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光聚合法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原位聚合制备出含有琥珀酸氟霉素(HS-CAP)分子印迹位点的分子印迹膜.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该膜的表征.将修饰有分子印迹膜的丝网印刷电极与电导分析仪相连接,组装成检测HS-CAP残留的电导型传感器,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建立了检测HS-CAP的标准曲线并对实际牛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传感器对HS-CAP分子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检出限达0.05 mg·L-1,线性范围0.2~1.0 mg·L-1,样品检测回收率介于94.3%~98.5%之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以及生物条形码的信号放大作用,构建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以检测人免疫球蛋白(hIgG)。将抗体Ab1修饰到金电极上,加入抗原(hIgG),经过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再将已制备好的纳米金标记抗体Ab2和生物条形码(Ab2-AuNPs-B)修饰到该免疫传感器上,通过观察电化学阻抗的变化来监控免疫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利用生物条形码的信号放大作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对hIgG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其检出限达到0.4×10-5mg/L。  相似文献   

3.
[目的]准确、快速的检测溶液中铜离子的含量。[方法]本研究采用电化学分析法中的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首先将原丝网印刷金电极放入稀硫酸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活化扫描,增强其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能;然后采用不同的修饰液修饰活化后的丝网印刷金电极,提高其测定重金属的灵敏度,满足定量、快速的测定要求;再利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铋/Nafion修饰的丝网印刷金电极测量确定浓度的标准重金属铜溶液,得出了最优参数。[结果]绘得重金属铜浓度-电流标准曲线图,其重金属铜浓度和电流的决定系数(R2)为0.992 6;当信噪比为3时,传感器的检测限为84.46μg·L-1。[结论]说明该电化学方法对重金属铜具有检测限低、准确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片段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利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硫堇-金纳米粒子-DNA纳米复合物的吸附固定得到用于识别目标DNA的捕获界面,并将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作为结构末端的信号分子,完成夹心结构传感器组装。试验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得到的还原电流进行测试。[结果]该传感器可实现对目标DNA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1×10-18~1×10~(-11)mol/L,检测限低至6.95×10~(-20)mol/L,可特异性识别错配序列,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结论]该传感器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纳米金溶胶,戊二醛(GA)及牛血清白蛋质(BSA)构成新型生物复合固酶基质,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于天青Ⅰ(AI)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得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该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固酶基质可很好的保持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对H2O2的响应范围为3.0×10-6~8.0×10-3mol·L-1,检测限为1.2×10-6mol·L-1,并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作用,制备出用于检测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无试剂型免疫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技术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对2,4-D的检测范围为1-5000 ng/mL,检测下限为0.5 ng/mL.该方法提高了2,4-D抗体的固定量,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为2,4...  相似文献   

7.
【目的】沙门氏菌是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拟构建一种实用性更强的用于沙门氏菌检测的新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以克服各种沙门氏菌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方法】通过混合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溶液与甲苯胺蓝(Tb)溶液制得Tb-rGO复合物,再将此复合物分散于纳米金(Au NPs)溶胶中得到Au NPs-Tb-rGO复合物。最后将Au NPs-Tb-rGO复合物与带有氨基的DNA链(S1)孵育得DNA-复合纳米材料(S1-Au NPs-Tb-rGO)。通过金硫键将沙门氏菌适配体互补链(S2)修饰在金电极表面,以己硫醇为封闭剂消除非特异性吸附后,滴涂沙门氏菌适配体(Apt)于电极表面,使Apt与S2杂交结合。将修饰好的电极浸入含有沙门氏菌与核酸外切酶I(Exo I)的混合液中,基于Exo I信号放大效应,利用适配体对沙门氏菌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循环带离适配体,再通过S1-Au NPs-Tb-rGO中的S1与S2杂交将S1-Au NPs-Tb-rGO负载到电极表面,监测电极表面的电化学信号,并对在菌液中的孵育时间、Exo I浓度和S1-Au NPs-Tb-rGO浓度进行优化,构建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使用该传感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阪崎肠杆菌进行检测,以确定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的特异性;对6×10~2—6×10~6 cfu/mL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以确定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敏感性;对羊奶样品进行检测,以确定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实用性。【结果】所建立的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菌液中的最佳孵育时间为1 h,Exo I的最适浓度为0.6 U·μL~(-1),S1-Au NPs-Tb-rGO的最适浓度为200 nmol·L~(-1)。在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时,沙门氏菌与Apt特异结合,S1-Au NPs-Tb-rGO复合纳米材料被结合到电极表面使其线性伏安曲线氧化峰升高。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仅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有电信号响应,而对非目标菌无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沙门氏菌检测的敏感性达200 cfu/mL。使用建立的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对羊奶中的沙门氏菌含量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1.6%—106.3%,结果令人满意。【结论】所建立的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具有操作简便、检测范围宽、检出限低和成本低廉等优点,有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沙门氏菌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钾的精确测定是临床诊断和营养分析的关键,为了解决钾离子的定量检测问题,[方法]本文采用巯基乙胺修饰丝网印刷金电极表面并绑定4-氨基二苯并-18-冠-6的方法,研制出一种电流型传感器。在电压范围为-0.3~0.6V,阶跃次数为1以及脉冲宽度为200s时进行电流计时测定。[结果]结果表明,180s后传感器电流稳定,而且该电流与1×10~(-5)~1×10~(-4) mol·L~(-1)范围内的钾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显著性检验概率p值小于0.000 1,决定系数为0.998 1。[结论]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电极制作过程的表征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但可显著改善电极的可逆性及导电性,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而且有利于微型钾离子传感器的制作。  相似文献   

9.
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测定盐酸克伦特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高灵敏度定量检测盐酸克伦特罗,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无标记、快速的内嵌TSPR1K23生物传感器的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盐酸克伦特罗测定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测定装置的性能.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盐酸克伦特罗测定装置由集成光学SPR生物传感器、微流通池、便捷更换芯片的夹具、触电屏,USB接口板及光电转换电路板组成.在光学SPR芯片金膜表面固定盐酸克伦特罗抗原,在标准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抗体质量浓度33.75 mg·L-1)分别添加0,10,20,40 mg·L-1的盐酸克伦特罗抗原,采用竞争免疫反应方法建立的盐酸克伦特罗测定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7,相对标准偏差6.5%.  相似文献   

10.
L-色氨酸的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聚合单体,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在pH值为9.37的条件下,采用循环伏安法直接在金电极表面聚合制得L-色氨酸的分子印迹膜,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以检测L-色氨酸.由于L-色氨酸本身无电化学活性,实验中以铁氰化钾作为探针分子,采用恒电位计时安培法对L-色氨酸进行快速检测,响应在100 s内达到稳定,并且有良好的选择识别性和重现性.测定的线性范围为3.10×10-5~8.83×10-4 mol/L.本文还测定了2-巯基苯并咪唑与L-色氨酸络合物的结合常数,讨论了该传感器的最佳检测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将石墨烯(G)和甲壳胺(Chi)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加入HAuCl4溶液于80℃还原成金纳米粒子(AuNPs),得到石墨烯-甲壳胺-金纳米粒子(G-Chi-AuNPs)纳米复合物。将石墨烯(G)和甲壳胺(Chi)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先加入AgNO3溶液于80℃还原成银纳米粒子(AgNPs),再加入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ARV-MAb),得到石墨烯-甲壳胺-银纳米粒子-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将G-Chi- AuNPs纳米复合物修饰金电极作为传感器平台,固定待检测样品,然后加入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并对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的孵育时间进行优化,构建了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使用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禽流感(H5N1、H3N6和H9N2亚型)、新城疫病毒(NDV)、喉气管炎病毒(LT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进行检测,以确定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使用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106.5-100.5 TCID50/mL的病毒进行检测,以确定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敏感性试验。使用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其确定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实用性。【结果】所建立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的最佳孵育时间为40 min。当检测的样品为阳性时,ARV与ARV-MAb特异结合,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被固定到电极的表面使其线性伏安曲线出现AgNPs的氧化峰;当检测样品为阴性时,其线性伏安曲线不出现AgNPs的氧化峰。特异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仅对ARV的检测为阳性(出现AgNPs的氧化峰),而对非目标禽流感(H5N1、H3N6和H9N2亚型)、NDV、LTV、IBV和 IBDV的检测为阴性(不出现AgNPs的氧化峰)。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ARV检测的敏感性达101.5 TCID50/mL。使用建立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2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方法相符。【结论】所建立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及快速的特点,为有效检测诊断禽呼肠孤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2.
检测H9亚型AIV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方法]用巯基丙酸在镀银电极石英晶体自组装巯基丙酸单分子膜再通过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偶联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构建传感器芯片,建立可以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结果]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5亚型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ND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20~100个EID50。[结论]该结果为检测禽流感病毒免疫传感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为其他相关病毒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方法]用巯基丙酸在镀银电极石英晶体自组装巯基丙酸单分子膜再通过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偶联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构建传感器芯片,建立可以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结果]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5亚型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ND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20~100EID50。[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奠定了基础,为其他相关病毒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沉积和多层组装技术, 将流行性乙脑疫苗抗体固定在多层聚邻苯二胺/纳米金及普鲁士蓝修饰的铂电极表面, 再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代替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 并同时起到放大电流信号的作用, 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流型用于检测流行性乙脑疫苗的免疫传感器. 该传感器对乙脑疫苗检测的线性范围为6.1×10-9~8.6×10-7 lgpfu/mL.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提高了抗体的固定量, 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且该传感器响应迅速、选择性好, 血清中常见抗原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15.
伏安型电子舌是一种基于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并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液体成分进行分析的检测系统。它一般由三电极构成,即工作电极、参考电极和辅助电极。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舌的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伏安型电子舌在牛奶、食用油、茶叶和酒类等检测领域的应用状况,以及目前研究中伏安型电子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DNA双链电荷转移原理,利用胸腺嘧啶(thymine)与Hg2的特异性识别和计时电量法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检测水溶液中Hg2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将含有1个T-T碱基错配对的DNA互补双链通过Au-S键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运用计时电量法在含有亚甲基蓝的铁氰化钾溶液中进行测定.T-T错配阻断了DNA双链内部电荷转移,而Hg2通过T-Hg2-T配位作用与双链DNA特异性结合并形成DNA双链内部电荷转移通路,引起电极表面计时电量的变化.计时电量测定结果显示:在亚甲基蓝的还原峰电位(-380mV)附近,计时电量随着溶液中的Hg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Hg2+浓度在1.0 nmol/L~ 104 nmol/L范围内,计时电量的变化量与Hg2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7,检测限为0.5 nmol/L(S/N=3).干扰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Hg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该电极对肾上腺素(EP)和尿酸(U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 同时测定EP和UA采用差分脉冲法在pH为7. 7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 尿酸的检出限为6. 5×10-7 mol/L, 肾上腺素的检出限为2. 4×10-7 mol/L. 该方法应用与EP和UA的同时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玉米赤霉醇的试纸条方法。[方法]利用有机合成方法,研制了一种玉米赤霉醇半抗原,将其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并通过人工免疫的方法获得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法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玉米赤霉醇层析试纸条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标记胶体金,其原理是玉米赤霉醇抗原和羊抗鼠Ig G分别喷到自制的膜(硝酸纤维)上,然后将样品垫、吸水垫分别放置在PVC板上,再制成试纸条。[结果]试纸条检测限可达0.5~1.0μg/kg,具有速度快、简单等优点。此外,该试纸条与大部分的玉米赤霉醇没有明显的交叉反应。[结论]利用该试纸条可实现对生鲜乳中玉米赤霉醇添加试验的准确判定。该试纸条有望实现对生鲜乳中玉米赤霉醇残留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growing awareness of potential health risks due to exposure to heavy metals. One source of uptake is via agriculture, when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are taken up by the crop. The metal cadmium holds a special position, since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health risk, even at the low concentrations observed in our food supply, furthermore, it is ranked as eight on the top 20 hazardous substances list. Two measurement systems are described based on stripping voltammetry for analysis of cadmium. One is based on a three metal direct probe system (TMDPS) with three working electrodes (platinum, gold and rhodium), combined with a polishing unit, the other is an automatic flow through system, using one working electrode of gold, also equipped with a polishing unit. A number of different soils were extracted with an ammonium-lactate solution and analyzed with the systems, and the data obtained were subjected to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MVDA). Using modeling based on partial least square (PLS),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in the soil extracts could be predicted for the TMDPS in the concentration area 0.5–10 μg/l with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 of 0.8 μg/l and a relative predicted deviation (RPV) of 2.0. One sample could be analyzed in 4 min. It was also shown that by using different PLS model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elements copper, aluminum, lead and iron could be predicted. The possibilities of using the technique for field use were also evaluated by studies of mixtures of different soils in 0.1 M HNO3 solution, the time for an analysis was, however, rather large, around 2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