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敌百虫对国光、金冠苹果疏果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光盛花后10d 喷布1125mg·1~(-1)敌百虫或加20mg·1~(-1)NAA;金冠盛花后12d 喷布900mg·1~(-1)敌百虫或加10mg·1~(-1)NAA,疏除幼果效应显著.果实单果重、翌年花量增加;果实品质、经济效益提高;大小年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板栗空苞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空苞,经研究探明系缺硼所致,当土壤速效硼含量低于0.4mg·1~(-1)时出现空苞,低于0.06mg·1~(-1)时将完全失收。花期喷硼,当年可矫治缺硼,但不能提高土壤速效硼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有利于栗树吸硼。保持土壤高速效磷(40—100mg·1~(-1))、中速效硼(0.3—0.6mg·1~(-1)),有利于板栗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3.
采前一个月,对早熟品种辽伏苹果喷布50%甲基对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其果皮及果肉中甲基对硫磷的残留分析表明,喷后第12天及第4天,果皮及果肉中甲基对硫磷的残留浓度分别降至0.149、0.147mg·l~(-1)。采用灰色系统(GM)分析,果皮中农药降解速率受自身残留浓度影响最大,而果肉中受果实膨大增长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对嫁接在"八棱海棠"上的"鲁加"系列(1~6号)苹果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总酚、类黄酮和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盛花期后50d至果实成熟,"鲁加"苹果的果皮和果肉内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多在盛花后50~70d下降幅度较大;果肉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多在盛花后50~90d下降幅度较大。其中,"鲁加1号"苹果果皮和果肉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平缓;在盛花期后50~70d,果皮花青苷呈下降趋势;在盛花期后70d至果实成熟呈上升趋势,"鲁加1号"和"鲁加4号"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结合QuEChERS前处理技术,测定了多种条件下水胺硫磷、甲氰菊酯、克百威等3种高检出农药在椪柑果实基质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农药种类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其次是贮藏温度,再次是农药初始浓度和基质种类。3种农药的降解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克百威、甲氰菊酯和水胺硫磷。与室温贮藏相比,冷冻(-20℃)贮藏可以明显减小农药降解速率。水胺硫磷、甲氰菊酯在低浓度下的降解速率比高浓度大。甲氰菊酯和克百威在果肉基质中降解速率比全果和果皮中大。室温下水胺硫磷的稳定期为7d,甲氰菊酯为1d,克百威小于1d。为了防止农药降解,样品采集后应尽快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江西赣州地区脐橙中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地理分布特征,2014年11月在江西赣州18个区县的110个乡镇共采集788份脐橙鲜果样品,采用QuEChERS技术结合GC/MS-MS和HPLC-MS/MS测定样品果肉中166种农药残留,并随机抽取25份样品对比分析果肉和果皮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1)样品果肉中共检出18种农药,其中,啶虫脒、多菌灵、咪鲜胺、杀扑磷、甲基硫菌灵、氧乐果等检出率较高;(2)寻乌、龙南、赣县和石城的样品中农药检出率很高,阳性样品达到60%以上,兴国和上犹的检出率很低;(3)果肉和果皮的农药残留状况存在差异;(4)赣州脐橙整体比较安全,仅有7份样品的果肉出现农药(氧乐果)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GB 2763—2014)的限量要求,占检测样品总数的0.89%。  相似文献   

7.
单性结实与自花结实柑橘果实发育中钙钾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单性结实的‘国庆1 号’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华农本地早’橘从开花前子房发育至果实成熟采收期整个子房或幼果及果实的不同部位(果皮和果肉) 的钙与钾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 ‘国庆1 号’花前及花期子房钙含量较高, 花后趋降; 而其钾含量在花前及花期相对较低, 花后上升;2) ‘华农本地早’花前子房钙含量相对较低, 花后有一上升过程; 而对应钾在花前及花期就已很高, 花后下降; 3) 两品种果肉的钙含量自花后65 d 后均呈下降趋势, 而‘国庆1 号’果皮的钙含量在花后80 d 有一显著上升, 对应的‘华农本地早’在花后125 d 才急剧增加, 之后直至果实成熟二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4) 两品种果皮、果肉的钾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类似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李果实采后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大石早生’和‘紫琥珀’两个李品种果实采后色素形成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个李品种采后果面颜色变化与温度密切有关。果实处于0℃下, 花色素苷含量增加缓慢,20℃下增加迅速。大石早生果皮中花青苷- 3 - 葡萄糖苷含量在采后10 d中一直呈增加趋势, 花青苷- 3 -芸香糖苷含量在前6 d增加迅速, 8 d达高峰, 而后下降。紫琥珀果皮中以花青苷- 3 - 葡萄糖苷为主, 在20℃条件下4~8 d为迅速增加期, 8 d后略下降, 而花青苷- 3 - 芸香糖苷含量低且变幅小。在0℃时, 果肉中糖、酸及pH值变化不大; 而20℃下果肉中酸含量明显下降, pH值上升, 总糖含量明显下降。这些变化与花青苷合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早熟辽伏苹果中甲基对硫磷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前一个月,对早熟品种辽伏苹果喷布50%,甲基对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其果皮及果肉中甲基对硫磷的残留分析表明,喷后第12天及第4天,果皮及果肉中甲基对硫的残留浓度分别降至0.149、0.147mg.l^-1,采用灰色系统(GM)分析,果皮中农药降解速率受自身残留浓度影响最大,而果肉中受果实膨大增长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以‘早钟6号'(黄肉)和‘白玉'(白肉)两类批把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果实果皮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并对15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随着果实发育成熟,β-胡萝卜素含量在黄肉‘早钟6号'果皮和果肉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8.53和11.92μg·g~(-1)FW;在白肉的‘白玉'果皮中也呈增加趋势,到成熟期最高,为38.89μg·g~(-1)FW,但果肉中略有下降,从最初的0.47μg·g~(-1)FW降低至0.29μg·g~(-1)FW。两个品种果皮和果肉的β-隐黄质含量表现为持续增加,均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叶黄质含量在‘早钟6号'果皮中表现为下降,在果肉中则持续上升;在‘白玉'果皮中表现为先降后升,在果肉中变化不大,维持较低水平。‘早钟6号'进入转色期后,与‘白玉'相比,在果皮中的PSY和CYCB表达量较高,而在果肉中CYCB和BCH的表达量较高,提示批把不同发育阶段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主要受PSY、CYCB、BCH基因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11.
春泰苦瓜是以C0238为母本,Z0278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早熟长棒形苦瓜一代杂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主蔓第7~9节着生第1雌花,雌花节率高,节成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棒形,果实纵径32 cm,横径6.7 cm,果肉厚1.1 cm,瓜条整齐,果皮绿色,突状瘤,肉质脆,苦味中等,风味好,商品性佳。抗病抗逆性强,单果质量300 g左右,每667 m2产量为4 000 kg左右。适宜在长江流域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2.
枣树不同品种、发育时期和器官的cAMP和cGMP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26个枣优良品种为试材, 采集白熟、脆熟和完熟期的叶片、吊梗和果实的果皮、果肉4个器官的样品, 采用HPLC法测定分析了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表明: ①不同器官的cAMPcGMP含量均以果皮中最高, 果肉、叶片其次, 吊梗中最低; ②不同发育时期的cAMP和cGMP含量均以完熟期最高, 白熟期最低; ③不同品种的cAMP和cGMP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如南京鸭枣的cAMP含量( 553 155 μg·g- 1 ) 约为灌阳长枣(461 65μg·g- 1 ) 的12倍, 彬县晋枣cGMP含量(201 115 μg·g- 1 ) 约为山东梨枣(8186μg·g- 1 ) 的23倍; ④相同材料中, cAMP的含量多高于cGMP含量, 且在不同器官和发育期间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3.
选用2.5%吡虫啉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乳油、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豇豆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选用480g.L-1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豇豆美洲斑潜蝇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和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对豇豆蚜虫防治效果均在95.76%以上,防效优良;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豇豆蚜虫的防治效果仅为29.79%~66.68%,防效很差。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防效最好,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3%、94.10%和93.28%;其次是480g.L-1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12%、69.15%和69.40%;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均较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冷藏、ABA、1-MCP、热处理及HCl护色等采后处理对桂味荔枝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花色素苷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藏适温(3℃)相比,0℃下果实遭受了冷害,果皮花色素苷酶活性急剧增强,峰值提前出现,花色素苷含量迅速减少。ABA、1-MCP处理能暂时延缓花色素苷酶活性的上升。热水处理不同程度地诱导了果实花色素苷酶活性的升高,果皮褪色,而适当浓度的酸处理能显著抑制花色素苷酶活性,对果皮具有较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还原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韭菜生产中硝酸盐累积问题,研究了叶面喷施水杨酸(SA)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还原同化的影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叶面喷施3.0 mmol·L-1SA后6~9 d可明显降低韭菜叶片硝酸盐含量15.9%~21.6%,而当SA水平达到10.0 mmol·L-1时会加重硝酸盐的积累。叶面喷施3.0 mmol·L-1SA后9 d,韭菜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谷胺酰氨合成酶(GS)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8.9%和40.3%、净光合速率(Pn)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3.4%和21.3%;同时,韭菜叶片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也均有增加。因此,叶面喷施的外源水杨酸显著提高了氮还原动力泵NR活性以及氮同化动力泵GS活性,同时调动光合作用和转氨作用的积极协同配合,促进了硝态氮转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减少了硝酸盐进入液泡贮积。  相似文献   

16.
四倍体哈密瓜新品种‘秀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莉  王欣  王云鹤  陈英  曾斌 《园艺学报》2009,36(3):464-464
 四倍体哈密瓜‘秀蓉’为中熟新品种, 全生育期90~95 d 。果实卵圆形, 果皮黄绿色, 上覆细密网纹, 果肉橘红色, 质脆, 中心糖含量16%左右, 风味品质佳, 平均单瓜质量1.5~2.0 kg, 一般产量可达30~34 t·hm-2。商品性好, 耐贮运。  相似文献   

17.
用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1000倍液、1500倍液、1800倍液、2 000倍液防治蔬菜蚜虫.试验结果表明,1 000倍液处理区药后1、3、7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94.61%、94.90%、93.85%;1 500倍液处理区药后1、3、7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91.68%、93.81%、93.20%;1 800倍液处理区药后1、3、7d平均校正防效分另为79.40%、83.98%、82.3%;2 000倍液处理区药后1、3、7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73.14%、76.70%、73.12%;其中1 000倍液、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1 800倍液、2 000液倍的防治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8.
番茄绿果与红果颜色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浪  刘婧仪  梁燕 《园艺学报》2016,43(4):674-682
以绿果番茄‘绿樱’和红果番茄‘TTD1003A’为亲本材料,构建4个世代P_1、P_2、F_1和F_2遗传群体,采用标准比色卡,对成熟果实的果色、果皮色、果肉色和胎座胶状物质颜色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F_2代分离群体中,果色分离比例为,红︰棕︰黄︰绿=9︰3︰3︰1;果皮色为,黄色︰透明=3︰1;果肉色为,红︰浅黄︰浅绿=12︰3︰1,即果色、果皮色和果肉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分别由两对、一对和两对核基因控制;果实绿色相对果实红色为隐性,果皮透明相对果皮黄色为隐性,果肉浅绿色相对果肉红色为隐性,果皮与果肉颜色独立遗传。同时,运用色差仪测定果实表面颜色的L值、a值和b值,计算色光值后,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法分析得出:番茄果实绿色对红色的遗传可能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MX2-ADI-AD),其中两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作用更为明显。在F_2代中,色差仪测定指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6%~89%,而多基因遗传率接近0,即该组合控制果色性状的主基因遗传力很高,多基因遗传力很低,对番茄果色的选择应在分离早期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19.
龙眼采后炭疽病及对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广东龙眼采后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发生情况和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以及对龙眼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龙眼采收后在常温(28℃)下贮藏,3~4d后开始表现炭疽病症状,6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89.7%,8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99.3%。龙眼从幼果期开始受到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达到90%。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高的龙眼果实采后变褐腐烂快,贮藏效果差。采收时龙眼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采收后贮藏效果越好。在龙眼果实生长期间喷雾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龙眼采收后炭疽病发生程度,提高龙眼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20.
袁德义  谭晓风  赵思东  段经华  张琳  邹锋 《园艺学报》2009,36(10):1547-1548
 ‘华丰’梨是以‘新高’梨为母本, ‘丰水’梨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S 基因型为S3 S9 , 在湖 南长沙地区9月上旬果实成熟, 果实扁圆形, 果皮黄褐色, 平均单果质量为331.82 g, 果肉脆嫩, 石细胞少, 风味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12.2% , 可滴定酸含量0.08%~0.19% , 维生素C含量0.0440~0.0528 mg·g- 1 , 耐贮运性好, 栽培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