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团地处天山托木尔峰山脚下,温凉的半山区气候使得这里出产的吊干杏个大皮薄、含糖量高、口感好,鲜食和晾晒制干均有较好市场。2013年该团所种植的300 hm2成年吊干杏林预计生产鲜杏4 700 t。2013年7月初,吊干杏全面进入采摘旺季,良好的品质吸引大批客商纷沓而至,陆续包装的精品果远销北京、上海、深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库买提杏香气成分和含量的影响,采用自然晒干和40 ℃、60 ℃热风干制这3种方式对库买提鲜杏进行干制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鲜杏和3种方式制干过程中的杏干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保留指数法定性。结果表明,干制方式对杏干香气成分和含量影响显著,60 ℃热风干制的杏干共检测到香气成分25种,40 ℃热风干制和晒干的杏干均检测到香气成分29种。影响杏干香气品质的主要香气物质种类为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综合对比3种方式制干,60 ℃热风干制的杏干香气成分的数量和相对含量最低,40 ℃热风干制和晒干比较香气成分接近,且相对含量较高。综合评价认为,40 ℃热风干制为鲜杏较优干制条件。  相似文献   

3.
吊干杏已成为新疆特色经济果树之一,花期易受到冷空气的袭击,造成冻花芽、冻花和冻果现象,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因此,低温已成为制约吊干杏产业发展的限制因子。本文在调查一师吊干杏花期冻害的基本情况和症状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吊干杏花期冻害灾害的原因和预防减灾措施,为吊干杏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树上干杏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树上干杏适宜环境气候、定植方式、水肥运作、株行距配比、修剪方式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多年的研究探讨,总结出了适合伊犁地区树上干杏管理的标准化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从而为本地区树上干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伊犁州特色林果树上干杏标准化栽培产业发展,重点阐述了树上干杏的栽培技术,通过栽培前准备、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手段,希望可以促进伊犁州特色林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利用一套电霸鲜、两套电霸鲜和风扇(无电霸鲜)3种制干方式,进行无核白制干试验,对比不同制干方式对无核白葡萄的色泽、含水率和制干时间的影响;加促干剂和不加促干剂为预处理,对比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无核白葡萄的色泽、失重率和制干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风干燥技术,结合促干剂的使用,可以提高杏的干燥效率,提升杏干的产品品质。研究促干剂质量分数、浸渍处理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树上干杏干燥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价及水分为考核指标,确定适宜鲜杏干燥的条件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促干剂质量分数为2.28%,浸渍时间40 s,干燥温度55℃时,干燥时间32 h时,树上干杏的干燥效果最好,色泽均匀呈黄褐色,口感酸甜。  相似文献   

8.
鲜杏成熟期较早,但不耐贮运,货价期仅为3~5天。因此,鲜杏上市后极易形成集中上市价贱伤农现象。而鲜杏保鲜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我国杏分为早、中、晚熟品种,京郊地区上市时间从6月初持续到8月中旬。如果能利用好鲜杏  相似文献   

9.
黄粉虫制干过程能够影响其产量,只有掌握好制干的技巧,才能有效地保证黄粉虫鲜虫和虫干的制干比例。掌握好黄粉虫的年龄不能凭个体大小确定能否制干。黄粉虫和其他动植物一样,同龄虫子的个体大小都不一样,有时候4龄虫的个体  相似文献   

10.
木亚格杏属新疆名优特产,品质上乘,制干、仁用兼备,为喀什地区中晚熟杏的主栽品种。本文作者从该杏的砧木种子采集、苗圃地的选择、播种、砧木苗和嫁接苗的管理到成品苗的出圃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新疆兵团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杏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品种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于全国首位,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但兵团杏加工产品仍以初加工产品为主,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精深加工比例较低,这些因素制约了杏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兵团杏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兵团杏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南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是我国杏树主产区之一.该地区产的鲜杏个头大,颜色鲜艳,果实含糖量高,不仅适合鲜食,也适合制成各种杏的加工产品.低糖杏脯是杏加工产品之一,它的含糖量能够降低到40%~50%,并能保持杏的原果味,适宜新的消费趋势.目前市场上杏脯产品大部分是用传统工艺制成的,工艺复杂,操作繁琐,生产成本高,经过糖渍后产品常有反砂现象,而且其含糖量高达70%,风味欠佳,有悖于目前低糖、低热的消费方向.由于新疆地区出产的鲜杏果实本身含糖量较高,具备生产低糖杏脯的原料优势,因此在传统杏脯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总结出一套既能保持鲜杏原果香味,又能有效地降低糖度的低糖杏脯新工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品种‘树上干’杏的抗寒特性,为‘树上干’杏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伊犁地区杏品种‘树上干’杏6个不同株系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以4℃为对照组,设置-15℃、-20℃、-25℃、-30℃、-35℃共5个温度梯度,分析了低温胁迫对一年生枝条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应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和评价6个不同株系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6个不同株系的‘树上干’杏抗寒性强弱依次为S6S3S1S5S2S4。本研究通过对‘树上干’杏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树上干’杏抗寒性评价方法,为‘树上干’杏抗寒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特有树上干杏果实为试材,分别于-2、0、5、10 ℃下贮藏,定期测定树上干杏果实的硬度、腐烂率、多酚氧化酶(PPO)、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变化,研究不同温度对树上干杏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 ℃下贮藏树上干杏15 d后果实开始木质化,细胞损伤大,出现严重的冻害症状,贮藏品质差;5 ℃与10 ℃下贮藏树上干杏的PPO、PG活性及MDA含量高,果实硬度下降快,软化衰老严重;0 ℃下贮藏可有效抑制树上干杏的腐烂变质和软化衰老,贮藏45 d时好果率达86.67%、果实硬度2.0 kg/cm2、MDA含量1.93 μmol/g,综合品质最佳,适合树上干杏贮藏。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东部地区引进优良经济树种树上干杏进行造林取得成功,总结了青海省东部地区高原经济树种树上干杏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从苗木、整地、造林、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造林后的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青海东部地区树上干杏造林和栽培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湄潭翠芽"自创制以来做形设备及工艺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设备发展对"湄潭翠芽"产业发展和茶叶品质变化的影响,结合龙井、太平猴魁等扁形名优茶自动化做形设备的发展,提出实现"湄潭翠芽"自动化、智能化做形,是推动"湄潭翠芽"产业升级发展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7.
树上干杏是伊犁河谷特有的杏资源,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四月下旬的晚霜危害导致产量不稳定,从而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对树上干杏各物候期两种内源激素(吲哚-3-乙酸(IAA)和细胞分裂素(ZT))含量变化的研究结合物候期的观察,总结出内源激素与物候期的关系,为花期调控,防控果期落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在花芽膨大期到坐果期期间,花芽中IAA含量经"升-降-升-降"的变化,花期期间整体呈大幅下降-小幅上升的动态变化。ZT总体呈"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IAA和Z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AA含量和ZT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IAA和ZT在树上干杏花果期的生长发育期间起着调控作用。研究表明,树上干花期内高浓度的IAA是促进花芽膨大的诱导因素,同时又是促进显蕾和开花的启动因子,以及低浓度的IAA能促进幼果生长;高浓度的ZT有利于开花,以及花期高浓度的ZT有利于坐果。实验结果分析的正相关表明树上干杏花芽中的IAA和ZT在花期果期有相互增效的作用。前人有针对树上干杏花期抗寒性的研究,但通过延迟花期,避春寒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树上干杏各物候期两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合物候期的观察,初步总结出内源激素与花期物候的关系,为后期生产实际中喷施外源激素、调控树上干杏花期从而增加坐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小杂果越来越受到重视,种植小杂果不仅丰富了果品市场,还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益。在冀南地区的武安市西部山区,杏栽培面积虽然较大,但是产量低、品质差,种植效益不高,这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杏产业极为不利。现将该地区在杏产业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索树上干杏不同株系的抗旱性及栽培技术,结果显示:树上千杏株系S6的坐果率最高,较适合伊犁河谷区域进行抗寒性栽培研究;防冻液500倍液与700倍液对树上干杏坐过率的影响差别不明显,但防冻效果上明显优于300倍液。在喷施时期的选择上,现蕾期喷施,坐果率明显优于开花期喷施。因此,提高树上千杏花期抗寒能力,应结合品种特性,合理施肥、灌水和病虫害防治,并采取适宜的防冻技术,才能达到树上干杏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距内地较远,鲜杏在运输过程中品质劣变加速,货架期短。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模拟采后鲜杏冷链运输过程,以1~2 ℃和4~6 ℃为对照,研究近冰温(-1.6~-1.1 ℃)冷链运输对杏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近冰温贮藏42 d的杏果实经低温冷链方式出库后,近冰温冷链运输处理的杏果实在17~18 ℃下的货架期可达6 d,延缓了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及色泽的转变,货架第6天时,硬度为5.04 N,商品率达62.22%。与1~2 ℃和4~6 ℃冷链运输组相比,近冰温组感官品质保持最佳,货架期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