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同一种饲料,选取同批次的锦鲤幼鱼(17.50±1.04)g,研究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投喂水平(鱼体质量1.0%、2.0%、3.0%、4.0%、5.0%),在水温为(27.0±1.0)℃的条件下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饲率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饲料利用率呈先下降后平稳再下降趋势;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逐渐上升,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根据相对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综合分析,确定锦鲤幼鱼适宜投饲率在水温(27.0±1.0)℃时为4.0%。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设计了0、20、40、80、160、320 mg/kg等6个不同维生素C添加水平,分别投喂锦鲤[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0. 21±0. 02) g],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锦鲤增重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 0. 05),试验组之间锦鲤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 0. 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对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 05),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肌肉中维生素C含量(P 0. 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血清LZM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 0. 05),80、160、320 mg/kg组锦鲤血清SOD、CAT和AK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 mg/kg试验组(P 0. 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促进锦鲤的生长发育和增强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树威  鲁康乐  宋凯  王玲  张春晓 《水产学报》2017,41(12):1908-1918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羟基蛋氨酸钙(MHA)与DL-蛋氨酸(DLM)对花鲈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比较两种外源蛋氨酸的生物效价及在饲料中适宜的蛋氨酸添加水平。饲料中添加外源蛋氨酸有效含量为0%、0.2%、0.4%、0.6%、0.8%的MHA或DLM,配制9种实验饲料(对照组、MHA 0.2、MHA 0.4、MHA 0.6、MHA 0.8、DLM 0.2、DLM 0.4、DLM 0.6和DLM 0.8)。用该9种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67±0.05)g的花鲈8周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蛋氨酸形式与水平均显著影响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增加,鱼体增重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蛋氨酸添加量为0.6%时达到最大值;此外,羟基蛋氨酸钙组鱼体增重率均高于同水平DL-蛋氨酸组。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饲料系数与鱼体组成,饲料系数与鱼体粗脂肪含量随蛋氨酸水平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粗蛋白与此相反,水分与灰分则差异不显著。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对照组相比呈升高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与之相反。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呈降低的趋势。蛋氨酸添加组溶菌酶(LZM)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肠道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0.6%添加量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饲料添加外源蛋氨酸会显著促进花鲈的生长,其中添加0.6%水平的蛋氨酸,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对特定生长率与饲料蛋氨酸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花鲈饲料适宜的蛋氨酸水平为1.57%;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羟基蛋氨酸钙的生物学效价为DL-蛋氨酸的134.15%;添加外源蛋氨酸可以提高花鲈肝脏抗氧化能力,有利于鱼体的肝脏健康。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花鲈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组织中维生素E积累量和免疫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6、24.7、49.0、98.8、198.2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花鲈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含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1 g左右的花鲈20尾.饲养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0 m×1.0 m)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60.5 mg/kg左右;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 mg/kg时能显著影响鱼体的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粗脂肪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但当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0 mg/kg后,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变化不显著;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98.8 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E适宜添加量为60.5~98.8 mg/kg.  相似文献   

5.
草鱼幼鱼对饲料中泛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安龙  文华  蒋明  赵智勇  吴凡  刘伟 《水产科学》2007,26(5):263-266
研究了饲料中泛酸钙添加量对平均体重(4.80±0.32)g的草鱼幼鱼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在相同基础配方中分别添加泛酸钙0、8、15、30、60、120、240 mg/kg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泛酸钙能提高草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添加组(P<0.05),各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灰分含量不受饲料中泛酸钙含量的影响,但能提高鱼体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P<0.05)。基于特定生长率折线法分析,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的饲料泛酸钙最低需求量为25 mg/kg。  相似文献   

6.
在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生物素0、0.05、0.10、0.20、0.40、0.80、1.60 mg/kg投喂初始质量为(5.92±0.2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8周,研究了不同生物素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生物素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饲料系数。添加量为0.40 mg/kg时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素对草鱼幼鱼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量为0.40 mg/kg时粗蛋白含量最大。0.10 mg/kg组和0.20 mg/kg组的全鱼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生物素对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和总胆固醇(TC)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各添加组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 mg/kg添加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草鱼幼鱼饲料中生物素适宜添加量为0.40 mg/kg。  相似文献   

7.
在翘嘴(Culter alburnus)鱼种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抗坏血酸含量为0 mg/kg、25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的包膜维生素C(Vc),制成7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71±0.11)g的7组翘嘴鱼种8周,每个实验组包含3个重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Vc饲料的实验鱼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Vc添加组(P<0.05)。饲料中Vc添加量为0~50 mg/kg时,对鱼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鱼体增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不再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0和25 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饲料中Vc不同添加量对肝体指数和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肝胰脏抗坏血酸含量在Vc添加量≤100 mg/kg时,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P<0.05),但高于此添加量时,则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不再随添加量的上升而有显著变化(P>0.05)。分别以鱼体增质量和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为指标,经折线模型(Brokenline model)回归分析求得翘嘴鱼种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3 mg/kg和97 mg/kg。[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06-112]  相似文献   

8.
水温21~26℃下,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C(以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为维生素C源,添加量分别为0、50、120、240、360、500mg/kg),研究维生素C对(1.996±0.176)g泥鳅幼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并在添加量为132.2mg/kg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几个试验组(P0.05)。组织和肌肉中的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32.2mg/kg时和248.8mg/kg时分别达到最高。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溶菌酶活性也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在362.6mg/kg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呈上升趋势,以特定生长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为指标,做折线模型回归分析最终求得泥鳅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95mg/kg和423.3mg/kg。  相似文献   

9.
不同无机盐预混料含量对鲈鱼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5.50±1.63)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生长、鱼体成分及鱼体和脊椎骨钙和磷含量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1%、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制成4种等氮等能(蛋白质42%,总能20 kJ/g)的试验饲料,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1%和2%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鱼体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1%添加量组(P<0.05),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和1%添加量组(P<0.05)。鱼体中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鱼体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鱼体钙和磷的含量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组(P<0.05)。鱼体脊椎骨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脊椎骨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脊椎骨钙和磷的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0%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鲈鱼配合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的推荐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选用平均体质量(7.517±0.58)g的锦鲤进行了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试验鱼共450尾,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辣椒皮含量为0、1%、3%、5%、7%的试验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锦鲤体表亮度L*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辣椒粉添加水平的提高,体表红质a*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次不同饲养时间的测定中,添加水平为5%的试验组,锦鲤皮肤及尾鳍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饲养30 d后,随着辣椒粉添加水平的提高,各试验组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均呈升高趋势,且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红辣椒粉有助于锦鲤的生长。综合分析说明,饲料中添加5%的红辣椒粉时,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齐鑫  陈永光  张燕  闫万斌 《河北渔业》2019,(9):14-15,20
为了解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共设计了五个不同的丁酸钠水平,按照0、1、2、3、4、5 g/kg的含量分别添加到鲟鱼饲料中,正式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添加1 g/kg及以上剂量丁酸钠组的鱼体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摄食率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配合饲料中添加丁酸钠能有效提高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其最适添加剂量为1 g/kg。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胆汁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3.11±0.58)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分别饲喂胆汁酸添加量为0、75、150、225、300、375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含量34.56%,总能13.54 k J/g),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胆汁酸浓度的增加,草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胆汁酸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1.18%和2.23%/d);饲料系数(FCR)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225 mg/kg时达最低值(1.26)。由二次回归方程可知,WGR、SGR、FCR等生产性能最优时,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222.15、265.00、242.86 mg/kg。实验鱼肌肉粗脂肪含量随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肠道各段及肝胰脏的消化酶活性均随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由此说明,适量的胆汁酸能提高草鱼生长性能,促进其脂肪代谢,降低机体脂肪沉积,改善其肌肉品质。本研究考虑到草鱼消化酶活性、肌肉品质及生长性能等因素,其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量为222.15–265.00 mg/kg。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胆汁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3.11±0.58)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分别饲喂胆汁酸添加量为0、75、150、225、300、375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含量34.56%,总能13.54 kJ/g),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胆汁酸浓度的增加,草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胆汁酸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1.18%和2.23%/d);饲料系数(FCR)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225 mg/kg时达最低值(1.26).由二次回归方程可知,WGR、SGR、FCR等生产性能最优时,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222.15、265.00、242.86 mg/kg.实验鱼肌肉粗脂肪含量随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肠道各段及肝胰脏的消化酶活性均随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由此说明,适量的胆汁酸能提高草鱼生长性能,促进其脂肪代谢,降低机体脂肪沉积,改善其肌肉品质.本研究考虑到草鱼消化酶活性、肌肉品质及生长性能等因素,其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量为222.15-265.00 mg/kg.  相似文献   

14.
将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随机分为 4 组, 分别以普通饲料、黄芪多糖添加量为 500 mg/kg、1000 mg/kg、 1500 mg/kg 的饲料进行投喂, 42 d 后检测其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淇河鲫的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 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可显著(P<0.05)增加淇河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黄芪多糖添加后淇河鲫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无变化, 仅 1000 mg/kg 黄芪多糖添加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加淇河鲫肝脏 SOD、 CAT 和 GPx 活性, 降低肝脏 MDA 含量(P<0.05); 不同剂量黄芪多糖添加后均可提高淇河鲫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存活率, 且 1000 mg/kg 添加组抗菌效果最好, 96 h 后淇河鲫存活率为 75%。上述结果表明, 黄芪多糖可促进淇河鲫生长, 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从而提高其抵御细菌感染的抗病力。综合分析和评估, 在水产养殖淇河鲫幼鱼饲料中黄芪多糖适宜添加量为 1000 mg/kg, 可有效防控鱼类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 g/kg、1.0 g/kg、1.5 g/kg、2.0 g/kg、2.5 g/kg的云芝多糖,饲喂(9.0±1.0)g奥尼罗非鱼(rom is niloticus×O.aureus)56 d后,测定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ACH50)活力。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5 g/kg时,试验组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高,饵料系数显著降低;添加量为1.0 g/kg时,血清溶菌酶和ACH50活性达到最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添加量为2.5 g/kg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穿心莲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设置8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各试验组投喂穿心莲粉含量分别为0%,0.38%,0.75%,1.13%,1.88%,2.25%,2.63%和3.00%的饲料,试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体的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穿心莲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4...  相似文献   

17.
分别在3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L-肉碱[0(对照组)、150和300 mg/kg],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8.21±0.33)g的幼鱼投喂9周,探讨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了实验鱼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添加150 mg/kg L-肉碱组WGR和SGR最高,HSI和VSI最低。添加15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R)和存活率(SR)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肝脏中粗蛋白含量,添加150 mg/kg L-肉碱显著降低了肝脏粗脂肪含量。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时,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肝脏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总酯酶(LPL)和脂肪酶(LPS)活性显著上升,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添加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溶菌酶(LZM)活性。综上,饲料中添加适量L-肉碱对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促进其脂肪代谢和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有良好效果。基于L-肉碱对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推荐L-肉碱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对饲料中硒的需求量,选取初始体重为(15.04±0.20)g的卵形鲳鲹45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投喂以亚硒酸钠(Na2SeO3)为硒源,硒含量分别为0.41、0.60、0.73、0.80、0.90和1.12mg/kg的等氮等脂饲料50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卵形鲳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饲料系数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饲料中硒含量对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保持稳定。饲料中添加硒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中不同硒水平显著影响了卵形鲳鲹全鱼中的硒含量(P<0.05),且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折线回归分析表明,以增重率、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全鱼中硒含量为评价指标,卵形鲳鲹对饲料中硒的需求量分别为0.66、0.82和0.76 mg/kg。  相似文献   

19.
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蛋白源配制6组实验饲料,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75、150、300、600和1 200mg/kg的肌醇,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始体质量(10.01±0.24)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8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全鱼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胭脂鱼幼鱼饲料中肌醇的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肌醇含量增加,胭脂鱼幼鱼增重率、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均在300 mg/kg组时达到稳定;饲料肌醇对全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肌肉脂肪含量在300 mg/kg组时显著低于未添加组;饲料中肌醇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均有显著性影响;饲料中肌醇(150 mg/kg)不足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饲料中补充310.3 mg/kg的肌醇时,胭脂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以初始体质量为(30.0±2.0)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周的投喂试验,探讨不同剂型的黄芪多糖对其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试验期间水温为16~20℃,溶解氧5mg/L,分别向基础饲料(占刺参体质量的2%~4%)中添加3%的黄芪粉(100~160目)、黄芪多糖微胶囊(包封率约85%)、黄芪多糖制剂(黄芪多糖含量约63%),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对照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基础对照组)和3%海藻酸钠空白微胶囊添加组(空白对照组)。试验结束后进行刺参体腔液中相关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及致病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添加3%黄芪粉、黄芪多糖制剂时,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而添加3%黄芪多糖微胶囊时,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基础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添加3%黄芪粉时,刺参体腔液中各免疫指标(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添加3%黄芪多糖制剂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基础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基础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3%黄芪多糖微胶囊时,刺参体腔液中免疫指标活性较高,与基础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差异性均显著(P0.05)。109cfu/mL致病菌灿烂弧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3种试验饲料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试验刺参的累积死亡率,具免疫保护作用,黄芪多糖微胶囊试验组差异最显著(P0.05)。因此,选择适宜的方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刺参特定生长率、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