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评价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与乌鳢(Channa argus)肌肉品质,实验选择规格基本相同的1+龄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从肌肉基本营养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物理特性指标、质构参数4个方面评价肌肉品质。在肌肉的基本营养组成方面,杂交鳢与乌鳢肌肉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肌肉水分含量比乌鳢显著性增加(P<0.05)。在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杂交鳢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乌鳢提高了7.90%、9.19%、9.01%。在肌肉物理特性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纤维直径和蒸煮过程肌肉失水率显著性变小(P<0.01),肌原纤维长度显著性增长(P<0.01)。在质构参数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肉弹性、硬度、咀嚼性显著降低(P<0.01),粘聚性显著性增加(P<0.01),恢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杂交鳢蛋白质营养水平和质构参数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与乌鳢接近;杂交鳢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和物理特性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优于乌鳢。  相似文献   

2.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养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乌鳢和斑鳢为亲本,正反交得到杂交子代:斑乌鳢(斑鳢♀×乌鳢♂)或乌斑鳢(乌鳢♀×斑鳢♂).与父母本相比,杂交子代具有优良的性状,在成活率、抗逆性、生长速度等性状上均得到了改良,在养殖中得到推广.概述了乌鳢、斑鳢及杂交鳢的养殖研究现状,指出了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杂交鳢养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杂交鳢是以鸟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相比亲本,具有牛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易驯食膨化颗粒饲料的优势.概括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乌鳢(♂)×斑鳢(♀)杂交繁育历史、杂交繁育技术,同时对乌鳢(♂)x斑鳢(♀)杂交子一代的遗传特性、胚胎发育、生长性能、抗逆性...  相似文献   

4.
对4种鳢属(Channa)鱼类共108个个体的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572bp(C.striata)和573bp(C.argus,C.maculata,C.asiatica)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10个单倍型,4种鳢所有单倍型之间共存在1个插入/缺失;此外有63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60个,序列表现出明显的A偏倚;多态位点比例为11.2%;序列中转换多于颠换,转换/颠换之比为1.4。基于Kimura双参数法,计算的种间遗传距离介于0.021[乌鳢(C.argus)与斑鳢(C.maculata)之间]到0.079[乌鳢(C.argus)与线鳢(C.striata)之间、斑鳢(C.maculata)与线鳢(C.striata)之间]。以非洲真副鳢(Parachanna insignis)为外群构建的NJ树和ML树中,线鳢位于进化树的基部,表明线鳢是最早分化出来的种;进化树显示乌鳢和斑鳢亲缘关系最近,表明2个种分化较晚。  相似文献   

5.
人工养殖白甲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白甲鱼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人工养殖白甲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含肉率为66.91%;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8.83%、6.74%和2.83%;肌肉中18种常见氨基酸总含量(占肌肉干重)为66.59%.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99%,占氨基酸总量的46.5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0.87.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4.28%,占氨基酸总量的36.46%.必需氨基酸指数(参照WHO/FAO标准)为78.34.色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与乌鳢(Channa argus)肌肉品质,实验选择规格基本相同的1+龄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从肌肉基本营养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物理特性指标、质构参数4个方面评价肌肉品质。在肌肉的基本营养组成方面,杂交鳢与乌鳢肌肉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肌肉水分含量比乌鳢显著性增加(P<0.05)。在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杂交鳢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乌鳢提高了7.90%、9.19%、9.01%。在肌肉物理特性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纤维直径和蒸煮过程肌肉失水率显著性变小(P<0.01),肌原纤维长度显著性增长(P<0.01)。在质构参数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肉弹性、硬度、咀嚼性显著降低(P<0.01),粘聚性显著性增加(P<0.01),恢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杂交鳢蛋白质营养水平和质构参数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与乌鳢接近;杂交鳢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和物理特性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优于乌鳢。  相似文献   

7.
正生鱼是广东人对乌鳢、斑鳢及杂交鳢的统一称呼。在自然界中,生鱼主要有两类,一个是乌鳢,另一个是斑鳢。我国历来就有食用生鱼的习惯,将其视为滋补品。要把1尾乌鳢养到3千克需要3年以上时间,斑鳢养殖则需时更长,而杂交种就能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例如,乌斑杂交鳢集乌鳢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耐寒、耐低氧和斑鳢肉味鲜美等诸多优势于一体,突显了该鱼独具的竞争优势。乌斑杂交鳢由中国水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泥鳅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人工养殖提供依据,对池塘人工养殖的泥鳅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泥鳅含肉率为71.06%;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8.87%、3.42%和1.21%;肌肉中18种常见氨基酸的总含量为80.40%(占肌肉干重),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5.91%,占氨基酸总量的44.6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0.81,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0.07%,占氨基酸总量的37.40%,必需氨基酸指数(WHO/FAO标准为参照)为88.44,蛋氨酸+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9.
长臀鮠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长臀鮠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长臀鮠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臀鮠含肉率为69.92%;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7.89%、5.20%、1.10%;肌肉中17种常见氨基酸(除色氨酸)总含量(占肌肉干重)为79.18%.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3.04%,占氨基酸总量的46.1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0.72.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9.59%,占氨基酸总量的37.37%.必需氨基酸指数(WH0/FAO标准为参照)为86.60.缬氨酸为第1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为第2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大眼鱼师鲈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池塘养殖的大眼鱼师鲈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鱼师鲈含肉率为68.41%;肌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9.80%,脂肪为0.93%,水分为77.04%,灰分为1.0%.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85.61%,8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5%,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3.28%,并与我国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鳜鱼等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从患病斑鳢Channamaculata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FS20100810),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运动,无芽孢,无荚膜,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七叶苷,氧化酶反应、接触酶反应、吲哚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阳性。该菌株对斑鳢的半致死浓度为6.83×10^5cfu/mL。16SrRNA基因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同源性为9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菌必治、先锋噻肟等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等中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耐药。通过对人工感染的斑鳢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鱼的鳃、心肌、肝脏、肾脏、脾脏、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磁珠富集法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方法分离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共获得阳性克隆1 200个,从中挑选466个进行测序,得到400个含有微卫星的序列(占86.6%)。结果表明:完美型微卫星座位325个,占76.11%;非完美型微卫星座位75个,占17.57%;复合型微卫星座位27个,占6.32%。在得到的微卫星序列中,重复单元除CAG/GTC外,还观察到二碱基重复单元。根据侧翼序列设计引物139对,选择合成50对,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结果有27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目的条带,19对引物在黑龙江群体、山东群体乌鳢的DNA样本中表现出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prey density (0.1, 0.3, 1, 3 and 10 prey·mL−1) o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hybrid snakehead (Channa argus × C. maculate) larvae were investigated. The larvae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different body lengths of 0.68 cm, 1.50 cm and 3.20 cm,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of the hybrid snakehead larvae in all three groups increased with prey density increasing from 0.1 to 1 prey·mL−1.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prey density was 1 prey·mL−1. When prey density was higher than 1 prey·mL−1, SGR of larvae in Group I (the larvae of early development stage) decreased, while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hose of Group II and Group III. The survival rates of hybrid snakehead larvae in all three groups were high (91.11%–100%) an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rey densities except in Group I with the highest prey density (10.0 prey·mL−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s. Body size was not sensitive to prey density. The optimum prey density was confirmed at 1 prey·mL−1 in all the treatment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7, 26(3): 367–370 [译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5.
利用转录组技术对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感染的乌鳢(Channa argus)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揭示可能的免疫机制,尤其在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的免疫反应.从乌鳢的头肾提取总RNA,采用lllumina HiSeqTM2500进行测序和de novo转录组分析.乌鳢感染鰤诺卡氏菌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lean reads分别是33556284(93.79%)和34202766(93.52%).利用Trinity软件对unigenes进行注释,从133999条unigenes里,一共106319条unigenes得到注释,占79.34%;NR(NCBI non-redundant protein database)注释54886(40.97%)条unigenes;39795(29.69%)的Swiss-Prot注释;5885(4.39%)条unigenes被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注释到335条通路;5753条(4.29%)被注释到GO(Gene ontology)里.3912条unigenes表达差异,其中1552条表达上调(39.67%)和2360条表达下调(60.33%).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的免疫信号通路分别有28和13条差别表达基因发现有调制,12和3个上调,11和6个下调,5和4个unigenes没有显著的变化.经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乌鳢感染鰤诺卡氏菌后的转录复杂程度高,导致感染个体重诱导表达的基因产品的验证发现,尤其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患内脏白点病的斑鳢Channa maculata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致病菌GC1,对该病菌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均符合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的特性。以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该菌的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长约1 502 bp。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序列与舒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极强的致病力,LD50为104.5CFU/mL。29种药物筛选结果显示:该菌对菌必治、先锋必、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先锋V、萘啶酸、四环素、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等1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G、杆菌肽、苯唑青霉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乌鳢Channa argus烂身病的病因及患病乌鳢的体表组织病理学变化,从广东中山某养殖场患烂身病乌鳢病灶处分离到一株优势菌ZS20200317,通过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16S rRNA及生理生化特性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检测了该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最后采用回归感染试验确认分离菌株为导致乌鳢烂身病的病原菌.结果表明:患病乌鳢烂身处的肌肉组织出现了明显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LB琼脂培养平板培养结果显示,该菌呈边缘光滑有光泽的圆形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菌;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菌株ZS20200317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亲缘关系最近,一致性高达98.5%;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该菌的赖氨酸脱羧酶、甘露醇、覃糖、蔗糖、氧化酶和VP等生理生化反应为阳性;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氯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沙星等20种抗生素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羧苄西林、青霉素G、麦迪霉素、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7种药物具有耐药性;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该菌能引起健康乌鳢死亡.研究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广东中山地区乌鳢烂身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乌鳢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养殖乌鳢内脏结节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内脏结节病的四川眉山地区养殖乌鳢腹水和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致病菌,经形态结构、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RNA基因和特异性序列的PCR检测进行菌株的鉴定,并进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具有与诺卡氏菌Nocardia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较高,与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诺卡氏菌的特异性引物N5F1/N5R1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为诺卡氏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磺胺异噁唑和利福平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不同碳氮比对杂交鳢稚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养殖水体中不同碳氮比对杂交鳢稚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方法】在水体零交换条件下,以杂交鳢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葡萄糖,研究不同C/N对杂交鳢池生物絮团的形成与营养成分、养殖水质以及杂交鳢的生长性能与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从而筛选出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C/N.在室内塑料桶中分4组,对照组投基础饲料(C/N=7.6∶1);试验组分3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葡萄糖,控制C/N分别为10∶1、15∶1和20∶1.【结果】15d后15∶1组和20∶1组的生物絮团已经形成,碳氮比越高,其所形成的生物絮团的粗蛋白含量越低;当C/N≥10时,可形成较多的生物絮团,并有效的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当C/N超过15时,对杂交鳢稚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在杂交鳢稚鱼养殖水体中维持碳氮比为10∶1~15∶1,可达到水质调控目的,维持生物絮团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研究结果为生物絮团技术在肉食性鱼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放养密度对乌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投喂组乌鳢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冰鲜鱼投喂组(P0.05),放养密度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饵料类型与放养密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类型、放养密度对乌鳢肌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乌鳢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投喂冰鲜鱼的乌鳢,且以低密度养殖时最佳;脂肪酸分析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投喂冰鲜鱼(P0.05),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投喂冰鲜鱼组(P0.05);投喂冰鲜鱼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养殖乌鳢生长性能,改善生物学性状,降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对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种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配制饲料时可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以提升养殖乌鳢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