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养猪业威胁很大,为此,我厂研制出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本品系用猪细小病毒接种胎猪睾丸细胞培养,收获细胞培养物,经灭活后,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 [性状]本品静置后,上层为淡粉色澄明液体,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根据养猪生产存在的问题,对猪细小病毒的防制进行了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制成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3.
正猪细小病毒是在养猪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毒,猪一旦染上这种细小病毒,会造成养殖场巨大的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围绕猪细小病毒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需要掌握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加强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猪细小病毒病的免疫,才能对猪细小病毒病有效的防制。1猪细小病毒的症状猪细小病毒在春秋季节或者是母猪交配与生产的时候容易发生,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存在病毒的猪舍,在传染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抗热能力,  相似文献   

4.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猪群一旦感染了猪细小病毒,就会伴随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以及重复配种等临床现象,如果母猪在怀孕30~50d的时候感染,就会造成胚胎死亡,母猪也会因此受到极大地影响。即使处在怀孕后期的母猪感染了猪细小病毒,胎儿随带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仍可长期携带病毒。猪细小病毒对猪群健康繁衍有着极大地影响,本文针对目前猪细小病毒防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诊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在发展养猪业的时候,猪身上带有细小病毒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养殖户就要坐以待毙,虽然在发展养猪业的时候,无法真正的杜绝猪身上存在的细小病毒,但是却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防御和治疗。本文笔者将从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入手,分析防御治疗的措施。1猪细小病毒的症状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只存在于猪身上的病毒,它的破坏性极大,成年猪一旦感染上这种病毒之后,不论是对它们的健康、发育还是以后繁殖后  相似文献   

6.
猪细小病毒虽然是猪间广泛传播的病毒,但即使感染也几乎不显症状。妊娠猪感染后,有的引起胎儿死流产。在日本,猪胎儿死流产的主要原因为日本脑炎病毒,但在1970年从死流产胎儿分离到猪细小病毒,从而明确了死流产是由该病毒引起的。另外,猪细小病毒,常常污染培养细胞  相似文献   

7.
1流行病学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储藏所。在病猪移  相似文献   

8.
1病原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传染病。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约20纳米,核酸类型为单股脱氧核糖核酸。本病毒在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睾丸细胞等以及传代细胞上生长繁殖,并可出现细胞病变,用免疫荧光技术可查出胞浆中的病毒抗原。病毒在细胞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能凝集人、猴、豚鼠、小鼠和鸡等动物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通常以母猪不孕、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初生仔猪死亡为特征。目前该病在我国各地猪群中广泛分布,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防治实践,结合相关理论,对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技术与大家共同探讨。1病原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的细小病毒属。病毒粒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014年,采用猪细小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我县57个村饲养的部分生猪进行了猪细小病毒监测.共监测血清样品687份,结果:猪细小病毒血清抗体阳性数112份,阳性率16.30%.通过监测,基本查清了我县猪细小病毒的流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及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一)病原猪细小病毒(PPV)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48 h、70℃2 h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4,(4)
<正>(内容接上期)1.2.1.4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PPI),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以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为特征。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对热和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仔猪、胚胎、胎猪通过感染母猪发生垂直感染;公猪、肥育猪和母猪主要是由污染的饲料、环境经呼吸道、生殖道或消化道感染;初产母猪的感染多数是经与带毒公猪配种时发生的;鼠类也能传播本病。1.2.1.5猪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  相似文献   

13.
<正>猪细小病毒感染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受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偶有流产。1病原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约20nm,核酸类型为单股DNA。该病毒在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和猪睾丸细胞以及传代细胞如PK15、ST等细胞上生长繁殖,并出现细胞病变,用免疫荧光技术可查出胞浆中的病毒抗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诊断与防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慧琼  王红宁 《养猪》2004,(1):34-37
猪细小病毒自发现日起,已广泛蔓延到世界各地,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损失。为此许多学者对猪细小病毒进行了大量研究。此文就猪细小病毒诊断方法、防制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流行病学特点 猪是已知的唯一易感细小病毒的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猪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的猪中有30%。50%是带毒猪,不同品系猪含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不同。牛、绵羊、猫、豚鼠、小鼠和大鼠中均能检测到猪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阳性率高于阴性猪场的鼠类;兔感染后可导致流产、死产,这表明猪细小病毒的宿主范围在扩大,感染谱也逐渐加宽。  相似文献   

16.
猪细小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各种新型疫苗的成功研制,为猪细小病毒病的防制带来希望。但目前为止猪细小病毒的检测技术以传统方法为主,大量研究发现猪细小病毒常与其他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为了根除本病,必须提高诊断和防疫水平。文章就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四川地区猪细小病毒在猪群中的感染情况,对四川地区存在母猪流产情况的猪场进行抽样检测,采集10个猪场的20个样本,提取核酸,利用PCR方法进行猪细小病毒特异性片段的扩增,并选取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检测样本中猪细小病毒阳性率为40%(8/20),序列分析发现,猪细小病毒阳性样本与吉林长春毒株DJH2...  相似文献   

18.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此种疾病的感染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均比较容易感染。其传染的来源主要是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或者是公猪病毒携带者。通常被污染的猪舍里细小病毒比较多,并且  相似文献   

19.
选择30日龄健康荣昌仔猪12头,每组3头分为4组。选择盐酸左旋咪唑、猪基因工程干扰素及蜂胶液作为免疫接种猪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增强剂,按相同的免疫程序免疫接种试验猪1个月,于免疫接种前采集血液后,以后每隔7d采集一次血液制备血清,检测猪细小病毒抗体效价。比较各组猪细小病毒抗体水平消长曲线情况,分析3种免疫增强剂的免疫增强效果。结果表明,蜂胶作为猪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增强剂效果最好,平均滴度达1∶256;左旋咪唑次之,平均滴度为1∶128;干扰素较差,滴度介于1∶64~1∶128。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及单一细小病毒疫苗对照组免疫接种前后猪细小病毒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3种免疫增强剂与单一细小病毒疫苗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蜂胶与单一细小病毒疫苗对照组及与干扰素组差异极显著(P<0.01),盐酸左旋咪唑与干扰素组及与蜂胶组间的抗体效价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扰素与蜂胶组的猪细小病毒抗体效价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猪繁殖障碍疾病之一。近年来,不少规模化猪场都有感染,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猪场工作实施,对猪细小病毒的特点与防治进行分析、阐述,供同行参考。1猪细小病毒病的特点1.1病原体猪细小病毒的病原体为猪细小病毒,对热、酸、碱及消毒药抵抗力均很强。56℃加温48h或70℃加热2h仍能保持感染力,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