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正> 1984年春、夏期我们对目前栽培的湖桑32号、湖桑199号和新一之濑三个桑品种进行了养蚕比较试验,以鉴定其叶质的优劣。春期供试蚕品种为苏_5×苏_6,夏期供试蚕品种为苏_3·秋_3×苏_4,每个蚕品种饲养0.25张,在同一蚕室条件下进行比较饲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的桑叶,对蚕体增长影响是不同的,如以湖桑32号区的  相似文献   

2.
在壮蚕期使用不同桑品种对原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供试桑品种有湖桑32号、育71-1、育151,三种桑树在我场桑园,统一肥培管理,长势良好,叶质较优。供试原蚕品种有苏5、苏6、春蕾、锡方。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探究早生桑对原蚕发育及卵质卵量的影响,1988年春特作此试验。一、试验材料及设区处理(一)试验材料1.供试桑品种:予50,荷叶早生。以湖桑32号为对照。2.供试原蚕品种:中系为晋_3,日新晋_4。(二)试验设区及处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桑品种与现行原蚕品种饲育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优化原蚕饲养的营养条件,提高蚕种繁育质量,对几个实用桑品种饲养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用几个实用桑品种分别饲养原蚕,其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明显差异;但死笼率有育151号较高,新一之较低的倾向。综合原蚕饲养的茧质和卵质成绩初步认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湖桑32号、育151号、新一之濑;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新一之、育71-1、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5.
<正>不同桑品种的桑叶营养成分有一定差异,对原蚕的饲养成绩和制种成绩也有不同影响.原蚕苏5、苏6在5龄饷食起分别用四倍体、三倍体和二倍体(湖桑32号)桑品种饲育,调查全茧量、茧层量和死笼率,以及造卵数、产卵数、不良卵率等蚕种生产成绩,其结果用多元方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疆人工三倍体桑树品种9204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倍体有性杂交(2X×4X),单株系统选育,定向选择和定向培育,区试鉴定,育成适宜干旱蚕区栽培的人工三倍体桑品种9204,经多年实验室鉴定和多点区试结果:(1)9204桑树品种每公顷产叶量比新桑1号增产45.61%,公顷产茧量增加38.26%;比湖桑32号产叶量增产70.78%,产茧量增产151.81%。(2)9204桑品种万蚕茧层量比新桑1号高3.97%,比湖桑32号高31.72%;9204桑品种种茧育成绩产卵数高于湖桑32号、与新桑1号相仿;良卵率均高于湖桑32号和新桑1号。(3)9201桑品种秋叶硬化期为9月下旬,比湖桑32号晚20天、比新桑1号晚30天;枝条枯梢率比新桑1号高3.94%,比湖桑32低11.12%。人工三倍体桑品种9204在多年不同区域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生长势旺、产叶量高、叶质优、抗性强,增产幅度大,遗传性能稳定,可在新疆干旱蚕区栽植应用。  相似文献   

7.
用四倍体、三倍体和二倍体(对照)桑品种对原种苏5和苏6进行试验,其结果经多元方差分析可知:①不同桑品种与原种间无交互作用;②苏5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苏6;③三倍体、四倍体桑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8.
<正>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桑品种 蚕专4号、农桑8号、湖桑32号等桑品种为试验主要品种,以湖桑32号为对照品种。试验选择立地条件相同、长势相当、肥培管理基本一致的田块。在蚕发育至2龄眠中时,对桑树的新梢进行摘芯,标准统一,用0.3%KH2PO4溶液喷施2次(相隔7d),  相似文献   

9.
<正> 为提高养蚕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解决蚕区劳动力日益紧张的矛盾,我们就现行芽叶或片叶饲养采用蚕座覆盖,并配合相应措施,减少给桑回数,对给桑回数降至2~3回的少回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供试蚕品种 1986年春、中秋、晚秋蚕期为苏_5×苏_6,1987年中秋蚕期为75新×7532。2.试验方法各区1~4龄为穿孔塑料膜覆盖2回育(1~2龄上盖下垫四面包折,3~4龄只盖不垫,每次给桑前半小时揭膜换气)。五龄开始分设2回育,3回育,分别采用孔径约0.2mm 的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苏、浙蚕区栽培的桑品种较多,在经济性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我们对15个桑品种在产量、叶质和抗病性(黄化型萎缩病)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桑品种:早生桑六个,即早青桑、育2号、白皮火桑、乌皮桑、真桑、黄海1号(本场选育)。中晚生桑9个,即新一之濑、湖桑197号、湖桑7号、桐乡青、荷叶桑、湖桑199号、大墨斗、大种桑、荷叶白(湖桑32号)。均于1976年春栽植,低干养成,亩栽600株,株行距2.5×4尺。桑园全年亩施纯氮约64斤,其中化肥占33%,有机肥占67%。按常规施肥时期分次施入。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夏秋茧净度有所下降,为此,这两年我们做了些调查和试验,探索夏秋茧净度降低的原因。结果如下:一、净度的高低与蚕品种有关:不同蚕品种在同一夏秋期饲养,其净度有开差,以苏_5×苏_6(正反交)净度较好,其次是苏_4×苏_3·秋_3(正反交),A四元最差,成绩约低6~16分,其中4A·2A·×1A·3A 仅84分左右(表1)。  相似文献   

12.
孙杰 《江苏蚕业》1993,(1):52-52,34
<正> 为了提高桑园单产,探讨 TAKRE 光合蚕桑液在桑园的使用效果,我们于1992年春季在如皋市常青乡进行了 TAKRE 光合蚕桑液叶面喷施试验,该乡是典型的高沙土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0.70—0.84。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1.桑品种为湖桑32号,两年生桑,亩栽1500株,蚕品种为苏5×苏6。2.TAKRE 光合蚕桑液Ⅰ号、Ⅱ号、Ⅲ号,由江苏省激素研究所提供。(二)试验地点:李洋村5组7亩,3组7亩,使用蚕桑液Ⅰ号;叶庄村8组8亩,使用蚕桑液Ⅱ号、ⅢI号。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摸清不同蚕品种的养蚕生产经济效益,选出目前适合于阳城大面积生产推广的最优家蚕品种,1987年春蚕期,我们对当地饲养的蚕品种与引进的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和经济效益评价,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供试蚕品种:陕蚕二号,陕西省蚕桑研究所制;晋_3×晋_4、晋_4×晋_3、山西省蚕研所制;781×734,阳城县蚕种  相似文献   

14.
果叶两用桑品种大10与SG01的叶质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果桑品种之间的叶质差异,以果叶两用桑品种大10与SG01为材料,以湖桑32号为对照品种,就不同桑树品种叶质对3个不同蚕品种的养蚕成绩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蚕的发育经过、幼虫生命率及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方面,2个果叶两用桑品种与对照种之间未见明显差异;在茧质成绩中,果桑新品种SG01所饲养蚕品种的蚕茧茧层量最高,3个供试蚕品种中以"803"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最高,与其它蚕品种之间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差异水平;在桑品种/蚕品种的不同组合中,大10/803、SG01/803的全茧量和SG01/803、湖桑32号/803的茧层量成绩分别列居前2位;综合养蚕成绩表明,果桑新品种SG01的叶质表现优良,而蚕品种803对不同桑品种的饲料利用效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正> 近两年外地的一些单位宜传以所谓“蚕桑草”代替桑叶养蚕,推销“蚕桑草”种子。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于1990年春从四川剑阁县购进“蚕桑草”种子种植,于夏蚕与秋蚕期进行了二期各三次重复的养蚕比较试验,蚕品种为苏_5×苏_6,以全龄喂饲桑叶为对照,每区供试蚕数为200头,结果:对照区的产茧量为358.4克,1~3龄喂草,4~5龄喂桑叶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晚秋蚕期,我们曾以桑树八品种[P_8、C_(01)、C_7、P_2、C_2、P_1,新一之濑、桐乡青(对照)]作饲料,对原蚕(781、782、苏_3、苏_4)进行了一次“秋壮蚕五岑一日育饲料效率鉴定”,初步结果:从体重饲料效率,体质转换效率、结茧率、蚕层量、蚕层率、蛹体量等六项指标看,原蚕781、782、苏_5、苏_6四品种,以选用桑品种C_2、C_(01)、新一之濑,C_7等饲育成绩较好。[详见《蚕学通讯》1988(4)]。  相似文献   

17.
当前,本省蚕种场早生桑栽植面积较小,且用不同早生桑品种与原蚕饲养成绩的关系,也未作详细的研究,为此,我们于1978年春期,在省原蚕种场的协助下,对小蚕期不同桑品种与原蚕的影响作了调查,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小蚕期供试桑品种有大叶早生、乌皮桑、桐乡青三种,饲养蚕品种是杭7和杭8,小蚕期按蚕品种不同分设混合区,每区收蚁量  相似文献   

18.
我场从1975年以来,饲养苏12品种,对养好这个品种有以下一些经验和教训。一、掌握蚕种出库、催青适期。根据桑叶开放程度,以火桑4~5叶,湖桑3~4叶开始催青比较适宜。二、根据品种特点,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 1.用桑标准是小蚕叶适熟偏嫩,一般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是在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全下,全国桑树品种鉴定珠江流域鉴定点的任务。主要是鉴定各单位选育的一部份优良品种在珠江流域的适应性,为加速桑树良种化,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桑品种 1.育2号: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湖桑39x广东桑育成的。 2.试11.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利用中桑5801x四209育成的。中桑5801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湖桑38x广东桑育成。四209是由  相似文献   

20.
不同桑树品种在土壤水分胁迫下膜伤害和保护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北方蚕区现行主要桑树品种选792、沙2、新一之舽、陕305、湖桑32号、农桑14号的1年生绿枝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不同桑树品种的膜伤害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在水分胁迫下,细胞膜受到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加,电导率随之增强,作为膜脂过氧化产物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各品种细胞膜受到的伤害度有差异。保护酶SOD、POD、CAT活性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变化规律又有所不同。推测各品种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6个供试桑品种抗旱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选792>陕305>农桑14号>湖桑32号>新一之舽>沙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