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概述了在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的种类、抑制的作用机理和抑制剂及其受体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长素极性运输在植物器官形态建成、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极性运输主要依赖生长素运输载体来调控。本文对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AUX/LAX蛋白、PIN蛋白家族和ABCB/MDR/PGP蛋白家族的近期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长素极性运输转运蛋白PIN1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对PIN1进行了荧光标记,并以烟草表皮毛为模式,开展了PIN1对生长素极性运输及对细胞伸长生长影响的研究。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融合标记基因EGFP–PIN1置于拟南芥表皮毛特异表达基因GL2的启动子调控下,构建成含GL2pro::EGFP–PIN1的Ti质粒,以根癌农杆菌叶盘共培转化法将重组标记基因转化至烟草WS38中,筛选鉴定出多株转基因烟草。通过对这些转基因烟草表皮毛进行显微荧光观察,结果发现,标记的绿色荧光信号集中分布在表皮毛细胞的间隔区,表现为明显的极性分布现象。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处理后,表皮毛的伸长生长受到抑制,细胞中荧光的分布极性减弱。说明生长素在烟草表皮毛中的极性分布对烟草表皮毛伸长起关键作用,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只抑制表皮毛的细胞伸长,同时还影响到生长素极性运输蛋白PIN的极性分布。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促进拟南芥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有外源槲皮素的培养基种植拟南芥,探讨槲皮素对拟南芥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SLPIN6基因是番茄PIN家族一员,番茄PIN家族是一类生长素运输体蛋白家族,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表明,干旱胁迫改变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平衡,影响植物抗旱性.团队前期研究发现SLPIN6基因在干旱胁迫时表达量显著上调,可能参与番茄植株抗旱应答调控.为进一步明确该基因抗旱调节功能,试验采用VIGS方法对SLPIN6基因作沉默处理,通过观察番茄植株抗旱表型及测定抗逆生理指标变化,发现SLPIN6基因沉默后番茄植株与对照相比,沉默番茄植株萎蔫程度加重,抗逆生理指标差异明显,表明SLPIN6基因参与番茄抗旱应答调控,具有抗旱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生长素(IAA)是植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 IAA 对植物体中不同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往往需要测定植物体中的可扩散型 IAA 含量。IAA 的合成主要在分生组织和植物的幼嫩部分进行,如茎尖、芽、幼叶和种子等。但它可以从其合成部位通过极性运输向作用部位移动。人们正是利用了它的这一特性来收集并测定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可  相似文献   

7.
李德明  张秀娟  夏冰  王朝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75-10877
植物胚囊在生殖过程(受粉受精)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结构及功能具有特殊的极性。从植物胚囊极性表现、影响胚囊极性建立的因素以及研究植物胚囊极性的意义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植物胚囊极性研究的进展,为生殖生物学在植物胚囊极性领域以及生态学种群繁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IAA对水稻根毛形成与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培条件下,IAA极性运输对水稻根毛形成及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超表达OsPIN1a的转基因水稻和野生型水稻为研究材料,当种子根长为0.5-1.0 cm时,分别用不同浓度IAA、IAA和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出载体抑制剂、IAA和生长素输入载体抑制剂复合处理的琼脂块贴在根尖一侧,黑暗条件下培养12 h后观察根毛生长情况,测定根毛的密度、长度及根毛形成后根尖部分相对含水量,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根尖及根毛内的OsPIN1a-GFP亚细胞定位,再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根毛形成前后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结果】(1)在0-5.0 mg·L-1 IAA浓度范围内,随IAA浓度增加,根毛长度和密度也增加,当浓度超过5.0 mg·L-1时,根毛长度和密度不再增加,根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2.5 mg·L-1 IAA诱导效果最好;(2)只有根尖分生区IAA处理后,才能诱导新的根毛区形成根毛,而其他区域处理后无法诱导根毛形成;(3)根毛形成不受低浓度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出载体抑制剂TIBA、NPA和IAA复合处理的影响,高浓度TIBA、NPA和IAA复合处理则显著抑制根毛形成及根的生长;(4)低浓度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入载体抑制剂CHPAA和IAA复合处理能显著抑制根毛形成和根的生长;(5)IAA不但能诱导根毛形成,也能诱导多种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提高根尖相对含水量;(6)根尖及根毛内的OsPIN1a基因的表达和OsPIN1a-GFP含量均受IAA诱导,并在根毛细胞内大量表达。【结论】在气培条件下,根毛形成需要IAA诱导,而IAA诱导根毛形成过程需要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入和输出载体蛋白的参与,其中输入过程对根毛的形成影响最大。IAA极性运输输入或输出载体蛋白特异性抑制剂处理显著降低根毛形成和根的生长,因此OsPIN1a在根毛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根毛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量增加,提高了根尖相对含水量,减缓了气培条件下水稻根尖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9.
通过TIBA,TFP和Verapamil对菜豆下胚轴生长素诱导的导管分化和形成的影响的研究,证明生长素极性运输、Ca~(2+)和调钙旦白的存在是菜豆下胚轴导管分化和形成所必需的。研究还表明,生长素诱导的导管分化在最初24小时完成,而导管形成是在24至72小时内逐渐完成的。在导管已完全形成时,任何抑制剂对导管的形成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生长素作为重要的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其所具有的极性运输特性,主要通过运输载体进行调控。本研究从花生未成熟种子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可能的生长素输入载体AUX/LAX类基因,命名为PNAUX1,通过RT-PCR对其表达模式分析显示,该基因在花生各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同时,将PCR扩增获得的目的片段与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1连接,构建了正义和反义载体转化DR5∷GUS拟南芥,并获得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1.
细胞极性生长机理研究主要围绕极性生长区域的建立和维持、胞内外信号对该区域的时空调控等核心问题而展开。目前已知多个信号分子,如钙离子、ROP小G蛋白和活性氧等在植物细胞极性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胞内细胞骨架的动态重组、囊泡的极性运输和胞吐作用等多方面。本文主要对植物特有的小G蛋白家族ROP在极性发育模式系统(花粉管、根毛与铺板细胞)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系作为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器官,直接影响地上部分的产量、品质、抗性等诸多优良的农艺性状。该项研究主要探究水杨酸(SA)影响月亮谷水稻根系发育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SA的培养基培养水稻材料,观察根表型;重力刺激实验以及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aphthyl phthalamic acid (NPA)处理水稻材料,分析SA影响水稻根系发育与生长素的关系;利用细胞生物学实验观察水稻根系的胞吞作用。【结果】在含不同浓度SA的培养基中生长的水稻材料,其胚根、侧根、不定根的生长发育都会受到影响。重力刺激实验以及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处理水稻材料,结果显示SA影响水稻根系发育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SA还抑制膜蛋白的胞吞。【结论】水杨酸可通过抑制膜蛋白的胞吞从而改变生长素极性运输,进而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生长素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子调控着植物器官发育、形态建成和抗逆应答等生理过程。磷脂分子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磷脂酶作用于膜脂产生脂类小分子,参与感受、应答细胞外的刺激和胁迫。近些年研究表明,磷脂也是生长素信号通路的重要调控分子。本文综述了磷脂信号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特征、靶蛋白及其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过去十年来磷脂信号在应答外界胁迫和调节生长发育方面的重要进展,旨在为磷脂信号和生长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UX1/LAX蛋白是生长素运入载体,而PIN蛋白是生长素运出载体。MDR/PGP蛋白也参与生长素运输。生长素运输是通过生长素载体将生长素载入质膜产生的内体,以及内体产生的小泡再循环实现的。生长素作为激素与形态发生素,生长素运输调控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同时在植物向性生长与维持植物的顶端优势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根向地性生长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生长调节剂CFM和Bendroquinon可明显抑制水芹根系的向地性生长。这2种物质和另1种生长调节剂DPX1840均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抑制3H-IAA在豌豆茎切段中的极性运输,但不影响茎组织对‘H-IAA的吸收,因而造成3H-IAA在处理上方组织中积累。根据结果推测,这些生长调节剂抑制极向他性生长的机制可能与它们抑制植物体中IAA的极性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番茄生长素运输载体SlPIN1对花器官脱落以及花器官中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GS)获得了pTRV-SlPIN1植株。20株pTRV-SlPIN1植株中,17株SlPIN1基因表达量下降,其中pTRV-SlPIN1-2和pTRV-SlPIN1-5植株表达量分别为对照pTRV植株的40%和35%。进一步研究pTRV-SlPIN1-2和pTRV-SlPIN1-5植株开花当日的番茄花器官发现,花柄离区至远轴端出现黄化,同时,田间花柄脱落率及离体花柄脱落率显著高于对照pTRV植株。通过对pTRV-SlPIN1及pTRV植株花器官进行GUS染色和生长素浓度检测发现,与对照相比,番茄SlPIN1基因沉默植株(pTRV-SlPIN1-2和pTRVSlPIN1-5)的花柄离区处生长素浓度显著下降,而子房基部、雄蕊和萼片等部位生长素浓度则明显上升,这不仅表明SlPIN1是番茄花器官中生长素运输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其在生长素由花器官(源)向基部器官(库)方向运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表明SlPIN1以此维持离区生长素的正常积累,来抑制番茄脱落的发生。本研究为番茄花器官中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为SlPIN1及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脱落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籼稻品种湘中籼2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N-1-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1-Naphthylphthalamic acid,NPA)和钙离子通道抑制剂(GdCl3)对水稻种子根负向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PA和GdCl3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的负向光性逐渐受到抑制,外施一定浓度的CaCl2可以部分恢复水稻种子根的负向光性;根尖的生长素含量与黑暗的相比没有差异,推测水稻种子根负向光性的形成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而钙离子作为生长素下游的第二信使,可能参与调控水稻种子根负向光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萘乙酸对锰毒胁迫下的甘蔗锰铁含量、运输及分布的影响及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对植株锰含量的影响,以桂糖32号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10、50、100、500 nmol/L萘乙酸处理后,随着萘乙酸浓度的增加,甘蔗根系锰含量随之显著降低8.59%~36.11%,100 nmol/L萘乙酸处理后完全展开叶锰含量显著减少17.67%~25.56%,完全展开叶叶鞘中共质体及其残渣的锰含量显著减少40.00%和31.82%,但根表锰膜/根组织锰含量比、茎基部伤流液中Mn浓度、叶片质外体、共质体及残渣中锰含量、根系生长及植株中铁和亚铁含量萘乙酸处理与空白对照间差异不显著。生长素输出抑制剂三碘苯甲酸或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1 000 nmol/L)处理后,植株幼叶锰含量(76.64、73.45 mg/kg)显著高于对照(38.26mg/kg)。说明生长素可能参与调控甘蔗对锰的吸收缓解锰毒。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拟南芥和荠菜形态差异与其生长素极性分布的关系,采用荧光定量PCR,以–actin为内参基因,对拟南芥和荠菜的根、茎、叶、花等组织中与生长素极性运输相关的PIN1、PIN3、PIN7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各组织中PIN1的表达量都高于荠菜各组织中PIN1的表达量,拟南芥的茎和花中PIN1的表达量分别比荠菜茎和花中PIN1表达量高3倍和10倍;拟南芥各组织中PIN7的表达量也高于荠菜各组织的PIN7表达量,其叶片中PIN7的表达量比荠菜叶片中PIN7的表达量高10倍以上;荠菜各组织中PIN3的表达都高于拟南芥相应组织中PIN3的表达量,在茎、叶中的表达分别高3倍和10倍以上,这些生长素极性运输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2种植物形态差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钩状石斛根中低极性化学成分。[方法]经溶剂提取,低极性溶剂萃取后,以GC-MS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含量。[结果]鉴定了54个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检出峰的91.49%。[结论]该研究为充分利用石斛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