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去壳种子,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用N6+1mg/L2,4-D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继代。疣粒颗生稻愈伤组织生长很快,每周至少继代培养1代,有时甚至要继代2次。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1年后分化能力仍然很强;普通野生稻愈伤组织继代8个月后分化能力开始下降,至10个月后分化能力完全丧失。在所用的11种培养基中,N6+1mg/L 6-BA 0.5mg/L NAA诱导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再生绿苗效果最好,诱导率为70%。1994年采集到的普通野生稻的种子,在本实验中(1997年)被用来诱导愈伤组织,其再生绿苗率平均仅为4%,比1995年用该种子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率(平均23%)低,这可能与所用的诱导愈伤组织的种子保存时间(3年)太长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群体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玉林市野生稻保护区的野生稻是栽培稻的始祖,蕴藏着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等基因,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4年正式建成保护区,对粮食安全的保护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保护区已出现生态现状不良、野生稻数量锐减等问题,经过深入分析,结合当前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提出了实施封闭生态保护、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制订生态补偿激励政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属地共管模式、依法按规治理等六项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东农业科学》2007,(9):119-119
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被专家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优良基因。世界上目前共有20种野生稻种,其中中国有3种,即药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中国野生稻在云南分布最广,生态类型多。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通过对云南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与收集研究,摸清了云南野生稻资源自然分布的“家底”。  相似文献   

5.
6.
7.
刘凤麟  赵侯明  李刚  吴绮  覃瑞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04-10906
[目的]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稻属2种CCDD基因组型的野生稻宽叶野生稻和高杆野生稻基因组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总DNA为探针,分别对高杆野生稻和宽叶野生稻中期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住杂交。[结果]杂交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洗脱严谨度下,可以把CCDD染色体组中的C、D基因组染色体分开,并且发现高杆野生稻的CCDD基因组中的某些属于CC基因组的染色体与宽叶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中的CC基因组染色体存在较大差异,宽叶野生稻的基因组更加原始。[结论]对稻属中有相同基因组型的种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深入阐明植物基因组进化和物种进化及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9.
元江普野(普通野生稻)栖生地远离栽培稻,生活周期属多年生野生稻,套袋自交后代不分离,酯酶同工酶EST-X位点分析显示为纯合型普野。多数形态特征分析属典型普野,未见明显的灿粳分化。同工酶分析结果则不同。酯酶上偏灿,过氧化氢酶上则偏粳。两种同工酶上表现不一致似乎表明,元江普野具有灿粳分化的可能性。元江普野在酯酶上接近南亚与东南亚普野,其过氧化氢酶又类似中国其他各省的普野,使它在追溯中国栽培稻的原与演化  相似文献   

10.
11.
IRRI野生稻种质资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RI野生稻种质资源应用研究福建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杨仁崔一、野生稻研究的内容和方法60年代末,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从野生稻中筛选到抗草状矮缩病毒病的唯一抗源———尼瓦拉野生稻(O.nivara),并通过杂交、回交,把抗性基因导入栽培稻。...  相似文献   

12.
13.
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种子休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材料与方法1.1植物材料和染色体制片药用野生稻稻株1589由广东省国家野生稻圃提供,宽叶野生稻IRW6和高杆野生稻IRW41由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提供,试验材料情况见表1。染色体制片分别参照Yan等和Ren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野生稻资源蛋白质含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整粒稻米,共鉴定了19个野生稻种2028份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探明了野生稻种间的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发现蛋白质含量在155以上的野生稻种共233份,占11.5%,其中普通野生稻99份,占其总数的5.7%,药用野生稻87份,占其总数的83.7%,国外野生稻47份,占其总数的27.3%,可供水稻品质育种工作者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生物技术在野生稻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