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等方法对枣片进行干燥处理,以外观品质、营养成分、质地特性、显微结构等品质指标和节能降耗为指标,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枣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枣片外观品质较好,其总糖和黄酮含量也较高,质地特性好;其次为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冷冻干燥枣片孔隙较均匀,呈现出较好的蜂窝状结构;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细胞呈多孔海绵状、组织结构疏松的多孔结构;真空微波干燥能耗小,其次为变温压差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能耗大。  相似文献   

2.
宁波绿茶配比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波绿茶为原料,探讨了宁波绿茶配比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从生化成分以及感官审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茶叶的配比以龙井茶与炒青茶质量之比为40∶60为最好,滋味具有龙井茶香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金萱、英红九号、青心1号、红叶1号四个品种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加工烘青绿茶,以碾压和揉捻两种方式进行,比较两种方式对烘青绿茶主要理化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及水浸出物含量揉捻方式比碾压方式更高,但是理化指标含量均差异不显著。感官审评的结果表明,碾压方式得到的分数均高于揉捻方式,两种加工方式加工的烘青绿茶差异主要在茶叶外形上。综合品质结果认为,碾压加工方式在茶叶外形上优于传统揉捻加工方式,内在品质与传统揉捻方式相当。  相似文献   

4.
茶叶真空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茶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得到了茶叶干燥过程中微波功率、真空度对茶叶水分影响情况。根据茶叶水分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度下时间和茶叶湿基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并建立了茶叶干燥的3种干燥模型(单项扩散模型、Page模型和指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茶叶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为绿茶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夏秋茶为原料,结合乌龙茶和蒸青绿茶加工工艺,研究不同蒸汽杀青时间对花香型蒸青茶内质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分别测定成品茶的茶多酚、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蒸青时间越长,内质成分转化越多,7 min较5 min的茶叶茶多酚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减少0.23%和0.20%;游离氨基酸显著降低,降幅达到6.10%;茶叶色泽、滋味、外形、香气均受到不良影响。花香型蒸青茶工艺可以提升夏秋绿茶的品质,杀青时间以杀透为标准,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6.
以西州蜜17号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对哈密瓜片进行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哈密瓜片营养成分、色泽、微观结构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哈密瓜片的营养成分、色泽、微观结构以及香气成分均有显著影响。两种干燥方式中,真空冷冻干燥产品的色泽优于热风干燥;总酚、总黄酮含量以真空冷冻干燥产品最高,总糖、VC含量以热风干燥产品最高,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能显著降低不同营养成分的损失;热风干燥产品的微观整体结构更加塌陷,而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出现了孔洞结构;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哈密瓜片的香气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具有一定差异;热风干燥主要的香气成分中,酮类中的香叶基丙酮含量最高,为19.47%,真空冷冻干燥主要的香气成分中,酮类中的β-紫罗酮含量最高,为26.12%。综合考虑加工成本与产品品质,采用热风干燥更适合哈密瓜片的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冷冻干燥联合微波干燥对枇杷花茶品质的影响,采用真空冷冻干燥(VFD)、微波干燥(MVD)和真空冷冻联合微波干燥(VFMVD)对枇杷花进行干燥,测定不同干燥工艺下枇杷花茶的复水比、总黄酮含量、总三萜含量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采用VFMVD干燥的产品,其复水比高于MVD,低于VFD;VFMVD干燥后总黄酮、总三萜含量高于MVD,低于VFD,但感官评价得分高于VFD。该研究表明,VFMVD是一种有效结合MVD和VFD优点的干燥技术,在枇杷花干燥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生姜为原料,研究了生姜真空冷冻干燥过程。采用正交试验探讨比较了物料厚度、真空度及冷冻时间对冷冻干燥过程和冻干品质量(复水性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确定了生姜冷冻干燥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物料厚度、干燥时间以及干燥室真空度等因素对冷冻干燥速率均有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物料厚度、干燥室真空度、干燥时间,生姜冷冻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物料厚度2mm、干燥室真空度0.09MPa、干燥时间12h,在此试验条件下可得到色、香、味俱佳的生姜干制品。  相似文献   

9.
茶叶感官审评的生理学基础和误差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茶叶感官审评的定义和目的、生理学基础、依据;探讨了影响茶叶感官审评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方法因素、评茶员自身因素等,提出了茶叶感官审评中的误差控制方法:1、建立满足茶叶感官审评需要的适宜工作环境;2、配备适宜的茶叶感官审评设备;3、规范茶叶感官审评方法;4、提高茶叶审评人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对十香菜根分别进行自然风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并对其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十香菜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十香菜根具有较高的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多酚含量为6.672%,黄酮含量为4.784%,DPPH·清除率为60.081%,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25.958%,ABTS+·清除率为66.148%,可作为干燥十香菜根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干燥处理对马齿苋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热风干燥法、真空微波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马齿苋,测定马齿苋粉甲醇提取液的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马齿苋粉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得的马齿苋干粉样品中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真空微波与热风干燥样品;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马齿苋粉的抗氧化性有明显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得的马齿苋粉甲醇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DPPH·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真空微波和热风干燥法制得的马齿苋粉(P0.05),但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与真空微波干燥样品对O_2~-·的清除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产品品质与加工成本,采用真空微波干燥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香蕉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产品复水率、色差值、含水量和VC含量为指标,采用液氮快速冻结与真空干燥结合技术,对比热风干燥加工方式,进行了香蕉片的真空冷冻干燥研究;着重探讨了工艺参数(物料厚度、搁板温度和真空度)对真空冷冻干燥时间的影响,同时绘制出不同冻结速率下香蕉片的冻结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从缩短真空冷冻干燥时间和保证产品品质的角度考虑,较优的香蕉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为:物料厚度6~8mm,搁板温度43~47.5℃,真空度50~60Pa。  相似文献   

13.
减少茶叶感官审评误差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利平 《茶业通报》1999,21(3):35-36
在茶叶检验中,感官审评一直是茶叶品质优次和等级评定的重要方法,它具有简单,快速等优点,已被国内外茶业界认可并运用。由于感官审评是利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耳、鼻、眼、舌、手),佐以科学的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来鉴别茶叶色、香、味、形的优次并对照标准样定其等级的。因此,感官审评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和工作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审评人员和同一个审评人员在不同的生理及环境下,对同一个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得出来的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怎样避免和减少这一误差,提高茶叶审评结果的准确度,笔者经多年…  相似文献   

14.
以鲜冬枣为原料,通过分析干燥后鲜冬枣的得率、含水率、复水比、复水率、色泽和VC含量等指标,比较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鲜冬枣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鲜冬枣脆片得率和含水率均低于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鲜冬枣脆片VC含量为580 mg/100 g,而热风干燥鲜冬枣脆片VC含量为97.6 mg/100 g,后者VC损失比较严重,真空冷冻干燥可较好地保留鲜冬枣中的VC。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热风、喷雾、微波、红外等不同干燥技术联合真空冷冻干燥的工艺参数及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阐述了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其他不同干燥技术的干燥原理与特点,分析了不同联合干燥技术在缩短干燥时间、节约成本、改善食品品质方面的协同作用,以期为真空冷冻联合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挤压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萌动苦荞色泽、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萌动苦荞的麦芽颜色变化最小;热风70℃干燥时复水率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对萌动苦荞中的黄酮含量均有影响,微波高火干燥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法。为萌动苦荞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设施栽培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栽培绿茶为对照,通过对设施栽培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五种儿茶素含量的测定,香气物质的GC-MS分析及感观审评,对设施栽培茶叶的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环境下茶叶的茶水浸出物和氨其酸含量较常规栽培有所增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略低于常规栽培;五种主要儿茶素总量设施栽培低于常规栽培茶叶,但儿茶素品质指数有明显提高;GC-MS分析共鉴定出57种香气物质,其中大棚茶叶51个组分、露天对照茶叶43个组分,通过对2种茶叶主要香气组分和香气特征物质的对比,发现二者主要香气物质和香气特征物质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设施栽培茶叶感观审评得分93.45,略高于对照的93.40分。因此,设施栽培茶园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绿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三种施肥处理(分别标记为:FA,FB,FC),及一个空白对照(FD)的福鼎大白茶鲜叶,按同一加工工艺加工成花香绿茶,分析检测其氨基酸、香气物质等生化成分,并进行感官审评,以期探讨不同施肥技术对花香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叶氨基酸总量从高到低是FBFAFCFD,FB、FA、FC氨基酸总量分别比FD增加20%、18%、14%;茶氨酸含量从高到低是FBFAFCFD。(2)FB茶叶感官审评总分最高(86.1),FD最低(84.2)。(3)FB花香绿茶主要香气成分:反-罗勒烯(28.78%)、顺-正已酸已烯酯(6.43%)、顺-茉莉酮(1.69%)、反-橙花叔醇(0.73%)、吲哚(2.65%)的含量最高。结果阐明:在三种施肥处理中,FB最有利于茶叶氨基酸、香气物质等生化成分的积累和转化,提高绿茶的花香品质。  相似文献   

19.
鲜叶摊放程度对绿茶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芽2、3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进行摊放处理,取不同减重程度(分别减重4%、8%、12%、16%、20%、24%)摊放叶经微波杀青后烘干,制成绿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以及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研究不同摊放程度对绿茶感官品质以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问的延长,摊放叶含水...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干燥方法得到的豆渣粉和中筋面粉为原料制备豆渣饼干,通过对饼干的色差、质构、持水力及感官评价等进行分析,研究豆渣的干燥方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并对其加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加工工艺进行四因素(起酥油、白砂糖、鸡蛋和纯水)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定为指标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豆渣色泽最浅、组织结构疏松,制备的豆渣饼干品质最好;水分和白砂糖对饼干品质影响较为显著。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面粉和豆渣粉(混合粉)计量为100%,其中豆渣粉占10%,辅料中白砂糖27%,起酥油19%,鸡蛋19%,水26%(以混合粉为基准)时饼干的感官评分较高,为88.41分,该条件下制得的饼干硬度适中、酥脆适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