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lite),OT杂交系的‘黄精灵’(Yelloween)、‘塞拉诺’(Serrano)、‘木门’(Concador)聚为第2类群;百合组的‘野百合’(Lilium brownii),东方百合系的‘索邦’(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和‘马龙’(Marion)聚为第3类群。【结论】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可以作为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总体支持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标记分析百合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起源中心,栽培和应用历史悠久。如何评价及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百合资源是选育优质百合品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以全国各地收集获得的45份百合种质(包括21份野生种和24个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RAPD技术对这些百合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及亲缘关系的鉴定。结果表明:从300条引物中筛选获得29条可重复多态性引物(1条野生种特异引物:S249引物)。以45份百合材料总DNA为模板29条引物共扩增出398个多态性位点。UPGMA聚类分析表明:45份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58~0.504,平均遗传距离是0.370。45份材料可以分为5类:包括云南地区野生种、铁炮百合杂交系、亚洲百合杂交系、东方百合杂交系和其他地区野生种。  相似文献   

3.
悬钩子属野生种及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39份悬钩子属(Rubus L.)野生种或变种及17份栽培品种进行分析,探讨这56份材料间亲缘关系的远近.通过试验从35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166条DNA片段,分子量在250~2300 bp之间,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83条DNA片段,多态性比率为96.33%,然后采用NTSYS-pc软件和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聚类分析结果将野生种分成5大类群,其中15份栽培品种包含在内,而有2份栽培品种(酷它它和宝森)另成一类,区别于其他54份材料.试验认为ISSR分子标记技术适合作悬钩子属植物组间亲缘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百合野生种及品种交配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个百合野生种和10个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种和品种内及杂种系内、系间和种间授粉的结实情况。结果表明,①野生种多数自交是亲和的;栽培品种中,麝香百合一般自交亲和性较高,亚洲百合自交亲和性常常高于东方百合。②系间或种间杂交常常是不亲和的。本文对亲和性高低的判断指标作了有益的探讨。蒴果(子房)膨大率、有胚胚珠率、座果率和有胚种子率是可以参考的直接指标;蒴果膨大系数、蒴果维系时间长短可以作为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5.
几个百合品种遗传亲缘关系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9个等位酶系统的14个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资料对8个百合品种的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作了探讨,聚类分析将8个品种正确地聚类成为3个不同来源的杂种系即麝香系、亚洲系和东方系,同时表明了亚洲系与麝香系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6个蝴蝶兰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筛选出11条引物共扩增出98条清晰的谱带,其中91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比率为92.86%,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在0.57~0.96之间,表明供试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并检测到4条品种特异性条带,可用来鉴定供试蝴蝶兰种的3个品种.36个品种在遗传距离L=0.644处可分为7个组,3个最大的组分别代表了黄色系、白色系和红色系,而在同一色系的亲缘关系中又以唇瓣的颜色来聚类,可见聚类情况与花色特征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7.
云南特有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茶组植物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对云南茶组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所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25份供试材料进行ISSR扩增反应后,共产生1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9条,其多态条带比率(PPB)高达98.5%,表明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云南茶组植物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25个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取值水平GD=0.378 ),20个茶组植物分为2个类群。从DNA分子水平探讨了云南茶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突出了种间的遗传差异,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51~0.580,表明25份材料间遗传基础较宽。PCA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百合品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选取东方系、亚洲系和麝香系共11个百合栽培品种,采用切割花柱授粉的方法进行百合品种系内和品种系间杂交试验,同时,对父本花粉的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东方百合为母本、亚洲百合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及以麝香百合为母本、亚洲百合为父本的组合亲和力较高。采用染色法测定的花粉生活力,结果不能完全反应花粉的生活力状况,需要结合萌发法测定的花粉生活力结果进行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9.
部分中国野生百合亲缘关系的AFLP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AFLP技术对24份野生百合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扩增得到203条清晰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7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82.3%。将24份种质分为5类4个亚类,这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轮叶百合聚为第I类,轮叶组与其它组明显分开;4种百合组野生百合聚为第II类;另5种百合组百合与属于具叶柄组(或卷瓣组)的药百合(伏牛山种源)聚为第III类;第IV类含有药百合(安徽种源)及宝兴百合2份种质,为卷瓣组中少数几个具有香味的种;第V类包括11份种质,大部分为卷瓣组野生百合,但在Vd亚类含有钟花组3种野生百合,表明卷瓣组和钟花组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0.
茄子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茄子种质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20条能够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稳定清晰的ISSR引物,对48份茄子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了18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53条(占所有谱带的82.2%).利用UPGMA法建立了48份茄子及其近缘野生种间的遗传关系聚类图.聚类结果表明,48份供试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52~0.98之间,可将其分为5大类群.其中又将44份栽培品种分为5组,其品种间相似遗传系数在0.84~0.98之间,表明栽培品种的遗传背景比较窄.聚类结果与茄子的果形以及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果色呈现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新疆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和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疆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旨在为供试梨资源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对48份梨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关系研究.[结果]1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101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1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8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基于ISSR和RAPD两种标记,利用UPGMA分别构建了48份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ISSR和RAPD分别聚类以及两种标记混合聚类均将48份梨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群中包括1份种质;第Ⅱ类群中包括23份种质;第Ⅲ类群中包括24份种质.[结论]两种标记适合于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38个紫薇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薇是世界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之一,品种繁多、来源复杂,造成了紫薇品种在分类、鉴定上的困难。为探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方法在紫薇品种分类上的可行性,对引自美国的30个紫薇品种和中国的8个栽培品种进行ISSR亲缘关系分析。10条扩增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获得81个位点,其中70条呈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PPB)为86.42%。38个紫薇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43 2~0.988 7,平均值为0.788 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36处,聚类结果(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显示,38个紫薇品种分为3个类群,在0.760处可进一步分为7个亚类群,表明ISSR标记技术能从分子水平上较为准确地体现紫薇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百合野生资源的亲缘关系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野生百合资源的遗传相似性及其地域分布特点,对其亲缘关系进行评价,为百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5个百合野生种及其不同种源地的2个变种,共计69份样品为材料,利用11对SSR引物,对69份样品进行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通过Powermarker 3.25软件对SSR位点基因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NTsys 2.11构建遗传相似性矩阵及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对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学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百合SSR位点多态性较高。69份样品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289 7 ~ 0.981 3:不同种之间,淡黄花百合和泸定百合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平均值是0.953 3;而卷丹和玫红百合、卷丹和大理百合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小,平均值是0.289 7。聚类分析表明,69份供试材料主要分为5类,第I类包括大百合属的大百合,第II类主要由卷瓣组和喇叭组组成,同时也包括轮叶组和钟花组,第III、IV、V类主要由卷瓣组组成,其中包括豹子花属的滇蜀豹子花。主坐标分析表明种源地位于四川、重庆、云南地区的百合大多聚在一起,位于陕西、湖北、湖南、河南地区的百合大多聚在一起,位于辽宁、内蒙古地区的百合大多聚在一起。结论本研究表明喇叭组a亚组与b亚组亲缘关系较远,a亚组的麝香百合、台湾百合明显与卷瓣组亲缘关系较近;属外种大百合与百合属亲缘关系较远,滇蜀豹子花与野生百合资源的亲缘关系较近,因此本研究支持豹子花属并入百合属这一观点;从地域上证明,不同种源地的同种百合随地域差异变大导致遗传相似系数降低,进而导致其在进化上产生分歧,不同种野生百合空间地理分布较近的因生境相似而对环境有相同的反应,有趋同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紫斑百合与栽培百合的亲缘关系,为利用紫斑百合改良栽培百合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指导.[方法]以6份紫斑百合野生资源和92份市场流行、广泛栽培的百合品种为材料,通过两轮温度梯度PCR筛选引物后,利用SSR引物对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从100对SSR引物共筛选获得15对通用性好、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15对SSR引物在98份百合样品中共检测到93.0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6.2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9-0.84,平均为0.66,其中PIC高于0.50的引物有13对,属于高多态性引物.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8份样品聚为两大分支,分支Ⅰ包括紫斑百合、O(东方百合)杂种系和OT杂种系,表明其遗传关系较近,筛选的15对SSR引物可将这3个类群进行有效区分;分支Ⅱ包括LA杂种系、L(麝香百合)杂种系和A(亚洲百合)杂种系,不同的类群间有部分交叉,筛选的15对引物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区分.[结论]筛选出的15对SSR引物可将98份百合材料分为两大分支,并可应用于分支Ⅰ中3个类群的分子鉴定.紫斑百合与OT杂种系和O杂种系的遗传关系更近,在制定紫斑百合与栽培百合杂交组合时可先从OT杂种系和O杂种系的杂交改良展开研究,特别是聚在紫斑百合附近的优良OT百合品种.  相似文献   

15.
应用RAPD标记对中国东北地区6种3变种共34份野生百合试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筛选12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01条带,其中83条带具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9条多态性谱带.基于 RAPD标记,利用 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34份野生百合资源的Nei&Li相异系数介于 0.013 7与0.601 3 之间.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野生百合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树状图将34份试材分为2大类,第1类包括细叶百合和垂花百合,共5份试材,第2类包括卷丹、毛百合、有斑百合、大花百合、大花卷丹、朝鲜百合和东北百合,共29份试材;卷丹与有斑百合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同为卷瓣组的朝鲜百合、细叶百合、大花卷丹等亲缘关系较远.细叶百合与垂花百合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利用ISSR分析技术鉴定贵州枇杷新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枇杷新种质的鉴定方法,利用ISSR标记,构建了贵州18个枇杷栽培品种及课题组选育的7个优良新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以筛选出的15条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谱带172条,其中多态性谱带157条,多态性比例为91.3%;应用3个引物825、834和848的组合,构建了25份枇杷品种(系)的ISSR指纹图谱,可以有效区分所有供试材料;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性系数为0.60时,可将供试种质分成2大类:一类主要为原产于浙江的品种(系),另一类主要为原产于四川的品种及选育的新种质;因此,ISSR标记能有效地用于枇杷栽培种及新种质的分子鉴定及其亲缘关系的解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西大果油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的遗传与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从9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6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56条带,其中54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95.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9.33条.供试大果油茶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222~0.7826,平均相对遗传相似系数为0.5293.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可分为3个类群.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可分为3个类群.[结论]13个广西大果油茶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宽.  相似文献   

18.
ISSR标记技术在湖南柑橘主要品种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6个湖南柑橘主要品种进行了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9个引物共扩增出72条谱带,其中54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高达75%,平均每条引物扩增的DNA条带数目为8条.·利用Popgene 1.32程序进行了Nei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分析,橙类中彭娜和纽荷尔的亲缘关系最近.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76的水平上,16个柑橘品种可分为四大类群.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油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I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8个油茶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ISSR分析、SRAP分析,还是ISSR+SRAP的组合分析均显示油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的6条引物共产生74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比例为94.59%;SRAP的11对引物组合共产生64条扩增带,其中有60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平均为93.75%;ISSR+SRAP的组合分析多态性比例为94.20%。2种分子标记及其组合所作的分类趋势基本相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将5个地方居群分为2个类群,武汉新洲、黄冈红安、咸宁横沟桥和黄石阳新居群为一类,而恩施鹤峰居群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蔷薇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在中国城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应用的蔷薇品种较为混杂,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部分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蔷薇种、品种,为引种育种以及材料选择提供参考。对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进行了RAPD分析,16个引物对供试蔷薇材料PCR扩增获得17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1条(86.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且不同花色系蔷薇属植物间的遗传多态性不同,白色系75.16%,粉红色系73.46%,黄色系37.50%。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在阂值为0.667处被分划为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近,黄蔷薇与黄刺枚单独被划分为一个类群,与上述两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聚类结果显示出了蔷薇的演化趋势:白色、单瓣是蔷薇较为原始的一个性状,花径大、重瓣性高是现代蔷薇栽培品种的性状,而部分粉红色半重瓣蔷薇则是从野生种到现代栽培品种的中间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