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广西西林水牛和摩拉水牛瘤胃纤毛虫种类分布进行了鉴定检测,并测定了其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同时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检出17属63种25型瘤胃纤毛虫,比以前进行的8种反刍动物瘤胃纤毛虫分布研究中出现的总数和每个宿主个体中出现的平均纤毛虫种数多,种类构成最复杂,其纤毛虫构成特点类似于东南亚地区水牛瘤胃纤毛虫构成特点。其中广西西林水牛中检出了Entodinium biconcavumsp n,是至今从未鉴定记载过的认为是新种的特殊种类。广西西林水牛检出13属54种20型、摩拉水牛检出16属45种11型瘤胃纤毛虫。广西西林水牛瘤胃纤毛虫平均密度为2.13×105/mL,摩拉水牛瘤胃纤毛虫密度为3.43×105/mL。中国水牛瘤胃纤毛虫属别构成中Entodinium属出现率最高,但两个水牛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别,其他属别构成也不尽一致。这与不同品种原来的地理环境分布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广西西林水牛瘤胃总VFA浓度为75.60 mmol/mL,摩拉水牛的为58.74 mmol/mL。瘤胃总VFA含量中均为乙酸含量最高,属于典型的粗饲料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内蒙古牛瘤胃纤毛虫种类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查了中国内蒙古的45头牛瘤胃内容物,对其瘤胃内纤毛虫种类和各属的构成比进行了调查。共计检出了18属57种27型纤毛虫。其中20种6型是中国的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的首次纪录。检出的全部种类中Isotricha prostoma,Dasytricha ruminantium,Entodinium simplex,E.exiguum,E.ovinum,E.nalellum,E.longinucleatum,Eudiplodinium maggii以及Ostracodiniumobtusum obtusum出现的很频繁。这些种类在其他邻国的牛中也有出现的报道,因此具有高度共同性。另外在这次调查中虽然检出率较低出现了主要从热带地区反刍动物中记载的种类Ento-dinium tricostatum,E.biconcavum,E.indicum,Eremplastron bubalus,Ostracodinium mysorei属别构成比中Entodinium属最高,占了平均69.2%,依次为Dasytricha、Diploplastron、Eremo-plastron。每各宿主平均出现的纤毛虫种数为20.0种平均纤毛虫密度是3.0×10~5/ml。  相似文献   

3.
放牧绵羊瘤胃纤毛虫种类分布及补饲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了64只放牧绵羊瘤胃内容物,对其瘤胃纤毛虫种类及各属的构成比进行了检查,共检出15属39种24型。其中13种13型是从中国绵羊检出的首次记录。平均每只绵羊检出的纤毛虫种数为19.8种,平均密度为41.8×10~4/ml。属别构成比最高的是Entodinium属82.68%,最少的是Elytroplastron属是小于0.01%。 对于放牧饲养的母羊早春季节采样的5只,晚秋季节采样的9只与早春放牧羊平均每日每只补饲0.25kg精料的9只绵羊瘤胃纤毛虫种数、密度及属别构成比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放牧绵羊纤毛虫种数相差无几,而早春放牧补饲的纤毛虫种数比春和秋不补饲的多检出10~20种。纤毛虫密度秋季的为45.3×10~4/ml,春季的31.6×10~4/ml,而早春补饲的为44.0×10~4/ml。放牧绵羊在不同季节的纤毛虫属别构成基本一致。春季放牧和放牧加补饲的绵羊瘤胃纤毛中Diploplastron属、Ostracodinium属和Enoploplastron属的构成,比秋季的分别增加了30.8~11倍。4.1~4.6倍和8.5~12.8倍。Isotoricha属、Dasytoricha属和Charon-ina属在春季补饲的比不补饲的分别增加了3.4~4.8倍、4.2~5.9倍和3.0~8.6倍,而Entod-inium属减少了10%左右。通过总的调查发现,放牧补饲的母羊瘤胃中,Entodinium dilobum种纤毛虫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调查了在中国西藏、四川的牦牛和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和组成。调查结果 :鉴定出了12属36种18型瘤胃纤毛虫。在不同的牦牛饲养地区 ,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略有差别 ,西藏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少 ,相比之下 ,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多 ,并与当地饲养的牛的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相似。这表明牦牛瘤胃纤毛虫组成受到是否与牛在一起或是否在邻近地区饲养牛的影响 ,西藏牦牛和野牦牛的纤毛虫组成最相似。从所检测地区的牦牛瘤胃液中都鉴别出了内毛属(Entodinium)的一个新种 ,且有高出现率 ,被命名为Entodiniummonuon.sp.。没有从与内蒙古牦牛一起饲养的牛瘤胃液中发现此新种。各地区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属组成彼此相似 ,内毛属是最主要的属 ,占51.9 %~61.0 %。各地区饲养的宿主动物纤毛虫平均密度约为105/ml。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牦牛、藏羊瘤胃纤毛虫春、夏、秋、冬四季种群密度变化及主要种属四季构成比例的分析发现:牦牛、藏羊瘤胃纤毛虫密度大于国内同行对其它地区牛及绵羊的研究结果,并且四季变化幅度大。另外牦牛、藏羊瘤胃毛虫种群优势属种的排序和构成比例的规律性变化呈现一致的现象,内毛属纤毛虫是四季优势属。而不同属别各季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藏林芝地区藏羊瘤胃纤毛虫的数量和形态,试验采集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藏羊瘤胃液,利用改制的血球计数板在生物显微镜下对瘤胃液的纤毛虫进行计数,并利用显微拍照对纤毛虫进行初步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藏羊瘤胃中纤毛虫的平均密度为9.7±3.2~13.5±2.1×105个/mL。采用显微拍照和形态学鉴定,发现瘤胃中共有纤毛虫8个属。  相似文献   

7.
作为瘤胃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体之一的瘤胃纤毛虫 ,其种群构成、种群关系变化及其与宿主间的复杂关系是当代瘤胃消化代谢研究的一个热点。瘤胃纤毛虫在瘤胃微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它对稳定瘤胃内环境 (pH值、发酵类型、甲烷生成、氨氮浓度 ) ,帮助纤维素、蛋白质消化及防止宿主中毒 (硝酸盐、亚硝酸盐、酸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有一部分学者主张全部去纤毛虫 ,以达到提高动物生产力的目的 ,而且证明在某些日粮条件下瘤胃去原虫确实提高了绵羊出生率及羊毛生长速度。实际上 ,纤毛虫的去留 ,不能机械行事 ,要根据不同的日粮类型、动物的生理状况及当时的饲养管理状况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观测了健脾中药对牛、羊瘤胃蠕动,瘤胃内纤毛虫数量、活性及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健脾中药能促进瘤胃蠕动,增加其持续的时间和收缩强度,能使其内环境更适应纤毛虫的生存,提高其活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中内纤毛虫和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料比例增加,内纤毛虫(Ento-dinium)的数量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粗料比例增加,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的数量均增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藏系绵羊瘤胃内环境几项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测了青海省互助县61只藏系绵羊瘤胃液的颜色、气味、粘稠度、沉渣比、纤维素消化、气体发酵强度,以及纤毛虫活率、纤毛虫分类、纤毛虫计数。观测结果表明,青海藏系绵羊瘤胃内环境的某些理化指标稍不同于水牛、黄牛、奶山羊。其瘤胃内纤毛虫的活动性主要与温度、pH值以及纤毛虫种属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健脾中药对牛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检测中药对牛、羊瘤胃蠕动,瘤胃内纤毛虫数量,活性及pH值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健脾中药能促进瘤胃蠕动,增加其持续的时间和收缩强度,能使其内环境更适应纤毛虫的生存,提高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就瘤胃纤毛虫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中的作用及对瘤胃内环境指标影响进行了综述。针对纤毛虫正反两方面营养作用,提出控制其种群和密度,结合其它调控技术措施来发挥纤毛出营养潜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瘤胃微生物生物区系,对改善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瘤胃纤毛虫研究的基础上,其对瘤胃内环境指标和营养物质代谢方面的影响予在系统阐述,旨在对纤毛虫的去留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瘤胃微生物生物区系,对改善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瘤胃纤毛虫研究的基础上,其对瘤胃内环境指标和营养物质代谢方面的影响予在系统阐述,旨在对纤毛虫的去留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瘤胃纤毛虫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目前国内外有关瘤胃纤毛虫研究成果,论述了纤毛虫在反刍动物营养学上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并提出应采用系统学方法,应用生态学原理,协同学理论,系统地对瘤胃纤毛虫进行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原虫和真菌,它们对子饲料在瘤胃内的降解、合成、利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数量和医系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机体代谢效率的高低,纤毛虫调控作为瘤胃调控的重要方面,对改善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笔者拟从多个角度归纳影响瘤胃纤毛虫数量和种群的因素,旨在为反刍动物生产中对纤毛虫的调控措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瘤胃内细菌的功能瘤胃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括原虫(主要为纤毛虫)、细菌及部分厌氧真菌和少量侵害发酵有机体的菌质体、噬菌体、病毒等,绝大部分属厌氧菌。其中最主要的是细菌和纤毛虫。主要功能是分解纤维素、果胶等,产生甲酸、乙酸等,其次它还能分解淀粉和糖类。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 1 0年中 ,对反刍动物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主要集中在瘤胃细菌及纤毛虫的数量、分布及作用等方面 ,而对瘤胃真菌研究较少。研究表明 ,瘤胃真菌可分泌一系列降解植物纤维及细胞壁的高活性复合酶 ,对饲料特别是大颗粒、大片段植物纤维有很强的降解能力 ,启示人们注意到瘤胃真菌在新型饲料开发上有潜力。本文就瘤胃真菌在饲料降解中的作用及其在未来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1 瘤胃真菌的特点在Orpin于 1 975年首次发现绵羊瘤胃厌氧真菌以前 ,瘤胃微生物被认为由细菌和纤毛虫构成。…  相似文献   

19.
正牛的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只有皱胃具有消化腺,而瘤胃等其他胃没有胃腺,依靠胃液中的微生物对食物进行发酵,分解草料中的成分,降解为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瘤胃体积占复胃的85%[1],瘤胃中的瘤胃液富含细菌和纤毛虫(统称瘤胃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体积约占瘤胃液10%。其中细菌、纤毛虫各占50%[1]。纤毛虫和细菌在瘤胃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科学实验证明,纤毛虫的生长繁殖有赖于瘤胃细菌。另一方面,纤毛虫也具有刺激细菌繁殖的作用[1],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农区黄牛主要瘤胃微生物及瘤胃液物质特征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牛瘤胃液中N源、可溶性糖含量,统计分类纤毛虫数量和改良纤维分解细菌选择性培养基等方法,发现瘤胃内 NH+1-N、NO-3-N、全N和可溶性糖处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含量的高低取决于瘤胃内食糜的养分、食糜和瘤胃液在瘤胃中的排空时间,同时鉴定了西藏黄牛瘤胃液中12种不同属的纤毛虫、4个主要纤维素分解细菌和厌氧真菌的数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NH+4-N含量变化较小,在平均值(71.279 9±15.120 5)mg/L浮动;NO-3-N在AM 10:00达到最高值;全N在AM 8:00和16:00含量最高.通过试验改良的纤维素菌培养基能较好地培养瘤胃内4种细菌,为更进一步研究瘤胃内微生物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