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万春 《新农业》2009,(7):41-41
氟吗啉也叫灭克、氟吗锰锌,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的兼具治疗和保护活性的新型防治卵菌纲引起的病害优良内吸性杀菌剂,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也是第一个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的新农药品种。氟吗啉从开发到工业化生产用了10年时间,1999年商品化,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02,(12):41-42
<正> 氟吗啉(flumorph),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兼具治疗和保护活性的新型防治卵菌纲病害用杀菌剂,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中国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以及第一个获得美国发明专利的新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3.
殷莉 《油气储运》2010,(3):50-51
施得益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菌剂,由专利产品氟吗啉与代森锰锌复配而成,其中氟吗啉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用杀菌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发明专利-ZL001 10225.7)和美国及欧洲专利。  相似文献   

4.
弄清上海市松江区冬春季草莓的农药残留情况,为松江区草莓科学种植与监管提供参考,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对松江区52家种植户种植的草莓进行敌敌畏、烯酰吗啉和嘧霉胺等37种农药残留的专项检测。结果表明:在123份草莓样品中检出11种农药,有105份检出农药残留,检出率为85.4%,其中烯酰吗啉、嘧霉胺各2份超标;异丙威、百菌清、腐霉利、嘧霉胺、腈菌唑、联苯菊酯、异菌脲、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烯酰吗啉等11种农药的平均安全指数为0.059,其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烯酰吗啉、嘧霉胺残留的中期风险系数均为2.7,处于高度风险状态,其余农药均处于低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5.
锐扑为沈阳化工.研究院研究生产的氟吗啉系列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50%可湿性粉剂,是我国第一个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对由鞭毛菌亚门的霜霉菌和疫霉菌等一些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氟吗啉·锰锌50%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宫香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48-16649,16658
[目的]验证氟吗啉.锰锌50%WP对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内随机选择3个试验点,于2008和2009年连续2年进行氟吗啉.锰锌50%WP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研究。[结果]在各供试处理中,氟吗啉.锰锌50%WP(3次,1125 g a.i./hm2)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80%),氟吗啉.锰锌50%WP(3次,750 g a.i./hm2)和霜脲.锰锌72%WP(3次,1 080 g a.i./hm2)的防效相当(平均防效均〉75%),也表现出对抗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且各供试药剂处理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氟吗啉.锰锌50%WP(3次,1125 g a.i./hm2)的增产率最高,2008年平均增产率为19.51%,2009年平均增产率为21.08%。[结论]氟吗啉.锰锌50%WP不仅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保证马铃薯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分离自云南省马铃薯产区昭通、曲靖、大理、昆明和玉溪等地的晚疫病菌对新型杀菌剂氟吗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吗啉对云南省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50个菌株均为氟吗啉敏感菌株,EC_(50)值分布于0.0743~0.2934μg/m L,平均EC_(50_值为(0.1638±0.0420)μg/m 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95倍。分离自昭通的晚疫病菌菌株对氟吗啉最敏感,曲靖和大理的菌株次之,昆明和玉溪的菌株敏感性最低,但各地晚疫病菌对氟吗啉的EC50值无显著性差异。测定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可将平均EC_(50)值(0.1638±0.0420)μg/m L作为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基线。氟吗啉与甲霜灵之间无交互抗性,氟吗啉可作为防控晚疫病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专利法》实施,我国农药发明专利数量增长较快,2008年农药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800件,是1985年申请量的9倍多。但随之而来的侵权行为也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农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我国是世界农药大国,还不是农药强国。为保护创新者的利益,我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农  相似文献   

9.
一、试验目的 为了筛选和配套高效低毒防治新药剂,开展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明确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引进防治新产品,展示防治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不同浓度下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  相似文献   

11.
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是氟吗啉与代森锰锌的复合制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甲氧吗啉类内吸性杀菌剂治疗、铲除作用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保护作用。通过对氟吗·锰锌应用效果研究,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对辣椒疫病防效较好的新型杀菌剂。[方法]采用室内抑菌效果测定和网室生测,对50%氟吗啉锰锌等12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5%代森锰锌.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和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等药剂对辣椒疫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4.822 0、4.814 0、0.475 9和2.502 6 mg/L,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能使菌落变稀。在网室生测试验中,50%氟吗啉锰锌对辣椒疫霉的防效最好,2.0、2.4和2.8 g/L的防效分别为85.14%、89.39%和92.45%。[结论]50%氟吗啉锰锌对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效,可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效能和生态效益,开展了不同增效助剂的田间筛选试验.从末次药后7 d防效看,烯酰吗啉减量40%+纳米控失剂处理的防效为63.38%,14 d后防效高达100.0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烯酰吗啉减量40%+有机硅处理14 d后的防效也达到100.00%;4种增效助剂均不同程度地增强和延长了药...  相似文献   

14.
甲霜灵、多菌灵和烯酰吗啉是烟草中常用的农药,施药后残留在烟叶中的甲霜灵、多菌灵、烯酰吗啉会影响烟草制品的质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测定不同施药量情况下3种农药在鲜烟叶和烤后烟叶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甲霜灵、多菌灵和烯酰吗啉在鲜烟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甲霜灵、多菌灵和烯酰吗啉半衰期分别为2.9~4.3、5.3~6.4和3.3~4.1 d;在烘烤过程中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42~0.65、0.41~0.64、0.50~0.69。3种农药在恒温条件下储存于烟叶中降解速度较慢,半衰期在102~211 d。综合考虑烤后烟叶农药残留量和加工因子,建议3种农药的施药量不超过2倍推荐用药量,按2倍量施药动态消解方程计算,甲霜灵、多菌灵、烯酰吗啉的采摘间隔期t值分别为8.7、15.6、11.5 d。  相似文献   

15.
用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示范,结果表明,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显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2009年对福建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两个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观测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因素和田间病害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田间防治效果对6种常用防治疫病的杀菌剂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若日平均温度18~23℃,且相对湿度超过85%,一般在3~7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银法利和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丁吡吗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淋溶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是评价其环境行为的重要指标,也是新农药登记必须提供的环境影响资料.本文分别采用振荡平衡法、土壤薄层层析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丁吡吗啉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丁吡吗啉在3种供试土壤上的吸附规律可以较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吸附常数Kd在10.42~37.72mL·g-1之间,在砂土中较难被吸附,在壤土和粘土中属中等吸附.丁吡吗啉在3种供试土壤中不易移动或不移动,3种上柱淋溶试验的结论均为难淋溶.根据综合试验结果,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影响丁吡吗啉在土壤中吸附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粘粒含量,影响淋溶特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吸附和丁吡吗啉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氟吗啉对家蚕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安全性,研究了4种剂量(1.5、3.0、6.0、12.0 g/kg)氟吗啉对家蚕体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给药后24 h,3.0 g/kg氟吗啉处理的家蚕体内MDA含量最低,为9.34 mol/L,12.0 g/kg剂量处理的MDA含量最高,为14.22 mol/L,各给药剂量组的MDA含量与空白对照之间有显著差异。给药剂量组中,6.0 g/kg氟吗啉处理的家蚕体内CAT活力最低,为195.25 U/g,3.0 g/kg处理的CAT活力最高,为275.73 U/g,各给药剂量组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2.0 g/kg氟吗啉处理的家蚕体内SOD活力最低,为137.86 U/mg,3.0 g/kg处理的SOD活力最高,为159.51 U/mg。除6.0 g/kg氟吗啉处理外,其余剂量下SOD活力与空白对照差异均显著。饲料中氟吗啉剂量在3.0 g/kg以上时,随着剂量增加,MDA含量升高,SOD和CAT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辣椒疫病的新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原药对辣椒疫霉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氟吡菌胺毒力较高,其EC50均1 mg/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甲霜灵、代森锰锌、氟啶胺,其EC50为1~10 mg/L。在3种杀菌剂的不同配比中,烯酰吗啉+氟吡菌胺2∶1配比,烯酰吗啉+氟吡菌胺5∶1配比和烯酰吗啉+氟吡菌胺1∶5配比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共毒系数分别为850.25,840.15和837.24。  相似文献   

20.
一、试验目的 为了筛选和配套高效低毒防治新药剂,开展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明确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引进防治新产品,展示防治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