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崔嵘(邗江县畜牧兽医站225002)蒋正发(邗江县杨庙乡兽医站)组织滴虫病也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肉足鞭毛门,动鞭纲,毛滴虫目,单毛滴虫科组织滴虫属的原虫——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家禽急性寄生虫病。我县鸡发生该病较多,但孔雀组...  相似文献   

2.
昆山市巴城镇,饲养孔雀专业户薛某,由于办场初期没有经验,曾一度发生自孵自养小孔雀组织滴虫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后经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发生,至目前已有4年不发病。现就该场孔雀组织滴虫病如何控制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组织滴虫病是以禽类盲肠和肝脏形成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原虫性传染病。该病在家禽发病较普遍,但有关稀有珍禽孔雀感染组织滴虫后的病理变化研究报道较少。作者通过发病孔雀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组织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确诊为组织滴虫病,并从病理学方面描述了孔雀组织滴虫病的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以肝脏坏死、盲肠溃疡,出血为特征。近些年来,各地动物园、养殖场均不断发生该病。孔雀组织滴虫病已成为孔雀饲养的主要预防病之一。一、发病原因组织滴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虫体多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孔雀食入即可感染。但更多见的形式是组织滴虫被寄生于孔雀盲肠内的异刺线虫吞食,在其体内循环。最终带滴虫的线虫随粪便排出体外。孔雀吃了这种带组织滴虫的线虫卵或吃了带滴虫的线虫卵的蚯蚓,线虫的卵壳被消化,线虫幼虫和组织滴出共同移行至盲肠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蓝孔雀组织滴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我们采用病理组织学和寄生虫学手段对自然发病的病死孔雀的病变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的蓝孔雀对组织滴虫病较易感;饲料营养不全和多变可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蓝孔雀组织滴虫病的主要病变为出血性坏死性盲肠炎,局灶性坏死性肝炎,同时心肌纤维和肾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所引起的原虫性寄生虫病。本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比较广泛,受侵害的主要是火鸡、鸡、孔雀、锦鸡、鹧鸪等禽类。组织滴虫侵入动物体内后,在某些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主要对肝脏和盲肠起破坏作用,引致组织出血、坏死、炎症反应、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故又名盲肠肝炎;又因疾病晚期血液循环障碍,头冠出现蓝紫色至黑色,又称黑头病。鹌鹑发生组织滴虫病相对较少,但近几年来我县不少鹌鹑养殖户发现此病。由于很多养殖户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常常导致误诊误治。本文将鹌鹑组织滴虫病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作一概述,以期引起养殖户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组织滴虫病不仅侵害家禽,也普遍侵害野生禽类,动物园不仅有孔雀、火鸡、雉鸡等此类病的报告,在我们新乡市人民公园火鸡、孔雀死亡22只中,因该病死亡就有15  相似文献   

8.
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与肝脏而引起的原虫病。该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血液循环障碍使病禽头部呈黑紫色,又称黑头病。此病除在火鸡、鸡类感染外,动物园许多雉类如孔雀、红腹和白  相似文献   

9.
蓝孔雀爆发组织滴虫病的诊疗我场从广州引进的一批蓝孔雀发生组织滴虫病,发病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两翅下垂,拉白泡水样稀粪。病后期,孔雀站立不稳,不愿走动;其中有1只雌孔雀,食欲废绝,卧地不起,拉白色带血稀粪,于发病后第二天死亡。剖检见肝脏肿大,表面...  相似文献   

10.
<正>鸡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性肝炎或黑头病,根据该病流行情况及病理表现,采用中西药结合防治效果较好。1发病情况2010年8月法库县十间房镇后魏村孔雀养殖基地饲养的230只孔雀。实行地面养殖,并且按计划免疫接种。为了控制细菌病在饲料中加入了环丙沙星,多维电解。2临床症状发病孔雀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欲增加、闭目呆立、  相似文献   

11.
家禽黑头病又称组织滴虫病,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称传染性肝炎或黑头病。组织滴虫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  相似文献   

12.
兰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制李大心尉雅范靳兆江张恩珠(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61005)(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饲养的孔雀感染了组织滴虫病,近几年内共发病12只,死亡5只。1症状病孔雀极度衰弱,两眼无神,卧地不能站起,触诊见腹壁...  相似文献   

13.
组织滴虫病是鸡和火鸡的原虫病,也发生于野山鸡、孔雀和鹌鹑等鸟类。本病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称传染性肝炎或黑头病。1病原组织滴虫病的病原是组织滴虫,是很小的原虫,  相似文献   

14.
绿孔雀即中国孔雀,又称爪畦孔雀或真孔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产于我国西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濒危种。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引起的疾病,该病以侵害火鸡为主,其他家禽易感性不高。孔雀、珍珠鸡、鹤鹑等也时有本病的发生。贵州市某绿孔雀养殖场发生组织滴虫病,  相似文献   

15.
正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或者传染性盲肠炎,是动鞭毛亚纲单鞭毛科组织滴虫属中的火鸡组织滴虫以鸡异刺线虫为传播媒介,引起火鸡等禽类发病的一种急性原虫寄生虫病。鸡是组织滴虫病最易感动物,雉鸡、鸽子、鹧鸪、鹌鹑、孔雀等禽类也会被感染。该病的流行和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春季和夏季。组织滴虫感染宿主后可引起盲肠一系列病变和炎症,  相似文献   

16.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多种禽类盲肠和肝脏寄生虫性机能紊乱的疾病。该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亦称为传染性盲肠肝炎或黑头病。雏火鸡和雏鸡易感,野鸡、孔雀、珍珠鸡及鹌鹑等有时也可感染。火鸡和鸡对该病的易感性随日龄而变化,3~12周龄火鸡和4~6周龄鸡最为易感,死亡率也最高,成年鸡多为带虫者。近年来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对肉种鸡和蛋鸡的危害大,除导致死亡和淘汰率高外,还长期影响鸡的产蛋性能。现将一起雏鸡暴发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或盲肠肝炎,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性疾病。该病由Smith于1895年首次描述。2010年6月份,锦州某动物园饲养的孔雀发病,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以盲肠发炎和肝脏表面产生坏死溃疡灶为特征的一种原虫病,多发生于4~6周龄散养、有运动场的鸡群,发病末期,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头部皮肤瘀血呈蓝紫色,故又称鸡盲肠肝炎或黑头病。其他禽类有时也可感染。据报道该病也可感染野雉、孔雀、鹌鹑、鹧鸪等禽类。  相似文献   

19.
组织滴虫病又叫传染性盲肠肝炎、黑头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所引起的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原虫病。孔雀组织滴虫病多发于3周龄至2月龄之间,耐过后生长缓慢,产蛋下降。禽异次线虫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兰孔雀的饲养越来越普遍,不仅动物园大量饲养用来观赏,各地有许多养殖场也饲养繁殖兰孔雀,供观赏和食用,因此兰孔雀也逐步向经济禽发展。其最容易发生的疾病是组织滴虫病,尤以幼龄孔雀最为敏感。一组织滴虫病的感染途径分析根据组织滴虫的生活史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