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以番茄品种"14637"种子为试材,采用0.8%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种子12 h,然后分别在叶、花、茎、果实、种子等方面对M1和M2世代群体单株进行表型变异观察,同时利用20对SSR引物对M2代典型变异株系进行分析鉴定,构建番茄突变体库,以期为获得番茄新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M1代群体发生了一些变异,如植株矮化、叶色变异、花朵畸形、茎细弱、果实畸形等,但表型变异现象不明显;M2代番茄群落筛选共发现65种变异类型,189株变异植株,突变率为12.89%,其中获得的有益突变类型有8种;对M3代中13个典型变异植株进行基因组水平的变异检测,通过SSR引物分析,发现13种突变体均发生了DNA水平上的变异。该研究初步构建了含有189株M2代植株、65种表型变异的番茄突变体库。  相似文献   

3.
从活体(in vivo)与离体(in votro)这两个系统论述了柑桔胚胎发生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组织细胞学、离体胚胎发生的高频诱导与同步控制、遗传与变异、生理生化四个方面.对柑桔胚胎发生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的含量是衡量一个罐藏番茄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前者含量高低是决定番茄果实的风味和品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各种番茄制品原料消耗定额的主要因素。后者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番茄制品的色泽,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据了解,对以上两个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开展的尚不很多,有关文献报道也甚少[1]。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积累以上两个性状遗传与变异的资料,为探讨亲本选配的方法与育种途径提供一些线索。 材料与方法 选用‘加州六号’(简称加)、‘白良红’ (白)、‘MaceroⅡ’(玛)、‘科达洛什’ (科)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番茄抗黄萎病、枯萎病、根结线虫和细菌性斑点病基因的高通量分子标记,以189份加工番茄核心种质为试材进行低倍重测序(0.5×),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将材料分为2个大的亚群。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对抗病基因Ve-1、I-2、Mi-1和Pto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获得了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变异位点,并获得了Ve-1、I-2、Mi-1和Pto基因内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提高了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其中与Ve-1关联度最高的位点位于基因内部,与I-2、Mi-1与Pto关联度最高的位点位于基因侧翼,可能与不同材料内等位基因变异及变异频率有关。利用该群体还可以进行加工番茄其他性状的挖掘;通过明确等位基因的变异与材料抗病基因的关系获得的关联位点可以用于通量SNP标记的开发,进行分子辅助番茄育种,提高番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蔬菜》2020,(5):35-35
2020年3月,《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大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叶志彪教授领衔的番茄团队题为"Tomato SD1, encoding a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is a major locus controlling stem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了调控番茄茎秆发育的关键基因SD1,并从遗传和进化角度解析了番茄茎秆发育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蔬菜》2019,(10):66-66
<正>2019年8月,《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郭世荣教授研究组题为"TGase positivelyregulates photosynthesis via activation of Calvin cycle enzymes in tomato"的研究论文,初步揭示了番茄TGase基于激活卡尔文循环关键酶对光合作用的调节的机制。转谷氨酰胺酶(TGase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交联酶,在光合作用、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起关键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番茄苗期节间长度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对短节间'串黄'番茄(CH)和长节间'大黄'番茄(DH)品系构建的6个世代P1、P2、F1、F2、B1、B2遗传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对番茄节间长度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DH上胚轴长度和节间长度都极显著高于CH.DH和CH番茄的节间长度遗传模型为...  相似文献   

9.
番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组织培养是遗传转化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番茄离体再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基因型、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物理因素、生根条件等,对番茄离体再生中的组织形态学、体细胞变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番茄组织培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蔬菜》2017,(11):37-37
<正>2017年9月7日,国际知名基因与遗传杂志DNA Research(IF_(5year)=5.5)在线发表浙江大学农学院张明方教授团队题为"A re-sequencing-based ultra-dense genetic map reveals a gummy stem blight resistance-associated gene in Cucumis melo"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发现了甜瓜抗蔓枯病(Gummy stem  相似文献   

11.
《蔬菜》2018,(11)
正2018年10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研究组与华中农业大学罗杰研究组合作,揭示了番茄育种过程中代谢组的变化及其遗传基础。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揭示生命活动规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代谢组学不仅在基础植物生物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作物育种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代谢物遗传基础的研究将为解析作物育种及代谢网络调控机理奠定基础。驯化、改良、分化和渐渗是番茄育种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樱桃番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对华南地区110份樱桃番茄的2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0份樱桃番茄种质的变异程度高,类型多样,且遗传多样性丰富。26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3~2.04,其中葡萄糖/可溶性总糖这一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2.04)。1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31.41%,其中番茄红素含量这一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80.4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10份种质资源可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遗传改良潜力大,第Ⅲ类可主要作为口感型樱桃番茄的育种材料,第Ⅴ类可主要作为功能型樱桃番茄的育种材料。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前9个主要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5.512%,第一、三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果实品质,第二、四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的外观品质,第五、六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生长特征。各种质的综合得分范围为–1.548~1.460,5份得分高的种质ct092、ct028、ct018、ct090和ct017可作为核心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14.
正2020年1月,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园艺学院蔬菜学国家重点学科熊爱生教授课题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发表了题为"The genome sequence of celery(Apium graveolens L.),an important leaf vegetable crop rich in apigenin in the Apiaceae famil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构建了6个不同长度DNA文库,通过对芹菜基因组进行测序,共获得600.8 Gb的数据量,经过组装后得到2.21 Gb的芹菜基因组序列,预测出34 277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
以18个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对其11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重复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樱桃番茄在选育过程中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从播种到采收期主要受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果实硬度主要受环境影响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中度遗传控制,受环境和遗传影响均较大;总产量主要受遗传控制,但也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用番茄(871)、茄子(龙六、龙茄一号、1-7茄)、甜椒(龙椒二号)等三种茄果类蔬菜种子。分别运载于人造卫星及高空气球上,经空间飞行后返回地面,种子的发芽率,植株长势、产量均比地面种子有明显的变异。番茄产量增加17%:茄子提高产量25~162%,且番茄的增产优势在第二代仍可表现,表明了优势可以遗传。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301份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种质的叶片在离体24 h后的相对失水率,以鉴定其抗旱能力,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共检测到3个与番茄抗旱性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分别为S02.1158758、S02.1160893和S05.1426646,单个位点可以解释4.08%~18.97%的表型变异。挖掘到3个与番茄抗旱性显著关联的主效SNP位点和7个候选基因,有助于解析番茄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为番茄抗逆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1月10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传友团队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李常保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A biotechnology-based male sterility system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tomat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在番茄骨干自交系背景中快速创制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并有效应用于杂交种子生产的策略。该研究首先在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到154个在雄蕊中特异表达的基因,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SlS TR1作为靶标基因。  相似文献   

19.
氮钾互作对番茄叶片碳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材料A20为试材,采用2因素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研究不同的氮钾营养组合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及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营养的增加(74~414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钾营养的增加(101~525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呈增加趋势,而氮代谢产物和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钾营养是影响番茄叶片氮代谢和碳代谢的主要因子,氮钾互作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产量、品质与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氮钾共同作用于番茄叶片的碳氮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当营养液氮营养为300~350 mg · L~(-1)、钾营养为370~520 mg · L~(-1)时,番茄叶片碳氮代谢旺盛,产量和品质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闻玮玮和匡汉晖教授课题组在莴苣进化和代谢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189份包含野生和栽培莴苣材料的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初生代谢网络及其在不同莴苣类型间的变异,并挖掘到与莴苣初生代谢通路驯化及类型分化相关的多个关键基因。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8月9日以"Dissection of the domestication-shaped genetic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