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桑椹成熟过程中的主要色素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0%丙酮提取法和pH示差法分别测定桑树品种大10、97-68、选26不同成熟期桑椹中的叶绿素及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桑椹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其中桑椹成熟后期大10的总花色苷含量是97-68的2.2倍,分析认为总花色苷积累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桑树品种桑椹色泽差异的原因之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3种花色苷组分,3种组分的变化为:C3G和C3R存在于桑椹整个成熟期,是桑椹中的2种主要花色苷组分,且C3G呈逐渐增加趋势,C3R呈先增加后微量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而Pg3G在桑椹成熟生长的初期检测不到,然后呈先增加后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在生产上可将桑椹中主要色素物质含量变化特点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积累特点,作为确定桑椹采摘适期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黑豆花色苷,主要考察提取液浓度、浸提时间、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液p H值等因素对黑豆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黑豆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经过优化的试验参数为pH值2.0,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57 min,提取温度55.5℃,料液比1:9。经过3次平行试验得出的实际值为385.72 mg/100 g,与预测值386.38 mg/100 g基本吻合,说明该试验模型具有可行性。黑豆花色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其较强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分别为92.56%和85.76%。  相似文献   

3.
探讨水提法和70%乙醇提取方法对金银花提取物中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水回流法和70%乙醇超声法提取金银花中的木犀草苷,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对两种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水回流法提取的木犀草苷含量为0.01%,70%乙醇超声法提取的木犀草苷含量为0.061%,70%乙醇超声法提取的木犀草苷含量为水提法的6.1倍。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桑椹的抗氧化作用与其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了25个不同品种桑椹的抗氧化能力与其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5个供试品种桑椹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幅分别为57.17~17.80 U/mL、84.5%~18.5%和2.33%~0.09%,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25个桑椹品种按系统聚类法可聚类为5大类群,分别包括2、11、2、6和4个品种。桑椹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其花色苷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 2和0.876 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桑椹的抗氧化能力与花色苷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桑椹色素提取方法及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中的色素是一类天然的且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着色素。研究了桑椹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对光照、温度、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的稳定性。桑椹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剂95%乙醇与0.1%HCl的体积比为1∶1;温度70℃;提取时间2h。桑椹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6nm,对光照、氧化剂、还原剂不稳定,3周光照处理后,色素损失率达19.55%;80℃下保存3h,色素损失率达20.9%,但在低温下相对稳定;吸收值随着过氧化氢或亚硫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但色素的损失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收值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桑椹色素酸碱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椹色素属花青素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桑椹中所表现的红色或紫色是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的颜色反应,花青素是苯并吡喃衍生物,属于酚类化合物,并具有多种结构.日本佐藤俊之1972年报道了白桑中含有3种花色苷成分,按其含量高低依次排列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3-葡萄糖苷和碧冬茄-3-芸香糖苷.它在植物体内通常与糖结合生成花青素苷,花青素苷易溶于极性溶液中,在不同的酸性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根据这一特性,将桑椹色素添加到食品中时,可利用酸碱调配出多种颜色,所以它的应用将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花朵中富含花色苷,可作为食品着色剂,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紫花苜蓿花色苷,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以提高花色苷的提取率,对花色苷进行微胶囊化以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61%的乙醇作提取剂、液料比30 mL·g?1、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25 min、超声功率250 W,花色苷含量为1.581 mg·g?1;以麦芽糊精、黄原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包埋花色苷,其最优比例的壁材为麦芽糊精 ? 黄原胶=30?1(w:w),包埋率高,微胶囊化花色苷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花朵中富含花色苷,可作为食品着色剂,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紫花苜蓿花色苷,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以提高花色苷的提取率,对花色苷进行微胶囊化以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61%的乙醇作提取剂、液料比30 mL·g~(-1)、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25 min、超声功率250 W,花色苷含量为1.581 mg·g~(-1);以麦芽糊精、黄原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包埋花色苷,其最优比例的壁材为麦芽糊精:黄原胶=30:1 (w:w),包埋率高,微胶囊化花色苷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桑椹红天然色素提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是桑科、桑属植物桑树的成熟聚花果,其味甘甜可口,具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之功效.桑椹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果糖、亚油酸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桑椹是人们喜爱的时令鲜果,千百年来在民间把桑椹加工成桑椹酒、桑椹干、桑椹汁来食用.近年来,又有桑椹口服液、桑椹晶、桑椹果汁等保健食品面世.以桑椹为原料的新产品开发方兴未艾.为了大力发展果桑产业,向规模型、深度开发和拓展产业化发展,桑椹红天然色素的提取技术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从有关桑椹红色素的提取方法来看,多用盐酸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报道用柠檬酸乙醇体系的文献极少.为比较这两种提取剂对桑椹红提取率影响,进行了桑椹红天然色素提取的对比实验.实验得出:0.5%的柠檬酸乙醇体系在70℃,物料比为1:6,提取2h有最高的吸光度和提取率.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火龙果果皮为原料,采用水浸提法提取花色苷。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火龙果果皮花色苷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液料比(体积∶质量)45∶1、浸提温度40℃、柠檬酸含量8.80%及提取时间90 min,经过3次重复试验所得花色苷提取率为10.61%。试验将火龙果果皮变废为宝,符合我国循环经济及绿色无公害理念。  相似文献   

11.
周林  徐立  伍春  余茂德  黄先智 《蚕业科学》2010,36(3):491-495
桑枝皮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枝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原料质量浓度、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桑枝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提取工艺条件中各因素对桑枝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原料质量浓度。确定桑枝皮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原料质量浓度33g/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桑枝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1.01%。  相似文献   

12.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best extract process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three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process.Three factors were considered,including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decoction time,the time of extracting and the yield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was determined with phenol-sulfurie acid colorimetry as the evaluate index.Meanwhile,the influence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s on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extract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coction times could greatest affect the extraction percent of the polysaccharides.The extraction percent of polysaccharide was the highest (4.94%) when the rate of solid to liquid was 25,the time of extracting was 2 h and decoction times was 2.While the most appropriate process was 25 times for the rate of sdid to liquid,2 h for extracting and decoction times was 3,considering with practical situations.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polysaccharides yield and purity.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as 70%,the yield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 was highest.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as 40%,the content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was highest (41.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ethanol concentration (P < 0.05).It suggested that the higher the ethanol concentration,the lower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but the higher the yield.The optimum extraction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s were that the rate of solid to liquid was 25,extractign for 2 h,decoction 3 times and 70% ethanol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3.
周宏  潘宝华  王琳  刘利 《蚕业科学》2012,(4):727-733
为高效提取桑叶中富有的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工艺中的主要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二阶设计方法,以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选择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原料质量浓度进行3因素3水平优化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建立各因素对桑叶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80%,原料质量浓度0.025 g/mL,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桑叶总黄酮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60%,验证值为1.59%,表明建立的优化数学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优化的工艺条件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桑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桑叶粗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采用苯酚一硫酸比色法进行桑叶粗多糖含量测定,比较得出桑叶水提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煎煮次数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当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为2 h,煎煮2次时桑叶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提取率最高,为4.94%。但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最终确定桑叶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5倍水,煎煮2 h,煎煮3次。乙醇浓度对桑叶粗多糖的含量及得率影响很大,70%乙醇醇沉所得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质量最大,40%乙醇醇沉所得桑叶粗多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41.5%,显著高于其他乙醇浓度(P < 0.05),提示乙醇浓度越高,桑叶粗多糖含量越低,但得率越高。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2 h,煎煮3次,采用70%乙醇醇沉。  相似文献   

15.
张军  穆莉  檀华蓉  刘朝良  夏涛 《蚕业科学》2006,32(1):142-145
探讨了不同单因子对桑叶中黄酮成分浸提效果的影响。用80%乙醇作溶剂,原料质量浓度50.00 g/L,于70℃、pH 8的条件下浸提3 h并抽提2次的提取效果较好。以毛细管电泳仪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时期桑叶中的芦丁、槲皮素等成分,湖桑9001叶片中的芦丁含量高,湖桑32号的槲皮素含量高,10月份采摘桑叶中的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最高。芦丁、槲皮素等成分在桑叶中的动态变化:以10 mmol/L磷酸二氢钠-20 mmol/L的硼砂溶液(pH 8.62)作缓冲液,在25℃,20 kV的压力下电泳,245 nm波长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在8 m in内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6.
桑椹和桑枝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充分利用桑椹果皮和桑枝为目的,用V(80%乙醇)∶V(丙酮)=1∶1的溶剂,提取桑品种大10的桑椹果皮、桑枝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新鲜桑椹果皮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比为0.128 mg/g,干燥桑枝韧皮部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比为0.144 mg/g。在桑枝木质部没有检测到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7.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18.
东莨菪素(scopoletin)是桑树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具有抗病毒、抗菌、抗凝血、抗炎、止痛等广泛的药理活性。采用75%乙醇浸提的方法,从27份桑树资源的桑叶中提取东莨菪素,并用HPLC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所测各材料中,东莨菪素含量较高的有火桑、西庆1号、嘉陵16、沙二,含量分别为:164.2375μg/g、141.4000μg/g、109.0500μg/g、104.0375μg/g,在种间以及种内的不同材料间无规律可循。检测结果为东莨菪素的进一步研究和桑叶中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探索桑叶综合利用新途径以及开发无公害染色丝绸织物的目的,以沸水及微波提取法获得的桑叶提取液作为丝绸织物的染料。采用不同提取剂对桑叶染料的萃取效果显示,以碱液提取最为有效,桑叶染色液的最大吸收峰值在420~450 nm间,且高浓度碱液提取桑叶染色液的染色效果好、耐贮藏。桑叶染色液的黄酮含量与明度值呈负相关,与偏绿值呈正相关。对染色丝织物的性能测试表明:桑叶提取液染色丝织品的耐皂洗牢度及湿牢度好,但耐光牢度较差;染色丝织物的色谱为黄绿色系,媒染不能改变色谱性质,仅有颜色深浅的变化。试验表明,桑叶提取液可作为丝绸织物染色的天然植源性黄绿色染料,建议应用于丝织品染色的工艺条件为:温度60~80℃,时间60 m in,pH 6.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