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喹乙醇诱导鲤肝细胞凋亡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喹乙醇,连续30d饲喂60尾实验鲤鱼,分别于染毒后的第7、14、20、25d和30d剖杀4尾鱼,取肝脏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测其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喹乙醇可引起鲤鱼肝细胞凋亡。其特征表现为肝细胞出现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状,随后裂解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并可见凋亡细胞形成具有特征性的、质膜完整的凋亡小体。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凋亡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肉碱对鹦鹉鱼的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肉碱和0.5%喹乙醇,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鹦鹉鱼养殖30 d后,测定各组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含量(MDA).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饲料中添加0.5%肉碱显著降...  相似文献   

3.
喹乙醇对小鼠生精细胞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喹乙醇具有一定的蓄积毒性、遗传毒性和诱变性等毒理作用。试验用2%吐温-80将喹乙醇配成悬浊液,对小鼠进行灌喂,分别于4 d,8 d,12 d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其睾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喹乙醇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而研究喹乙醇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Bax蛋白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呈显著变化,即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残留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幼鲤鱼和成鲤鱼肝脏和肌肉中喹乙醇的残留量。[结果]鲤鱼肝脏中喹乙醇的残留量明显高于肌肉,而幼鲤鱼组织中喹乙醇的残留量要高于成鲤。饵料中菜籽粕不同用量对鲤鱼喹乙醇的残留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禁止喹乙醇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鱼不耐贮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喹乙醇中毒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鱼体全身或局部充血发红,尤其在颊部、腹部、鳍条及基部最为明显.鳃丝呈鲜红或深红色,长途运输当天死亡率很高.相应对策:因无有效药物治疗,只有停喂含喹乙醇饲料,适当控制鱼的生长,分批上市销售.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猪组织(肌肉、肝脏、肾脏)中的喹乙醇残留量,通过对饲料中喹乙醇添加量和组织中喹乙醇残留量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饲料中喹乙醇的添加量在75~125μg/g的范围内,饲料添加量与猪组织(肌肉、肾脏、肝脏)的残留数学模型分别为:y=0.0496 x+0.544;y=2.9338 e 0.0106x;y=2.9959 e 0.0112x。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温度对蛋鸡热休克蛋白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90只蛋鸡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25 ℃、30 ℃、35 ℃条件下饲养1周,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心脏和肝脏组织热休克蛋白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35 ℃热应激组蛋鸡心脏和肝脏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水平最高;35 ℃热应激组肝脏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因子配体(TRAIL)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mRNA表达量最低,蛋白激酶(PKB)mRNA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增加蛋鸡心脏和肝脏中热休克蛋白表达,通过调控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探讨白术多糖(PAMK)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雏鸡肝脏损伤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岭南黄鸡240羽,随机分成4组:对照(Control)、环磷酰胺(CTX)、白术多糖(PAMK)以及白术多糖环磷酰胺联合组(PAMK+CTX)。试验结束后,采集雏鸡肝脏组织,用于形态学观察及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光镜结果显示,环磷酰胺诱导雏鸡肝脏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不完整、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空泡化。电镜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可导致雏鸡肝脏组织细胞线粒体明显受损,并发生细胞凋亡。从分子水平探讨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可导致雏鸡肝脏组织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p53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抑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白术多糖环磷酰胺联合组雏鸡肝脏组织中Caspase-3、Caspase-8、Bax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Bcl-2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白术多糖环磷酰胺联合组雏鸡肝脏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可诱导雏鸡肝细胞凋亡,白术多糖可通过调节线粒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抵抗环磷酰胺诱导雏鸡肝细胞凋亡,对雏鸡肝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积累与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8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和6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对鲤鱼Crprinus carpio L进行2批饲养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剂量和摄食时间(实验1)、不同剂量和停药时间(实验2)鲤鱼组织中药物的积累和残留。结果表明,各种组织中喹乙醇的蓄积量随时间的延长和给药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组织对会喹醇的蓄积能力不同。其中以肝脏为最大,肌肉为最小。组织喹乙醇的消除速度,以肌肉的为最慢。肾脏为最快。在所有给药组中,喹乙醇在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可在停药6d后降低到检测限以下,说明其消除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
刘通  海波 《新农业》2004,(9):31-31
俗话说:“鸡要买得叫,鱼要买得跳。”而许多养鱼户经过一每年的辛勤劳动,到了成鱼销售的季节却遇到了难题,鱼不耐贮运,全身充血,甚至出现死鱼。这时候绝大多数养殖户都认为饲料有问题。确实有些饲料生产厂家,为了片面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鱼的生长速度,在如喹乙醇等,致使在鱼的贮运过程中出现上述现象。但造成鱼不耐贮运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由喹乙醇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剂量喹乙醇对鲤鱼生长、肠道菌群数量及组成的影响。设计 6组不同喹乙醇含量的饲料(0 ,2 0 0 ,4 0 0 ,80 0 ,16 0 0和 32 0 0 m g· kg- 1 ) ,对鲤鱼进行 84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 ,各组随机取 2尾鱼 ,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喹乙醇添加剂量在 2 0 0~ 80 0 m g· kg- 1 可明显促进鲤鱼的生长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在 32 0 0 m g· kg- 1时则对其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降低饲料转化效率。与对照组相比 ,投喂喹乙醇的试验组鱼肠道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 16 0 0 ,32 0 0 m g· kg- 1 组的下降最为明显。从16 0 0 m g· kg- 1开始前肠菌群数明显下降 ,在 4 0 0 m g· kg- 1时中肠菌群数开始下降较为明显 ,后肠群数在各试验组均呈下降趋势。在对照组检出的 7种主要菌群也是构成各个实验组鱼肠道中的主要菌群 ,但这 7种菌群在各组中的组成比例不同 ,其中鲤鱼肠道菌属中 Aer属、Aci属的组成比例变化较大 ,80 0 mg· kg- 1 (11.0 6 % )、16 0 0 mg· kg- 1(11.735 % )和 32 0 0 mg· kg- 1 (7.4 0 7% )组中 Aer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 6 .2 5 5 % ) ,而 80 0 m g· kg- 1(37.5 0 2 % )、16 0 0 m g· kg- 1 (36 .5 2 % )和 32 0 0 m g  相似文献   

12.
鲤鱼喹乙醇亚急性中毒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添加6种不同浓度喹乙醇(0,200,500,900,1 200,1 500 mg.kg-1)的饲料,对健康的镜鲤进行了42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受试鱼心脏、肝脏、脾脏、中肾、肠道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除对照组和200mg.kg-1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肌出血、断裂和坏死,肝胰脏轻度充血、水肿和坏死,脾脏充血,肾小球肿大,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内充血,肠绒毛上皮下充血,固有层细胞坏死,肠绒毛融合等症状,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症状趋向明显。  相似文献   

13.
喹乙醇对鲤鱼蓄积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剂量定期递增法 ,测定了喹乙醇对鲤鱼的蓄积毒性 ,结果表明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蓄积系数为 1 4 5~1 9,根据蓄积作用的评价标准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病鱼鳍条基部、嘴角和腹部充血、出血、发红 ,排出具有特征性的乳白色半透明黏液便 ,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 ,肝脂肪变性或水泡变性 ,肠呈卡他性肠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14.
喹乙醇对鲤的消化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组1龄鲤Cyprinus carpio L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饲料(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于试验的第3、6、9、12周末,从每组随机抽取4~5尾鱼采取血样,测定肝胰脏及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头肾/体重等指标,评价喹乙醇对鲤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喹乙醇的添加剂量为100~8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被诱导;剂量为1600~32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则被抑制。淀粉酶活性在不同喹乙醇剂量下被明显诱导。试验前期,中低剂量的喹乙醇可诱导脂肪酶活性,而较高剂量却抑制其活性;试验后期,喹乙醇对鲤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喹乙醇对鲤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及头肾体重比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喹乙醇对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的发育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PRRSV诱导Marc145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收集PRRSV SC1株感染Marc145细胞后0、24、48、72、96、120、144h和同一时间点未接毒的细胞样品,用DNALadder定性检测和ELISA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定性检测结果表明,PRRSV能诱导Marc145细胞发生凋亡,病毒感染后凋亡细胞DNA电泳呈典型“梯状”条带。定量检测结果表明,Marc145细胞在PRRSV感染后24h开始出现凋亡,48h凋亡更加明显,72h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喹乙醇和分子氨对鲤幼鱼血清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研究喹乙醇和分子氨同时作用对鲤血清SOD和MDA的影响。喹乙醇在饲料中的添加水平为0,200,500,1500 mg.kg-1,水体中分子氨浓度为0.069,0.137,0.411 mg.L-1。结果显示,试验组鲤血清SOD活性在214.386~551.137 U.mL-1之间,较对照组(631.374 U.mL-1)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在2.427~5.572 nmol.L-1之间,较对照组(1.756 nmol.L-1)显著升高(P<0.05)。多重比较显示,喹乙醇添加量达到500 mg.kg-1、分子氨浓度达到0.137 mg.L-1时,SOD活性的下降并趋于稳定;当喹乙醇和分子氨浓度达到1 500 mg.kg-1,0.411 mg.L-1时,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喹乙醇与分子氨的交互作用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分子氨和喹乙醇可直接影响鲤幼鱼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且这种氧化损伤的程度与二者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乐果对大鼠肝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乐果(染毒终浓度分别为0、3、10、30、100和300 μmol·L-1),染毒12、24 h后,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分别用Fluo-2/AM、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和罗丹名123检测细胞内Ca2+浓度、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并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情况,研究乐果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细胞染毒12和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除3 μmol·L-1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且呈时间-剂量效应.3 μmol·L-1组细胞内Ca2+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随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Ca2+度逐渐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在3-100 μmol·L-1范围内随染毒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在300 μmol·L-1组略有下降,除3 μmol·L-1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Ψm除24h 300 μmol·L-1组外均出现持续下降.表明低剂量乐果染毒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内Ca2+、ROS和△Ψm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残留喹乙醇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合成喹乙醇人工抗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喹乙醇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半抗原喹乙醇半琥珀酸酯(OLA-HS),通过活泼酯化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喹乙醇全抗原。[结果]TLC、紫外光谱法的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合成成功;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表明,全抗原合成成功。[结论]建立了一种喹乙醇半抗原及全抗原的合成方法,为进一步制备喹乙醇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概括了盐度变化对鱼类产生的生理影响,主要从渗透调节酶、抗氧化酶、消化酶活性变化,离子细胞大小和数量的变化,凋亡及免疫细胞的活性变化,激素的分泌水平及其在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蛋白质标志因子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变化等方面,对鱼类适应盐度变化的应答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