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犬细小病毒病又叫病毒性肠炎、传染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感染引起犬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犬细小病毒在分类上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也可感染。犬感染CPV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暴发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患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舟山市定海区随着本地工作犬和宠物犬饲养量的大幅增加,到兽医诊疗机构求诊的病犬越来越多。据调查,在就诊病犬中尤以犬细小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已成为危害犬类健康的主要疫病之一。1流行病学犬细小病毒(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犬为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也可感染。据资料报道,随着病毒抗原漂移,病毒已经可以感染猫、熊、貉等动物。细小病毒对犬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暴发性流行,各种年龄犬均可感  相似文献   

3.
犬细小病毒是由细小病毒科(Parvovirus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引起犬科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可分为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两个类型.近年来随着养犬数量的增多和养犬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犬细小病毒病日趋流行,加之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危害日渐严重.为掌握青海地区犬细小病毒病感染情况,2006年9月我们抽取青海省西宁、乐都、格尔木、德令哈地区未经免疫的犬血清145份进行了感染检测.  相似文献   

4.
1流行病学犬细小病毒(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是犬的具有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细小病毒主要感染犬,尤其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每年各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发。饲养管理条件骤变,长途运输,寒冷,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带病  相似文献   

5.
犬细小病毒感染(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严重肠炎综合征为特征的犬科和鼬科动物的重要传染病。我国于1982年由梁士哲等证实此病后,在东北、华东和西南等地区的警犬和良种犬中陆续发生和蔓延。特别是该病于2001年广泛流行,给养犬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CPV感染是犬科动物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是食肉动物细小病毒的典型代表。笔者就近年来我国CPV感染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yovirus,CPV)引起的多发生于幼犬的致死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1]。C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猫细小病毒亚群,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DNA。该病毒最早由美国学者A.K.Eugster等[2]于1977年从患肠炎的病犬中分离获得。此后,世界各国均有CPV感染家养犬及野生犬科动物的报道[3-4]。田克恭等[5]建立了CPV分型鉴定的PCR方  相似文献   

7.
一例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PV主要感染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发,是危害犬类的最主要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PV主要感染犬,所有犬科动物均易感,并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犬是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血液白细胞显著减少、出血性肠炎和严重脱水为特征。CPV成为危害犬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附红细胞体病犬持续性发烧、食欲不振、贫血,呕吐、腹泻,粪便常混有粘液或血丝,临床上很难将犬细小病毒病与犬附红细胞体病区分开。  相似文献   

9.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特性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故在临床上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是严重危害养犬业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不仅给集约化养犬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爱犬人士造成很大的精神损失,故预防本病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流行病学犬细小病毒(CPV)在分类上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为21~24 mm,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CPV在4~10℃可存活180 d、37℃可存活14 d、56℃可存活24 h、80℃可存活15 min,在室温下保存90 d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甲醛、次氯酸钠、氧化剂和紫外线均可将其杀灭。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其它犬科动物(如郊狼、食蟹狐、丛林狼等)也可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  相似文献   

10.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感染引起,以严重肠炎综合征和心肌炎综合征为特征的犬科和鼬科动物的重要传染病[1]。犬细小病毒病自1978年首先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被发现后,至今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幼犬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1病原犬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颗粒呈圆形,无囊膜,由32个壳粒组成。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在DNA的两端各有一个发夹样的回纹结构。基因组长5323bp,由3个结构蛋白VP1、VP2和VP3组成,其中VP2是病毒的主要结构成分[2]。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倪宁 《动物保健》2006,(3):40-41
近些年,养犬的人数不断增加,而犬得病的机率也增加了数倍。犬病中最常见也最需要预防的就是传染病,犬的传染病一般有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等,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犬细小病毒。一、病原犬细小病毒(CanineParrovirus,CPV)在分类上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PV可常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珠三角地区犬细小病毒(CPV)的流行情况及研制有效的疫苗,本研究开展了CPV流行病学调查,并将32份疑似CPV感染犬的粪便样品处理后接种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32份样品中有19份样品提取液在F81细胞上可以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HA效价可达到1∶256。回归动物试验显示分离株可以导致犬出现明显的CPV感染症状,PCR鉴定也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CPV。通过VP2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国内主要的流行基因亚型CPV-2a的同源性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犬细小病毒病是对宠物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能引起犬科动物、鼬科动物和浣熊科动物发病,感染率很高,在个别犬群其感染率可高达100%,致死率可达到60%左右([1]),是目前对家庭养犬、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最具威胁的疫病之一([1]),是目前对家庭养犬、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最具威胁的疫病之一([2-3])。鉴于以上原因,本文通过对郑州市某宠物医院就诊病历采用CPV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进行检查调查,以期发现郑州市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为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犬细小病毒(CPV)感染是近年来发现的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爆发性流行。临床表现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CPV感染后以下消化道和心脏病理变化为主。使用CPV测试板可确诊。本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虽然治愈率可达80%~90%,但由于犬主对病情的不了解而延误治疗,导致目前治愈率并不高。因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犬细小病毒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犬细小病毒(CPV)感染是近年来发现犬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犬感染CPV发病急,死亡率高,呈暴发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发病.新生幼犬感染后多呈非化脓性心肌炎症状,死亡率高;青年犬呈胃肠炎症状.犬细小病毒与寄生虫混合感染的情况也比较普遍,现将一病例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犬细小病毒感染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一种以出血性肠炎综合征和心肌炎综合征为特征的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的疫病,对犬的危害极大。1发病特点犬细小病毒主要感染犬,猫虽感染,但无临床症状。CPV对不同品种、年龄的犬,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但寒冷、阴  相似文献   

17.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CPV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别是大、中型城市,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及无免疫接种的犬。一旦犬群感染CPV病毒后就呈现流行趋势,病毒很难清除。  相似文献   

18.
犬细小病毒感染又称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高致死性传染病[1-2]。CPV感染是犬科动物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此病主要发生于犬,无性别、年龄、品种差异,尤为市内玩赏犬或  相似文献   

19.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犬科动物,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尤其是2~8月龄的幼犬多发,病情也较严重,纯种犬比杂种犬和土种犬易感性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发.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其呕吐物、唾液、粪便巾均有大量病毒.康复犬仍可长期通过炎便向外排毒.有资料表明人、虱、苍蝇和蟑螂可成为CPV的机械携带者.  相似文献   

20.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牛犬细小病毒属成员[1]。19世纪初,FPLV首次出现,但感染对象只限于猫和小鼠,而且病毒对感染动物的致死率不高。19世纪40年代,一种与FPLV感染极为相似的疾病在水貂中暴发,引起80%的水貂发病死亡,此后这种疾病迅速呈全世界蔓延趋势,在美国等许多国家发现引起水貂发病的病毒,命名为水貂肠炎病毒(MEV)。19世纪70年代后期,继FPLV和MEV后另一种"新"病毒在犬中出现,犬细小病毒(CPV),这种病毒被命名为CPV-2。此后,CPV-2在猫、犬中不断变异,出现了CPV-2a、CPV-2b和CPV-2c抗原型。自此,FPLV、CPV、MEV之间关系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对3个相似病毒宿主范围的变化、DNA序列的差异性和变异性以及日后CPV出现新抗原型病毒的研究也相应开始。不仅如此,对3种病毒之间是否存在特殊的亲缘关系也提出质疑,在探讨中提出不同的流行机制假说。现在对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疾病在临床症状、流行状况、致病机理和疫苗的研制开发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应用疫苗基本控制了FPLV、CPV、MEN引起的爆发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