性,为下一步规划和调整提供依据.并试图从各分项灾害的分析结果中讨论综合防灾系统的叠加方法,以期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1年汛期我国气象灾害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农村水利面对自然灾害的对策,以确保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向前发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户增收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3.
棉田灾害的预防和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灾害即有自然灾害也有人为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包括 :低温冷害、冻害、高温烫苗、冰雹砸伤、人为伤害主要是 2 ,4 -D丁酯药害 ,通过对以上灾害的调查与研究 ,总结出预防和补救棉田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叶小岭  姚珍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39-8641,8719
[目的]研究基于灰关联谱聚类模型的福建省暴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综合考量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以及区域防灾水平,建立福建省区域暴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基于灰关联分析的谱聚类模型对福建省各区域进行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最后通过实例研究对聚类模型效果以及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为挖掘各区域特征内在联系,提高评价单元防灾联动性能,通过基于灰关联分析的谱聚类模型对福建省各区域进行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并引用组合权重评判各指标优劣,对聚类模型进行调整。通过实例研究,得出了67县域暴雨灾情等级,分析各类别的内部特征,提取了每个类别的主要关联因子指标,并与已有暴雨灾情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该方法是可行的,其评价结果有更好的区分度与决策精度。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海西的洪涝灾害与应对策略——以赣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理 《农业考古》2012,(1):272-279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在各种自然灾害之中,洪涝因其流域面积广袤而最具破坏力。在海西地区,山海兼具的自然环境潜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因而对这一地区历史上自然灾害的考察有助于海西社会的防灾减灾。学界对灾害史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对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根据其内容和时空跨度可分为科普、通史、断代史、区域史、区域断代史五类。科普类以介绍各类灾害常识及其  相似文献   

16.
根据皖南沿江地区的自然特征,认为影响种植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洪涝灾害、旱灾、生物灾害和气象灾害,分析了灾害形成的原因.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综合治理,培植生态农业,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结构调整,推广科学的农业防灾技术,努力提高协作防灾抗灾能力等措施,从而提高综合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41-342
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立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可以减少灾害损失,是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充分结合二维GIS与三维GIS的优势,设计了二三维联动操作模式下的灾害应急管理GIS系统,其具有分析实时灾情信息、制定快速救援方案、指挥现场救援等功能,可以为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指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灾害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往往会形成一种因素链,以串联或并联方式作用于承灾体,当其综合作用力超出承灾体稳定性阈值时就会发生灾害。因此,应从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的灾因链入手,采取危机管理、风险管理、GCSP管理、法制化管理、系统化管理等措施,将林业生物灾害降低到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重庆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9年的冰雹灾害及相关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自然灾害评价理论和方法,借助GIS平台对重庆市冰雹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选取冰雹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按照风险评估理论将4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到重庆市冰雹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重庆冰雹灾害可划分为5级风险区,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高,而中西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低,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次低风险区.这为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重庆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9年的冰雹灾害及相关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自然灾害评价 理论和方法,借助 GIS平台对重庆市冰雹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选取冰雹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 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按照风险评估理论将4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到重庆市冰雹灾害综合风 险区划图.重庆冰雹灾害可划分为5级风险区,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高,而中西部冰雹灾害风险 度较低,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次低风险区.这为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 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