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肉鸡血浆VLDL双向选择对腹脂和体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以经过血浆VLDL深度双向选择组建的高、低脂系AA肉鸡为试验材料,分析4世代和5世代肉仔鸡体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腹脂重和腹脂率在两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体重在两系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通过对血浆VLDL深度的直接选择可以改变肉鸡的肥度性状,而不影响肉仔鸡的体重。  相似文献   

2.
过去几十年的家禽育种实践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饲料的转化率及家禽抗病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这种高强度的选择带来肉质与风味下降以及成活率降低等负面影响,育种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系第7世代肉仔鸡为试验材料,对成活率和体脂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腹脂重和腹脂率在两系之间的差异已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成活率在两系间的差异也已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低脂系肉鸡的选育奠定基础,并为高、低脂系肉鸡的进一步选育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差异。以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低脂系第20世代肉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肉品质检测方法,测定肌肉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组织学特性以及风味物质,并比较这些性状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物理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胸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_(24 h)、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腿肌的pH_(24 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而腿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_(45 min)和失水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2)化学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3)组织学特性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腿肌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4)风味物质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甜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总体而言,高、低脂系肉鸡肌肉的理化性状、组织学特性和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说明长期对腹脂性状的双向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鸡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尚秀国  朱晓萍  李辉 《中国家禽》2004,26(12):12-14
以雅发褐壳蛋鸡为素材,在零世代和一世代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应用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对体腹脂性状继续进行双向选择,比较了高低脂系间体组成的差异,并研究了中后期血浆VLDL浓度与上述性状的相关程度,进一步探讨了血浆VLDL浓度的选择效应。结果表明:二世代母鸡中后期高脂系体重较高(P<0.05),血浆VLDL浓度与体重呈极显著的表型相关(P<0.01)和中等程度的正遗传相关。62周龄高脂系的腹脂率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说明运用血浆VLDL浓度经过二个世代的双向选择,使产蛋鸡中后期体重降低,且对腹脂沉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腹脂率(腹脂率=腹脂重/活重×100%)为标准选择两尾个体,分为高脂组(H)和低脂组(L),每组各6只,利用qRT-PCR的方法分析了与腹脂沉积相关的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LPIN1、ABHD5、ADORA1、ACBD5在肉鸡腹脂中高脂组的表达量低于低脂组,而DHCR24、SQLE在肉鸡腹脂中高脂组的表达量高于低脂组,且均差异显著,结果提示这些基因可能是影响肉鸡腹脂沉积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BMP7基因多态性与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鸡BMP7基因多态性对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影响,选用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第6、8、10世代)、AA肉鸡随机群体为试验材料,分析了BMP7基因多态性与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结果发现在BMP7基因编码区第567 bp处存在1个C→T的变异位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异位点在第8世代高脂系群体中对跖骨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第10世代高脂系群体中对腺胃重、腺胃比率、胸宽、大胸肌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股骨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BMP7基因可能是影响肉鸡骨骼性状的重要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一世代和二世代高、低脂系肉鸡为素材,测定了42,45和49日龄肉鸡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浓度和体重,并于二世代时屠宰72只49日龄肉鸡(公、母各半),测定其肥度性状。结果:血浆VLDL浓度和肥度性状变异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4%~60%和21%~27%;血浆VLDL浓度为中等遗传力,因此对血浆VLDL浓度选择宜采用家系和个体选择结合的方法;血浆VLDL浓度和腹脂重(率)呈显著正表型相关,其遗传相关为中等至较高水平;血浆VLDL浓度与体重表型相关很弱,而遗传相关为中等,公、母鸡腹脂重与体重呈显著正表型相关。腹脂率与体重表型相关均不显著。表明对血浆VLDL浓度低向选择,在降低腹脂的同时,体重也将下降。为防止体重的下降,应对血浆VLDL浓度和体重同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北京中农榜样蛋鸡育种有限公司531只2个矮小型纯系(记为A系和B系)为实验素材,其中A系254只、B系277只,在85周龄时屠宰母鸡测定体重、肝脏重、腹脂重、卵巢重、卵泡数、全净膛重等指标,并计算屠宰性状指标的遗传参数,分析腹脂率与其他性状的关联性,统计不同腹脂沉积组后期产蛋性能及其后代2~21周龄体重的差异。结果表明:体重、腹脂重、腹脂率属于中等偏下遗传力,全净膛率和发育卵泡数遗传力较低;腹脂率与发育卵泡数、卵巢重均呈遗传负相关,与体重、肝脏重、全净膛率呈遗传正相关。A系母鸡高腹脂组腹脂率与发育卵泡数呈表型负相关(P=0.855),B系母鸡高腹脂组腹脂率与卵巢重呈表型负相关(P=0.697);高腹脂沉积会导致产蛋后期产蛋数下降,腹脂沉积可影响其后代早期平均体重(P0.05)。综上,适当控制母鸡腹脂沉积有利于维持后期的产蛋性能,掌握矮小型纯系蛋鸡屠体性状遗传参数,为通过选育手段改善商品代蛋鸡腹脂沉积和后期产蛋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肉鸡养殖业中,脂肪沉积过多已成为很严重的问题。RB1基因作为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调控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本研究以RB1基因为影响鸡脂肪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在鸡全基因组SNP芯片上筛选到RB1基因上的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比较RB1基因上4个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高、低脂系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其中3个SNP位点(Gga_rs13552715、GGalu GA054680和GGalu GA054691)的等位基因频率在肉鸡高、低脂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SNP多态性与鸡腹脂重和腹脂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GGalu GA054691位点多态性与腹脂重显著相关(P0.05),Gga_rs13552715和GGalu GA054667位点多态性与腹脂重有一定程度的相关(P0.2);GGalu GA054691和Gga_rs13552715位点多态性与腹脂率显著相关(P0.05),GGalu GA054667位点多态性与腹脂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P0.2)。上述结果说明RB1基因确实是影响鸡腹脂沉积的重要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RB1基因影响鸡腹脂性状的遗传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肉鸡血浆VLDL浓度与肥度性状和体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世代和二世代高、低脂系肉鸡为素材,测定了42,45和49日龄肉鸡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和体重,并于二世代时暑宰7只49日龄肉鸡(公、母各半)、测定其肥度性状。结果:血浆VLDL浓度和肥度性状变异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4%~60%和21%~27%;血浆VLDL浓度为中等遗传力,因此对血浆VLDL浓度选择宜采用家系和个体选择结合的方法;血浆VLDL浓度和腹脂重(率)呈显著正表型相关,其遗  相似文献   

11.
以父母代肉种鸡为材料,以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质量浓度为选择指标建立肉鸡高脂系和低脂系,个体测定一世代高、低脂系母鸡产蛋性能、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二世代6周龄体质量,观察血浆VLDL质量浓度选择效应。结果显示,一世代低脂系比高脂系早开产6.7d,低脂系40周龄和54周龄产蛋量显著高于高脂系零世代,一世代低脂系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均优于高脂系;二世代高、低脂系6周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对血浆VLDL质量浓度的低向选择使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产生了有益的间接反应,但对早期体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孟和  李志辉  于赫  王宇祥  李辉 《中国家禽》2001,23(14):11-13
本试验以血浆VLDL浓度双向选择的三世代高、低脂系肉鸡作为父系,以商用艾维茵父母代肉鸡为母系,分别组建高脂系×艾维茵(FAV)、低脂系×艾维茵(LAV)两个杂交组合试验群体,于49日龄抽样测定了试验群体的体重、屠体肥度性状和VLDL值,并与艾维茵×艾维茵(AVAV)、高、低脂纯繁系(FF和LL)进行了比较,结果各试验群体肥度性状由高到底的排列顺序为FF>FAV>AVAV>LAV>LL,反映了经过双向选择后建立的高低脂系的肥度性状在遗传基础上已经分离并能将之稳定遗传,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双向选择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肉鸡腹脂沉积过多有许多负面影响,选育节粮型低脂肉鸡配套系是我国也是世界范围内肉鸡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利用表型直接选择、利用血液生化标记进行间接选择,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等方面对低脂肉鸡的选育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实验选取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系(NEAUHLF)第18世代的4周至7周龄肉鸡为实验材料,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鸡腹部脂肪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量;采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分析鸡腹部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低脂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DNMT1和DNMT3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高脂鸡(P0.05);除5周龄鸡之外,低脂鸡脂肪组织中DNMT3B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高脂鸡(P0.05)。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发现,低脂鸡腹部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总体水平高于高脂鸡(P0.05)。结果提示,DNA甲基化调控鸡脂肪组织生长发育,DNA甲基化差异可能是高、低脂鸡腹脂性状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父线代肉种鸡为材料,用比浊法测定血浆VLDL浓度,分别以16周龄,6周龄血浆VLDL浓度为选择指标建立零世代,一世代肉鸡高脂系和低脂系地肉鸡体重和血浆VLDL浓度的选择反应。结果:1.零世代,一世代肉鸡血浆VLDL浓度变异很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3.6%-74.6%和38.7%-79.9%,二个世代选择后,血浆VLDL浓度变异系数在高,低脂质中分别为37%-52%和31%-46%,表明对血浆VLD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对选育的屠宰型肉鸡专门化品系(A系和B系)早期(35日龄)大小鸡冠进行选择,比较饲养至性成熟(150日龄)时鸡冠大小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35和150日龄时A系鸡冠面积、鸡冠周长和鸡冠色度级别均显著高于B系(P0.05)。35日龄A、B系大鸡冠的鸡冠面积、鸡冠周长和鸡冠色度级别均大于小鸡冠(P0.05),而至性成熟(150日龄)时大小鸡冠间鸡冠大小、体重、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150日龄A系的活体重、屠体重、心脏重、肝脏重、单侧胸肌重、单侧腿肌重、单侧翅重、腹脂重、睾丸重、腺胃重、肌胃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均大于B系,但A系与B系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A、B大小冠公鸡屠宰性能较好,屠宰率均超过90%,全净膛率均超过71%,半净膛率在77%~84%之间。A、B专门化品系公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旨在准确获得肉鸡腹脂双向选择系脂肪组织中的RNA编辑位点信息,进而为脂肪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十九世代肉鸡为试验材料,使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基因组测序数据识别肉鸡腹部脂肪组织RNA编辑位点。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设定严格的数据过滤与筛选策略,构建RNA编辑位点候选集。结果表明,在候选集中,通过对RNA编辑位点的分类和注释,在低脂系肉鸡脂肪组织中发掘转换型RNA编辑位点28个,颠换型RNA编辑位点101个,插入缺失型RNA编辑位点71个;在高脂系肉鸡脂肪组织中,发掘转换型RNA编辑位点30个,颠换型RNA编辑位点84个,插入缺失型RNA编辑位点77个。绝大多数RNA编辑位点落在内含子、基因间区域及基因上游区域(内含子区41.91%,基因间区域33.08%,基因下游20.59%,基因上游2.94%和外显子区1.47%)。试验验证了4个候选RNA编辑位点,其中3个位点落在与脂肪形成有重要关系的ATP1B3、SLC6A6和FLNB基因区域。本研究鉴定和验证了存在于肉鸡脂肪组织中的RNA编辑位点,为进一步研究RNA编辑影响脂肪组织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肉鸡屠宰性状的活体选育,试验以峪口禽业肉鸡WOD168配合力测定鸡群为研究对象,在鸡群42日龄时对随机抽取的90只鸡进行体尺和屠宰性状指标的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配套系体尺和屠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配套系公母间的胫长、胫围、龙骨长、体斜长、胸肌率、腿肌率、腿比率、腹脂率均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方面,体尺指标中的胫长、胫围与体斜长、龙骨长、活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胫长、胫围分别与腿比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腹脂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中,第1~5主成分主要特征向量分别为腹脂率(0.332)、体尺(胫长0.488、胫围0.499)、腿比率(0.529)、翅膀率(0.413)和胸角度(0.612)。说明这些指标在屠宰性状的评价中相对比较重要,可以实现对肉鸡屠宰性状的活体选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优质黄羽小型肉鸡凉亭鸡的选育目标、方法、过程及选育结果。在选育中,重点选择4个性状:产蛋量、生长速度、体脂含量、毛色和体型等,采用二系杂交配套,选育方法运用表型选择法、闭锁群家系选育法及独立淘汰选择法等多种方法。经过4个世代的系统选育,凉亭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及要求,产蛋量明显提高,3世代入舍母鸡66周龄产蛋量比0世代提高30枚;生长速度加快,100日龄体重3世代比0世代公鸡提高57g,母鸡提高28g;体脂含量适中,母鸡腹脂率1.45%,皮下及肌间脂肪含量适中,肉质细嫩;毛色统一,体型一致,3世代以公鸡深黄色、母鸡浅黄色为主,达到了92%以上。  相似文献   

20.
肉鸡腹脂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成年肉鸡组建家系,得到222个有血缘关系的后代。70日龄肉鸡公母间腹脂重或腹脂相对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腹脂相对重与宰前活重的表型相关相对较小,与屠体重呈负的遗传相关(r_A=-0.14)。所以,以腹脂相对重做为肉鸡的肥度指标较合理。腹脂重或腹脂相对重高度遗传(h~2=0.48和0.52),且变异大(C.V.>30%)。腹脂重或腹脂相对重与屠体重呈较弱的负遗传相关。所以,对腹脂性状进行选择不会影响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