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安新县一养鸭户饲养蛋鸭1500只,90日龄,河边建棚养殖,60日龄开始发病,发病时用氟哌酸、庆大霉素、青霉素等药物治疗,收效甚微.鸭群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脚软,有的不能站立,瘫痪.腹泻,拉白色和红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黏有许多黏稠的粪便.且鸭只不断死亡.  相似文献   

2.
1998年10月 ,我市某新建鸭场7月龄蛋鸭(高邮鸭)发生了以瘫痪、拉白色稀粪、难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5% ,病死率82.6%。经临床检查和人工复制疾病确诊为鸭瘟。初诊后 ,立即用鸭瘟弱毒苗进行紧急免疫 ,5d后疫情被控制。1980年后 ,我市未见鸭瘟报道 ,这次疫情实属突然 ,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98年10月2日 ,该场7月龄蛋鸭部分发生脚软、流泪、排白色稀粪、泄殖腔突出 ,病鸭多因难产死亡。10月2~19日共发病132只 ,死亡109只。由于该场认为是新建场 ,加之本地多年来未发现鸭瘟 ,因而鸭群没有用鸭…  相似文献   

3.
我市某渔场2002年11月有3个养鸭户购进肉鸭苗3300只,饲养到24d后,鸭群先后开始发病,以两脚发软,拉绿色或黄白色稀粪,呼吸急促,咳嗽,流泪,肿头,体温升高,抽搐,死亡率高等为临床特征,我们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鸭瘟并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 发病情况 齐市郊区某个体养鸭户,于1998年4月6日购进雏鸭800只,饲养到8月30日时发现部分鸭表现出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随后6只鸭死亡,并且病鸭数量逐渐增多.曾用青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鸭群共发病%只,发病率为12.0%,死亡52只,死亡率为6.5%.  相似文献   

5.
我县某养鸭专业村,采取全天在河内放牧和人工捞取螺蛳喂食的办法,致使该村鸭发生痛风病持续达2个多月.现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及症状: 该村6月份存栏莲城白鸭8500只,105日龄,开始全天放牧或人工捞取螺蛳饲喂,绝大部分养殖户不另外添加任何饲料,每天每只鸭进食鲜螺蛳1公斤左右,河道内螺蛳最多处达50厘米厚,该村6月中句螺蛳喂鸭后约25天,有些鸭群便开始发病,病鸭逐渐增加,有人认为是河道污染所致,便停比放牧,改为捞取螺蛳饲喂,但发病率不见降低、有的户补充一些原粮性饲料(玉米、小麦等)发病即略有减少,但一直没有人认识到发病的原因.发病时曾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发病连续不断,在两个半月内共死亡1245只,死亡率达14.65%.  相似文献   

6.
1995年11月,某鸭场一批樱桃谷肉鸭发生疫病,一栏520羽鸭,在一周内死亡360多羽,病鸭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等变化,经分离培养,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发病鸭群约18日龄,病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拉绿色稀粪、头颈震颤、昏睡,有轻度罗音.开始死亡较急,后逐渐趋缓,一周内,520羽鸭子死亡360多羽,死亡率高达69.2%.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县放牧鸭群中常发生放牧数小时后以头、颈、翅、腿部的麻痹和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给养鸭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经临诊及相关试验综合分析,确诊为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一.发病情况2002年7月份以来,我县某村放牧户鸭群开始发病,发病时间在放牧归来后数小时不等,经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中草药等治疗效果均不明显,病鸭在48小时之内死亡的较多,有的可拖至3~4天,约30%可以自行恢复。当时,由于天气干旱,使沙河水域比往年浅,发病鸭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发病特点是越靠近上游放牧及放牧时间越长的鸭群,发病越多,而且肥壮鸭、大龄鸭较多,…  相似文献   

8.
1 发病情况 江苏徐州某养殖户,饲养骡鸭2000只.14日龄时鸭群开始发病,患鸭出现精神萎靡、呼吸困难、拉白色或黄绿色稀便等症状.15日龄开始出现死亡,当天死亡7只,16日龄死亡25只.  相似文献   

9.
2003年2月16日,樟树市洋湖乡某养鸭户饲养的1200羽26日龄樱桃谷肉用鸭发生病毒性肝炎,上午死亡27羽,中午应邀前去诊治,用药后死亡6羽,共死亡33羽,死亡率为2.8%。该病一般发生在3周龄以内,3周龄以上较少发病,故此病例较为特殊。该群鸭症状比较典型,经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本次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月11日,此群鸭曾发生过沙门氏菌病,投服氯霉素原粉3d后基本治愈。除有少量白色或暗红色稀粪外,鸭群无异常。2月16日早上又出现死鸭,3h内死亡21羽,鸭群中有较多鸭(约占30%)出现精神沉郁,离群,不能或不愿走动,眼半闭、打瞌睡,有的出…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11月,安徽鸭场发生多起鸭群产蛋下降,死亡率5%~20%不等.发病鸭的年龄在36周龄左右,主要表现精神萎顿、喜卧、采食减少,拉绿色稀便和产蛋率下降(产蛋率下降30%~50%)等症状.病程在30 d左右,10%~30%的发病鸭死亡后,鸭群会自然康复,产蛋率也随之恢复,但最高不超过70%.  相似文献   

11.
发病情况 2007年7月28日,我市养鸭专业户尹某,利用一河道向阳坡搭建鸭棚,借河道水源之便,采用地面散养蛋雏鸭2000只,从雏鸭人舍到16日龄时鸭群一切正常,17日龄后更换饲料改喂上批蛋鸭存放时间过长的雏鸭饲料,4d后发现鸭群中出现个别精神不振并有大批鸭死亡,到鸭舍现场诊断时已有810只死亡,死亡率达40%之高。  相似文献   

12.
鸭副伤寒是由多种无专一宿主的沙门氏菌引起的。鸭群可被数种沙门氏菌同时感染,雏鸭发病率较高,感染通常是亚临床型的,其特征是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体弱,腹泻和脱水,死亡率20%以上,发生并发感染时死亡率更大。2001年夏天,笔者在兽药经营门诊部工作时,接诊了一起3000羽10日龄雏鸭因沙门氏杆菌感染暴发副伤寒,采用中西医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全群雏鸭食欲急剧下降,精神不振、发呆、闭目、双翅垂下或伏地,腹泻严重、脱水、拉灰白色稀粪、少数拉带有紫色血块的水样稀粪;病鸭口渴,饮水增加;大量病鸭不停地“打呛”甩头;临死前…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下半年以来,安化、桃江、赫山等县(区)的鸭业生产迅速发展,一般雏鸭进栏喂3个月左右即可出栏,农户每只鸭可赚得10来块钱.但在雏鸭养殖和发展中,不少养鸭户反映,鸭群中常常发生一种危害严重的鸭病,其临床表现为全身衰弱,寒战,独蹲一隅,闭目昏睡,点头或歪颈;排绿色或污黄色腥臭稀便.少数病例死前不见任何临床症状;剖解可见明显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腔和腹腔有纤维素或干酪样灰白色渗出物;死亡率高的达30%,低的也有10%.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盱眙县某养鸭场5 300只樱桃谷肉种鸭出现了瘫地、缩颈,拉黄绿色稀便,以及神经症状等,经诊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1发病情况 樱桃谷肉种鸭雏鸭购回后一周鸭群状况较好,但从第二周开始一连数天阴雨,气温较低,鸭舍湿度较大,畜主又不慎在夜间未及时升温导致育雏舍温度大幅下降,从而导致鸭群受凉.  相似文献   

15.
2002年5~9月份,我县部分乡镇的养鸭专业户陆续出现雏鸭以急性死亡,并伴有神经症状的传染病,经综合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以中成药肝肿康加维生素给予治疗,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紧急预防,很快控制了疫情。1发病情况送检的病死雏鸭,日龄最大的32天,最小的6天,死前未进行过疫苗接种。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发病当天便有死亡,病后2~5天为死亡高峰期。死亡率高低不一,最高的达92%,最低的不到10%。发病鸭多为从安徽巢湖引进的肉用麻鸭。2临床症状发病突然,精神呆滞,缩头拱背,不久便伏地不动,呈半昏迷状,排黄白或绿色稀便,后期运动失调,双脚呈游泳状,…  相似文献   

16.
2000年4月份开始,我镇鸭群零星散发一种以头颈肿大、流泪和软脚及拉黄绿色稀粪为临床症状的病例。发病率约为15%~40%,病死率25%~70%,经我站初步诊断为鸭瘟。现将其流行和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自2000年4月份开始,根据初步调查和养鸭户送检的门诊病例资料统计,鸭瘟发病率约占送检病例的1.5%,发病多为半番鸭(肉鸭),次为产蛋鸭和番鸭,发病的鸭龄最小为12~15日龄,但多半为中龄鸭。2 临床症状病鸭表现为流泪、软脚、拉黄绿色粪便,部分病例头颈肿大(但雏鸭缺乏这种症状)。3 剖检病变在送检的数10羽病例中,不论是半…  相似文献   

17.
鸭瘟的防制     
1999年 9月微山县留庄养鸭基地某个体养殖户饲养的产蛋绍鸭发生一种高致死率、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高热、肢软、流泪、排绿色稀便 ,有部分病鸭的头顶肿大。用药治疗无效 ,经微山县畜牧局初步诊断为鸭瘟。1 发病情况该养鸭基地约存养 2 0多万只 ,由 40多户分养。在 9月份之前产蛋性能良好 ,由于浙江某养鸭户迁进两群成鸭到该基地而引起发病 ,并很快波及其余鸭群发病 ,病鸭约近万只 ,死亡约占 2 0 %~30 %,经诊断为鸭瘟后采用综合防制措施才使疫情得到控制。2 症状病鸭表现精神萎靡 ,头颈缩起 ,食欲降低 ,渴欲增加 ,两肢发软 ,步…  相似文献   

18.
1 发病情况  3个种鸭场分别存栏父母代肉种鸭70 0 0羽、5 5 0 0羽、2 0 0 0羽。均按肉种鸭免疫程序进行了鸭瘟 -鸭肝炎二联活疫苗、种鸭大肠杆菌铝胶苗、鸭巴氏杆菌蜂胶苗的免疫。发病前产蛋率分别为85 %、83 %、89%。投喂某饲料厂生产的高峰蛋鸭饲料后 3天开始发病。喂该批饲料的鸭群发病率达1 0 0 % ,死亡率 1 %~ 3 % ,而未喂该批饲料的周围鸭场及同场其他鸭群未见发病和死亡。2 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鸭精神沉郁 ,食欲明显下降 ,采食量减少 3 0 %~ 40 %。产蛋率以每天 5 %~48%的速度下降 ,最低降至 2 5 %~ 3 0 % ,小蛋、沙壳蛋明显增…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月,我县某鸭场发生一种以咳嗽、腹泻、心包炎、肝周炎及内脏浆膜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为32%,死亡率7.6%,经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鸭场饲养1800羽43日龄的杂交肉鸭,鸭舍建于永定河岸,因5月7日永定河暴发洪水,运动场被水淹4h。第2天鸭群开始发病,患病鸭约260羽,死亡22羽;第3天死亡32羽,用5%诺氟沙星饮水;第4天发病鸭增至550羽,死亡46羽。2临床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咳嗽…  相似文献   

20.
商品鸭流感疫苗免疫抗体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致病力流感(HPAD)可侵害各种日龄的商品鸭,造成严重的死亡和产蛋下降,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威胁。无母源抗体的雏鸭从3日龄开始,直至出栏均可感染发病。感染鸭群表现明显的精神沉郁、采食下降或不食。感染鸭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出现头颈扭曲、抽搐,严重者瘫软在地,强行驱赶后,神经症状表现更为明显。出现临床症状后不久,鸭群开始出现死亡,之后2~3天,死亡率急速上升,死亡率可达到30%以上,甚至100%死亡。产蛋种鸭感染后首先表现采食量下降,然后出现产蛋急速下降,一般下降30%~60%,严重者可高达60%~90%,甚至停产。无并发感染时,一般不出现死亡率明显升高的现象,但比正常淘汰率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