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SDS-PAGE方法对我国18个苜蓿地方品种和北美9个苜蓿基本种质来源的代表品种各20粒单粒种子贮藏蛋白及14个豆科牧草种(品种)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分析,根据电泳分析结果计算品种间的欧氏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14份豆科牧草种(品种)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种内种子贮藏蛋白谱差异较小,同属不同种间的差异明显,而属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种间,在聚类分析中,以3.61的遗传距离划分时,14份材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苜蓿地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Ⅱ RAPD标记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18个苜蓿地方品种和北美9个苜蓿基本种质来源的代表品种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了品种间的欧氏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8个苜蓿地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56,以1.5的遗传距离进行划分可将我国18个苜蓿地方品种分为7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苜蓿地方品种种子贮藏蛋白标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拥军  苏加楷 《草地学报》1998,6(3):197-206
利用SDS-PAGE方法对中国18个地方苜蓿品种和北美9个苜蓿基本种质来源的代表品种,各选20粒种子进行贮藏蛋白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具明显的多态性,但采用混合样分析则掩盖了品种内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苜蓿切叶蜂繁育及对苜蓿种子产量影响情况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苜蓿(Medicago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一般的授粉昆虫,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苜蓿的花器,很难起到传粉作用,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在本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切叶蜂(Megachi...  相似文献   

5.
接种鉴定了由9种植物分离得到的12个大丽轮枝孢(VerticiliumdahliaeKleb.)菌株对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和苜蓿(Medicagosativa,M.falcata,M.media)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绿豆、西瓜、茄子、棉花、向日葵、番茄、马铃薯、萝卜和沙打旺分离菌株都能正常侵染沙打旺,引起典型表观症状和维管束变色。绿豆和西瓜分离菌株侵染苜蓿后能引起轻微的表观症状,其他菌株侵染后仅引起维管束轻度变色,但由变色部分可分离出大丽轮枝孢,这表明苜蓿可以无症带菌。  相似文献   

6.
苜蓿 (Medicago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 ,在种子生产中 ,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 ,一般的授粉昆虫 ,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苜蓿的花器 ,很难起到传粉作用 ,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在本世纪 70年代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abricius)可以为苜蓿授粉并使苜蓿种子产量大幅度增加 ,现已应用于生产中 ,成为苜蓿种子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应用苜蓿切叶蜂对苜蓿授粉制种在种子生产中还是一项空白。中国农业大学 1 989年首先从加拿大引进苜…  相似文献   

7.
抗膨胀病苜蓿的育种研究现状塔里木农垦大学畜牧系(843300)马春晖苜蓿(Medicagosativa)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北可达北纬69°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到南纬55°的阿根廷和智利。全世界栽培面积约为3302万公顷,其中美国13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方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地方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研究陈宝书,马宗仁,梁慧敏,袁庆华,丁升(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730070)紫苜蓿(Medicagosatival)是甘肃省种植历史悠久、栽培面积最大、分布地域最广和饲用价值最高的优良饲草,也是重要的绿肥和水土保持植物。全省...  相似文献   

9.
中国紫花苜蓿国家审定品种的等位基因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卢欣石 《中国草地》1997,(1):1-4,18
通过过氧化物酶、荧光脂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电泳分析,测定了中国23个国家审定的紫花苜蓿品种和9个美国国家标准秋眠性对照品种五个基因座位9个共显性等位基因的类型特征、等位基因频率、遗传距离及其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杂合度,提出了中国苜蓿品种遗传背景狭窄和具有广泛适应性与发育多样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种子蛋白标记技术,利用Statistic统计软件,对紫花苜蓿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天水苜蓿与陇东苜蓿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42;和田大叶苜蓿与敖汉苜蓿之间遗传距离最大,达到1.10;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一些与地理分布不太相符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种植地区间曾有过引种,导致品种间发生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部(北疆)几种苜蓿属植物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7份国内外紫花苜蓿栽培品种为对照,对新疆北部地区28份四倍体苜蓿属植物即紫花苜蓿(Medicage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多变苜蓿(M.varia)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种群为外繁育类型,其总遗传变异的90%以上来源于各群内部,但由于地理或生殖隔离等因素导致个体别群表现出内繁育衰退现象,因此,应加强对这些种群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12.
肇东苜蓿结实数量性状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东苜蓿结实数量性状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张春华,汤胜民,李新贵,金鸣勤(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双城·150111)肇东苜蓿是紫花苜蓿(MadicagosativaL.)的一个抗寒品种,是适应于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种植的地方优良牧草.紫花苜蓿是优质的蛋白质及...  相似文献   

13.
董平 《蜜蜂杂志》1996,(5):25-26
紫花苜蓿蜜源的流蜜特点及场地选择宁夏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756000)董平紫花苜蓿,又叫苜蓿,学名MedicagosativaL.。紫花苜蓿是畜牧业的上等饲料,也是优良的绿肥作物。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等广大地区,在黄土高原生长尤为适宜。紫花苜...  相似文献   

14.
苜蓿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RAPD标记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李拥军  苏加楷 《草地学报》1998,6(2):105-114
利用RAPD技术对中国18个苜蓿品种和北美9个苜蓿基本种质来源的代表品种各取10个单株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如采用混合样分析则掩盖了品种内的多态性,而品种间的多态性则明显降低。7条引物共检测了52个位点,其中50个位点是多态的。品种间差异是由该50个多态位点出现带谱的频率不同而体现的。  相似文献   

15.
江西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及酶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和淀粉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14个江西地方猪种的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后白蛋白(Po)、淀粉酶(Am)、血液结合素(Hpx)和铜蓝蛋白(Cp)的多态性,统计和计算了基因频率、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地方猪种在Tf、Pa、Po、Am、Hpx位点存在高度的多态性,各品种间的标准遗传距离从0.0055~0.2251不等,显示江西地方猪种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社民  常洪 《家畜生态》1995,16(3):11-14
通过对57只西农萨能奶山羊9个血液蛋白位点遗传变异分析表明:西农萨能奶山羊在Hb、Tf、Acp及Cat四个血液蛋白位点上具有明显的种群特异性,与原种群瑞士萨能奶山羊的遗传分化系数达15.57%,与国内外11个山羊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在我国山羊品种中是一个遗传资源极为丰富的代表品种之一,属重点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龙牧801号”与“龙牧803号”苜蓿新品种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牧801号”与“龙牧803”苜蓉新品种,是1976-1992年期间,用黑龙江省西部羊草草甸草原上的野生扁蓿豆(MelissitusvuthenicusC.Vchang)与黑龙江省方良种肇东苜蓿(MedicagoSativazhaodong)利用辐射人工诱变方法,对亲本二倍体扁蓿豆与四倍体紫花芷进行辐射处理,动摇了亲本遗传性,提高了新合性,攻克了远缘杂交关,杂成功。采用集团选择法选育,历经了16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苜蓿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郭江波  赵来喜 《中国草地》2004,26(1):9-13,27
以苜蓿的种子贮藏蛋白的多态性为研究指标,对中国14个审定登记的苜蓿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蛋白单体的分子量介于21.2~85.1kD之间,蛋白单体电泳图谱多态性品种间无显著的特异性;在参试的14个育成品种中。品种内基因多样性平均值(Hs)为0.3136,总基因多样度(Hτ)为0.3741.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62;以λ=3.700为标准划分。14个育成品种划分为六个组群。各组群划分结果主要与参试品种的亲本来源有关,而与其种植地、育种地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1  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v.Gannong NO 1)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是从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杂交后代中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经多次抗寒筛选选育而成的苜蓿新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抗寒、越冬性好,使苜蓿向更寒冷的地区推进,对解决寒冷牧区豆科牧草缺乏、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畜群春乏死亡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品种在甘南、肃南、青海等地的多点试验证明,其越冬率显著超过了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抗寒苜蓿品种。该品种1990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2年获甘肃…  相似文献   

20.
人工草地是解决草地畜牧业冬春季节草畜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3年(1993~1995年)牧草引种栽培试验,对优选出的4种牧草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Uicicaefoliacv,Gansu)、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cvGannongNo.1)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牧草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逐年增高,第3年产草量达到30000kg/hm2,是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