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旱地小麦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丘陵旱地小麦面积大,占总面积的60%以上,产量低而不稳,土壤肥力是旱地小麦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丘陵旱地小麦施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旱薄地小麦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自卫 《河南农业》2011,(12):21-21
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技术主要是以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为重点。一切有利于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的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下面结合笔者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施肥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豫西地区丘陵旱地小麦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旱地小麦营养特性及需肥特点,分析了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范化施肥技术,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旱地节水灌溉高产模式是指以节水灌溉技术为核心,配套优良品种、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小麦旱地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连续的干旱造成地面水资源减少。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的发展。提高旱地小麦单产将成为提高小麦总产的重要途径。缺水是影响旱地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迅速提高肥力的施肥技术.培育壮苗的播种和群体控制技术,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6.
小麦种植是农业发展重要的部分,在发展小麦生产的过程当中,其中人们对于小麦抗旱技术有着一定的追求,该文就对襄汾县旱地小麦探摘沟播抗旱技术进行介绍,分别介绍了旱地小麦的生长特点、施肥、田间管理以及抗旱保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技术主要是以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为重点,一切有利于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的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下面结合笔者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施肥实用技术。一、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提高土壤保肥蓄  相似文献   

8.
一、驻马店市小麦生产近况 驻马店市的小麦生产,通过实施"沃土工程"、"补钾工程"和"增微工程",推广平衡施肥、施配方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市小麦单产从2001年突破300kg以来,2004~2007连续4年丰收,中产田小麦平均单产约316~353.5kg,高产配方施肥的小麦平均单产为444.5~521.6kg:2006年项目区小麦最高单产突破600kg.由此可见小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国许多农业科研工作者对旱地中、低产麦田的栽培技术、小麦的产量及高产麦田施肥与土壤水分运动变化规律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我国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兴安岭地区旱地的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小麦施肥定量技术 应用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进行施肥定量的基本特点,可以用"总量平衡,定位调控"来概括."总量平衡"是指小麦养分需求(养分输出)与养分供应(养分输入)、养分损失、地力培肥四大要素之间的平衡:"定位调控"是指不同产量水平下实现总量平衡的对应地力含量基础的确定,不能在什么含量基础上都搞总量平衡.  相似文献   

11.
豫西丘陵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为550~650毫米,又多集中在7~9月份,灌溉困难,旱地面积约697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1.5%,旱地小麦生产在本区有着重要地位。合理施肥对小麦增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如何经济合理施肥,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已成为  相似文献   

12.
正旱地小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30%以上。近几年连续遭受干旱、低温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旱地小麦受到的影响最大,损失最重。总结各地旱地小麦高产栽培和防灾减灾的经验,可以发现旱地小麦科学用水,要努力做到"八水"齐攻。  相似文献   

13.
<正>一、品种选择针对洛宁县的生产条件和目标,该区域适宜选用的小麦品种是:高产品种:豫麦49~198、周麦18、周麦22等。旱地品种:洛旱6号、众麦1号等。二、配方施肥结合洛宁县土壤与气候特点、小麦产量水平,根据"以地定产,以产定氮,以土壤磷、钾分级指标确定磷钾肥用量"的原则,在每年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推荐洛宁县小麦区域施肥技  相似文献   

14.
旱地小麦施肥效应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1988~1992年在山西省永济县虞乡进行,结果表明,旱地施肥在不同年型和不同肥力条件下,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地力瘠薄时,单施化肥小麦增产幅度小(0.7%~29.9%),对产量的影响是丰水年>常水年>歉水年;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小麦增产幅度大(84.7%~15.8%),对产量的影响是歉水年>常水年>丰水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作用,主要是增加了小麦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了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旱地小麦的返青期到收获期,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蔗糖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扬花期,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土壤脲酶活性随生育进程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扬花期和收获期出现较大值。在旱地小麦的各个生育期,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2种种植方式较相同施肥量测控施肥的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较大提高,而土壤脲酶活性变化幅度不明显;不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的3种土壤酶活性较农户施肥均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较小;从小麦产量角度看,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这2种种植方式能有效进行蓄水保墒,从而提高旱地麦田的产量,是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旱地小麦绿色覆盖与节本增效生产需求,从选地整地、合理施肥、选用良种、覆膜覆土、休闲期秸秆覆盖、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系统总结提出了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对渭北旱地小麦生长及品质的作用效果,以国审旱地小麦新品种渭麦9号为研究对象,以尿素、缓控释氮肥、有机肥不同种类氮肥单施或配施设置6种不同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渭麦9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氮肥减量70%即97.2kg/hm2、有机肥减量30%即420kg/hm2对产量提高的效果最为显著,单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小麦容重。渭北旱塬土壤中有机质长期缺乏,小麦产量及品质提升较难,因而在旱地小麦施肥中加入有机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旱地小麦在传统的“犁-耙-耱”为体系的旱地耕作技术下,始终没能脱受干旱的威胁,难以获得高产稳产。摸索旱农区的降雨规律,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搞好蓄水保墒。合理培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旱地小麦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阐述三门峡地区旱情概况,提出旱地小麦冬季管理技术、综合管理技术和施肥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是我国农业种植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研究国内旱地小麦种植要素有利于推进现下小麦种植技术研发。鉴于这一要素,本文将探究栽培、施肥、主要土壤肥力与国内旱地小麦产量之间的关联,以期能提升小麦产量,践行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