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稻米品质的生态改良及优质稻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水稻优势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各性状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气候,土壤,施肥,土壤水分及灌溉,种植密度,收获及干燥等环境,栽培因子对稻米品质和影响,优质稻保优栽培要求选择优良环境,合理安排播期,优化肥料运筹,科学管理水分,病虫草综合防治,适时规范收割等。  相似文献   

2.
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本文综述了环境条件对垩白、透明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香味及化学成分等稻米品质性状影响,并提出了改善稻米品质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优质稻米生产中的土肥运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是我省城乡居民的主食。稻米品质性状虽然由品种的遗传基础决定,但实践证明,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同一品种在不同农业生态区、不同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水平下,其品质有很大的差异;同一品种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中栽培,其品质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优质稻米生产中,以优质适产为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土壤选择、肥料运筹、水肥管理等技术措施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稻米品质的品种种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正季栽培的135个水稻各类型品种(组合)进行的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碾米品质、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存在明显的品种(组合)间种性差异;(2)粳稻品种与籼稻品种、早稻品种与晚稻品种、杂交稻与常规稻间的稻米品质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对早稻与杂交稻的稻米品质改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垩白是稻米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研究垩白发生的环境条件和遗传控制,对于选育和栽培优质水稻品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环境因素对稻米垩白形成的影响,以及农艺性状与稻米垩白的相关性;综述了垩白形成的遗传基础,展望了稻米垩白改良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稻米品质性状的优劣主要是品质遗传特性的结果。水稻的品质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就水稻在水、旱2种环境条件下稻米品质性状作了粗略的比较,从而分析出2种环境条件下水稻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垩白是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综述了稻米垩白与稻米的其他品质性状间的关系,对垩白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以期对优质稻的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和栽培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综述了气温、光照、土壤水分、肥料、密度和种植季节等环境因子和栽培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从环境和栽培角度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稻米品质研究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稻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改善其稻米品质是每位育种工作者所追求的夙愿。人们对米质的要求随着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目前改良稻米品质已成为育种家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构成、影响米质的因素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将调控米质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粒型、垩白)、蒸煮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香味)、营养品质(蛋白质)等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以及重要稻米品质基因在常规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的改良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提高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丰富水稻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稻米品质研究——Ⅱ.灌浆期间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8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灌浆成熟期间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等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而垩白面积、糊化程度、直链淀粉的含量、胶稠度等性状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其中Lemont的糊化温度、IR_(661)的直链淀粉含量,南京11号的胶稠度以及广陆矮4号、南京11号的垩白面积等部属对环境变异敏感的类型。品质性状与主要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糊化温度、胶稠度、垩白面积与日均温、平均光照时数、相对湿度一般呈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在所分析的3个气象因素中,以温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最大,光照条件次之,相对湿度较弱。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和栽培措施,提出水稻保优栽培基本原则,即首先选择品质优良的品种,在保证品种产量的前提下,因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气候因子,综合利用栽培因素,使稻米生产的每一环节都有利于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温度、光照、湿度、土壤、肥料等气候、土壤以及营养因子等方面综述了环境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的影响,以期为研究开发优质稻保优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品种特性(遗传)、自然环境和农艺措施等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物菌肥的施用对稻米营养品质的提高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比使用纯化肥的对照组稻米有显著提高。讨论了生物菌肥所含有机态高级营养成份与稻米营养品质的关系 ;认为菌肥中均衡、全价性营养因子与部分高级营养成份在一定水平上的持续性供给是提高稻米营养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余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制定优质稻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对余庆县农业局优质稻生产基地的灌溉水、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地灌溉水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NY5116-2002”灌溉水质一级水质标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和“NY5116-2002”环境土壤质量要求,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和“NY5116-2002”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故该基地符合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生产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运用TRIZ创新方法选育抗逆型优质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TRIZ创新方法选育抗逆型优质稻品种,确定了优质稻水稻育种中米质优良和抗逆性差之间属于技术冲突问题,通过分割、反向作用、参数变化原理,准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成功选育出抗逆型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创香5号"。该品种为湖南省二等优质稻品种,具有米质优良,丰产稳产,抗逆、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并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优质米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4个优质米品种,在6个试验地点对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进行分析,提出优质米的主要分布区域。根据土壤酸碱度、降雨量、温度和日照等影响米质的气候环境因素,对我省优质米产地进行区划。  相似文献   

18.
东北主要粳稻品种品质的若干性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北地区5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做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率偏高是制约东北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龙稻3的优质米达标率最高,6项重要指标达到了国家部颁优质米1级指标;长白9的碾磨品质最好;莎莎妮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龙稻3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成分分析仪显示的食味值高;沈稻1的品尝食味值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率、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的水稻品种的品尝综合食味值较高,但垩白率偏高,整精米率偏低.  相似文献   

19.
环境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地域环境差异、气候因素、土壤环境、营养环境、环境污染等环境生态因子对我国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稻米品质的形成除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地域、海拔、气候、土壤、水分等方面综述了环境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在该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