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比较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肉在4℃冷藏与?3℃微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一种提高鲟鱼新鲜品质的贮藏方式,通过感官评分、菌落总数(TVC)、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水分分布状态与肌纤维微观结构等指标的测定,评价了2种温度贮藏对鲟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低温保鲜方式下鲟鱼肉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TVB-N、TBA和菌落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质构指标硬度和弹性及感官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肌纤维之间出现黏连,肌节逐渐由清晰变为模糊,?3℃贮藏后期表现尤为明显。综合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4℃冷藏和?3℃微冻条件下,鲟鱼肉的货架期分别为6 d和18 d。与冷藏相比,微冻可较好地保持鲟鱼肉品质,微生物对鲟鱼肉的腐败进程影响较小,而质构指标则是影响贮藏末期感官评分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电解水预处理对冷藏大黄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利用有效氯浓度分别为50、100和200 mg/L的电解水和1%NaCl溶液浸泡处理新鲜大黄鱼,考察其在4°C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ATP关联化合物含量、pH值、硬度、色泽、滋味和气味的变化。结果显示,伴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鱼肉的菌落总数、TVB-N值、HxR含量、Hx含量、K值和pH值逐渐增加,而电解水处理抑制了这些品质指标的增加,抑制效果与有效氯浓度成正比。在同一冷藏时间下,鱼肉的黄度b*值随有效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贮藏过程中,对照组鱼肉的苦味、苦味回味和丰富性逐渐增加,鲜味、咸味和甜味逐渐降低,而电解水处理组鱼肉的苦味回味和咸味均高于对照组。有效氯浓度为200mg/L的电解水预处理能减少鱼肉在冷藏4~10 d期间的挥发性气味,但在冷藏16 d后反而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电解水处理能有效延缓冷藏大黄鱼的品质变化,但当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较高时会导致鱼肉色泽变黄和腐败后的挥发性气味增加。研究结果为电解水在大黄鱼保鲜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氯浓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6-姜酚协同超高压处理对花鲈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对花鲈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及时掌握鱼肉品质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CHS-SPME-GC-MS技术研究了浓度为8μg/m L的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200 MPa)的花鲈和对照组(空白、8μg/m L 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析了处理组和对照组花鲈样品的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比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及未处理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花鲈色泽及质构特性。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不同处理方式下花鲈的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电子鼻区分度良好。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表明,花鲈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挥发性物质有醇、醛、酮、酸、酯、烃、芳香族和含氮化合物等。在空白组、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和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的鱼肉中分别检测出43、40、49及30种主要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物质的结合,形成了各自的风味特征,决定了不同处理方式下花鲈肉风味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烤制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烤制前后条斑紫菜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FlavourSpec®风味分析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比分析条斑紫菜在烤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变化。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条斑紫菜烤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第一、二主成分相同,均为烃类、含氮类物质,但其对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风味分析表明,条斑紫菜烤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烤制后出现吡嗪类特征风味物质。SPME-GC-MS分析表明,醛类、醇类、酮类和烷烃类构成了条斑紫菜的主体风味,烤制后吡嗪、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6-甲基-吡嗪等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经过烤制,构成条斑紫菜的主要风味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吡嗪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草鱼鱼肉品质的提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周  胡杨  安玥琦  吕昊  郭晓东  尤娟  熊善柏 《水产学报》2020,44(7):1198-1210
以池塘养殖草鱼为对象,采用室内微流水系统处理草鱼,研究处理时间(0、1、4、7和10 d)对草鱼鱼肉基本营养组成、滋味特征和滋味成分、气味特征和气味成分、感官评分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滋味成分、气味成分和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延长,草鱼鱼肉中脂肪和总糖含量显著下降、灰分含量显著增加,但鱼肉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滋味分析仪(电子舌)和气味分析仪(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微流水处理能显著改变草鱼鱼肉的滋味特征和气味特征。处理后的草鱼鱼肉中IMP、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甜味氨基酸(丝氨酸和丙氨酸)、苦味氨基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其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含量显著减少。微流水处理4 d的草鱼鱼肉气味评分、滋味评分和色泽评分显著高于处理0和1 d的草鱼样品,而与处理7和10 d的草鱼样品无差异。研究表明,短时间微流水处理能有效提升草鱼鱼肉品质,适宜处理时间为4 d,处理后的草鱼鱼肉腥味明显减弱、鲜味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生产工艺对腌干带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实验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新鲜带鱼、传统和发酵腌干带鱼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能对不同处理方式腌干带鱼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有效区分,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96.44%,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60%。采用HS-SPME-GC-MS法在新鲜带鱼、传统腌干带鱼和发酵腌干带鱼中分别检测出27、45和56种挥发性物质,醛类、醇类和酮类是构成腌干带鱼挥发性风味差异的主要化合物。研究表明,鱼肉的特征风味物质包括己醛、苯甲醛、辛醛、(E,E)-2,4-庚二烯醛、1-辛烯-3-醇、己醇、3-甲基丁醇、3-羟基-2-丁酮和三甲胺等。新鲜带鱼以鱼腥味和水果香味为主,传统腌干带鱼以脂肪味、蘑菇—泥土味和水果香味为主,而发酵腌干带鱼的奶油味、青草—脂肪味和水果香味更加浓郁,味觉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7.
研究酿酒酵母发酵对鳙鱼肉气味的影响,为鳙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以鳙鱼肉为对象,以酿酒酵母作为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E-nose)分别研究了在发酵3和5 d时的气味变化。结果显示,经酿酒酵母发酵后,鱼肉中的酯类物质增加了12种,包括壬醛、癸醛、己酸乙酯、癸酸乙酯、油酸乙酯和甲酸甲酯等,赋予了鱼肉水果香气和杏仁香气,使风味物质更加丰富。此外,经酿酒酵母发酵后,鳙鱼肉中原本具有土腥味的物质1-辛烯-3-醇含量有所下降,在3和5 d后分别减少了16.04%和18.09%,极大地改善了鳙鱼肉的气味。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不同处理鱼肉可以明显区分,说明酵母发酵对鳙鱼肉气味影响较大。气味活性物质分析结果得出,经酵母发酵3 d后的鱼肉主体气味物质有8种,比未添加酵母发酵多3种,表明酵母菌的添加增加了鳙的主体气味物质。不同处理组中的酮类及烃类物质,如3-辛酮、2-庚酮、石竹烯、D-柠檬烯、萘、壬酸乙酯、己酸乙酯、2-辛烯醇等,对风味也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念  黄琪琳  李沛  郭江勇  覃先武 《水产学报》2021,45(7):1089-1100
为探究添加不同种类酵母抽提物对生鲜鱼片风味及质构的影响,实验以调理乌鳢鱼片为原料,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联合电子鼻、电子舌对6组调理乌鳢鱼片(空白对照CK组、FA02组、KU012组、FG10组、FA39组和F55组)进行风味成分分析,再结合感官、色度和质构进一步评价了6组调理乌鳢鱼片的品质。结果显示,CK组检测出42种挥发性物质,而添加5种酵母抽提物后(FA02、KU012、FG10、FA39、F55),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显著增多,分别为60、66、56、52、46种。鱼片中主要特征挥发性物质为醛类,如庚醛、癸醛以及(E, E)-2, 4-癸二烯醛等;添加不同种类酵母抽提物后,各组鱼片挥发性物质增加了(E)-4-癸烯醛、2-壬酮和3-壬烯-2-酮等。其中KU012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增加最多,如具有清新气味的(E)-2-戊烯醛、黄瓜味的(E, Z)-2, 6-壬二烯醛以及提高整体风味的(Z)-2-(2-戊烯基)呋喃。电子鼻和电子舌的测定结果显示,各酵母抽提物组与CK组在气味、滋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CK组,添加酵母抽提物调理的乌鳢鱼片色泽呈浅黄,质构略有降低,但感官评分有所升高。研究表明,不同种类酵母抽提物均能一定程度改善调理乌鳢鱼片的风味、质构及感官品质,其中KU012组综合表现最佳。本研究为酵母抽提物在水产品中的调味应用提供了参考,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低盐乳酸菌法与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腌制方法对鱼肉风味的影响,为腌干鱼制品加工新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比较了鲜红牙原料采用低盐乳酸菌法和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鲜红牙、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检测出80、110、91种挥发性成分,醛、醇、酮类化合物是构成腌干鱼肉独特风味的主要成分。经低盐乳酸菌法腌干的鱼肉挥发性物质对风味贡献较大的醛、醇、酮类化合物总量达35种,而鲜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只有17和21种。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肉风味物质中含有大量的醇、醛类物质,但不含有胺类物质,在保持传统腌制鱼肉风味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有的花香味、水果香味及酒香味,提升了鱼肉感官品质。所以采用低盐结合复合乳酸菌法制备腌干鱼,不仅能缩短腌制时间,还能提升腌干鱼肉特有的风味,而且防止了胺类物质的产生,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瘦身养殖时间(1~24个月)对鱼肉营养成分、滋味及气味的影响,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鱼肉粗蛋白、水分、脂肪酸、氨基酸等成分,并评价营养价值,再结合电子鼻进一步对鱼肉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瘦身养殖时间延长,鱼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灰分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和水分含量相对保持稳定;鱼肉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气味特征研究表明,经8个月瘦身养殖的草鱼气味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腥味物质己醛和1-辛烯-3-醇含量在前8个月养殖过程中显著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进一步延长养殖时间,气味不再发生显著变化。综上,通过适当时间的瘦身养殖处理可有效提升草鱼鱼肉的营养和风味品质;瘦身养殖8个月后,草鱼体重继续降低但鱼肉品质不再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正加强远洋渔业的监督和规范管理,长期以来,观察员在远洋渔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低覆盖率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出现的电子监控(electronic monitoring,EM)成为其有效替代和辅助手段。通过分析国内外远洋渔船EM技术发展,闸明了远洋渔船运用EM的必要性。介绍了EM的组成、具体方法、目标种类及其在远洋渔船常用3种渔具的应用;论述了现今EM系统在远洋渔船的适用性及功能和EM的优缺点:EM技术在远洋渔船已有应用且具有一些观察员无法具备的优势,但缺乏针对各类远洋渔船和目标鱼种监控的高质量应用示范,且对渔业数据相关处理技术的研究精度与深度还不够。最后对EM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EM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具体建议,可为远洋渔船应用电子监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水产电子商务的概念入手,深入剖析我国水产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意识问题,设备问题,人才问题,法律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电子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品鲜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秀辰 《水产学报》2002,26(3):275-280
水产品的质量管理是水产加工企业的重要环节。传统上,水产品的鲜度主要是采用感官评价或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进行的。这些方法费时昂贵,而且不便于对产品质量的适时监测。因此,高效、快捷的水产品质量监测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很大关注。利用电子鼻测水产品的鲜度,被公认是一种快速、可靠、可实现自动检测、而且对水产品无任何伤害的新型技术。本文阐述了电子鼻的工作原理和化学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且讨论了电子鼻技术在水产品鲜度评价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镜对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成熟精子、卵子及受精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纹缟虾虎鱼成熟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呈圆形或近圆形,无顶体,细胞核长径为1.15±0.28μm,短径为0.97±0.22μm,尾部鞭毛长为8.17±1.12μm。核膜外具有双层质膜,质膜表面不平整,在核膜和双层质膜中间有较大空隙存在。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袖套两侧分布有2~3个较大的线粒体。鞭毛为典型的"9+2"结构,有侧鳍。成熟卵呈圆形,卵膜表面多沟和嵴,具单一受精孔,孔洞区外径约5μm,孔内壁呈螺旋嵴。在卵的植物极有一盘状突起,突起的中间为圆形,周边有呈网状结构的粘丝与卵壳膜连接。纹缟虾虎鱼精子入卵速度较快,受精过程较短,受精后10~18 s完成精子入卵过程。  相似文献   

15.
Fishery‐dependent data are integral to sustainable fisheries management. A paucity of fishery data leads to uncertainty about stock status, which may compromise and threaten the economic and food security of the users dependent upon that stock and increase the chances of overfishin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echnology available to collect, manage and analyse fishery‐relevant data provide a suite of possible solutions to update and modernize fisheries data systems and greatly expand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Yet, despite the proliferation of relevant consume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data systems into fisheries management remains the exception rather than the rule.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 the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high‐tech data systems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at has limited their adoption. By reviewing the application of fishery‐dependent data technology in multiple fisheries sectors globally, we show that innovation is stagnating as a result of lack of trus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fishers and managers. We propose a solution based on a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fishery management tha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collaborative problem‐solving among stakeholders. In our proposed system, data feedbacks are a key component to effective fishery data systems, ensuring that fishers and managers collect, have access to and benefit from fisheries data as they work towards a mutually agreed‐upon goal. A new approach to fisheries data systems will promote innovation to increase data coverage,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while reducing costs and allowing adaptive, responsive, near real‐time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to improve fisheries outcomes.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子鼻技术检测南美白对虾副溶血性弧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将电子鼻技术应用于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茵等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无损检测,试验利用电子鼻对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分离的一株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检测.试验采用具有18个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的电子鼻对副溶血性弧茵经纯培养所得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同时用空白3.5%氯化钠TSB培养液作为对照.电子鼻所得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单类成分判别分析(SMIC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经纯培养后产生了明显不同于空白培养液气味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电子鼻可以应用于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多溴联苯醚的特性及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阻燃剂被广泛用于电子电气设备和各种复合材料里。国内外研究证明,PBDEs是一种新型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会对生物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毒害,同时干扰甲状腺的内分泌,也会诱导有机体突变或致癌。检测结果显示,全球海洋环境中PBDEs污染是普遍的。本文概述了多溴联苯醚的特性及其对海洋污染状况,提出了遏制多溴联苯醚对海洋污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海洋渔业电子地图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全琴 《水产学报》2001,25(4):367-372
系统地介绍了海洋渔业电子地图系统软件EA2000的数据模型和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EA2000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紧密的矢栅数据接口,以及图层-地图-图集一体化数据组织管理方法,该软件具有开放的数据输入接口,图层创作的自动化和动态交互式编辑,双向查询检索,缩放漫游与多级比例尺联动显示,动态显示,对象信息自动显示,地理信息系统渔船动态监控管理,多媒体信息插入管理,互操作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成熟卵和精子的形态、卵子对精子的应答反应、受精孔的数量与形态、受精方式与过程。结果显示:黄颡鱼精子为鞭毛型,头部近圆球形,无顶体,单尾;卵为圆球形,卵膜表面多嵴,且有15~16条宽度不同的小沟;卵表面仅有1个受精孔,精孔管口内径约2.8μm。黄颡鱼为单精受精,受精后30 s内完成精子入卵过程。  相似文献   

20.
河蚌外套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形成珍珠的外套膜,国内外曾作过组织学、组织化学、正显微结构、珍珠囊形成等研究。本文作者利用扫描电镜的立体感强、景深大,可观察整体标本表面结构的优点,观察了河蚌外套膜内、外表皮及结缔组织表面结构,并对珍珠质等分泌物来源及分泌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