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准确地跟踪成品油管道输送过程中的油品批次界面,建立了考虑管道沿线油品温度变化的油品批次界面跟踪模型,在求解管道沿线油品温度分布的基础上求解批次界面跟踪模型.将此模型应用于西南成品油管道,对比考虑温度影响和未考虑温度影响下油品批次界面跟踪的结果,表明考虑管道沿线温度影响的批次界面跟踪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建议在进行油品批次界面跟踪时,对管道沿线温度的变化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成品油管网顺序输送批次计划的制定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得到批次计划的一个可行解,针对由西部成品油管道、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和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组成的管网进行了批次计划的研究。基于单条成品油管道的批次调度算法,分析了成品油管网批次计划的模型假设、约束条件和编制原则,结合管道连接处油库的库存、炼厂的产量及下游管道的油品需求,按照"先满先输"的原则,提出了制定批次计划的算法,得到了成品油管网的输入计划和分输计划。根据模型及算法,采用C语言编制出整个管网的批次计划报表。利用该程序,可以得到每个分输站的分输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分输体积等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编制批次计划的工作效率,并为管网的调度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南疆原油和成品油实施管道顺序输送的必要性,针对新疆原油和成品油外运方式、油品种类及物性、管道顺序输送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降凝、清管和混油等处理方法,拟定了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方案,并提出了顺序输送油品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指出将油品合理排序,并与清管技术相协调,对实现新疆原油、成品油的顺序输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梁永图 《油气储运》2006,25(9):58-60
管道瞬态水力计算可以采用特征线法,但其模拟结果的精度取决于管道沿线摩阻系数的选取.为缩小管道摩阻系数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的较大差异,对比分析了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相关运行参数,指出采用辨识法确定管道各管段的摩阻系数,可以有效提高管道瞬态水力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成品油顺序输送热力及水力瞬变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的热力瞬变过程,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给出了分析热力瞬变的特征线算法。对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的热力瞬变和水力瞬变进行了耦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油品顺序输送及其相关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黄岛油库进口原油的管道输送情况,探讨了油品顺序输送工艺的技术问题,分析了顺序输送中油品混油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油品顺序输送中油品界面监测、混油段的切割、油品界面隔离及水力计算、计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成品油顺序输送批次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庆勋 《油气储运》1999,18(6):10-11
成品油管道采用顺序输送工艺,存在着混油量处理及输送批次优化的问题,对于输送批次优化,首先要对混油量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常用的混油量计算公式,举例分析了最小输送批量的计算过程,考虑沿线油库实际周转能力,推导出了最优的输送批次。  相似文献   

8.
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因混油拖尾现象的存在,采用恒浓度切割方案可能造成前行油品无法充分利用质量指标裕量,而输送顺序发生变化时后行油品质量指标无法达标的情况。为此,探讨了混油拖尾现象的形成机理,并以中国石油西部成品油管道为例,分析了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尾的发展规律。基于此,计算给出了西部成品油管道兰州站和兰郑长管道郑州站的混油切割方案,并提出随着油品质量指标及流量等运行参数的变化,应根据油品输送顺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混油浓度切割方案,即混油头切割时后行油品的切割浓度应高于输送顺序相反时混油尾中前行油品的切割浓度。(图2,表3,叁10)  相似文献   

9.
邓松圣  蒲家宁 《油气储运》1999,18(10):19-20
研究了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的热力瞬变过程,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给出了分析热力瞬变的特征线算法,对成品油顺序 送过程中的热力热力瞬变和水力瞬变进行了耦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成品油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坤锋  许莉  胡柏松 《油气储运》2003,22(11):10-15
阐述了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分析了顺序输送中不同混油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通过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首、末站以及分输油库罐容的确定及经济分析,实现了批次、罐容的优化设计。介绍了兰成渝输油管道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优化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凯  张劲军  宇波 《油气储运》2013,32(2):143-151
原油差温顺序输送是指顺序输送具有不同流动特性的原油时,根据安全与节能的需要,调整油品加热温度以节约能耗的一种管输技术.建立了埋地原油管道差温顺序输送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移位网格下的虚拟边界条件法.编制了较为严格的非稳态水力-热力耦合计算程序,可用于管道设计与运行阶段出站温度、流量和压力随时调整,以及地温、原油物性和土壤物性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任意油品种类数与油品排列次序,任意批次数与批次量的工艺计算.利用新大管道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现场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各批次原油进站温度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平均偏差较小,最大为1.4℃.  相似文献   

12.
以乌鲁木齐-宝鸡成品油管道为模型,结合一个输送周期内各油品界面的跟踪示意图,阐述了具有多卸油站成品油管道运行调度计算的主要内容;通过运行过程的跟踪分析,介绍了多卸油站成品油管道运行调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成品油管道中油品的主要质量指标衰减规律,以兰成渝管道为例,对来自首站同一批次、同一油罐中的油品进行了跟踪、取样并化验,总结出汽油终馏点和柴油闪点在顺序输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出相关参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顺序输送过程中,柴油的闪点平均降低4℃,汽油的终馏点平均升高15℃,相互掺混是油品质量指标衰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对兰成渝管道首站进线的油品质量指标给出了改进建议,对油品质量提高提供理论帮助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用同一管道输送不同的原油或成品油较之每一条管道只输送一种油品经济节约.国外,几乎所有的成品油管道及大部分原油管道都实行顺序输送,我国1973年起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15.
唐海燕  徐舜华 《油气储运》2007,26(10):25-27
顺序输送成品油管道在不同油品接触区会产生一段混油,混油量的计算、监测、控制和处理是成品油管输的重要环节。对目前常用的混油计算公式,如由扩散理论推导的公式、奥斯汀和柏尔弗莱(Austin、Palfrey)公式、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得出在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的规划设计中利用紊流扩散理论推导的公式计算混油量最可靠。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外原油和成品油顺序输送的基本情况,提出了顺序输送中常温输送、油品排序、混油处理、界面检测、清管等技术问题。对于油品排序除遵循一般的顺序输送排序原则外,还必须考虑原油含硫量和色度对成品油的污染问题,在混油处理方面提出了蒸馏法、氧化金属处理法、碱性处理法、过滤等方法,另外对界面检测及清管等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经改扩建,形成了茂名、北海双油源输送油品的新型运行模式.以往针对单油源输送模式开发的批次调度编制算法和软件已不适用.基于适用于多源成品油管道的批次调度算法,以及国外成熟的多源管道调度理论,融合国内成品油管道调度计划编制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开发出商用批次编制软件,很好地解决了双油源模式下出现的支干线油品运移协调问题和交汇点转输站点的注入分输操作机制问题.开发出的软件已应用于西南双油源成品油管道日常调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大大提高了编制计划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朱峰  梁静华  李会朵  冯伟  张志军  郭祎 《油气储运》2011,30(5):364-368,316
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时,通常采用"两刀切"方式进行汽柴油混油段切割,采用"一刀切"方式进行汽油切割,不同批次的油品亦采用相同的切割比例,这种切割工艺已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和现场切割试验进行了相关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切割时的混油段在进入纯净成品油罐后的扩散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混油段可较好地扩散至纯净油品中;在某成品油管道进行了混油切割试验,证明了在油品具有较高质量潜力的前提下,利用混油在纯净油品中的扩散性,适当提高混油切割比例,尤其是汽油切割比例的空间较为巨大,可大量减少混油存量,降低混油处理费用;推荐了汽柴混油切割比例计算方法,并以实例进行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采用的成品油管道混油界面跟踪方法无法满足现场运行管理的精度要求,为探寻适合现有工艺要求的混油界面跟踪计算方法,以进入管道的油品体积量为基础,融合国内外现用的混油界面跟踪方式所考虑的因素,开发了相应的在线界面跟踪软件.该软件可以提供干线的油品批次跟踪工况,包括批次界面位置、批次界面到站时间、本批次油品总体积量和混油量等;借助密度计或光学界面检测仪等设备,通过逐站修正混油界面位置的方法提高界面跟踪的精度;融入批次油品到站后的校对和油品批次界面的分段计算,使得计算结果更好地吻合于管道的实际运行工况,跟踪混油界面里程误差可控制在3 km以内,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曾多礼 《油气储运》2001,20(10):54-56
以格拉成品油管道为例,分析了输送距离,油品的剪切速度,中间泵站,翻越点、停输和落差6种因素对成品油管道混油产生的影响,指出把性能相近的两种油品,按轻质油品在前,重质油品在后的顺序进行输送,采用球阀切换油品;简化泵站工艺流程,严格控制翻越点后各泵站的进站压力和避免停输等一系列方法对减少混油效果显著,介绍了处理混油的工艺流程和掺混比例。强调指出,油顶油的直接输送方式经格拉成品油管道实践证明简单易行,推荐在我国成品油顺序输送中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